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派群团
一、民革晋城市委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中国民主党派之一。
1985年11月,成立民革晋城市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毓成,副主任委员曹文明、张振端等7人,共有党员21名。1988年7月,选举产生民革晋城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毓成,副主任委员张永奎、李方华,秘书长杨戈,共有党员44名。1993年4月,选举产生民革晋城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绍信,副主任委员焦雄国、冯子良、李广东(增补)等8人,共有党员66人。1998年8月,选举产生民革晋城市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子良,副主任委员原云、张湘君(增补),秘书长张湘君(兼),共有党员108人。2003年2月,选举产生民革晋城市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湘君,副主任委员廖军、原云、许永忠、牛芳凯,秘书长王毓霞。2008年,发展9名新党员;7名民革党员报名参加全市“公推公选非中共党员副县(市)长”考试,4人进入面试,刘海屯被选拔为陵川县副县长。2008年,民革党员中担任省级、市级、县级人大常委、代表的有6人,担任省级、市级、县级政协常委、委员的有49人。
全市现有9个民革基层组织,3个市直支部,6个县(市、区)支部。下设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宣传文史工作委员会、祖国统一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民革晋城市委被民革山西省委表彰为“参政议政先进集体”。民革晋城市委累计撰写党派提案130余件,委员提案1200余件,代表议案建议近百件。扶贫济困,历年累计用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达1000多万元。受到民革山西省委、政协、统战系统表彰奖励达60多人(次)。2008年,与阳城县结对开展“一党一县,努力合作”,将该县园河村定为长期定点帮扶对象;发动党员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4498.88元。
二、民盟晋城市委会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1987年5月10日,民盟晋城市支部在晋城新星饭店成立,吕志善任主任委员,周佩玉、王仁德任副主任委员,申友顺、靳军分别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有盟员15人。从此,中国民主同盟在晋城市有了基层组织,各项活动步入正规。吴军当选为市一届人大代表,吕志善当选为市一届政协委员、城区政协二届副主席,周佩玉当选城区二届人大代表并担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仁德当选为高平县七届政协副主席。
1990年12月14日,民盟晋城市总支委员会在晋城泽州饭店成立,吕志善为主任委员,周佩玉、王仁德为副主任委员,申友顺、张泽民分别担任组织和宣传委员。总支下设市直、高平、城区三个支部和郊区、市防疫站两个小组,共有盟员47人。总支委员会特别注重组织的自身建设,广泛开展“一人一议”活动,认真履行民主党派的各项职能。这期间,周佩玉副主委担任了城区政府副区长、市政协委员,吕志善当选市政协二届常委,申友顺担任市政协委员和城区政协三届副主席,李宝霞担任市二届政协委员。
1995年8月27日,中国民主同盟晋城市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举行。大会选举吕志善任主任委员,周佩玉、王仁德任副主任委员,张泽民任秘书长。内设办公室和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4个职能部门。民盟市委下设市直5个支部、城区支部、高平支部和泽州县小组8个基层组织,有盟员60人。这期间,周佩玉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八届政协委员、市政协三届副主席,吕志善为市政协常委,王仁德、申友顺、王来旺、段文良、郭爱廷为市政协三届委员。盟员担任各县(市、区)政协委员12人,其中副主席4人,常委3人。盟市委曾被评为提案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8月20日,民盟晋城市二届一次盟员大会在晋城宾馆举行。大会选举周佩玉任主任委员,张泽民、王来旺、刘完保(兼秘书长)任副主任委员。推举吕志善为盟市委名誉主委,王仁德为名誉副主委。内设1室3部。下设市防疫站、市三中、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市凤台中学4个单位支部,城区、高平、泽州3个县(市、区)支部,和市直4个直属支部,共11个基层组织,有盟员105人。这期间,有46人(次)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省开展的“立盟为公,参政为民,做合格盟员,创活力支部”活动中,民盟市委受到民盟山西省委的表彰,被授予“先进组织”称号。还被政协晋城市委员会授予“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12月25日,民盟晋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晋城饭店举行。大会选举产生王维平任主任委员,张泽民、王来旺、刘完保、段文良、郭建英任副主任委员,杨敏任秘书长。内设两室(办公室、研究室)三部(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5个职能部门和文教、妇女两个工作委员会。下设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市防疫站、市一中、市三中、市凤台中学5个单位支部,城区、高平、泽州3个县(市、区)支部,和市直4个直属支部,共12个基层组织。
2011年12月15日,民盟晋城市第四届委员会选举产生,王维平任主任委员,刘完保(专职)、段文良、郭建英、杨敏、王小桃任副主任委员,钱红林任秘书长,委员共17名。民盟晋城市第四届委员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参政议政部、研究室六个工作机构,文教、妇女两个专门委员会和农村工作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晋城鸣萌艺术团,下辖城区、泽州、高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一中、市二中、市三中、市矿区中学、市凤台中学和市直6个支部,共17个支部。
2013年,民盟晋城市委员会有成员31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93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41人,从事文化教育事业151人,从事医卫事业的51人,女盟员165人,离退休35人,盟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6人,盟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45人,民盟市委会下设民盟市直6个直属支部;民盟泽州、城区、高平3个县(市、区)支部;民盟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市一中、晋城市二中、晋城市三中、晋城市矿中、晋城市凤台中学、晋城市妇幼保健院、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单位支部,共17个基层组织。
民盟晋城市委会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将沁水县郑庄镇玉沟村、陵川县马圪当乡横水村、泽州县柳口镇城则村(3村)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市城区凤鸣中学、陵川县明德小学(3校)及富士康晋城工业园区、晋城煤业集团、晋城市博丰实业有限公司(3企)确定为参政议政联系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改善民生为突破点,结合联系点的工作性质及实际情况,通过捐资助学、支教义诊、汇报演出、科技服务等形式,实现与基层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盟市委先后在城区凤鸣中学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捐款8000余元,帮助2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学业;将陵川县明德小学确定为烛光行动示范学校,组织盟内优秀教师到该校示范教学;发动盟员为沁水县郑庄镇玉沟村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建立了村民图书馆;利用盟组织中的科技人才为陵川县马圪当乡横水村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每逢春节、重阳节,积极组织盟员看望泽州县柳口镇城则村的贫困家庭和孤独老人,为他们带去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此外,盟市委还多次到乡村联系点宣讲法律知识和科普知识,为村民发放疾病预防的小册子和农业科技资料等。民盟医疗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免费测血糖、血压等义诊活动。法律工作者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多才多艺的盟员还自编自演精彩节目为百姓送去欢乐,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2012年,民盟中央“健康呼吸万里行”大型义诊活动走进山西、走进晋城,来自北京市康益德医院的专家在“三·三”联系点——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为晋城的尘肺病患者进行义诊,免费提供药物,还对两位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免费治疗。在“三·三制”联系范围内,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煤业集团的规模大、实力强,分别是晋城校、企行业的引领者。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是晋城市唯一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晋城市高端技能型人才储备地;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晋城煤业集团是晋城的企业龙头。针对于此,民盟市委主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校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校、企共同探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战略。
2011年以来,民盟参政议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刘完保、段文良,胡雁东所撰写的社情民意先后被全国政协采用;王艳芳、郭玉红、王维平、段文良、郎云强、陈玉、郭建英、成向阳等撰写的20多条社情民意被民盟中央、山西省政协采用或在《山西日报》《山西政协报》上登载;王艳芳、郭玉红、刘完保、陈玉、明彩红、李淑贤等撰写的9件提案被确定为民盟山西省委提交省政协的团体提案。2012年以来,有30多位晋城市盟员反映的118条社情民意被民盟山西省委采用。民盟市委会的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也一直走在晋城市各民主党派前列。围绕“气化山西”“气化晋城”的战略发展目标,民盟市委会先后深入晋城煤业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华北油田晋城分公司、兰花集团等相关企业,就完善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煤层气产业发展空间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关于加速推进“气化山西”战略实施的建议》等建议。《晋城经济》在2013年第6期专题刊登了民盟课题组提交的《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空间调研报告》,《晋城工作》2014年第1期刊登了民盟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加速推进气化晋城战略实施的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民盟市委还就发展晋城职业教育进行专题调研,2014年1月,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王维平主委所作的《让职业教育“直通车”畅行》的大会发言,受到一致好评。盟市委研究室主任张军翎撰写的论文《加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发展》参加了民盟中央主办的高校发展研讨会并被收录。为推进富士康晋城工业园区建设、晋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民盟市委组织专题调研,先后在市政协六届一次、六届四次会议作了《关于应对“金匠中原计划”的建议》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精心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的大会发言,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三·三”参政议政联系点制度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了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市人大代表、盟员郭振华创办了振华摄影希望学校,捐助了3万元的摄影器材,常年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泽州县人大代表、盟员杨慧芳为泽州县大阳镇一分街幼儿园捐赠了价值6000元的图书、文具、益智玩具、消毒碗柜和洗衣机。盟员李瑾瑜每年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3000元,获得全国残联名誉理事长邓朴方亲笔签名的荣誉牌匾。盟市委被民盟省委授予“社会服务工作优秀奖”和“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民盟市委还成立了晋城鸣萌艺术团、民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民盟农村工作研究中心,通过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深入农村调研等形式,关注民生,服务社会。
三、民建晋城市委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晋城支部成立于1986年11月,1989年6月更名为晋城市支部委员会,会员有12人,主任郝连鑫。1996年11月,民建晋城市支部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蒋佩玲任主任委员,有会员37人。
2001年3月,民建晋城市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晋城召开,中国民主建国会晋城市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晋城市委)成立,蒋佩玲任主任委员,金德祥、罗跃光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共有委员9人。截至2005年底,先后成立了民建市直、城区、泽州、高平4个支部,另有阳城、沁水2个小组。
2006年12月,民建晋城市委第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晋城召开,金德祥任主任委员,冯德强、罗跃光、韩连弟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共有委员11人。
2011年11月,民建晋城市委三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晋城召开,金德祥任主任委员,罗跃光、冯德强、韩连弟、柴慧青任副主任委员,韩连弟兼秘书长。委员郭荣林、刘世繁、李玉玲、李虎太、陈龙祥、孟进先、柴慧青、王庆琰、王晋鳌、符纯美。共有委员13人。2014年5月王晋鳌辞去委员,补魏萧为市委委员,2014年12月,韩连弟不兼秘书长,由符纯美同志任秘书长。至2014年底,民建市委共有会员167人,会员中有4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36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5人担任政府部门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有5人担任各行业特约监督员。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会员政治觉悟。多年来,民建市委会参加中央、省、市、县共举办培训班15余次,座谈会20余次,参加会员达80余人。积极参加建市20周年、“三增强 四热爱”演讲比赛、“我为晋城建设献一策”征文、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年诗歌比赛,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60周年征文活动等,取得较好的成绩,受到民建省委和市委统战部的表彰。组织会员到延安、西柏坡、天津周恩来纪念馆、阳城县孙文龙纪念馆、开封焦裕禄纪念馆、太行明珠东西义进行参观学习;连续四年举办书画展。
加强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贯彻民建会章规定,坚持发展和巩固相结合,坚持大中城市为主、中上层为主的方针,以及注重质量,注意数量的要求,积极推动组织发展和建设。发展新会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相对年轻,平均年龄37.5岁。二是文化素质和专业职称较高,全为大专以上学历,三是行业分布面扩大,法律、医务、教育、中介、非公有经济人士逐年增加。会员人数由市委成立之初的46名发展到167名。共向中央社院输送学员6名,省社院和市社院共输送学员24名,储备一批德才兼备、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年轻骨干。
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加强民主监督。建市以来,民建市委会共提议案、提案、建议、意见共220余件,每年都以组织名义在市政协会议上做专题发言。在全省开展的大规模行风评议中,共有25名会员被12个单位聘为特约监察员,先后参加纪检委和电视台开办的《百姓热线》《行风大家谈》及全省行风评议活动。
民建晋城市委员会为敬老院送米面
努力拓宽渠道,强化社会服务。多年来,民建市委为陵川礼义镇诗掌村和陵川县六泉乡大王村争取专项扶贫款7万元。为大王村争取地质灾害资金和新农村建设村容规划。民建阳城小组为蟒河镇联庄村捐款3000元改造校舍。民建市委会企业家共捐资助教达60万元。泽州支部免费为农民义诊达180人,并积极组织资金为金村镇修通3.5公里的水泥路。民建会员企业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余名。2003年“非典”,全体会员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2008年5.12大地震,全体会员捐款达11万元,并代表民主党派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会员冯德强因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房的设计被民建中央评为“抗震救灾优秀会员”。
