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是施工项目产品的形成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抓好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①要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②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和重点;③掌握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④从控制影响施工项目质量五大因素入手,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面的控制,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
3.1.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线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容易产生第一、第二判断错误
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施工项目产品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在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3.1.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以取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一般来说,有效的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下列5条。
(1) 提高预见性。要实现这项要求,就应及时地通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预见可能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以满足“预防为主”的宗旨。
(2) 明确控制重点。一般是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重点,设置控制点。
(3) 重视控制效益。工程质量控制同其他质量控制一样,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来说,是通过控制其质量与成本的协调来实现的。
(4) 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它要求有计划地实施质量体系内各有关职能的协调和控制。
(5) 制定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是:按照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分阶段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获得信息,与标准相比较,做出工程合格性判定;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的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3.1.3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3个阶段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3个阶段。
1.事前质量控制
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1) 施工准备的范围
(1) 全场施工准备,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
(2) 单位工程施工准备,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3) 分项(部)工程施工准备,是以单位工程中的一个分项(部)工程或冬、雨期施工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4) 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
(5) 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开工后每个施工阶段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准备,如混合结构住宅施工通常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工程等施工阶段,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不同,其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组织要求和现场布置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
2) 施工准备的内容
(1) 技术准备,包括项目扩大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
(2) 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3) 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
(4) 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控制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
2.事中质量控制
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等,均应对质量予以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凡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水准、坐标位置,测量、放线记录,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调试、试压运行记录,试车运转记录,竣工图等都要编目建档)。
3.事后质量控制
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下列几条。
(1) 组织联动试车。
(2) 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
(3)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4) 组织竣工验收。
(5) 质量文件编目建档。
(6) 办理工程交接手续。
3.1.4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只有抓好每个工序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1.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来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 实测
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 分析
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 判断
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在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于正常状态还是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4方面的工作。
1)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 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5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 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