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2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语调研究概述

什么是语调?学者们有不同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语调不仅跟句子的音高变化有关,也跟其他超音段成分密切相关。Crystal(1972)认为语调不是单一的音高曲线或者音高等级的系统,而是将声音的高低与重音、节奏、速度等别的韵律要素密切相联的复合体。罗常培、王均(1957)、胡明扬(1987)、沈炯(1992)也都认为语调和音高、音长以及音量有关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和语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赵元任(1933)将二者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 “小波浪加大波浪”和“橡皮条效应”。吴宗济(1982、1985)从基本单位连续变调出发,提出了半音音程这一语调和声调调值计量的新方法。沈炯(1985)指出声调和语调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音高体系,提出了声调音域这个概念。石锋(1990、1999)认为调群是声调和语调的结合部,并首次提出“语调格局”的概念。林焘(1963)、曹剑芬(1998)、Xu(2002)等学者也对汉语语调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是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语调特征的,即不仅局限于语调的音高,同时结合其时长、音强两个方面的特征,以语调格局的思路(石锋,1999),分别采用起伏度(石锋、王萍、梁磊,2009)、停延率(石锋、梁磊、王萍,2010)和音量比(梁磊、石锋,2010)等方法对语调进行参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对比语调起伏度、停延率、音量比三项参数,探讨汉语语调的韵律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