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后暂时的困难和努力后的成果
日本人对明天充满信心
1.主要城市在轰炸中化为废墟,日本一片战败景象
疲惫不堪的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终于宣告停战。这次战争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失策,并且给日本本土和国民带来巨大的损害,使战前积累的大量财富丧失殆尽。
令人惊悚的蘑菇云
美国在广岛、长崎丢下了两颗原子弹,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条生命,这种桔红色的巨大火球的可怕威力彻底击溃了日本人的战斗意志。
幸存者
爆炸过后的45分钟,一些幸存者步履蹒跚地走过广岛的新庄桥,原子弹释放的巨大热量烧焦了他们的衣服,手臂也因严重灼伤而难以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广岛幸存者所留下的画面依然有着极其恐怖的震撼效果。
在这次战争中,日本失去了6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近战前领土的一半,而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在200万人以上,其中战死者有155,5308人,空袭中死去的人有66,8000人。
除了京都和奈良,日本所有城市多多少少都在空袭中遭到破坏,其中,完全遭到破坏的建筑物就有250,0000处。住房被毁坏200万户,仅东京就有70,9906户住房遭到了损害,大阪32,8237户、神户13,1528户、名古屋13, 6556户房屋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街头堆满200万吨废渣土。
首都东京是当日日本全国最大的城市,1940年的时候,东京的人口达到670万,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和结束,到1945年,东京只有280万人。战后东京的大多数人没有令人满意的住房,只是住在临时搭起的小屋子里避风防寒。高层建筑在战争中被炸毁,片瓦无存,站在首相官邸的高岗上,就能够看见东京湾。
此时,日本的经济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战争期间,人们完全不考虑影响和后果,为了提高生产,磨损了机器,破坏了煤矿和森林资源。
日本交通在猛烈的轰炸中也被破坏殆尽。为了躲避轰炸,劳动力被分散,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机能。日本的商船队完全消失了,就算能够从国外买到原料,也没有运输条件。就是在这样重重的恶劣条件下,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地下降。
1946年(昭和21年),日本的工业只相当于1941年战争开始时期的1/7,其中,从1945年底到1946年,最糟糕的月份,日本煤矿的产量只是战前1/8,生铁只是战前的1/10。
重新上路 滨谷浩 1942年
战争恶果像一张无边无际的黑幕,笼罩在战败的日本国民头上。尽管条件极其艰苦,生活却仍要继续下去,尤其可怕的是,未来似乎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光芒。
2.混乱时期,日本人不得不与缺粮和通货膨胀做斗争的经济景象
最严重的问题是日本人不得不面临粮食的缺乏。日本本来就不能生产国民所必需的粮食,一直依靠大批进口来满足国人需求,而战争期间断绝了国外贸易,便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战争刚结束的两、三年中,据统计,国民的恩格尔系数超过了60%,可是国民所得到的热量从未超过2000卡。政府按照法定牌价给国民配售粮食,人们为了弥补这种形式下粮食的不足,经常出入黑市,为了购买白薯而不得不要乘坐拥挤的火车。对日本当时情况熟悉的人,想起这种经历仍然恍如昨天。
经历一段物资奇缺的日子
在战后最初的一段日子,粮食、木材、煤、生铁⋯⋯任何物资都显得无比缺乏。许多人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用废墟中烧焦的木材搭盖栖身之所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战败给日本人精神上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很多日本人一直深信日本是不可战胜的,对于日本战争的目的,也一直坚信那是准确无误的,因而为了支援战争付出了很大代价。
依旧保持着勤劳作风的村民
村民们在荒野中寻找木柴,装进桶状容器,再送到小镇上去卖,以缓解极为紧张的燃料需求。
他们对日本的战败简直无法接受,认为这毫无道理,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了重大动摇。这意味着日本一切权威的动摇和丧失。
再加上日本当时出现的黑市与通货膨胀,战后的混乱状态完全破坏了日本人的道德观,为了维持生活,日本人不得不进行黑市这种微不足道的非法活动,也做不到按照秩序排队乘坐火车和电车了。
然而,那个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最能体现日本人高尚品德的时候。如果人们认真观察一下在战争刚刚结束后所谓“养无食,居无屋”的日本,你就会发现日本人就算是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代依然保持着自身的优良品质,从这一点就可以想到,不久后的日本一定可以从战后的废墟中重新屹立。
投降的历史时刻
历史最终给予了日本一个公正的判决,1945年9月2日在美军的密苏里号上,梅津美治郎将军代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当盟军示意他坐下时,梅津不肯就坐,快速地划下了自己的签名。
经历了十几年的持续战争和战败的惨痛,日本人并没有从本质上发生变化,依然保存着彬彬有礼和诚恳亲切的风尚。日本国民依然质朴勤劳,就算是在那个忍饥挨饿和通货膨胀的时代,依靠欺骗生存的日本人的数量仍然少之又少,虽有苦恼和怨言,但是都能够认真工作。
美军检查日本东京湾防御体系
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后,立即到日本战略要地——东京湾巡查该处的防御体系,而眼前的大炮也一如当地的守军,摆出顺从的低姿态。
3.承认战败,努力走向复兴的日本人
日本人是属于乐天派的人群。战败的确沉重打击了他们,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失去自我生存的意义,反而从重新建设“文化国家”、复兴经济、重新修复自己的生活等各项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信心。