规范各种制度,促进工作正常运转。民建市委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于2004年7月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于2013年二届市委会进行完善,使领导工作制度和会务运作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员大会,总结当年工作,提出今后工作打算,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委会,听取基层组织意见,研究全局性的重要问题。每年市委要组织一次全体会员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同时,民建晋城市委会的负责人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会员单位,为会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遇会员生病和婚丧大事,班子成员一定要出面进行慰问。市委会每年春节要对老会员上门进行慰问;每年春节都要上门看望老会员,每年重阳节到老年公寓慰问老人,让机关真正成为会员的家。
四、民进晋城市委会
1989年7月11日,召开了民进晋城市一届一次会员大会,中国民主促进会晋城市委员会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瑞丰路94号(原太洛路12号)。1994年,迁至泽州路851号综合办公大楼办公。设置了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和2个工作部门。
民进晋城市委会成立之初,全市共发展会员52人,市属6个基层小组。1992年,全市共有会员57人,3个基层支部,3个小组。
2000年底,全市有会员115人,平均年龄45.6岁。全市共有8个基层支部,1个小组。
截至2014年8月底,全市有12个基层支部共有215名会员。会员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界,大部分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进会员中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县政府副县长1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市(县级)政协副主席1人,副处级干部共9人,科级干部31人。政治安排情况:民进会员中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1人。担任市人大代表6人,市政协委员13人(其中常委2人)。担任县区人大代表6人(其中常委1人),县政协委员27人(其中常委5人)。
历任主要领导:
民进晋城市第一届委员会(1989年7月—1995年4月):李光明任主委,李庄生、樊克林(1991年12月增补)任副主委,李庄生兼任秘书长。
民进晋城市第二届委员会(1995年4月—2000年4月):李光明任主委,李庄生、樊克林任副主委,毋道斌任秘书长。
民进晋城市第三届委员会(2000年4月—2006年12月):李光明任主委,李章宏(2003年12月增选)、毋道斌、赵晋阳、窦长平(2000年12月增选)任副主委,毋道斌兼任秘书长(2003年12月免)、王国亮于2003年12月任秘书长。
民进晋城市第四届委员会(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李章宏任主委,毋道斌、赵晋阳、窦长平、王国亮任副主委,王国亮兼任秘书长。
民进晋城市第五届委员会(2011年11月—):李章宏任主委,毋道斌、赵晋阳、窦长平、王国亮、郭向阳任副主委,王国亮(兼)任秘书长。
民进市委会历年来所撰写的提案被市政协选为重点提案22件,主要有:要加强晋城市医药市场的管理;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发展晋城市高等教育事业;农村中小学布局亟待调整;退耕还林工作应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以西气东输为契机,推进晋城市煤层气开发;要尽快修建“晋城市康复中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建设节约环保城市;关于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实行货币直补的调查与建议;关于旅游景区开发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老年公寓建设的建议;关于对晋城市湿地进行合理化保护的建议;对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升级及体系建设的建议等。
历年来民进会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被领导批示的主要有:2006年郭向阳反映的“山区群众亟盼解决上寄宿制小学遇到新困难”被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2007年杨党辉反映的“关注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及对策”被副省长梁滨批示;2010年张永安反映的“建议将中考体育考试改为合格考试”被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卫小春批示;谭军社反映的“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被市委书记张茂才批示;2007年白成功反映的“太行山南端森林盗伐严重应引起重视”被市长夏振贵批示;2011年贾庆斌反映的“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被市长王清宪批示;2011年毋道斌反映的“关于尽快硬化中原街中学周边道路”被市委书记张茂才批示。
历年来民进市委会提交调研报告6篇:农村中小学布局亟待调整;关于我市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的调查报告;“同心”探索山区农村转型跨越之路;关于晋城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关于气化晋城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上述调研报告在中共市委机关刊物《晋城工作》、市政府机关刊物《晋城经济》上刊登。
2010年,在“华洋杯”晋城市政协履职评选活动颁奖晚会上,民进会员李红光被表彰为“感动晋城十大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建设节约型环保城市”,会员李红光的“车管所改进服务措施、派员设点到企业现场办公为购车用户服务”,会员王国亮的“关于湿地保护的几点建议”被表彰为“精品提案”;郭向阳的“山区群众亟盼解决寄宿制学生遇到的新困难”,杨党辉的“失地农民困难应予重视”,毋道斌与张永安的“建议中考将体育考试改为体育合格考查”被表彰为“最佳社情民意”;民进市委会荣获“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民进会员杨党辉、毋道斌荣获“政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毋道斌的“水务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获民进省委2011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优秀奖。
民进市委会2010年荣获“山西民进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地方组织”奖,2011年度民进市级组织参政议政工作二等奖,2012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2013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多年荣获民进省委“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奖,市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奖。
社会服务 扶助陵川县夺火乡凤凰小学标准化建设。2007年至2011年,民进市委会实施“扶助凤凰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年会员捐款帮助学校完成一个硬件项目;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或示范教学;每学年举行一次由学校老师、家长、村干部、县、市教育局各方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到市区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邀请市委统战部、县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参加,进行一次工作指导。五年中,全市会员共捐款70300元,捐书捐物价值50000余元,捐款捐物共计12万元。学校操场平整硬化,图书阅览室建成使用,科学实验室可做实验,多媒体教室发挥作用,微机教室开始上课。学校面貌大为改善,孩子们享受到与县城孩子同样的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凤凰小学被中共晋城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和谐校园”光荣称号。2009年,在陵川全县小学统考中,该校名列前茅,荣获“先进集体”。2010年,在全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凤凰小学学生获得“二等奖”。2011年,凤凰小学校本课程《美丽的凤凰》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凤凰小学的师生、村民十分感恩民进组织。党支部、村委会给民进晋城市委会送来“爱心成就未来”的锦旗,深表谢意。
民进晋城市委员会扶持天井关小学
实施“同心”支教行动2012年6月15日,民进市委会“同心”支教行动在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小学挂牌启动。市委会为天井关小学捐赠了44件价值一万多元的军乐器。选聘优秀音乐教师,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驾车下乡,为天井关中心小学培训音乐特长学生44人,为学校组建了一支小学生军乐队。以此推进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3年8月,民进晋城市委会与市实验中学向天井关小学捐赠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单人课桌72张,改善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深受学校和家长的欢迎。
开展万亩山楂基地科技服务2012年3月31日,民进晋城市委会“打造万亩山楂基地科技服务”在泽州县晋庙铺镇举行启动仪式。市委会联合民进山西农业大学支部,发挥民进组织的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共同为万亩山楂基地提供科技服务,探索民进地方组织与高校专家联合服务社会的路子。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老山楂的树型改造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山楂树的综合管理技术。主委李章宏多次赴该镇关坡村调研,驻村包村帮增收。为该村筹集资金50多万元,帮助村民抽水、修路、种山楂树。以此示范全镇种植山楂脱贫致富。
民进晋城市委会先后荣获“山西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先进集体”奖,山西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民进省委“社会服务专项工作先进单位”奖。
五、农工党晋城市委会
1989年11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小组在晋城成立。1990年8月成立支部。1996年9月,成立总支。2000年11月25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晋城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工党晋城市委”),陈改玲任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军、王胜利任副主任委员,共有市委委员5人。2004年7月,增补赵希先、郭金祥为市委委员。2006年12月30日,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陈改玲为农工党晋城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军、王胜利、李全林为副主任委员,共有市委委员9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11月29日召开,会议选举陈改玲为农工党晋城市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胜利、李全林、段韶军、郭金祥为副主任委员,共有委员15人。2013年,农工党晋城市委有党员178人,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参政议政部、社会服务部、办公室5个内设机构和8个基层支部。党员中有博士生2人,研究生7人,担任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11人,县人大代表3人,县政协委员18人,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任职3人。陈改玲被选为市政协副主席。
农工党充分发挥党员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经济科技领域里的专家、学者、管理人才群体优势,选准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组织撰写高质量的议案、提案和调研报告,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先后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强我省职业病防治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等300多份提案、建议,涉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保、法律、经济多个领域,其中42件被评为优秀提案,28件被省、市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关于加强我省职业病防治的建议》《关于充分重视加强校园安全的建议》等提案和建议案在省人大、政协会上得到重视。提交的《乘新医改之东风提高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档升级促旅游发展》在市政协会议上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对放开商品价格的监管》《上档升级促旅游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关于晋城市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等90多份提案、议案得到了省、市、县人大、政府、政协的采纳,为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跨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工党晋城市委医疗队为山区人民义诊
农工党市委会始终把社会服务、扶贫帮困作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发挥党内人才优势,举办各类咨询服务、扶贫助学、“国际和平周”“环境保护与健康宣传周”等社会服务活动,参与抗洪救灾、抗击非典等行动,做出突出贡献。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动员广大党员参与捐款献爱心活动,并缴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群众灾后重建。2009年8月31日,主委陈改玲带队组织全市医疗骨干专家24名赴四川茂县,开展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三个月中,她与队友抗余震、战严寒、抵“甲流”,圆满地完成了援建任务,为茂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博爱一日捐、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中累计为社会捐款达10余万元。多年来,农工党市委会按照中共市委统战“三个一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农工党员的智力优势,与沁水县开展了“一党一县、智力帮扶合作”。先后深入到沁水县8个乡镇10余个行政村,共开展大型义诊活动15次,培训乡村级医疗技术骨干180余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万余份,经专家诊治人数达5000余人(次)。与市卫生局开展了“一党一口、对口联系”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到晋城市卫生系统,针对有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晋城市没有中医医院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撰写了多项有价值的提案,其中建立晋城市中医医院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农工党市委会被农工党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有8位党员被农工党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市委会先后被农工党山西省委授予政治交接活动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先进市级组织”“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市级组织”称号、被中共晋城市委统战部“凝聚力”工程八大活动“三个一”活动先进集体、“凝聚力”工程八大活动“百名专家服务团”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多年来,共有46人(次)参加了中央、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有20余人(次)参加了市、县召开的座谈会。在建市20周年、“三增强四热爱”演讲比赛、“我为晋城建设献一策”征文、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年诗歌比赛中,纪念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0周年征文活动中,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农工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统战部的表彰。
六、九三学社晋城市委会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
1983年3月,聂鑫成为晋城市第一个九三学社社员。
1984年有社员3人,九三学社晋城小组成立,聂鑫任组长。
1989年6月,九三学社晋城市支社成立,聂鑫任主委,关永平、李彦军任副主委,分别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支社下设教育、科技、医卫及阳城4个小组。
