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讲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霑,号雪芹、芹圃、芹溪、梦阮。他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
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到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吾家老人”。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由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藏书极富,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会作诗词,又兼作戏曲,有《楝亭诗抄》、《楝亭词抄》、《楝亭文抄》等著作。他曾奉旨主持刊刻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他跟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施闰章、陈维崧、尤侗、朱彝尊、洪昇等都有过交往。家庭中这样的文化传统,必定使曹雪芹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他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艺术天才,是有所来由的。
“忽喇喇似大厦倾”,曹家最后的败落是历史的必然。曹家因为康熙的宠幸,遂得赫赫扬扬,盛极一时;但曹家又因康熙的四次南巡而落下巨额亏空,成为雍正上台后清算亏空不可幸免的致命要害。所以在曹家盛极一时的时候,就埋下了彻底败落的祸根。曹寅当年也许早就对这种严重的局势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他已处于这种位置上,身不由己,不能不蹈此既荣且危的险境。曹寅平时常拈佛语说:树倒猢狲散。果然,康熙这棵大树一倒,曹家也就随之败落了。
曹家百年兴衰轨迹
《红楼梦》中隐含的曹家历史
第十三回秦可卿为凤姐托梦时说:
“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从天命六年曹锡远、曹振彦归附后金算起,到雍正六年曹家败落,则前后共108年。如从顺治元年算起,到曹家败落,则有85年。而“树倒猢狲散”则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经常说的一句话。
第七回 焦大醉骂
“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焦大为什么敢这样醉骂,尤氏作了一段说明,说:“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
对此,尤氏的解释是:“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
曹家祖上本任武职,是以军功起家的。所以此段醉骂隐含了曹家早期的一些历史。
二、《红楼梦》版本研究
红楼人物之林黛玉
改琦绘 线描 清代
改琦的红楼人物画,运用传统的单线白描手法,不仅将人物神态、特征、服饰变化刻画得十分生动,而且将背景也勾勒得丝丝入微。这幅林黛玉图就很好地表现出了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气质。
红楼人物之史湘云
王墀绘 线描 晚清
这幅图选自王墀的《增刻红楼梦图咏》,王墀所绘红楼人物画的最大特点是在人物神情动作、服饰器用和画面环境的处理上,力图照应原著所述,从而突破了以往红楼人物画大多泛泛衬景的布局风格,加强了人物和小说情节的联系。这幅图所绘的就是湘云眠芍的情节。
三、《红楼梦》插画史
俗话说:“牡丹还需绿叶扶。”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是能够配上好画,那就似如虎添翼,使经典更为经典。《红楼梦》便是这样一部不乏好画来描绘的作品。
《红楼梦》的插画始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五十六至五十七年(1791~1792年)间先后刊出的活字本《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便已配有24幅木刻黑白的原始插图,只是当时的刻工相对还比较粗糙。嗣后出现的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也配有插图,其图样基本上为仿程本,但却有所发展。稍后推出的几种评点本也多配有类似的插图,其中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出的王雪香评本《红楼梦》,更配有插图64幅,该图笔致简洁,人物神态甚佳。光绪五年(1879年)出现了改琦所绘的《红楼梦图咏》,共4卷,48幅黑白图,绘有红楼人物55人。此外,改琦还曾绘制过多幅类似的《红楼梦》人物画,以彩色绢绘的红楼人物画尤为珍贵。除早期的木刻绣像插图外,稍后出现的石印本《红楼梦》也多配有插图。如光绪八年(1882年)印行的王墀的《增刻红楼梦图咏》,有红楼人物120幅。
雨村玩法
连环画 民国
本图出自最早的《红楼梦》连环画集——《金玉缘图画集》,画面上题有“石头记新评第十一回 雨村玩法”等字,并有李菊侪签名。图文并茂,笔触传神,是研究红学史及民国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随着石印技术的发展,《红楼梦》的插图开始从单纯的人物绣像发展为承继了传统章回小说插图风格的情节插图。最早的红楼梦情节插图大体上可分为四个体系,分别以《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和《绣像全图金玉缘》为代表。其中,光绪十年(1884年)由上海同文书局石印的《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其卷首有绣像120幅,每回回前还另有回目画2幅。光绪年间由上海广百宋斋铅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插图最多,共配有插图240幅。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与改琦同时代的画家汪惕斋曾绘有手绘《红楼梦》粉本彩画12幅,该画美丽工整,布置十分细致。生于清嘉庆年间的画师孙温,更曾绘有大型彩绘绢本全本《红楼梦》画册24册,230余幅,其画图构思严谨,情节连贯,笔法细腻,设色浓艳,人物形象非常生动。汪惕斋和孙温的《红楼梦》绘画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彩绘精品。