对于那种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的悲观主义思想,日本人毫不被迷惑,这是因为日本民族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民族,是一个有才能的民族,从日本实现工业化来看,这是一项巨大的财富,这种素质在日本复兴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
首先,日本人坦然而直率地承认自己的战败。
承认战败最好的证据就是:满怀抗战到底的心情的本土军队以及遍布亚洲各地的百万驻军,全部快速地解散了。
鲤鱼的坚忍 葛饰北斋 1831年
在日本,鲤鱼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战败时期的领导者以鲤鱼为喻,以莫大的勇气和气度,要求各级官员和全体国民正视自己的失败。
英国记者郝塞尔·泰尔特曼曾经对这一情况做过这样的报道:
1946年,在大沽码头,我看到日本帝国军队为了搭乘遣送他们回日本的美军LST运输船,乘坐着无盖货车满载到达码头。士兵们一下车,军官们就开始点名,并且高声下达命令。紧接着,士兵们背着随身携带的东西,非常有秩序地列队走向了运输船。
后来,我在上海、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各地看到同样的日军官兵被遣返的情景,在新加坡我曾和几百名日本官兵乘坐同一艘船返回日本。
这次返日的途中,军官指挥全体士兵在甲板上度过了一定的时间。无论从何地返日的官兵,他们的纪律和健康状态完全和作战时一样,作为战败投降士兵的惟一标志是身后跟随着武装护送兵。
另外,美国为了深入敌国领土,对日本制定了严厉苛刻的占领计划,随后驻军日本,但是并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骚乱,这也是由于日本人承认战败的原因。日本人显示了服从权威者的传统性格,这一点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当然,美军官兵进驻日本后纪律严明,态度也十分友好,给日本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例如,走在日本狭窄的街道上,当日本人和美国士兵碰撞时,美国士兵脱口而出的“对不起”令不少日本人感到格外吃惊。然而,假如日本没有承认战败的坦率态度,情况也许就会完全相反。当我被任命为外务大臣时,战争刚刚结束了一个月,我会见了铃木贯太郎,他在停战的时候担任总理大臣。
铃木先生对我说:“对于战争,无论胜败,都要有所谓属于自己的风度。鲤鱼被放置在案板上,刀刃挨着身子依然不会退缩,以这样的精神才能端正战败的态度。”
铃木先生这番对于胜败的话语后来成为指导我与占领军谈判的原则,我想,这大概就是日本人最普遍的想法。
每当占领军有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不符合日本国情的主张时,我总是清晰地提出我方的观点。就算这样,如果问题仍然按照占领军的要求作出决定时,我的态度就是遵守这个决定,等待能够说服和纠正对方错误和过失的机会到来。
总之,我的主张就是该说的一定要说,说了以后就干脆照办的态度。
4.天皇的人格宣言,举国一致努力开始建立体制
具有以上想法的日本人,应该都是用同样的态度在日本各地同美军交往的。
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将军的会面
裕仁天皇竭力打消了日本军部顽抗到底的打算,并亲自访问了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准备接受一切即将到来的处置。
但是,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有趋炎附势、令人厌恶的人。譬如,一些人企图能够得到某种利益,向盟军总部摇尾乞怜的人,一些人盲目地崇拜占领军,将占领军所说的话都尊为圣旨,还有一些日本人利用占领军整肃日本公职人员这样的机会,整治那些和自己作对的人,以便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是从整体上说,日本人是以一种光明磊落的态度来对待占领军的。
走下神坛
在麦克阿瑟的主持下,1947年日本推出“和平宪法”。新宪法不再强调“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而是规定“天皇是国家人民统一的象征”。裕仁天皇不再有日照大神子孙的神圣光环,但其温和有礼、学术精深的形象仍然得到国民的深切爱戴。
日本人采取坦率的态度,没有否认自己战败这一严峻现实,就算心里有怨言,但是都还是认真努力地进行工作。因此,尽管条件十分恶劣,但是日本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犯罪行为也比较少,出现的腐败和混乱现象只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中间。
日本之所以能够把战败后的混乱现象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天皇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天皇坚持求和的最后决心,克制了主张抗战到底的军部力量。
随后,天皇打破传统亲自拿起麦克风,面向全国国民广播了日本战败投降的决定,并且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同为日本的复兴和未来而努力奋斗。
因为这样的心情,日本天皇在美军进驻日本不久就拜访了占领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据麦克阿瑟的回忆,那天,天皇曾对他说:“当国民进行战争的时候,我作为日本的天皇,对日本在政治和军事山所作的一切的决定和行动担负完全的责任。我就是以这样的身份,为了听取贵方所代表的各个国家对我自己所采取的制裁而来的。”麦克阿瑟被天皇的这番话深深感动,于是他写道:
“天皇决定承担责任,即使这种责任有被处死的可能,这使我深受感动。根据种种的事实,这样的责任实在是不应该由天皇来承担的。这种充满勇气的态度令人感动。在那一瞬间,我深深地懂得,此刻,坐在我面前的天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日本最高尚无私的绅士⋯⋯占领的成功,和天皇的真诚协助和影响力是分不开的。”
——摘录《麦克阿瑟回忆录》
另外,为了接近国民,天皇巡视了日本国内各地,鼓励自己的国民为了重建生活要努力工作。天皇视察日本各地时,总是举起灰帽来回答国民的欢呼。那种不以英雄自居、温文尔雅的态度一改已往皇室的形象,同时,在国民中间产生了一种对于皇室和他所象征的日本的亲切的爱慕之情。
战败时,日本元首也就是当今天皇,他的性格和日俄与日清战争的胜利者——明治天皇完全不同。
明治时期,明治天皇是日本政治的中心,热衷于政治和军事。当今的天皇成长的基础是统而不治的立宪君主制,而且他爱好生物学,性情上温和恬静。
当立宪君主制的尝试在日本失败后,日本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使日本走进一种悲惨的境地,当今的天皇为了支撑当时的日本——一个因为战败马上面临崩溃的日本,才发挥了自己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