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道教神仙谱系的结构
应该指出的是,神仙谱系虽然是伴随着道教组织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其推动力并非仅仅是由于神仙可以为修道者树立理想典范,而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因为人的生存具有种种需要,在茫茫的环宇之中,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人们往往渴求有超人的神明来帮助。基于解决各种问题的需要,道教的神仙谱系也就愈加复杂起来。不过,如果我们将之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还是可以理清其基本结构的。
应该看到,就不同文献或者不同区域不同宫观的情况来看,道教神仙似乎是各自独立而没有系统的;但是,当我们把他们同道教基本的宇宙观联系起来时,便会发现道教神仙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根据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一)“三才之道”与天上尊神
由于受到《易经》与老庄哲学的影响,道教以简括明了的“三才”系统来描述宇宙万物的存在。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按照《易经》的卦象发生法则,每一经卦三爻(三画),每一爻代表不同的层次,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所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不论《说卦》怎样进行伦理道德的演绎,我们依然可以明白那种认知宇宙天体的三重结构。在老子《道德经》中,“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系列的最简明的概括。这种“一分为三”的法度成为道教整合神仙谱系的理论杠杆。于是各路神仙便在“三才”的框架中各就各位了。
根据“三才”的结构法,天是高高在上的,因此天神在道教谱系中也就具有特别崇高的地位。道教的最高层次天神是“三清尊神”,也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三位尊神各有来历。
元始天尊的原型本是盘古。据说天地未分化的时候,混混沌沌,像个大鸡蛋,盘古就在里面诞生。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与地才分开,清阳之气上升成为天,浊阴之气下降成为地,孕育其中的盘古为了助成天地的开辟,一日九变,他的气体变成风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四极五岳,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地理,肌肉变成田土,头发胡须变成星辰,皮毛变成草木,牙齿骨头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珠玉,流出来的汗水成为雨泽,身体中的各种寄生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民百姓。这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后来被道教所吸取,从而塑造出元始天尊来。道教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功成名就之后,便蜕去躯壳,一灵不昧,在空中游行,遇上了太元圣女,因为太元圣女很贞洁,盘古便乘她呼吸的时候,化作一道青光,投进太元圣女的口中,后来就从太元圣女的脊背之间生出来。因为其前身是盘古,所以就称作“元始”。所谓“元”就是“本”的意思,而“始”就是“初”的意思。“天尊”就是“化运一切为极尊”的意思。
灵宝天尊据说是由“二晨之精气”化成,先是寄胎于洪氏夫人,怀孕达三千七百年,在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诞生。他出世之后,精通道法,济度世人不计其数,身边有随从的金童玉女各30万人。
道德天尊也就是许多小说、戏曲经常提到的太上老君。他由“冥寂玄通元”所化生,从天地开辟以来,直到周初,道德天尊数次下降为师,每次下降都口吐经文一部,教化君主百姓治理世事。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本来并没有被有次序地排列在一起。随着道教组织的发展,神仙谱系也得到整饰,于是三位天尊便被合称为“三清尊神”。道门中人根据《周易》的“三才”思想和老子《道德经》“三生万物”的观念,提出了一套宇宙发生论,并以此理论来解释“三清”的来历和神通。道门中人认为,由于“道”的运动,时间的链条逐步展开,从而有“洪元”、“混元”、“太初”三个不同世纪,与之相对应,也就有了“三清尊神”。在《封神演义》中,有一个回目叫做“老子一炁化三清”,就是把道教的三清尊神看做一元之气变化的结果。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三清尊神秩序化的理论拐杖就是“三”的结构法。
有了三清尊神,就需要相应的天上境界,于是道门中人又构想出“三清胜境”来。这“三清胜境”又叫做“三清天”。一为清微天玉清境,二为禹余天上清境,三为大赤天太清境。元始天尊住在清微天,灵宝天尊住在禹余天,道德天尊住在大赤天。这三位天尊主持三天三仙境。
在道教中,天是有层次的,所以天上神明就不止三清尊神,而是有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因为三清之炁又各生三气,合成九气而有九重之天;每一重天再生三天,得二十七重天,加上原来的九重天,共三十六重天。道教认为,在三十六重天中,神明众多,每一重天各有一位主神掌管。各天之神也不是各行其是,而是听从最高层大罗天三清尊神指挥的。另外,天空中还有日月星辰的众多客体,道教认为在这些客体中照样有神仙掌管。《道门定制》卷三详细罗列了北斗、南斗、东斗、西斗、中斗以及二十八星宿等星体的400多位主管神仙的名称,可见道教天神已具有巨大的团体。
(二)对应原则与地祇神明、人间仙圣
根据对应于“天”的结构规则,道教对“地”的层次也作了划分,以为上有九天,下有九地;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垒,每一垒都有土皇统治,《云笈七籤·洞渊九地三十六音内铭》列举了三十六垒的土皇名讳。据说这些土皇与天上的玉皇齐号,但分气各治,上下别名。它们除了管理一方地土之外,还可以监察学仙的情形,对于那些勤奋好道、学有所成的修行者,土皇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上奏九天之王,让得道的人有机会升天成为天上的神仙。
基于传统的灵魂信仰,道教认为地下有地狱鬼府,这是那些死亡之后不能转世、不能升仙者的去处。在道教看来,地狱事务特别烦杂,因此需要许多管理者来处理各种具体事务。道门中人心目中的地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所指。隋唐以前,一般以为地狱在罗酆山。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说:“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后来酆都取代了罗酆山。《三洞珠囊·二十四地狱品》称,“宛利天下酆都之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八地狱”,山下和中央也各有八地狱,合为二十四地狱。据说“狱有十二掾吏,金头铁面巨天力士各二千四百人,把金槌铁杖,玄科死魂以治罪罚也”。既然有鬼国酆都,就有统辖酆都的神灵,叫做酆都大帝,为总管生杀大权的鬼官。道教酆都大帝信仰最初应该是从民间信仰衍生而出的,后来也受到佛教地狱轮回思想的影响。
按照“三才”的理念,天地系统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间地理相对应的。所以,道教神仙谱系还与人间生活密切相关。换句话来说,道教神仙谱系之中既有天神、地祇,也有由人升格而成的各种神仙。除了上面已经论及的通过修炼而得道的那些神仙人物之外,道教还对民间信仰中的一些神明加以认定,从而使之进入道教的人神系列,例如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山国王、关圣帝君等。另外,由于博物观念的刺激,道门中人还凭借某些游览的经历加上感性推测,整理出一个包含水陆区域在内的地理空间系统。道门中人认为在中国的四周和上方各有一国,东南西北四方与中国之间分布着广袤的海域,在海域之中有许多海岛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十洲三岛。其名称是:生洲、祖洲、长洲、炎洲、流洲、凤麟洲、玄洲、元洲、聚窟洲、瀛洲和昆仑、方丈、蓬丘三个海岛。道教认为,这些海中洲岛都由仙人管辖。在人间修道者,达到一定层次,可以成为地仙,然后飞升到达十洲三岛,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逍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