1996年11月,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员会成立,郭一峰任主委,关永平任副主委。2000年10月,增补裴池善、王新明为副主委,裴池善兼任秘书长,聂鑫为名誉主委。下设市直一支社、市直二支社、市教育支社、教育学院支社、泽州县支社5个支社和阳城、高平2个直属小组。全市九三学社社员人数为44人。
2001年10月,九三学社晋城市第二次全体社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九三学社晋城市第二届委员会,郭一峰任主委,裴池善任副主委、王新明专职为专职副主委,裴池善兼任秘书长,聂鑫、关永平为名誉主委。下辖市直、市农口、市教育、市职业技术学院、晋煤集团、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共9个支社。全市社员为82人。
2006年12月,九三学社晋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晋城市第三届委员会,郭一峰任主委,裴池善、王新明(专职)、王高峰任副主委,王永革任秘书长,全市九三学社社员114人。
2011年12月,九三学社晋城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晋城市第四届委员会,郭一峰任主委,裴池善、王新明(专职)、王高峰、王永革、程春明、解小竹任副主委,王永革兼任秘书长,全市九三学社社员人数152人。
到2014年底,晋城市九三学社社员人数205人,其中,女社员74名,占总数的43.7%;具有高级技术职称65人,占总数的31.5 %。设九三学社晋城市级委员会1个,支社组织12个,基层小组34个。在九三学社社员中,现任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13人,县人大代表1人,县级政协委员23人;现任副厅级干部1人(市政协副主席郭一峰),正处级干部2人(晋城煤运公司调研员王高峰,晋煤集团铭基公司总经理李军旗),副处级干部6人(泽州县副县长程春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段文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王永革,晋煤集团山西能源公司总工程师成安强,晋煤集团总工会事业部部长李海宗,九三学社晋城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新明)。
1997年7月1日,在喜迎香港回归的时候,九三学社晋城市委机关刊物《九三晋城社讯》创刊,首期刊登九三学社社员迎回归诗歌文章40余篇,同时成立了以王新明为主编的社刊编辑部。
1997年12月6日,九三学社社员秦东方为陵川县捐资助学2万元。1998年4月20日,由九三学社晋城市委秘书长裴池善主办的“晋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创办了《古文化学报》。
在1999年晋城市人大政协会议上,由九三学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首次达到20件,内容涉及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妥善解决黄华街改造占用三中校园问题、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安排民主党派成员干部等多方面,这些建议提案被全部立案。
2001年1月18日,社市委派出由副主委裴池善、王新明带队的文化扶贫工作队,深入到泽州县柳口镇玛朗村进行帮扶慰问活动,向群众发放衣物160余件,书写春联500多副。
在2003年市政协会议上,由九三学社晋城市委提交的党派提案《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被市政府全部采纳,近年来已经基本落实。2004年初,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发挥旅游文物人才集中的优势,与高平市政府开展智力合作,共同开发高平市的旅游资源,建设精品工程。从2004年到2007年的几年间,社市委不断选派郭一峰、裴池善、段生龙、牛军霞等积极参与羊头山祭祀广场设计、绿化规划、牌匾书写、解说词编撰等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2006年,九三学社社员共有16人担任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的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共有28件。
2007—2008年,副主委裴池善发挥专长,参加晋城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的实地调查工作,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被市、省三普办授予“优秀普查队员”称号,并被国务院三普办表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突出贡献个人”,获市五一劳模称号。
2008年,九三社员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5万余元。
2012年11月4日,社市委举办“喜迎十八大党史社史知识竞赛”活动,参加决赛的9个支社代表队27名选手,职业技术学院支社代表队荣获一等奖,泽州支社、阳城支社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其余6个支社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2013年11月17日,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和泽州支社深入泽州县山河镇东凰头村联合开展“社会服务山区行”大型服务活动,开展文艺演出、义务诊疗、捐赠助学、慰问特困户等活动。
七、晋城市工商联
晋城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又称晋城市总商会,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又称中国民间商会)的下属地方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晋城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于1986年,历任工商联主席为:董孝水、韦国亭、于庆智、杜党举、马德和、史晓丽。在2002年6月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共推选代表260名,选举产生1名会长、11名副会长。2007年7月,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24名专兼职副会长,1名会长。
2006年,晋城市工商联有团体会员69个,企业会员726个,个人会员2978人。组建行业商会10个,乡镇分会41个。
1986年市工商联成立后,对全市资源情况和工商联会员新办企业情况进行摸底了解。1987年,市工商联与北京市工商联联系,聘请高级厨师,在晋城举办厨师培训班,为市、县招待所培训厨师骨干,并在沁水饲养虹鳟鱼,获得成功。
2003年,撰写《关于工商联工作现状的思考》《温州铸管给晋城冶炼的启示》等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同年,成立冶炼、房地产等2个行业商会。2005年,成立高平市工商联华联养猪商会、格瑞果业商会,承办全省工商联系统乒乓球比赛。2006年,成立市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年底,启动实施“百村千户”光彩扶贫工程,现场对120户贫困户进行救助,计划用五年时间帮扶100个村、10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2006年底,市工商联利用商会网络,组织非公经济企业参加乌鲁木齐洽谈会、厦门洽谈会和环渤海洽谈会等商务活动,共引进项目30多个,引进技术人员600余名,吸引外资30多亿元。光彩项目19个,累计投入55996万元,光彩捐赠13008万元。
2007年,开展“百村千户光彩扶贫”活动,建立全市光彩事业捐赠和项目台账,召开全市非公经济高平现场会,与外埠商会开展交流联谊活动2次。2008年5月,与市委统战部共同在清华大学举办全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61人参加培训。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41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受到表彰。84家非公企业与104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在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抗大太岳分校旧址)举行光彩扶贫捐赠仪式。全市非公经济人士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770多万元。
2011年,完成县级工商联换届工作,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抓工商联工作,政府领导班子联系工商联的工作制度,6个县(市、区)工商联全部建立党组、配备党组书记。成立了晋城河南商会、晋城安徽商会,筹备晋城福建商会、晋城山东商会。推荐市人大代表35人,市政协委员40人。
2012年4月,召开晋城市六届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执行委员会。一批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表现突出的非公经济人士,当选为执委、常委、兼职副主席。组织参加首届世界晋商大会,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411.4亿元,引进资金400.6亿元。高平市工商联应昆明晋商商会邀请,组团赴云南进行学习考察,与昆明晋商商会和普洱山西商会达成项目合作意向3个,总投资5亿元。阳城县工商联组成邀商招商组赴福建进行招商项目推荐,与在闽阳城籍客商达成多项投资意向。沁水县工商联邀请沁水籍麦格理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亚洲金融机构部主席翟隽,华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鹏等回乡考察,就嘉沁科技、丰田食品等项目的融资和产品销售事宜进行洽谈并达成协议。邀请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等4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非公企业家进行专题讲座,共组织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各类人员2000余人(次)。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共同举办“晋城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发布211家用工单位2924个岗位信息,涉及企业管理、建筑师、造价师、高级技工等工种224个。其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达1170个,占岗位总数的40%。帮助市工商联地产商会、五金机电商会,建立银企合作、会员互保机制,为会员融资担保贷款2.5亿元。城区工商联帮助10余家会员企业与银行进行对接。高平市工商联为18家民营企业解决贷款1.6亿元。阳城县工商联组建商会互助基金,解决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困难。陵川县工商联在基层乡镇商会,组建“礼义商户贷款担保协会”,为当地企业提供贷款服务1800余万元。在市“两会”上,提交团体和个人提案、议案和建议80余条。其中《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的几点建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建议》等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3年,成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和工商联干部进行培训,累计受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编发报送相关信息60余条,编发活动简讯10余期,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并组织编印发放了《企业文化建设ABC简明指导手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汇编》;组织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评比表彰活动,评选出省级先进企业2家,市级先进企业12家,促进非公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树立先进企业文化理念。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成功举办2013年晋城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会员企业和求职就业者搭建人才供需平台。招聘周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300余个,70多家非公企业、3000余名求职者参加了招聘会,签订用工意向1700余份。全市共建市级行业商会2个,异地商会7个,县级行业商会9个,正在筹建的商会2个。商会会员企业达到1450多家,年产值达460多亿元,年上缴税收2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6.7万个。积极组织各商会和各会员企业大力开展“非公企业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和“科普惠三老”活动,共募集捐款400余万元。雅安地震发生后,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向灾区捐款80余万元,从慈善基金中拿出500余万元用于抗震救灾。晋钢集团、豪德贸易广场分别认捐2000万元、1000万元的慈善基金,专门用于帮助特困群众和灾害救助。
八、市总工会
晋城市总工会成立于1985年7月,先后召开过4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2013年8月,市总工会设办公室、组织部、经济技术部、保障部、法律和集体合同工作部、女职工部(晋城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财务部、宣传教育部、民主管理部、劳动保护部,列入市总工会机构编制序列的市级产业工会3个:市教育工会、市经贸建工会、市农林水工会,事业单位5个:晋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挂晋城市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中心牌子)、晋城市总工会新闻中心、晋城市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晋城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晋城市职工培训活动中心。改建并更名的产业工会3家,分别是:市农林水工会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市农林水工会委员会、市教育工会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市教科文卫工会委员会、市经贸建工会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市商贸轻纺烟草服务业工会委员会。整合组建的产业工会4家,分别是:市金融工商税务工会工作委员会、市信息产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市建筑建材工会工作委员会、市交通运输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历任主席为王玉朝、刘耀江、尚平安、郭长青、张满祥、任建宏。
市总工会成立以来,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履行法定职能,积极开展活动。
1985年8月20日发出第1号文件启用印章。9月30日,《晋城工运》创刊。10月14日,召开第一次由各县、区、市直各企业分管工会领导和工会主席参加的大会,就企业民主管理作出安排。12月19日,市总工会作出《关于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向侯美林同志学习的决定》。侯美林是阳城县棉织厂挡车女工,1970年参加工作,从1972年起,13年时间,顶着种种压力,尽其所能,无微不至地照料患有空洞型肺结核病的工友,直至其去世。侯美林因此于1986年5月1日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选为1986年“山西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1986年1月20日,成立晋城市职工物价监督总站,下设总站办公室和6个县(区)分站。5月1日,晋城市职工活动中心举行剪彩仪式。城区实验饭店经理赵新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4月27日,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设立“五一”奖章和“五一”奖杯。4月28日,市总工会在晋城举办首届“泽州之声”职工演唱会。5月1日,阳城缫丝厂厂长郝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3月6日,中共晋城市委办公厅向各相关部门转发市总工会党组《关于在乡镇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报告》。3月28日,全省乡镇企业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市晋翔饭店举行。会议交流推广了郊区工会和郊区一些乡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经验。5月1日,贾忠秀、石天命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晋城矿务局获“五一”劳动奖状。9月9日,市总工会在晋城矿务局凤凰山矿召开全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并对在1987年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方面作出成绩的36个先进集体和29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1989年4月28日,全市劳模大会在晋城召开,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共402人参加大会。6月29日,市总工会向全市各级工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12月5日,山西省煤矿工人安全健康教育现场会在市一招召开。莒山、北岩、阳城县卧庄等13个煤矿介绍了经验。市总工会被省政府授予锦旗。1990年4月9日,设立职工物价监督总站办公室。4月20日,市总工会发出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学双良、做主人”活动的通知。4月28日,晋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召开全市职工庆“五一”暨“双增双节”立功表彰大会,表彰1989年度全市职工在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1个集体和92名个人。1991年3月10日,市总工会制定《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实施方案》并发出贯彻落实通知。4月28日,召开晋城市质量品种效益表彰大会,为10个单位颁发了“五一奖杯”,为12名个人颁发了“五一奖章”,分别为101个集体119名个人记一、二、三等功。5月1日,何绍基、葛文山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月8日—29日,市总工会在市运输公司举办3期民主管理师资培训班,共培训150人。8月3日,市总工会在泽州饭店召开全市“学雷锋、树新风,学双良、做主人”表彰大会,12名职工被授予“双学”标兵称号并获荣誉证书。12月27日,全市女职工委员会正式成立。1992年3月20日,市总工会在高平县召开县区工会工作竞赛总结表彰大会,对在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的陵川、高平、沁水3个先进县工会进行表彰奖励,并对获全省“七好县工会”称号的陵川县工会奖励1000元。5月31日,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近千名职工和摩托车队、彩旗队、军乐队和彩车队组成游行队伍,从凤翔小区出发,途经凤台街、泽州路、新市街、广场到西关影剧院,进行宣传新《工会法》大型游行活动。1993年4月1日—10日,市总工会和市劳动局组成调查组对“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调查。4月27日,晋城市召开“五一”立功表彰大会,太行印刷机器厂等11个单位获“晋城市五一奖杯”,杨小忙、郭成会等13名个人获“晋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给阳城缫丝厂等49个单位和曹凤林等82名个人分别荣记一、二、三等功。10月7日,晋冀鲁豫工运理论研讨会第七次会议在凤凰山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邯郸、邢台、石家庄、长治、安阳、新乡、许昌、濮阳、焦作、临清、菏泽、聊城等20多个地市(县、区)工会和企业工会的领导和工运史研究人员,会议评出优秀论文30多篇。晋城市有两篇论文获奖。
