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编者序:不可战胜的尊严与勇气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尼采如是说。
任何伟大作品的诞生都与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这个世界想必也只有海明威能够写出《老人与海》这样的作品。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母亲是公理教会信徒,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性,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童年的海明威热情、好胜,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他学习成绩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可以说青少年时代的海明威没有丝毫的迹象表明,日后他会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然而,在他有关那段生活的作品中,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当然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的特点。
毕业后,海明威当了《晨报》的一名记者,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战争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怀着要亲临战场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海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战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战争结束后,海明威被授予十字军勋章、英勇奖章,并获得中尉军衔。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身上200多处伤痕和对战争挥之不去的恶魔般的记忆。他身上的200多片碎弹片,在经历了几十次的手术后,仍有少数永远留在了他的身体里。
战后,海明威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部作品写了和海明威一样的一群年轻人,在战后迷失了方向。战争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是战争使他们迷茫,现实生活又使他们反感,于是只能沉沦度日。这部小说正是当时海明威生活与思想的真实写照,因此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流派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原本是作家1936年在《乡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散文,其实早在1939年他就计划以此为素材写成一篇完整的故事放到他的某个小说系列中,可直到1951年才开始动笔。
小说讲述了古巴老人桑提亚哥连续84天出海都没有捕到鱼,起初还有个小男孩儿跟他一道出海,可是在连续40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男孩的父母认为老人不会交到好运,于是将孩子安排到另外一条船上。就在老人出海的第85天,终于出乎意料地捕到一条大马林鱼,老人在与它周旋了两天后终于将其杀死。但是在归程途中,大鱼在海上留下的血腥踪迹引来了无数的鲨鱼。老人又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回港时,捕到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老人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显示了人类高贵的精神特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讴歌了人类不可战胜的尊严和与勇气。
桑提亚哥正是海明威所追求的完美人格的化身,他坚强、宽厚、仁慈、有爱心,在遭遇不可逆转的厄运打击时,依旧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保持了人类应有的尊严和勇气,他是文学史上永远不可战胜的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得到评论界的一致认可,它于1953年为海明威赢得了普利策奖,并于1954年为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是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为了纪念这位“文坛硬汉”,我们特别推出这本永恒纪念版《老人与海》,流畅的译文,精美的插画,别致的版式和时尚的开本,相信会为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英文版引自Twayne Publishers,New York,1991版)。
感谢海明威创作了这部小说,它永远像一面旗帜,激励着逆境中的勇者。感谢译者王之光先生,他精到的译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品读这部名著。感谢紫图图书公司,能够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推出这样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对作家本人的尊重,更是对广大读者的心灵之爱。望读到这部作品的人都能从中收获一份坚强与勇气。
编者谨识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