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玫瑰与象征
玫瑰是西方传统中的经典之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分别是心灵、神圣、浪漫、肉体之爱甚至宇宙之轮的中心的象征符号。它的美丽、芳香和开放时间的短暂,令它与爱情、死亡和宇宙之谜紧密相关。
根据希腊神话传说,玫瑰是从垂死的美少年阿多尼斯的鲜血中生长出来的。因为阿多尼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特爱恋的对象,所以它成了爱神的象征。尽管早在希腊时期,人们就在诗歌中将玫瑰赞美为“花的王后”(如莎孚的《自然》诗集),但当时的玫瑰似乎并没有引起画家们多大的兴趣。直到克里特文明及迈锡尼文明兴起自然装饰之风后,玫瑰才成为艺术家们乐于表达的主题,并被改造成类似玫瑰形饰物的风格化形式。罗马时期的人们将玫瑰视为君王的象征,从公元前3世纪到罗马帝国衰落,文学和绘画中便经常出现玫瑰。然而由于罗马时代的玫瑰在艺术装饰作品中出现得过于普遍,其形式也由于装饰性的要求而过于抽象,所以反而很不容易被识别出来。
方丹-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1836—1904年)这幅画中的玫瑰在黑暗的背景中似乎要燃放出光芒。这些被剪下来的玫瑰,因其生命的短暂常被视为人类必死命运的象征。
当基督教教堂在欧洲遍地开花时,先前一直象征爱神的玫瑰,转而开始象征殉教者和基督的受难和死亡。在中世纪,玫瑰成了仁爱与超世俗美的化身。它还是圣母玛利亚的首选象征,白色玫瑰代表她的谦逊,红玫瑰代表她的仁爱。从大约15世纪起,表现玫瑰的绘画作品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意大利文艺中,作品的精确性也越来越大。我们从这些绘画作品中至少可以看出三种玫瑰:红色、单瓣的法国蔷薇,白色、重瓣的约克白玫瑰,及它的粉红色形式。文艺复兴后,人们对玫瑰的推崇也越来越普遍,随着欧洲开始进行园林栽培,玫瑰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装饰性植物,并成为世俗之爱的最重要象征。
由中亚传入希腊的阿斯塔特女神是司丰产和性爱的女神。19世纪画家罗塞蒂以玫瑰映衬她的肉欲之美。
在最著名的科隆派画家斯特凡·洛赫纳(Stefan Lochner,1405/15—1451年)画的这幅崇尚奉献的作品《玫瑰亭中的圣母玛利亚》中,玫瑰的象征意义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5—1510年)在文艺复兴的早期绘制了这幅著名的《阿芙洛狄特的诞生》(约1485—1486年)。在这幅关于生命、美与知识为爱所统一的寓意画中,玫瑰显得相当引人注目。画家用这样一个典型的希腊主题,似乎在宣告复兴希腊伟大传统与精神的文艺复兴时代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