1994年1月10日,市总工会成立4个慰问团,分别赴6县(市、区)和市直停产、半停产和亏损企业,开展为职工群众送温暖活动。6月7日,为把市总工会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帮助10个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帮助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项目100项,帮助1000名困难职工脱贫解困的目标落到实处,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开展“十百千”竞赛活动。为此,市总工会成立了专门领导组。10月9日,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城区劳动局联合进行《劳动法》宣传日活动,在全市各交通要道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13个宣传点,发放传单,进行咨询。11月18日,市劳动局和市总工会主办的晋城市劳动法知识竞赛在晋矿凤凰山矿结束,16支代表队参赛。城区代表队、北岩煤矿代表队、5716工厂代表队分获一、二、三等奖。
1995年4月25日上午,晋城市劳动模范大会在泽州会堂降重召开,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116个模范集体,284名劳动模范受到表彰。柳玉红、宋志龙、巩安库、宋才旺、刘耀堂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7月13日至15日,晋城市总工会在陵川县召开实施“十百千”送温暖工程经验交流会,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工会系统确定帮扶的16户亏损有8户扭亏增盈,6户实现了停亏、减亏,2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帮助企业推广、引进、开发、改造技术162项,创经济效益4325万元;帮助482户贫困职工解困,210户职工脱贫,110户职工走上了致富路。来自全市50多个单位的工会主席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会议表彰了陵川县总工会等13个先进集体。市总工会与31个基层工会签订了1995年送温暖工程目标责任书。
1996年2月10日,市总工会组织23个送温暖服务队、6个慰问团,分赴各县(市、区)和市直百余个企业的困难职工家中进行访贫问寒活动。4月25日,市总工会召开签订集体合同动员大会,出台晋城市签订集体合同实施方案。8月1日至4日,市职工技协从兄弟市邀请9名铸造、化工等方面的工程师、专家,深入到全市部分亏损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帮助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向这些企业推荐了一些新的技术项目。8月13日,市总工会在沁水县召开县区工会工作会议,交流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经验。8月23日,市总工会召开市直基层工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经验交流会,晋矿等7个单位介绍了经验。
总工会献爱心
1997年4月30日,晋城市“五一”立功表彰大会举行。表彰了15个最佳企业、4个最佳班组、14名优秀企业家、6名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7名优秀科教工作者、4名优秀班组长、8名优秀工人。给受表彰的集体颁发了“五一奖杯”和证书,给个人颁发了“五一奖章”和证书。还给33个集体和45名个人分别记特等、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并颁发了荣誉证书。5月23日,市总工会、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5个单位联合召开晋城市“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表彰会。6月25日,市总工会举办全市职工庆七一迎回归“恒信杯”体操比赛。7月4日,市总工会在晋城宾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工作。9月3日,市总工会机关职工消费合作社成立。10月21日,晋城市第一家私营企业吉利尔有限公司成立工会组织。10月24日—25日,市总工会在阳城县召开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座谈会,探讨新形势下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新途径。11月6日,市总工会在职业中学举办劳动争议调解员和法律监督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80人。
1998年1月13日,市总工会召开实施五项工程表彰会,表彰实施五项工程三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实施“十百千”送温暖工作中,全市各级工会共帮扶29个亏损企业,其中有15个企业当年实现扭亏为盈,有12个企业减亏、停亏,1个企业兼并,1个企业停产。引进新技术,开发新项目456项,创经济效益1.8亿元。在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解困中,成立300个送温暖服务队,成立扶贫基金会55家,用于扶贫基金投入251万元,先后有3210户困难职工家庭初步脱贫,先后被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在实施参与企业转机建制改革工程中,积极主动,从源头参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选树60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优秀厂长、经理,30名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推动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实施法律维护保障工程中,一是为职工购买各类书籍和辅导教材7.5万册,举办培训班346期,组织有关法律知识竞赛和文艺演讲比赛560场,受教育职工251万人(次),提高了职工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二是积极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522个,聘任劳动争议调解员687人,法律监督员855人,依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调解活动,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实施工会经济实力发展工程中,一是大力兴办工会实体,全市工会办实体年产值达2290万元,实现利润210万元,安排贫困职工子女就业716人。积极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1997年,全市先后兴办54家,有3.6万名职工受益。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制度,开展竞赛活动,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确保工会活动正常开展。在实施职工之家建设工程中,在基层工会中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在工会机关开展“五个一”竞赛,在职工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岗敬业等活动,全市有808个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457个基层工会跨入“先进、模范职工之家”行列,5个基层工会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先进、模范职工之家”,24个基层工会被省总工会命名“先进、模范职工之家”,4个县(市、区)总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县工会”“模范县工会”称号,35名工会干部被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选树出了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标兵65名,涌现出李双良式的优秀工人79名。在全市形成先进更先进,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4月14日,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召开下岗女职工先进事迹报告会,选树表彰了张雪萍、李晚琴等10名下岗女职工再就业标兵,出台了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5项措施。6月28日上午,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联合在市劳动就业局门前举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交流洽谈会,来自全市各行业的22个民营企业推出623个岗位,最后形成意向260余人。6月29日,晋城市职工消费合作协会和晋城市职工消费合作社配货中心挂牌运行。同日,晋城市总工会职工就业服务中心挂牌运行,这是工会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的一项新举措。12月11日,市总工会召开表彰会议,决定授予阳城县化肥厂有限责任公司《造气节能实施方案》、晋城矿务局凤凰山矿王继勤的《矸石灭火、煤泥水厂外处理、净化水复用方案》、市北岩煤矿苗土安的《改进爆破技术、提高炮采工作面块炭率》、市电厂工会《粉煤灰综合利用》、沁水县永安煤矿工会《提高原煤炭块率实施方案》、晋城市矿务局王台铺矿常克章《塌陷区回填矸石覆土造田》、高平市唐安煤矿张计生《30万吨/年选煤厂设备安装工程安装方案》、晋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分厂《升降台改为双层辊道》、城区振兴水泥厂《实施生料磨技改、提高质量、达到节能降耗》、吉利尔服饰公司《远红外棉衬衫的开发》等10项成果“晋城市十项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称号。
1999年5月13日,晋城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立。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刘耀江任组长。7月6日,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10月21日,晋城市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教育工会晋城市第一届委员会。
2000年五一期间,市总工会以弘扬劳模精神,庆祝建市15周年为主题,组织英模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受到欢迎。10月15日,市委召集各县(市、区)委分管工会工作的副书记、各县(市、区)总工会主席,市、县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以及乡镇企业比较发达、职工人数较多的乡镇党委书记70余人,在泽州县召开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现场会,推广其工作经验。
2001年6月,市总工会抽调有关人员对全市困难职工群体状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情况表明:全市贫困职工人数19858名,占职工总数的10.5%,特困职工6874名,占职工总数的3.64%。12月28日,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工会经审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和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经审会主任以及市总工会三届经审委员共100余人参加会议。这是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工会法》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2年5月,为提高机关、基层工会干部素质,市总女工部、法工部、保障部、办公室先后组织全市专职工会干部共200余人到北京工运学院、福建厦门、忻州奇村进行脱产培训。7月16日—17日,市总工会在市职工培训活动中心举办为期2天的全市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指导员培训班,84人参加培训,颁发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指导员”工作证。12月4日,市总机关全体和市内各基层工会人员冒着严寒走上街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法律咨询活动。此次宣传活动,共在市区设立宣传网点21个,散发传单25万余份。同日,泽州、城区、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等县级工会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2003年7月21日,《晋城市人民政府与晋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暂行办法》正式施行。8月,全市组织两批工会干部共79人到井冈山学习,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黄洋界哨口”等,并聆听了原井冈山博物馆馆长毛秉华教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报告。之后,赴吉安市,与吉安市总工会机关干部进行座谈,交流两市市情和工会情况。9月8日,市总工会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隆重召开“十大维权卫士”表彰大会,市劳动竞赛委员给“十大维权卫士”颁发“五一”劳动奖章。11月26日,“晋城市工人疗养院”正式挂牌。该疗养院位于沁河下游拴驴泉晋豫两省交界处,自然景观优美,风土人情独特。他的成立,是晋城市开展“工会工作创新年”活动的又一重大举措。12月11日—12日下午,市人民政府与市总工会首次联席会议在晋城宾馆召开,联席会议由市长李雁红主持,市经贸委、财政局、编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和市总工会领导及相关部(室)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6个问题和涉及工会工作方面的4个问题进行了协商解决。17日,全市厂务公开阳城现场经验交流会举行。
2004年1月6日开始,市总工会机关分4路深入6县(市、区)52家市属困难企业开展“送温暖”活动。截至1月20日,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570万元,对全市5118名特困职工和173名困难劳模进行了慰问。3月8日,市总工会授予马志琴等10位女同志“晋城市十大杰出女职工”荣誉称号。21日,组织300名市级以上劳模赴港澳考察学习。4月27日,晋城市劳模大会在泽州会堂召开,表彰了20名特级劳模,82个模范集体,298名劳模个人。5月27日,市总工会欢送首批全国、省、市级已离退休的50名劳模赴市工人疗养院(泽州山里泉)度假疗养。6月,市总工会在国税培训中心举办全市产业工会主席和工会系统劳动争议调解员法律培训班,共有220人参加培训。9月1日上午,市总工会召开“帮扶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座谈会”,对17名特困职工子女考取一、二本科大学的新生每人给予2000元的资助。
2005年8月19日,市总工会召开三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选举市委常委、秘书长郭长青为主席,并代国务院向全市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颁发了奖金。24日,市总工会召开2005年度“金秋助学”活动启动仪式,35名当年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每人领到2000元的助学金。9月,组织市、县医疗单位开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义诊活动,活动期间接受义诊的老师共1280名,发放体检卡10000张,开展医疗咨询2300人(次)。10月20日,市总工会成立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领导小组。11月22日—30日,市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125人在北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培训。
2006年1月,市总工会就进一步做好“两节”期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下发了紧急通知。据统计,“两节”期间,全市工会接待农民工364名,为农民工提供救助金12.1万元,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5起,涉及农民工141人,帮助农民工购买返乡车票130张。4月25日,晋城市首届职工文化节—书法绘画摄影展在市展览馆举行。从4月29日开始,市总工会为全市417名省级以上劳模分期分批地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8月10日,市总工会就全市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有18个乡镇(街道)工会被省总工会确定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8月30日,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仪式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该次金秋助学活动市总工会共资助58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为10.92万元。9月12日,市总工会召开三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满祥为主席。12月13日,市总工会召开工会理论研讨会,收到理论文章、调查报告77篇,共评审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9篇,优秀奖17篇。
