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前言

经济学说史,又称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学科中以经济学思想及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分支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不同,经济学说史是关于经济学说与理论的历史,是以时间为线索,从发展的视角,研究经济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所以,经济学说史第一要务就是要说清楚某种思想或理论的来龙去脉。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经济学说史首先要研究有哪些要素在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以及何种作用。这些要素不仅包括了理论产生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上的背景,哲学思潮的影响,也包括了学者的某些个人特征,比如:他的出身、所接受的教育及宗教信仰、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或事。虽然这些个人特征与其提出的理论内容本身不相关,却能为我们理解其思想传承及其价值观导向提供重要的帮助。

经济学说史的另一个任务是要对经济理论本身进行深度挖掘。与经济理论不同,经济学说史目的不是提出一种新思想,也不是创造一个新方法,而是以叙述为基础,重点在于评价。因此,经济学说史需要对过去的学说进行解释和说明,包括界定某一概念的内涵,阐明其学说或原理的含义,这样的研究往往要求以现代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为参考,与相似理论或对立理论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澄清误解,正本清源。从评价的角度说,经济学说史要重点判断一种学说或理论在内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其在经济学研究范式中的特征、作用与意义;评价其对经济原理的认知、知识的累积与发展有何贡献。

除了以时间为线索研究经济思想的发展,经济学说史还要研究理论与理论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学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也包括批判与摒弃。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而至,前人的思想总会为后来者提供某种可借鉴的线索,而后人的思想也或多或少、以某种形式地受到前人的影响。经济学说史展示了同一则原理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会以怎样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学者们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对同一个经济现象的理解、归纳会存在多大的差异。

这本《西方经济学说史》借鉴了国内对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重点考察了西方经济学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段时期的发展,也就是西方经济思想从萌芽到新古典主义框架得以确立的历史。

即便如此,该书并没有能够囊括经济学说史的全貌,而只着重论述了一定历史时期那些曾占据了主流地位的学说,或者说在学术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烙印的学说。这些学说,根据其方法论特征,大致可以被划分为前古典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学说、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四个时代。因其在经济学说史上地位重要程度的不同,又各有详略,用不同数量的章节安排加以阐释。例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的创造、分配与增长。虽然从有了人类历史开始就出现了如何分配利用资源的思想,但是有真正理论内涵和体系化的阐述,却是在更晚的时期才出现的。因此,书中对早期处于萌芽时期的经济思想介绍比较简略,而用了三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结束。到了19世纪70年代,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组织的演化对经济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以三个国家的三位经济学家几乎是同时发表各自的著作为代表,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理论革命。这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核心的理论创新,预示了新古典时代的到来,由于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独特地位,也占据了单独的一章。

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人创造的历史。和理论相关,有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导向、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而往往被归结为一个学派或流派,从而在经济学说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经济学家之间有坚定地遵从相同传统的师生或友人,也有对立的“敌人”,他们之间的分歧甚至可以引发学术场上的“决斗”。如强调历史方法的历史学派与以抽象演绎见长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斗争;再如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学派同是凯恩斯的门徒却又互相攻讦争议不休。该书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独特魅力的空间。可以说,经济学说史研究是一位位睿智、机敏、执著、有着鲜明个性的经济思想家们表演的舞台。

经济思想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一种学说往往服务于其时代,一种新思想之形成也是为了适应其时代的特定条件。例如,重商主义者的理论和政策建议是为了适应刚刚兴起的民族国家利益的需要;斯密推崇自由市场是为了顺应蓬勃发展的工业化革命的要求;当分配问题成为经济社会的核心矛盾时,新古典均衡分析则应运而生;凯恩斯为挽救深陷危机之中的国家经济而发展出了解释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理论。另一方面,经济学说,特别是那些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原理和信条,通过一代又一代经济学人的努力,也不断地影响着社会发展,改变着历史。

经济学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关。广泛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活动正在推动着经济世界进行更为深刻的变革,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营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她依然年轻,依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