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道: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国商道的基本特点

提起商道,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背夫,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大漠与驼铃?

这些画面古朴而苍凉,事实上,它们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

这些有血有肉的人们,是怎么来到这里或者那里?他们被什么所驱使,被什么所牵引,离开安全而温暖的家乡来到这荒原大漠?

那些他们所负载的货品是怎样被生产出来、有什么样的包装、经过什么样的交换,最终达到消费者的手中?

这涉及货币、风险、质量、人员、技术等方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商道,在质量控制、选择人才、建立商誉方面,都有完整的理念。

当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们似乎缺乏体系性。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古来强调师承关系,老师要把一些经验和理念,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为何古人一直这么做呢?

因为一旦把经验和理念落在纸面上,它就成了死的知识。在古人看来,这些死的、僵化的知识无法真正面对变动不息的世界。因此,老师不能把学生教成死板的,要引发他的智慧。他们甚至认为,“见与师齐,师德减半”,就是说学生的见解和老师一样,那么老师的道德减去一半。

所以,古代商人们往往是师徒相续,或者朋友帮带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到地域的规模。他们被冠以商帮之名,比如晋商、浙商、闽商等,为人们所熟知。

地域不同,所从事的行业多有不同,但这些商人有着几乎共同的特征——看重道德、名节、信义;以陶朱公为祖,拜关公、财神等。

在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百年的今天,那些古老的身影似乎伴随着旧道德的全面崩溃而消逝了。我们引入了许多新的学术体系,比如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学,试图全面武装我们的企业,结果又如何呢?

许多做企业的朋友,几乎都有共同的体验:如果照搬西方的管理经验,会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困难。原因是,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社会环境通常是社会科学的边界条件!如果社会环境不同,边界条件也不同。相应的,建基其上的社会科学就难以取得相同的结果。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商道,要重现和再造自己的商道。

中国的企业和西方的企业不同。通常而言,在西方的企业中制定下目标和愿景,员工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工作。而在中国,如果员工对企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信任,即使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他们也不会全力以赴地付诸实施。

我们的员工对于企业和管理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投射和道德要求——那是一种价值观上的认同。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企业家有着自然的尊敬。同时,伴随着尊敬的,是道德上的要求。员工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约束自己,能够让人信服,在这种情况下,命令的下达才具有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这个企业逻辑,在春秋时期已经生根发芽。我们在《论语》《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著作里面都可以找到证据。比如《论语》中,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