2007年,市总工会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对150名省、市劳模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筹集资金1921万元,在法定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12家,困难职工、劳模35977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76.3万元,慰问救助农民工154.1万元;开展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参加职工15万人,筹集互助金800余万元,患大病职工医疗费自付比例下降17%左右;全市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32732份,工资协议385家,集体合同713家,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2008年4月,邀请专家开展女性保健知识讲座,讲课40多场,听课女士3000余人;召开五一表彰大会,45个集体,154名个人受到表彰;首批3个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和32个市级“职工书屋”建成;1个企业获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6个企业获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慰问困难职工25725人,发放慰问款941万元,为424名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72.15万元;对四川籍在晋城务工人员慰问达1100余人次,慰问金额50余万元;以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重点,促进肯德基西安总部晋城分店工会和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工会成立。先后成立民营企业工会联合会23家,覆盖法人单位1009家,发展会员19650人。
2009年,市总工会以农民工为重点开展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工作,新发展会员2.2万人,全市工会组织数达到3528个,会员人数达到48.4万人。开展以创建“五好县(市、区)总工会、六好乡镇(街道)工会、七好基层工会”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不断规范和完善各级工会的组织体系、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重点活动和工作档案,加强改制企业工会重建工作,对2650名工会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
2010年,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晋城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工资集体协商资料汇编》,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员、指导员队伍,首批聘任10名工资集体协商专职督导员;分4期对工资协商员、指导员和督导员进行工资协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方面的培训。市、县两级工会全部建成“五星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乡镇建成帮扶中心或帮扶站,企业建立了帮扶点。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共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48个,慰问困难职工23431户,发放慰问款1025万元,其中农民工2918户,发放慰问款87.54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974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18.17万元,积极推进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第四期参与职工达到19万多人;第二期补偿患病职工2013人、发放互助金812.45万元。举办“春风行动”“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推动实现就业13600人,其中农民工8411人。市总工会被省政府授予“创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奖”,被省总工会授予“经审工作特等奖”“百日攻坚行动先进市”“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第三届职工文化节突出贡献奖”“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市总工会制订《晋城市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在全市启动“争当主力军,建功十二五”“转型跨越杯”劳动竞赛,广泛开展以“七比一创”(比工程质量、比工期进度、比安全生产、比科技创新、比文明施工、比科学管理、比节能减排、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内容的“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重、大、市、新”示范性劳动竞赛、“我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竞赛、“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推荐6个企业、12个班组参加全省“百千万立功竞赛”评选表彰活动。
2011年,召开全市“五一”表彰大会,共表彰50个先进单位、180名先进个人和60个“工人先锋号”。全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6个、省“五一劳动奖章”26人、省“工人先锋号”10个。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第三批61个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完成考核验收,1个企业获“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19个企业获“山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工资集体协商。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点由企业单独签订转向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在煤炭兼并重组企业、非公企业和建筑、商业、餐饮等行业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组织两次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现场观摩活动,聘任首批11名工资协商督导员。市总工会和市建设系统工会经过6个月的调研,就建筑行业职工工资基数、增长比例等关键问题10多次与职工、企业主座谈,协商签订《晋城市建筑行业集体合同》,为行业内48个建筑企业的2万余名职工提供保障。全年,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1414份,覆盖企业1888个,覆盖职工29万余人,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占全市生产经营正常企业总数的90%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幅达到10%以上,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年工资增幅超过30%。
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市参与“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班组”创建活动的企业达到391个,参与职工达25万人以上。6月,召开全市2009—2010年度“安康杯”竞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表彰了一批“安康杯”竞赛“明星企业”“安全示范班组”“安全卫士”等,并提请市劳动竞赛委员会首次授予明星企业“五一劳动奖状”、授予安全卫士“五一劳动奖章”,由市总工会命名安全示范班组为晋城市“工人先锋号”。推进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建设,全市所有正常生产矿井和部分建设矿井建成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建成五星级井口工作站14个,四星级井口工作站27个,三星级井口工作站7个。加强群监网络和队伍建设,群监组织建立率达100%。11月,举办五期群监网员培训班,共培训群监网员605人。
市总工会开展“三比三看”工会组建工作竞赛,采取全会出击、社区普查、工商核实、工会组建、行业覆盖等措施,截至9月底,全市新组建工会896个,覆盖基层单位2781个,发展会员6.3万余人。完成“非公企业法人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加强对乡镇(街道)和社区两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工会主席配备和制度机制建立,75%的乡镇(街道)工会达“三星”标准。
全市共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68个,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和困难劳模23431人,发放慰问款1035万元。开展“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农民工7000余人(次),发放防暑降温用品43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446.6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282人。开展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第三期发放互助金807.9万元,涉及患大病、慢性病职工2628人;第四期参加互助职工19.9万人,收取互助金989.6万元;第五期参加互助职工突破20万人。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行动”“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和“农民工援助行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送岗位2354个,为9654人提供培训服务,送医疗215人,提供法律服务198人,结对帮扶546对。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帮助职工和农民工追讨欠薪77万元,涉及职工和农民工363人。办理女职工特病保险16760份,投保15904人。市总工会在为33名湖北十堰籍农民工讨要工资的同时,与十偃市总工会签订了“农民工合作维权协议书”。
2012年,全市新增工会组织368个,新增工会会员1.26万人,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保持在98%以上。
出台《组织动员全市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决议》,在全市开展“争当主力军,建功十二五“”转型跨越杯”系列劳动竞赛,参与劳动竞赛职工达到30万人以上。广大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45000条,采纳10000余条,创经济效益1.8亿元,技术革新702项,发明创造93项。
组队参加全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各县(市、区)和企业举办煤炭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家政行业、交通运输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和多种形式的技术比武活动,全年提升技术等级职工达到4000余人。
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全市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2876份,覆盖企业6886个,覆盖职工360546人。开展“星级”职代会竞赛和厂务公开扩面专项行动,新增市级四星级职代会9家、五星级职代会32家,10名国有企业家和10名非公企业家荣获“晋城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强化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全市煤炭、化工及大中型非公企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建制率、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员队伍组建率均达100%,所有生产矿井和部分建设矿井建立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召开第三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命名大会,全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总数达到208个(其中9家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涌现出3个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5个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120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86个,慰问困难职工18063户、劳动模范224人。发放晋工龙卡“一卡通”2800余张,为困难职工提供便捷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职工和农民工追讨欠薪77万元,涉及职工和农民工363人,救助生活困难的农民工1780名,发放救助款102万元。开展“春风行动”,全市124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达成意向1100多人。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共救助困难职工子女1002人,救助金额达294万元。筹集“送清凉”慰问资金388万元,走访慰问职工2万余人(次)。推进职工大病医疗互助,第五期发放补偿金553.7万元,资助患病职工2526人;第六期参加人数达到23.5万人,筹集互助金1170.6万元。
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建成市级职工书屋26个。举办主题为“丰富职工文化,服务转型跨越”的第三届全市职工文化节。开展以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为内容的职工书画摄影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品味经典”读书演讲赛、以基层职工自编自演反映基层职工文化生活为主的企业优秀节目展演3项活动。
2013年,组建工会组织265个,覆盖法人单位1264家,发展会员24638人。举办全市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各级工会均举办各具特色的技术比武和技能比赛活动。加强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选树1个实训基地和11个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荐5项创新成果、2名优秀技术带头人参加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带头人评选活动。召开全市私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聘用16名工资集体协商督导员(市总聘用10名)、233名指导员。开展集体合同督查586次,培训指导员、协商代表8次,培训人员863人次。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2877份,覆盖企业6926个,覆盖职工381546人,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占全市生产经营正常企业总数的90%以上,有企业的乡镇全部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应签892家,实签890家,覆盖女职工123800人。泽州县南村镇总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单位”称号,梁卫星、李洁莹被省总工会授予“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标兵”称号。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68个,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和困难劳模24331人,发放慰问款1300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405.84万元,资助贫困学子1332人。开展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活动,第五期参加互助职工人数21.96万人,发放补偿金1075万元,涉及患大病、慢性病职工4040人;第六期参加互助职工人数23.65万人。全市女职工特病保险投保20768人、21613份。配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行动”,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51场,提供岗位9350个,达成就业意向8237人。与市信用联社联合实施小额借款帮扶工程,发放贷款43.8万元,帮助36户困难职工实施创业和再就业。
九、共青团晋城市委
1985年9月,共青团晋城市委成立。负责全市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团市委机关内设6个部室,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农部、学校部、少工委办公室;3个下属单位:青少年信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历任团市委书记为胡励耘(女)、申会、侯转律、郭长青、马四清、张玉宏、石云峰、李晓峰。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青年60.5万名,团员11.5万名,团员占青年总数的19%。全市共有直属团委10个,基层团委253个(其中:乡镇团委75个,办事处团委10个,学校团委54个,企事业单位团委44个),团总支303个,团支部4272个。团干部5812名,其中,专职团干部168名。
