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序

程洪宝的博士论文《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作为其博士阶段的导师,我为他由衷感到高兴!洪宝求学时勤于读书、喜欢思考、为人谦逊,属于我喜欢的学生。其论文选题是我建议的。利用这个机会,谈点我对这个选题的看法。

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提是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这需要按照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抓好意识形态的建构,传播和认同等各个环节。这其中,意识形态的建构问题,无疑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

对于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葛兰西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他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指一定历史集团在意识形态或者文化的、精神的、道德上的领导权,它通过“非暴力”的形式使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世界观被被统治阶级所信仰,体现为一种“同意”或“赞同”。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思考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要在执政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党的意识形态必须在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比较中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从而获得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这就要求,其一,理论体系本身必须合理且合逻辑;其二,意识形态必须广泛有效地传播;其三,政治实践与理论内容相一致。其中,建构具有理性权威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是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根本前提。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在形式上体现为一种吸引力,在本质上体现为人民群众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支持。党的意识形态要被人民群众认同,其理论体系本身就要有理性权威。党的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是其自身所具有的以其合理性与合逻辑性使人民群众信服的理论感召力,因此这种理性权威主要来自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说服力,如价值取向的感召力、目标体系的合理性、为实现价值取向和目标体系所选择路径的科学性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要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剖析,以为当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借鉴。

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意识形态建构问题之所以如此紧迫地需要加以解决,就是因为时代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党通过意识形态建构对此做出回应和解答。这些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话语体系的渗透削弱党的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改革开放以来从西方流入中国的各色话语在有些方面甚至已成主流话语。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中一味地引进和使用西方话语,生搬硬套地解释中国的现实;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把价值观输出作为核心内容,宣扬其价值观念、政治主张。他们在网络上宣扬“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普世价值”、“后现代主义”等思想观念,试图以此取代马克思主义,形成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严重冲击。二是大众话语的冲击式微党的意识形态的文化引领。在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传播”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使得社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形成网络空间内的大众话语,从多重角度解构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三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述上的政治术语化,降低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任何政党的意识形态都要经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被人民群众认知和认同,这就必须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传播学认为,“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1]。这就说明,群众接受意识形态越费力,意识形态越难以被认同。列宁认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2]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政治术语、学术话语,这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四是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建设滞后于实践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话语困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但在总结研究成功经验、阐释宣传我们的实践方面不够给力,这使得我们仍未构建起完备的具备强大凝聚力、说服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以什么样的思路进行党的意识形态建构,已经关涉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振兴。研究对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具有十分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者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学界关于意识形态建构方面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逻辑分析、历史总结和现实考察。全书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研究。这是全书的基础。作者在分析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规律。这包括,确立价值取向是建立目标体系和选择实施路径的前提,目标体系的建立以价值取向为依据并为实施路径的选择进行目标定位,选择实施路径是价值取向和目标体系的具体实现途径和手段,以上三者统一于政党自身建设的实践。在分析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逻辑。首先确立契合人民群众基本要求的价值取向,然后建立合规律性的、包容性强的目标体系,最后选择具有连续性、开放性的实施路径,在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着意识形态建构。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借鉴。作者选择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作为典型,分析其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现实考察。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为依据,对照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现实,作者指出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面临四大问题:价值取向难以满足民众不断发展的需求;目标体系的包容性受到挑战;实施路径面临路径依赖障碍;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能力有待提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面临这些问题的原因。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作者仍然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为依据,针对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确立契合民众要求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形成包容性强的目标体系,包括体现全人类利益的共产主义目标、体现国家利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现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祖国统一目标、体现民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民生目标;通过保持实施路径与价值目标的适度张力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选择张力适度的实施路径;通过不断提高党的改革创新能力、形势分析能力、理论概括能力,确保党具备适应时代潮流的意识形态建构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是一项前沿性、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而且涉及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快,人们思想文化的多元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势必影响和制约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构。可以看出,作者能够以执政党思维思考和探讨党的意识形态建构实际并提出相应对策,是一种创新性尝试。著作资料丰富,论证合理,逻辑清晰,阐述深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研究能力。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为执政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容、依据、路径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维护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永葆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对于这一复杂的课题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具体、实证研究的地方,比如,对意识形态建构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界定以及二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说明;应进一步研究如何看待党的意识形态建构、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等等。期待作者能够深化对以上问题的研究。

在洪宝论文发表之际谈点儿感受,权为序!

宋福范

2016年春于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