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略论五四传统
今年是五四运动的80周年,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是五四传统。什么是五四传统?抽象地讲并不难,它就是以五四运动或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逐步形成并保留下来的成系统的某种思想、观念、习惯、制度、不成文法等等,但要具体回答五四运动留下了哪些传统,大家意见就很分歧了。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无法做出完整的回答,只想对有些意见分歧发表点看法。
分歧之一是关于自由主义传统。自由主义是不是五四传统?我想对这个问题应该予以肯定的回答。有些人喜欢把自由与自由主义混为一谈,认为崇尚自由、追求自由、主张自由思想、要求种种自由权利、赞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自由主义。其实,自由主义有其特定的并得到中外理论界认同的含义,它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点不仅为中国理论界所认同,也为西方理论界所认同。我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自由主义的诠释代表中国理论界的观点,它说:自由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流派的代名词”,“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发展,始终是个人主义的核心”。自由主义者主张“生命、自由和个人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实行法治与分权。”(618页)我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诠释代表西方理论界的观点,它说:“18和19世纪的自由主义是以市场的统治权和‘利益集团的自然协调’为基础的。”“个人的自私自利是一个促进公共福利的推动力量……但是,这种令人愉快的结果只有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出现。”“自由主义者相信,政府不要去作个人所能作的事情。人们想出种种办法限制政府的权力,分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发展了个人权利的学说……这是近代民主的精髓。”(第9卷,580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新自由主义,即现代自由主义,它同古典自由主义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从这些引文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自由主义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政治主张是分权的代议制的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其人生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国内有些文章只谈自由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而回避其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这就模糊了自由主义的经济观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提出的科学与民主这两面旗帜中的民主就是自由主义,这两面旗帜的第一个倡导者陈独秀明确指出它们来自欧美文明,不难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同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致的。但是,中国自由主义毕竟是由外部输入的,而且输入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已经形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它的对立物无产阶级及其思想代表马克思主义也已形成为一股世界性的强大力量,并在苏联取得了第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此条件下中国自由主义就不可能像在欧美那样自由地成长了,自由主义者分化成了三派:除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派坚持原来的自由主义立场而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批判了自由主义,转化成为人民民主,以后又演化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则演变为用民主伪装起来的封建买办阶级的代表。自由主义派在后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过日子,不断左右动摇,不断有所分化,但它并未断绝,而是延续下来了。这三派都形成了传统。全国解放之后,马克思主义传统获得了发扬光大自身的优越条件,国民党的传统在大陆逐渐趋于消灭,自由主义传统并未断绝,但其发展受到强大的压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外部的影响和内部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由主义逐渐抬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我看来,自由主义传统的确是存在的。那么,是否应该弘扬自由主义传统呢?
有的人看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几十年来的繁荣与稳定,看见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看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便以为社会主义过时了,应该弘扬自由主义传统。所谓弘扬自由主义就是在经济上以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在政治上以资产阶级民主取代社会主义民主,在人生价值观上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总之,就是以资本主义道路取代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社会倒退回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篇短文中,我们不可能从理论上讨论这个大问题,但我可以说,这样做全国劳动人民不会答应,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不会答应,甚至有许多私营企业家也不见得答应,因为人们都清楚,如果放弃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放弃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的政治制度,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平稳、快速的前进,中国就不能统一,中国在国际上就没有自己的应有的地位,中国就没有辉煌的未来。因此,今天我们应该弘扬的不是五四的自由主义传统,而是五四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也就是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当代形态邓小平理论,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至于自由主义传统,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它不至于破坏或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分歧之二是关于科学传统。一般说来,关于五四的科学传统是没有多大分歧的。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有没有科学传统,人们有意见分歧。个别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科学,因为没有科学传统,多数人都不同意这种极端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古代不仅有许多技术发明,而且有非常丰富卓越的科学思想,但是,缺乏对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研究。大家知道,西方现代实证科学是三四百年前开始逐步出现和形成的,但对科学进行分门别类系统研究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这种研究的主要代表是亚里士多德,而直到19世纪这种研究方式才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在五四新文化举起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以后,中国人才普遍认识到不学习和研究现代实证科学,中华民族在这个地球上将无立足之地。随着西方科学的不断传入,五四科学传统便在中国20世纪形成、巩固下来,而且不管中国政治局势有何变化,五四科学传统始终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人反对弘扬五四科学传统。但是,科学传统在哲学中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五四以来的中国哲学有三大类型,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它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虽然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研究者仍然很多。