2011年,全市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108家,新社会团组织31家。农民工聚集地建团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50家。
建市初期,团市委根据中共晋城市委要求,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为新晋城建功立业”活动。农业战线的团组织,突出抓了“两赛一帮”活动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鼓励青年学科学、学技术,承包小农场、小牧场、小林场、小果园、小工厂,兴办各种青字号经济实体,为改变贫困山区面貌做出了贡献。工交战线的团组织,深入开展“爱岗争优达标”活动,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贡献力量。财贸战线的团组织,积极开展以讲文明、讲道德、送温暖、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经营示范”活动,赢得社会的好评。教育战线的团组织,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践教育活动,为各条战线培养了优秀人才,并以团带队,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小主人的小目标”活动。1986年,全市少先队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泽州县大南庄村青年之家,李寨中学和犁川中学的实践教育活动,沁水县的青年“三小”活动,城区百货大楼文明经营示范活动受到团中央的表扬。
晋城市举行“喜迎党的十八大,团员青年展风采”宣誓活动
1987年5月26日,共青团晋城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市青年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工交战线广大青年围绕挖潜革新,提高效益,广泛开展“爱岗争优、建功成才”“双增双节”、技术比武、“五小”竞赛等活动,增创经济效益13000万元,取得“五小”成果1600余项。全市90%的青工在技术比武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有2500余名青工成为技术尖兵和技术能手,120余名青工荣升为技师,300余名青工受到晋升晋级的奖励。商业和服务业的一大批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劳动者,积极参加税法宣传活动,增强了纳税观念和守法经营意识。农业战线广大青年全面开展青年科技工程、青年绿化工程、青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等项工程建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培养市县两级星火带头人1360名,建立青年农民科技协会及服务组织347个,重点推广农业技术22项,成立农建青年突击队320个,承建农建工程648处,“青”字号绿化工程800余处,造林5000亩,全市15万名农村青年踊跃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大赛,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教育战线的团组织广泛开展了中学实践教育活动,为农村输送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大军,并继李寨中学之后,树立和推出了大阳、周村、北石店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的表彰。1991年,团中央授予共青团晋城市委“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单位”。全市团组织带领全市团员、青年,解放思想,拼搏奋进,开创了团的工作新局面,为培养造就具有跨世纪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推进晋城市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了新贡献。1994年,在晋城召开“全省农村青年奔小康现场会”,晋城经验得到了团省委的充分肯定。1996年,团中央授予共青团晋城市委“创建青年文明号优秀组织奖”。
全市各界青年隆重集会,共同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暨五四运动93周年
进入21世纪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一是方式创新。把主要依靠财政支持、社会捐助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转变。晋城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感动青春”颁奖晚会、晋城市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优秀学子走进清华、北大暑期中学生夏令营、迎奥运集体婚礼等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成功运作的。二是内容创新。除了传统的活动外,还举办了证券知识电视大奖赛、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首届青年诗会以及“雏鹰练翅、军旅之行”少儿夏令营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抓重点活动。2003年6月以来,团市委建起城乡青年中心22个,总结出了一条服务主体组织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阵地多元化、服务活动经常化的晋城青年中心建设的新路子。晋城的经验得到了团中央、团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05年1月9日,团中央在晋城召开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并同时举办第五届全国乡村青年歌手大赛,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在晋城共青团历史上是第一次。2007年,开通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在市技校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未成年人远离网吧”行动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活动。实施“希望工程爱心圆梦”运动,全市共筹集资金30余万元,资助特困大学生500余名。
2010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晋城同发展”“青年月”等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以创业就业为主题的“青年大讲堂”7场,联合市电视台、市人社局等单位录制“青年创业·沟通”节目5期,开展“晋城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评选表彰活动和“兴高杯”晋城市首届青年创业项目大赛。
2011年,在全市各类青年群体中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报告会30场,4000余人参加。举行“晋城青年大讲堂”宣讲教育活动6场,2000余人参加。开通市、县两级共青团官方微博,改版晋城共青团官方主页,拓宽青少年思想教育途径。2011年5月,市团委联合市司法局成立晋城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完善青少年维权体系。
2012年,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15次,形成提案议案13份。成立晋城市校外心理辅导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600余人(次)。举办首届公益文体活动周,《红梅赞》《戏妞妞》两个节目获首届“银杏杯”中国青少年宫文化艺术节金奖。依托“晋城共青团”“晋城青年”网站开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栏”,及时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服务。联合市电视台创办全省首个电视招聘求职节目《勇往职前》,67人应聘成功。
2013年,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4场,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15次,形成提案、议案3份。依托12355平台、晋城市校外心理辅导站,提供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600余次。开展12355公益大讲堂23场,覆盖青少年34000余人。在全市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全市2187名重点青少年群体基本情况。制定《晋城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晋城市关于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实施“绿色家园”工程的方案》,并以高平市、城区作为试点,开展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开展“与爱同行”系列关爱行动,累计捐款25.78万元,受助人数320人;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七彩小屋10个,开展“七彩课堂”226次,结对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27所,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10614人。举办“开展微公益,点亮中国梦”活动,帮助福利院儿童实现微梦想200个,建立“一张纸,一份爱”志愿公益捐赠点139个,捐赠资金38855元。
十、市妇联
1985年晋城市妇联会成立后,先后召开过4次妇女代表大会,市妇联内设办公室、组宣部、发展部和法律服务部4个职能部室。办公地址在晋城市凤台东街妇女儿童文化中心楼内。境内6县(市、区)、121个乡(镇、办事处)均设有妇联会,有农村妇代会2336个,城市街道妇代会99个,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39个,各类妇女联谊会6个,团体委员315个。历任主席为王素英、成爱蓉、崔玲玲。
市妇联成立后,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多项活动。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
自1989年开展以来的20多年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广泛动员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开展的“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简称“双学双比”活动),共帮助引导32万人次妇女参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10万多名妇女获得了农业技术职称和绿色证书,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妇女茁壮成长;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各类“妇”字号基地96个,引导农村妇女领办创办了36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涌现出了市级以上“双学双比”先进集体500多个,“双学双比”女能手5000多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3000名,巾帼文明村130个。“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激励更多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实现了“双提高”(提高妇女素质、提高妇女地位);“双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妇女自身发展);“双受益”(国家受益、广大妇女受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妇女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创造活力。
“巾帼建功”活动
“巾帼建功”活动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它作为一项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奖项有两个,一个是面对个体的“巾帼建功标兵”,一个是面对群体的“巾帼文明岗”。这项活动自1991年开展以来,调动了广大城镇妇女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激发了蕴藏在妇女之中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活力,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人才,促进了行业文明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是吸引、组织、凝聚、服务广大妇女的有效载体,至2013年,全市共有16个窗口单位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的称号,320个女性集中的行业获得省、市“巾帼文明岗”称号;6名优秀女性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1200多名妇女获得市级以上“巾帼建功标兵”荣誉。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全国妇联就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勤俭节约,热心公益。30年来,晋城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大量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五好”家庭活动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谐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合格母亲等家庭系列角色创评活动,涌现出了一批高标准合格父母、尊老敬老好儿女、和睦友爱好邻里及文明楼院,全市文明和谐家庭户达到50多万户、各级各类特色家庭15万户,占到全市家庭总户数的90%,为美丽晋城、和谐家园、文明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妇联组织把实施源头维权、个案维权、社会化维权、实事化维权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矛盾纠纷调解、健全维权网络等4个方面做细做实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一是抓普法宣传。各级妇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维权服务进万家、三八维权周、普法进乡村、关爱妇女抵制家暴”等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加大面向广大农村妇女及家庭的普法宣传力度;二是抓矛盾纠纷调解。坚持主席、副主席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来信登记簿、来访登记簿、来电登记簿、转办案件登记簿和大案要件报告卡,畅通信访渠道,做到有访必接、按时接访、接访必果。对妇女儿童信访中反映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反映并配合有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和越级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抓“平安家庭”建设。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平安家庭”创建机制,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结合起来,妇女维权与社会维稳结合起来,通过登门走访、排查预防、疏导感化、集中协调等方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社区。实现了“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村),矛盾不上交”;四是抓维权网络健全。全市已建立了以市、县、乡、居(村)四级维权网络为主体,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热线、妇女调解员、专职妇联干部特邀陪审员、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基层妇女维权工作站(点)等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元化维权网络体系。至2014年底,市、县两级妇联共有维权机构7个,专职妇联维权干部14名,专职妇联干部特邀陪审员8名,妇女维权合议庭7个,法律援助中心7个。市、县两级妇联均开通了12338免费维权公益热线,极大地方便了妇女群众的诉求,畅宽了信访工作渠道,有效地履行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能。
“三八”维权宣传活动
家庭教育
多年来,市妇联把家庭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核心基点,把服务好儿童、引导好家长作为发展重心,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坚持典型引路。选树晋城市“杰出母亲”“合格父母”和“美德少年”,树标兵,育典范,引导未成年人和广大家长学习身边楷模,在耳濡目染中见贤思齐。二是坚持以文化人。通过开办母亲文化讲堂、道德讲堂,开展经典诵读、童谣传唱、“故事大王赛”“少儿才艺赛”等活动,实施家庭读书工程,培育书香家庭,传递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美好祝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三是坚持实践育人。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公民道德实践“五小”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小公民志愿者、小手牵大手、结对助学、爱心慈善等实践活动,倡导良好的互助风尚,培育文明习惯,争做文明有礼晋城人。四是强化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以妇女儿童文化中心为龙头全力拓展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少儿艺术团、宝宝俱乐部、英语培训、跆拳道会馆等校外活动,注重挖掘儿童的兴趣特长,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少年儿童。2004年,文化中心被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组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实践基地”。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按照家庭教育的规划目标,建立了家长学校。14所农村中心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示范之家,组织“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专题讲座数千场,有效地指导了家庭教育工作实践。
