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清代晚期的疆界条约与疆域变迁

清朝晚期,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将西方人的视野与步履引向世界的各个角落,18世纪以来的欧洲工业革命则为西方国家带来从未有过的经济实力与对全世界资源的渴求,新大陆的占有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欲望,利益推动着他们以不寻常的方式叩响了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国门。准确地说,除去魏源等少数有识之士,无论大清帝国的帝王还是国民,面对世界的变化,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随着1840年广州虎门的几声炮响,天还是那片天,脚下的土地却发生了变化,当各类边界条约摆在谈判桌上,中国边疆面临的是割裂与丧失。

大清帝国晚期正是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远东发展的时候,随着俄国人的步步东进,大清帝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原本分处于欧亚两洲的国家最终相遇了,以“天朝上国”自诩的清帝国第一次面临必须通过签订边界条约保障权益的问题。1689年,通过谈判,清廷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与外国订立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条约由《阿巴哈依图界约》和《恰克图界约》组成,条约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至额尔古纳河上游清朝北部与俄国边界的走向,即今天蒙古国与俄罗斯的边界。为了抵制沙俄在北方蒙古地区的扩张,清政府与俄国经两年谈判,1727年9月1日再次签订《中俄不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结束了中国有域无疆的历史,史学界认为这两个条约是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边界东段的确立使清东北边疆获得了百余年的相对安宁。沙俄自彼得大帝时起,坚定地实施“俄国必须占有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的战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利用清王朝的衰落,于1854年和1855年两次强行入侵中国内河黑龙江,并于1856年出兵沿江建立堡垒和哨所。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沙俄趁机迫使清政府草签了《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割让俄国,乌苏里江以东为“两国共管”,对于这一割地要求清政府并未批准。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确认《瑷珲条约》,并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割予俄国。与《尼布楚条约》时期的中国版图相比,《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使中国在中俄边界东段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由《尼布楚条约》确定的中国东北边界出现重大变化。

19世纪初期沙俄完成了对中亚哈萨克草原的兼并,逐渐逼近中国西北边疆。1844—1847年,俄国军队先后数次侵入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阿拉套山一带,1864年10月清政府代表被迫在《勘分西北界约记》画押。与《乾隆内府舆图》确立的清西北疆域相比,这一不平等条约将北起阿穆哈山,南达葱岭,西自爱古斯河、巴尔喀什湖、塔拉斯河一线,东临伊犁九城、塔尔巴哈台绥靖城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领土划入俄境。1871年7月沙俄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4月进军新疆,于1877年12月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在清政府与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过程中,沙俄胁迫谈判大臣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归还伊犁地区,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以及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割让俄国,并酌改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地区两国边界,此条约未获得清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再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这一条约对边界走向略作修改,即俄国将伊犁地区归还中国,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土地划归俄有。《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又根据该约中关于修改南、北疆边界的原则规定,于1882—188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5个勘界议定书,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上述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斋桑湖以东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参见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163页。

发生在清朝晚期的边疆问题,不仅限于前述地区,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以及西南地区中印、中缅、中老、中越均存在边界条约,若将香港、澳门的租借期视为一体,这时的中国,无论陆疆还是海疆都面临危机。

中国与周邻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构成了与其他文化背景民族接触的障碍,因此历史时期疆域界限虽未设定,但朝廷、地方官员均明白国家辖境以及管辖范围,当地百姓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归属。如果说有域无疆时代的帝王没有明确疆域边界的意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确切地讲那时的朝廷不但没有签订边界条约的必要,也不知道和谁签约。清前期北边外兴安岭、漠北喀尔喀蒙古以北进入亚寒带冷寒地区,西边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除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几近荒漠,这样的边境地理环境与欧洲完全不同,欧洲除阿尔卑斯山构成地理屏障之外,多数属于平原缓丘,建立在这里的政权难以凭借天然屏障构成疆界,于是各种条约成为必要。经常有文章提及,历史上欧洲某某小国签过多少条约,其实中国帝王并不愚钝,关键在于他们的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个必要。有域无疆的历史延续了几千年,从16世纪中叶沙皇伊凡四世执政,俄国才开始向东方扩张,逐步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将疆域伸向远东,在大清皇帝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周边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俄国人的步履已经踏上大清帝国的境土。《中俄尼布楚条约》结束了中国有域无疆的历史,从此边界表述形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也丧失了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民国时期再次失去漠北蒙古(今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今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所在领地。

国土是立国之本、民生之根,中国疆域进入有域有疆的历史并不久远,但留给后人的记忆却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