红楼人物之翠墨、入画、小螺
改琦绘 彩色绢绘 清代
与单线白描的红楼人物画相比,改琦的彩色绢绘画显得尤为珍贵。画面中人物服饰纤丽工整,用笔严谨不苟,将人物表现得更为隐约、含蓄。
除此以外,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些画家也曾为《红楼梦》绘制过一些图画,如费丹旭的《金陵十二钗》、吴友如的《红楼金钗》、钱吉生的《红楼十二金钗图》以及周权的《十二金钗图》、何元俊的《金陵十二钗图咏》和王钊的《红楼梦写真》等。民国初年还出现了最早的红楼梦连环画——由李菊侪和李翰园绘图的《金玉缘图画集》,现存图388幅。
年画也是红楼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红楼梦》年画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便已出现。光绪年间,天津杨柳青曾印行了大量的《红楼梦》木刻年画。此外,桃花坞、杨家埠以及四川绵竹等地,也曾出过一些《红楼梦》木刻年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红楼梦》阅读和研究的重视,《红楼梦》的插图工作开始有了更多的进展。早在50年代初,上海三民图书出版公司就曾组织一些知名文学家和画家,绘制了红楼梦系列连环画,这些连环画后来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当代著名画家陈少梅也曾画有《金陵十二钗》同红楼人物的扇面;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也为《红楼梦》绘制了插图。进入80年代以来,红楼梦的插画工作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众多红学专家会评会校的《红楼梦》,该书由刘旦宅先生专门负责绘制插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英译本《红楼梦》则配以戴敦邦先生专门绘制的插图;与此同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组织一批人物画专家,重新绘制了一套《红楼梦》连环画,共16册。
大观园图
纸本设色 清代
此图出自清代民间画工之手,近于版画风格。全图展现了蘅芜苑、凹晶馆、蓼风轩、牡丹亭、凸碧山庄五处不同形式的建筑及以此为背景的不同人物场景,共绘人物173个。
近年来,红楼画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其热度却并未减退,而且画风也日益精美。如王健绘的《红楼梦群芳图》,董可玉绘的《红楼百美图》,李湘绘的《红楼梦人物全图》和《金陵十二钗》,陈星平绘的《红楼梦画卷》,赵成伟绘的《红楼人物》,王美芳、赵国经绘的《十二金钗》,袁生中绘的《黛玉》《宝钗》和《宝琴寻梅》,张惠斌绘的《黛玉怜香》,李鸣绘的《惜春作画》,冯其庸绘的《红楼金钗》,白伯骅绘的《金陵十二钗》,曹雪枫绘的《王熙凤》,崔君沛绘的《红楼梦人物》,叶雄绘的《红楼梦人物画谱》,韦世尧绘的《十二钗图》,何俊朝绘的《宝玉和十二金钗》等等。特别是曾经绘有《红楼梦人物画册》的黄世鹏,更历经三年时间绘制了长七十余米的《红楼梦人物群芳图》,绘有红楼人物多达120人。
二百年来,《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为历代画家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而他们所创作出的精美的红楼画反过来也为《红楼梦》提供了最为生动的解读和诠释。相信只要还有热爱《红楼梦》的人,就自会有说不尽的红楼梦,画不完的红楼画。
四、红学研究的流派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注》:“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从那时起,红学就专门用来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了。二百多年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不断深入,红学也逐渐涵盖了研究作者的生平家世,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艺术创作经验,《红楼梦》版本、探佚、脂评等方方面面。红学可以从时间上划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两部分。旧红学以评点派和索隐派为主;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先生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把红学研究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考证作者家世经历以及版本源流上,确证了《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所写为自家之事,被称为考证派。考证派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评点派和索隐派,在红学上取得了主导地位,人们就把胡适以后的红学称为新红学。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次运用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对《红楼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完全不同于旧红学,也属于新红学的范畴。此外,红学的发展还形成了一系列分支,较为重要的如专门研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曹学、专门研究《红楼梦》后40回佚著的本来面貌以及前80回原稿与后40回续书差异的探佚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