巾帼创业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市妇联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激励城镇妇女建功立业,不断增强妇女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一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在全省领先。市妇联加强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把握政策原则,提高办事效率,突破贷款担保难点,实行“一站式”上门服务,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妇女获贷。截至2014年8月,全市共为462名城乡妇女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3420万元,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了6000余妇女创业就业,有效地解决了妇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受到了创业妇女的欢迎。二是强化妇女创业带头人培训,扎实推进“新型女农民素质提升工程”。30年来,妇联组织不遗余力地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技术技能和创业培训,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进行种植、养殖、家政、手工编织等一般的实用技术培训,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开展计算机、SIYB、农家乐服务等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能手,涌现了一批女能人群体,扶持创建了一批“妇”字号基地、龙头企业,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省级基地20个,市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巾帼创业基地150余个。妇女们“创业发家,致富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晋城市妇联因此荣获了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先进集体、晋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十一、市科协
晋城市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共晋城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成立于1985年5月。历任主席:丁松山、王仁庆、张高峰、茹刚。按照晋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规定,市科协是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市委领导下的科技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要职责:
1、团结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经济工作,积极组织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2、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负责全市性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社会团体的资格审查和业务指导。
4、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宣传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的网络作用,普及推广实用技术,开展“学技术、比贡献、建设科普文明乡(镇)村”活动;在厂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5、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系,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开发高新产品,实施“金桥工程”。
6、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展“小发明、小论文”“生物百项知识”竞赛活动。
7、积极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表彰奖励优秀科技人员。
8、负责管理科协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工资、财务、文书等工作。
9、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面向科普示范基地和乡镇企业培养适用型专业人才,同时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
10、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2006年,市科协承担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协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督查组对晋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对晋城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估,形成了高质量的《晋城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期评估报告》。同时开展了山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暨抽样调查业务,完成了入户1500家的山西省公民科学素质抽样问卷调查工作。在开展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中,市科协创办的“晋城科普大讲堂”已成为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特色活动,组织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开展了130余场“晋城科普大讲堂”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科普报告会。
晋城科普大讲堂创特色。为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近两年来组织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18名教授,开展了200余场“晋城科普大讲堂”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科普报告会,受益人群达到10万人。探索出了科普大讲堂从“派餐制”改“点餐制”的公众点题报告创新之路,使科普大讲堂报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彰显了科普大讲堂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的突出作用。“晋城科普大讲堂”被省科协评为全省开展的公众科学素质特色活动之一,并获得特色活动奖励资金。
科技服务
30年来,晋城市科协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宗旨,主动融入企业,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打造属于科协自己的活动品牌。
1986年,市科协组织市、县(区)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110多人,对全市1000多个乡镇企业作了调查,汇集了144项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编印了《晋城市乡镇企业技术协作项目简介》。还召开全市科技大会,沿用横向联系的渠道,聘请北京、太原、南京、郑州等地的科技人员,其中有专家、博士、教授,作学术报告。对口探讨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有问有答,有求有应,从而进一步疏通了信息关系,启迪了思想,拓宽了思路,为全市大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开辟了广阔途径。
1993年5月,召开科技人才技术交流洽谈会,邀请国家专利局、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华东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太原重机学院等高等院校,国家有关部委以及部分省市的科研单位、专利发明者40家10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展示和转让近年开发研制的有关冶炼、化工、电子、机械、能源、建筑、纺织、轻工、交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和军转民项目,其中包括部分包销、联营生产、中外合资项目。会议内容以人才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为主,发布形式包括信息发布,现场洽谈,文字资料、图片、实物样品等现场演示,技术报告会,科技座谈会等。
1992—1996年,从江苏连云港等地引进技术和人才,帮助城区北石店乡窑头村建起乙醛麦芽生产厂和金属氧化镁厂,其中乙醛麦芽技术填补了山西省空白。
晋城市科协按照“企业需求、职工需要、着眼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指导企业科协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与市经信委、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讲、比”竞赛活动。各企业积极参与,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以低碳发展为主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革新改造、新产品研发等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晋城市科协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两年一届的“十佳工程师”和优秀工程师技术人员评选表彰活动,已进行了两届。
“金桥工程”合作双赢。“金桥工程”启动后,科协制定了项目申报、评审、表彰奖励等严格的运作程序,在科技与企业之间、科技与农村之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间实施“架桥”工程。
建市以来,全市金桥工程申报登记项目65项,申报登记山西省金桥工程项目45项,节约资金4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面向全市企业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共46项技术需求进入全省技术需求信息库。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对接和开展“山西院士专家企业技术创新协作行动”打下了基础。每年都召开一次专利技术应用培训班。共为全市培训专利应用人才300人次。推广“企业科协科技信息库”,共向60多个企业免费安装企业科协科技信息库。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到晋城市宣讲企业技术创新方法。
科普工作
30年来,开展了23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技术讲座”等品牌的科普活动。不断创新信息宣传载体,建好用好内外宣传阵地,体现科协在促进全市科技进步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工作定位,树立科协鲜明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建好内部宣传阵地。注重报纸、科普影视、网络宣传。先后创办有《城乡科技报》、与太行日报办有科协专刊,在市信息中心开通了“晋城科普网”,与市电视台联办了《科普大讲堂》《科普十五分》专题节目,与市广播电台合办了《科普时空》节目。开通了“晋城科普生活网”和“科普惠农网”,并及时顺应时代潮流开通了《健康生活风向标》微信公众平台。同时注重加强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真正做到科普内容及时更新,科学常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科普宣传
1985—1996年,举办大中型专项技术培训有珠算技术培训、小平菇栽培技术培训、标准计量技术培训、喹乙醇喂猪技术培训和中学生教学要领与技巧专项培训等计60多次,参加培训人员达4700多人次(包括技术干部1200多人次、专业人员3500多人次)。全市共有农民夜校997所,每年培训10多万人次。这种培训,方式很多,有的是常年坚持,有的是按季节进行,还有的是根据农时、农事需要,分专业举办。方法上有的是按班次讲授,有的是按小组传授,还有的是分别作业类型进行个别辅导。在支持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根据农村文明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又在小康建设、科技扶贫、技术承包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培训。
2004年,邀请中国农业函授大学4名专家、韩国5名农业专家来晋城市成功举办了中、韩合作“爱心阳光”培训计划第20期培训班暨农业经纪人培训班,全市涉农单位、各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农业技术骨干等240人参加了培训。
2004—2006年,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全市宽裕型小康乡村负责人培训班,共举办培训班11期,有600余人参加了培训。
2007年,举办晋城市首届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城区代表队获得冠军,陵川代表表队和市发改委代表队获得第二名,沁水代表队、市科技局代表队和市教育局代表队获得第三名。
2008年,开展“千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共组织27名科技人员走乡串村,开展活动92场,听众达18760人次。泽州县在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争做科普志愿者,建设泽州新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全县第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志愿者达200人。
2009年,市委统战部、市科协、市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百村千户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百名专家服务团”走进沁水现场直播活动。活动分为现场直播开播仪式、主会场现场互动、场外互动、现场记者采访有关领导、直播讲课5个环节。现场专家对种养殖疑难问题一一给予详细的解答。
2009—2011年,市委统战部、市科协、市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百村千户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百名专家服务团”走进沁水现场直播活动。市科协与市畜牧局、市广播电台举办走进泽州养殖专业培训现场直播活动。活动分现场直播仪式、场内提问互动、场外热线互动、专家讲课4个环节。
2013年,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全市科普示范社区共举办科普讲座20次,创业培训5期,地震演练10次,科普文艺活动25场,更换科普宣传栏内容累计1000余平米,发放各类科普宣传书籍、资料10000余份,提高了科协作为科普宣传主体的影响力。
近年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取得新进展。市科协积极组织县(市、区)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益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中国科协、财政部及省科协、省财政厅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共获奖补资金436万元。
科普益民扎实开展。成功创建17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9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社区科普组织的建设,促进了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普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有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共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的奖补资金40万元。
为了整合涉农资源,在全市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服务的工作格局,市科协对全市近70个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示范基地,科普110站点进行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通过基层站点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接听农民求助电话、实施优质农资下乡,优质农产品返城,不断地增强了全市科普惠农的服务力度。
学术活动
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和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专家讲座等多种载体。
1985年,市科协与化学学会联合举办“中美中学生化学教学法”报告会,特邀美国坦布尔大学化学系教授斯莫克勒作了学术报告。
1985—1996年,共举办学术报告会80多场,其中声势较大、影响较深的大型学术报告会20多场。如山西农学院教授杜竹铭作的“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作的“优选法与统筹法的推广应用”、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张永贤作的“科技情报动向及其功能”等学术报告。
1996—2006年,组织学术报告会220场,其中声势大、影响大的大型学术报告会有60多场。2006年,市科协创新“星期日知识讲座”,内容更加切合晋城实际。2005—2006年,共举办星期日知识讲座15期,累计听讲人数5000余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了山西省2006年学会重点工作年学会工作先进奖。市科协、市医学会和晋煤集团总医院创新活动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矿务局总医院教授来晋城举办了“山西省创伤学术研讨会”,听讲人数达到了150人。市人民医院和省医学会联合举办了“山西省第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参加人员125人。
