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怎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要把农村与城市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实现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同步共赢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纵观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就是把农村与城市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构建同步共赢的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也是整体盘活城乡资源,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功能互补、共享发展机制的过程,更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判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同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宣告了城乡二元制度的历史使命业已完成,从此开启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2012年我国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为6609美元,2015年为8208美元,连续四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接踵而来。随着世界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已不再是探讨的理论课题,而是紧迫的实践任务。探究战后发展中国家跨过或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是否很好地解决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政府通过扶持农民综合性合作社——农协,将分散的农村资源整合起来,以农民为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涉农产业,分享了农业后续产业的利益,使乡村的发展快于城市,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状态,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与之相反,拉美一些国家,战后虽然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现代化,但并没有解决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问题,特别是以大地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使大量农民破产,无序地流入城市,导致“城市贫民窟”的形成,内需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了社会周期性动荡,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事实说明,农村与城市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是确保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