中国传统哲学不长于分门别类的研究,大多笼而统之地讨论各种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二是19世纪以来慢慢传入的西方哲学,它重视分门别类的系统研究,如区分为本体论(宇宙观)、自然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认识论、道德哲学等。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研究,有的哲学家吸收中西哲学的成果按照西方方法创造自己的哲学体系。尽管中西哲学家们都宣称自己的哲学思想是真理,自己的哲学是科学的,但没有哪一种哲学体系得到多数哲学家的认同,被承认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像各种自然科学那样。因此,哲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不是一门学科而是许多哲学流派、哲学体系的集合体,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哲学体系。哲学就是哲学史。这种状态在西方至今未变。在今天的西方,哲学流派和哲学体系像时装一样日新月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不几年。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本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流派(尽管许多西方人编的哲学史往往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包含哲学内容),是十月革命以后才传入中国的。恩格斯明确讲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苏联哲学家们在二三十年代循着这个思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建构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并把它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社会上传播和在学校中讲授。尽管苏联以外的国家的哲学家们都不认同,它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得到最多人认同的哲学体系。我认为它之所以能在苏联得到多数人认同固然与苏联共产党取得了政权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它的科学性,由于它在全人类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史中有其充分的根据,而西方哲学家之所以排斥它倒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在五四之后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知识分子所接受,而在全国解放之后,正如在苏联建国后的情形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作为一门科学而被绝大多数哲学家所认同。根据我本人的经历,我之所以接受它当然与政治形势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科学性。尽管在“左”倾思想影响下,不仅哲学,甚至实证科学,没有完全得到科学应该得到的待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的心目中并未失去科学的形象。总之,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五四科学传统是完全一致的。既然如此,如果我们要弘扬五四科学传统,理所当然,我们也应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即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建设和发展。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开来,认为后者是19世纪过时了的东西,是苏联的哲学,今天在中国只是靠教育部的行政命令才仍然存在于大学讲坛上。关于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分歧很大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哲学与科学有根本性的区别,哲学不是科学而只是意识形态,或思维方式,或信仰,或玄想,等等。因此,在有的人看来,众说纷纭、学派林立、花样翻新,使人眼花缭乱,乃是哲学的常规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一个哲学流派,如果把某一派哲学奉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定于一尊,学术上就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了。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其中有些是非问题还是必须澄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实出现了各种学术观点可以自由发表、自由讨论的繁荣景象,这是由于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不允许政治干预学术,抛弃了个人迷信与教条主义的学风,但决不是说,各种哲学观点、派别之间就没有是非可言了,不是说哲学根本不可能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一个流派,根本不可能像其他科学那样得到多数哲学家所认同。我认为如果哲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思维方式,或信仰,或玄想,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无是非可言,例如信仰,信仰佛教正确呢,还是信仰道教正确,或信仰基督教正确?很难讲,这是个人的信仰自由。(严格讲,在这些问题上并非无是非可言,但分析起来颇为复杂,这里就不多谈了。)但是,如果承认哲学是知识,哲学就有是非可言,就有可能成为科学。不管哲学家们怎样谈论哲学的性质,不管他们怎样给哲学下定义,他们在谈论他们的观点时没有不说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不希望读者或听众赞同他们的观点,这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承认了哲学是知识,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知识就有是非之分,就有正确与否的问题。当关于某一对象的正确的知识越积越多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的时候,关于某一对象的科学便诞生了,这样诞生的科学一般均能得到学者们的公认。自古以来,哲学由于缺乏明确的对象,成了知识的总汇,隐含了一切科学的萌芽。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一门门条件成熟的科学纷纷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有的人从这个事实引申出一个结论:哲学研究的客观世界已经被分割完毕,没有什么客观领域可供哲学研究的了,哲学只能研究主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个结论难以成立,作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不可能被人的认识分割完毕;即使分割完了,哲学仍然有东西可以研究,那就是作为整体的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部分,亦即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或简称辩证唯物主义。除此而外,它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教材所说辩证唯物主义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认识论。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个科学群,其中的历史观、认识论等也完全可能分离出去,但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包括主观世界以及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仍然是必须研究的,它就是宇宙观,即对宇宙的整体研究,是永远也不会被分离出去的。哲学只要有明确的对象,就可能成为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其实,各个流派的哲学也是如此,它们的核心部分都是宇宙观,是无法回避的。
哲学要成为一门科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一门得到公认的科学,还要走很远的路。这是因为哲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不同的意识形态是难于一致起来的;另一方面哲学涉及的范围太广,内容太复杂,体系的建构太难。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哲学是一门科学或可能成为一门科学。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今天在我国多数哲学教师和哲学研究者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下一个世纪中作为科学的哲学是可能建立起来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研究、讨论与改造,可能建构成为比较令人满意的科学的体系,这个体系首先得到我国哲学界的公认,而后得到世界哲学界的公认。因此,我认为五四科学传统在哲学研究中应该大大加以弘扬,切不可漠然置之,更不可加以抵制。
(原载《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