2008年,由中国科协、省科协主办,市科协发起并承办了以“改革、发展、行动”为主题的“全国首届基层科协工作晋城论坛”。邀请中国科协、省科协有关领导与专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期间共交流、征集论文50篇,整理汇编成《全国基层科协工作晋城论坛精选论文集》,并成立了全国地市科协第一届联谊会。该次论坛宣传了晋城,扩大了影响,增进了交流,在全国尚属首次。
晋城科协成立30年来,共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120余场,交流学术论文1万余篇,其中70余篇被国家、省级期刊和学术会议刊用。共组织开展了十三届全市优秀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评选学术论文2000余篇。
“建家”活动
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和渠道,拓宽服务科技工作者范围领域,建设科技工作者合作交流、贡献才智、诉求权益之家。近年来,晋城市科协组织了为科普专家体检,为科普专家每人每年免费赠送《山西科技报》一份,组织科技工作者联谊会5次,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为市委、市政府提合理化建议交流平台,提合理化建议1200条,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发文表彰了三届“晋城市科技专家奖暨优秀科技工作者”,共表彰科技专家90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30人。市科协储备的高级科技人才专家库有各类专家人才300余人。企业科协组织把“建家”工作和开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家”活动。阳电科协建起了科技工作者活动室,科技图书阅览室。兰花、阳电、自来水、热力公司等企业科协每年为科技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兰花集团科协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和问卷调查形式,了解科技人员的需求,反映科技人员的建议和呼声,先后为100多名科技工作者解决了住房问题。汉通机械有限公司每年组织职工召开运动会,进行长跑、拔河、篮球等比赛,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的企业科协还定期走访慰问老科技人员,为体弱多病退休多年的老科技人员组织捐款,送去科协组织的温暖。“建家”活动架起了企业领导与企业科技工作者沟通感情的桥梁,使科技工作者时时处处感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从而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为企业拼搏奉献的干劲。
青少年科普教育
科普助教成果丰厚。30年来,晋城市建成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30个。2013年,市科协和市教育局共同在北京植物园进行了“晋城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挂牌,开创了市科协在外省市单位上挂科普基地牌匾的先河,为丰富全市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实现了科普资源共享。30年来,有5000名青少年和300余名科技辅导员教师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多件科技发明作品获国家专利。特别是近年来,市科协结合全市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了全市“学生科技月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和“晋城科普大讲堂—走进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明确重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日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省科普工作、学会工作、“讲、比”竞赛、科普惠农、科普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2012—2013年,连续两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优秀。全市有国家级科普示范县1个、省级科普示范县(区)3个。
十二、市文联
晋城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成立于1985年6月。其前身是晋东南地区文联。设办公室、《太行文学》编辑部、发行部、组联部等科室。1985年7月,召开晋城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赵树理研究、曲艺、民间文学研究等10个协会同时成立。1997年11月,召开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各协会共有会员1500名,其中国家级会员34名,省级会员716名。2004年5月,市文学协会更名为市作家协会。市文联现有作家协会、赵树理研究、民间文艺、影视艺术、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曲艺、戏剧、诗词学会等11家协会,各协会共有会员1500名,其中国家级会员34名,省级会员800余名。历任主席:郭中群、崔巍、阎安辉、冯裕民、王学忠、贾大一。
市文联原办公地址在长治市北大街晋东南地区文联旧址,后迁入晋城市凤鸣小区5号楼,办公住宿兼用。2006年9月,“赵树理文学馆”(晋城市凤城路西)落成开馆,市文联及11个协会迁入该馆挂牌办公。
晋东南地区文联于1971年创办文学刊物《上党文艺》。晋城市文联成立后,更名为《热流》,为双月刊,在省内发行。1985年8月,晋城市文联与晋城矿务局合作,并由上级部门批准将《热流》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由原来的省内发行改为全国发行。1986年1月,《热流》获国家首届文学刊物“乌金”奖;同年5月,被推选为淮南市“读者最喜爱的报刊”之一,并参加了全国报刊博览会,其发行量飙升至140万册。1991年9月,改为《太行文学》,省内发行。改版后的《太行文学》为季刊。2003年,《太行文学》改版为双月刊。截至2014年底,《太行文学》共出刊219期。
晋城市文联从组建到1996年,有20部(幅)文艺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全国性展览会和国外发表、展出或获奖。其中电视剧《沟里人》获1994年度全国中篇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一等奖。1986—1987年,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文联先后在晋城召开文联工作现场会。1991年,全国文联在晋城市召开中国文联组联工作经验交流会。1999年,编辑出版《晋城市建国五十周年作品选》。2005年,策划出品电影故事片《红山雨》,为建国以来晋城市之首创,并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9月,召开“赵树理诞辰105周年纪念会”,并举行赵树理文物捐赠仪式,丰富馆藏和赵树理研究的基础资料。10月,高平文工团曲艺节目《谷子好》参加第七届中国曲艺节开幕式演出,获优秀节目奖,并在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播出。12月,市音舞协会主席霍霍创作的大型歌剧《小二黑结婚》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获七项大奖,在全国歌剧界引起轰动。
2012年5月,在山西省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暨文艺创作总结表彰会上,晋城市音舞家协会副主席郭新顺作词、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吕欣荣作曲的歌曲《再造新山西》,成为全省实施文艺作品“百优”表彰工程以来涌现的100部优秀文艺作品之一。10月,市美协主席贾大一参加深圳市人大、政协、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名家·中国画邀请展”预展,12件作品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参加首届山西散文名家奖、名作奖评比,市作协主席、《太行文学》主编聂利民荣获“山西散文名家奖”。
2013年,赵树理文学馆共接待各类参观团体和个人参观6000余人(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20余场次,成为对外展示晋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举办赵树理文化沙龙活动2期,邀请《太行文学》主编聂尔和市音舞家协会主席霍霍分别就“读书和我们的生活”“音乐与生活”话题与广大文艺爱好者进行交流。晋城历史文化名人展布展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展览的脚本创作、展厅设计、人像创作等工作。收购有关赵树理和山药蛋派代表作家的作品近百件。举办“纪念《小二黑结婚》发表70周年座谈会”。市书协举办“晋城三门峡焦作两省三地书法联展”,在北京举办“李慧英书法作品展”。市美协主席贾大一参加在巴林举办的水墨聚焦书画展、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梦·大美临汾——百名画家画汾河”艺术创作活动、“美丽山西、右玉精神”书画邀请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中国画邀请展”等对外交流活动。市作协主席聂利民参加省际间散文交流活动。市民协组织参加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市音舞家协会参加第五届卡丹萨杯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决赛。
十三、市侨联
晋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市侨联)于1986年3月正式成立,先后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历任主席曾德干、廖军、史晓莉。市侨联现有团体会员7个。
2008年,晋城市有海外侨胞170户,侨眷、侨属304户1073人,其中港澳同胞29户,港澳眷属33户129人,台属3000人,侨民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侨联组建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政策,落实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112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78件,帮助归侨、侨眷办理出境探亲定居手续和解决住房困难、工作调动、子女升学、就业等实际困难350余件。帮助贫困侨户脱贫致富48户,扶持归侨、侨眷兴办企业6个,办养殖场8个。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同胞73人次。邀请海外侨胞回乡参加各种招商活动90余人次,协助有关企业谈成中外合资项目7个,项目协议资金1.75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027万美元,接受捐赠100余万元人民币,促成外商独资在晋城建成第一家富士康培训中心。
1993年,晋城市海外联谊会成立后,市侨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晋城、大开放、大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以血缘、地缘、业缘和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广泛开展“三缘三情”海外联谊活动。根据晋城地域特色,组织实施“555”联谊工程,即重点联络50名海外侨胞、50个重点侨户、50个侨联组织,初步建立了晋城市侨联对外联系的网络。
2003年,通过致海外侨胞一封信、健全联谊网络、建立汇报制度等措施,向海外邮寄信函1000余封,联系海外重点侨胞56名、海外侨团及经济组织8个、外省市侨联组织70余个,接待海外、港澳台胞30余人次。2004年9月,全国中小城市侨联合作与交流会议首届年会在晋城召开,市侨联与全国56家兄弟侨联以及5家海外侨团缔结了友好关系。协助有关单位引进资金2500万美元、7000万元人民币,接收海外捐赠4418万元人民币。10月,市侨联分别与菲律宾菲华文化教育协会、蒙古国华侨协会签订了建立友好交流合作意向书。2005年3月,全省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晋城召开。同年,成立“美加晋城同乡会”,走访接待回乡探亲的侨胞26人次,慰问贫困侨眷20余户,为印度尼西亚海啸捐款2万余元。2006年3月,市侨联组团赴美国考察联谊,实现了走出国门开展海谊工作的路子,全年接待海外侨胞30余人次。2007年,积极扶持重点侨属企业稳步发展,陵川县侨联与侨属崔燕的美容院策划促销美容套餐,积极帮助盛旺猪场扩建申报,对杨军胜鸡场进行扶持。市侨联赴江苏泰州、扬州、无锡、苏州和浙江杭州进行联谊考察,组团赴河南焦作参加第四届中小城市侨联交流会议。2008年,走访慰问困难侨户20余家,到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东街办事处康乐社区开展调研慰问活动。市侨联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组宣部、联谊部、权益部。
侨联成立以来,有100余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30余人先后被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94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被中国侨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7月,在全国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市侨联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侨联授予“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2月,在全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省侨联授予“全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全市各级侨联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16人次,聘请海外联络员20名。全市6县(市、区)全部建立侨联组织,晋煤集团成立了企业侨联组织。在有侨联的乡镇(办事处)、社区、学校聘请了联络员。成立了留学生归国联合会、侨联青年委员联合会等民间社团性质侨联组织。11月,中国侨联在温州召开“中国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晋城市作为全国内陆地区市级侨联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2012年,各县(市、区)侨联、晋煤集团侨联开展“一县一特色”侨联品牌活动。城区侨联开展文明侨户活动,泽州县侨联打造郭台铭品牌,高平市侨联创建学习型机关,阳城县侨联大力招商引资,陵川县侨联进行科技扶贫创新,沁水县侨联创新文化品牌,晋煤集团侨联维护侨胞权益。由山西省侨联主办,晋城市侨联协办,阳城县委、县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上海华商——山西阳城经济合作洽谈会”在阳城县召开。6月20日至23日,上海华商考察团一行28人在阳城县进行参观考察。上海华商与阳城县6家企业就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约意向投资资金55亿元。山西省侨联和上海市侨联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省华商会和晋城市侨联分别与上海市华商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013年,全市侨界政协委员撰写提案、社情民意45件,被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21件。对全市老年归侨侨眷(60岁以上)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老年归侨侨眷情况。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归侨侨眷的依法维权意识。根据省侨联《2013年“三晋年会”系列活动组织实施方案》和《晋城市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安排意见》,市侨联赴北京、河北、浙江等地进行招商邀商活动。9月,组织9家企业参加省侨联组织的“三晋年会”项目推荐会,牵线引进山东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落户沁水县端氏镇,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
十四、市红十字会
晋城市红十字会成立于1986年。设有会长1名,副会长10名,秘书长1名。历任会长:李才旺、安永全、康杰南、郭长青、赵学梅、李章宏、王维平。各县(市、区)建立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共计17个,团体会员单位150个,团体会员24000余人,会员150000余人。到2006年底,全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已达5600余人,初步形成了红十字组织网络。市红十字会围绕救护培训工作,累计培训机动车驾驶员、乘务员、消防官兵、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电力工人、导游、旅游景点的服务员、农村医疗机构人员、青少年等各种易伤害人群10万多人次。在交通沿线建立红十字急救站31所、急救中心7个。积极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参与国际国内救援项目,救助西藏、青海雪灾,松花江、嫩江、长江流域和河南的水灾,新疆的地震灾害以及全省、全市各种灾害等,累计接受社会募捐款物3000万元。特别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市红十字会共接受捐赠款210.38万元。2005年初,印度洋地区地震海啸期间,募集救灾款74万多元。2007年,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募捐500万元。2008年,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近2000万元。2005年,市红十字会独立建制,划归市政府办公厅管理。2006年,创建了晋城市红十字会网站。2011年,创办会刊《博爱晋城》。2005—2014年,红十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有1000多人次先后参与印度洋地震海啸、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旱灾、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共募集救灾款物3000多万元。其中,全市红十字系统为汶川地震募集款物1951万元,创下建会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为玉树地震募集捐款616万元;为雅安地震募集捐款118万元,在全省均名列第一。2007—2014年,市红十字系统连续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