第一节 初创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中国电视诞生,摆在中国电视面前的任务是把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体建立起来,并顺利完成播出。与电视实践的初创一样,对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也处于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的电视传播艺术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对象与范围比较狭窄
从这一阶段留下的有限研究文字来看,主要集中在电视宣传和电视业务操作两个方面。在电视宣传研究中,从已有较为成型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等媒体的宣传研究中学习了基本的概念、术语和思路,对中国电视的性质、属性、任务等方面作了一些描述,这与其他媒体的宣传研究相差不大。在电视业务操作研究中,开始注意电视在技术、技艺方面的特点的研究,如关于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摄影构图、电视画面切换、电视色彩、电视音乐和电视美术造型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技术、技艺特点的描述等。除此之外,电视的生产与传播的组织、管理、运作,电视创作与制作的特性和一般规律,电视的编排播出等几乎没有涉及。
2.研究层次较低
这一阶段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电视制作的一些具体工种展开,对于具体工种的工作要求,就事论事的描述较多,而对于其规律性的探讨较少。总体上看处于电视业务操作层面的技术、技艺、技法的探讨与描述,而对于电视生产与传播的特性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描述较少。而且大多文字是“感受性”的经验描述,没有升华到理性的理论整理上,因而其研究层次和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3.研究意识不够自觉
由于中国电视整体处于初创阶段,所以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在这一阶段意识远未自觉。出现的一些研究性文字,往往不是自觉地去进行“研究”,而是工作进展中经验交流的需要,体现出自发、随意性特点。同时,电视教学、科研工作者也开始了电视传播艺术的理论探讨工作,但在他们留下的文字中还不能确立研究意识的自觉性。当然,这一阶段理论与实践发展较慢,理论研究的阵地——相关报刊、杂志还不多见,这客观上影响了电视从业者开展理论研究,开展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自觉性。
尽管初创阶段,还没有“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明确提法,但从少量研究文字中,还是约略看出当时的电视工作者对于电视特性、电视业务操作技术、技艺、技法方面特性的探讨,这些探讨范围狭窄,水平层次不高,研究意识的自觉性不够,但却是迈入新的阶段不可或缺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