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过表演
前些年,我爸牛星丽身体好的时候,同时接拍好几部戏。不是他贪,而是哪个导演都不放手。于是就好几个剧组协商把时间排开。结果我爸为了赶场,整天都在飞机上。我妈送他一雅号“空中飞人儿”。大家所熟悉的有《龙嘴大茶壶》里满嘴津味、从二十岁演到六十岁的杨四,《老井》中那永远伴着西北黄土坎坷生与死的万水爷,《老店》中浑身散着烤鸭香的孙铁杆,《末代皇帝》里那忠心耿耿的大太监张谦和……个个人物都演得活灵活现。可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不是学表演的。
1949年之前,因生活窘迫,爸爸十一岁到了英美烟草公司当了童工。在超负荷的劳动中,他找到了一个排除疲劳的乐趣,与工厂的小伙伴结成了戏剧知己。趁工头不在时,他们就唱起了大戏,唱高兴了还抓起扫帚比画一阵。一出《四郎探母》就是伴着轰鸣的马达声唱的,所以练就了一副好嗓子。
爸爸说,因为他后来热爱上了唱戏,就离开了工厂。他有一个表哥是唱评戏的,平日总是爱在他面前显摆。本来还在小声哼唱,但是一看到我爸,他就来劲儿,不但亮声号唱,还一个劲儿摆姿势。爸爸其实打心眼里不服他,因为他表哥长相差劲,还是个秃瓢儿。一天爸爸对他表哥说:“我也想唱戏,你带我去你们戏班子跟班主说说。”一开始表哥不答应,表哥唯一能在我爸面前表现的,就是这点儿玩意儿了。可又禁不住我爸三番五次地磨他,他终于绷不住了,说:“好吧,你要是能去了,先得跑龙套。”爸说:“行呀,只要先能上了台。”
就这样他们来到了戏班子的排练场。一进门,班主看见表哥领着个生人,就问:“干吗?你领着他来干吗?”这时只见表哥点头哈腰地说:“老板,这是我表弟,他也喜欢唱戏,有时在家呢,也跟着我哼哼几句。今儿带他来,是想让您老给看看,安排个龙套什么的,条件不高,给俩钱儿就行。”班主看着我爸那一米八几的大个,皱着眉头说:“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就这龙套活儿再不济,它也不能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来呀?他往台上那么一站,跟根电线杆子似的,你说这看戏的到底是看角儿呀,还是看他呀?”我爸一听连跑龙套都不成,就更别想唱戏了。
可是工作也没了呀。他跑到街上去看小广告,突然发现有个艺校招生,说是专门培养演话剧,还有学习化装的班。我爸这回根本不敢考虑演员这个行当了,他直接报了化装班,从此与美术结了缘。后来自己又学习了素描和油画,考入了华北大学的美术系。
就在一次学生会演时,我爸参加了一个芭蕾舞剧《战争与和平》,我爸就演战神。说到这儿,我就问了:“爸,您还会跳芭蕾舞呢?”我爸这时笑了,说:“其实就是小的时候,练过武术,会折几个土跟头。那时年轻胆大,什么都敢招呼。”但就是这次机会,爸爸他真上台了。后来又演了话剧《思想问题》里的“反一号”胡彪,《伟大真理》中的苏联专家。他最后被人艺的老院长金紫光给要到剧院来了,从此走上了演艺道路。爸爸刚进人艺那会儿,出彩的也不是演戏,而是搞了一把服装设计。
当时的导演焦菊隐先生知道我爸有绘画的基础,就让他来设计《龙须沟》这个戏的服装。当时我爸就说:“塑造形象,第一眼看上去是,就是了。如果不是,就怎么也不是了。”为了这个第一眼,爸爸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调动了所有的生活积累,按照不同人物的身份职业,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服装。爸爸亲自写的几件服装的说明曾发表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龙须沟〉的舞台艺术》一书中。
几件服装的说明
牛星丽
要我说出点儿有关《龙须沟》剧服装的道理来,我是无能为力的。因我本行是演员,“舞美”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只能谈谈在焦菊隐导演此剧时,我参加服装设计时的点滴收获。试以几件服装为实例来说明。
程疯子的绸长衫(见图一、图二):这件古铜色的绸长衫,是程疯子头一次登场和观众见面的服装。为什么这样打扮呢?俗话说,什么人穿什么衣服。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他的绸长衫不能穿在丁四身上,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丁四是蹬三轮的,穿短衣衫才合乎他的身份。《老舍先生和他的龙须沟》一书中,引了老舍先生的这样一段话:“我写《龙须沟》,如果从动笔写第一幕算起自然不长,要是从程疯子那件大褂、丁四那件短袄算起,而该是几十年了。”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剧中人物的生活经历、音容笑貌都很清晰,一点儿都不概念化。
图一
图二
于是之在角色日记中是这样认识程疯子的:“他(程疯子)是没落的世家子弟……在衣着上:‘能穿破,不穿错’。”剧本中的程疯子有这样的台词:“想当初,去戏院,唱玩意儿,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这几句台词也把他的过去生活面貌说出来了。可见,程疯子他原是相当不错的鼓书艺人,而不是从来就在天桥撂地卖艺的了。因此不能给人物随随便便穿一件一般的鼓书艺人穿的长衫。
程娘子的那双皮鞋(见图三、图四):排戏的初期,导演要求所有的演员,都得穿上代用服装进排演场,以便加强人物的自我感觉。饰演程娘子的韩冰同志着一双代用的旧皮鞋排戏,不时发出一阵阵节奏很强的嘎噔嘎噔声,再和她那干脆、利落的台词和动作相配合,这皮鞋不但没有干扰戏,反而更加强了人物应有的性格特征。和程疯子比,她是个强者,她有敢于和旧势力拼的劲头。导演同意把这双代用皮鞋定为正式服装。这件服装是在排演中诞生的。
图三
图四
丁四嫂穿的男人的衣服(见图五):丁四嫂在龙须沟的小杂院儿里,生活最苦,孩子又多,再加上丈夫丁四性情不好,有时也不正经干活儿,还得靠她给人家缝补衣服过日子。她能有件衣服遮体就不错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妇女。给她穿上男人衣服,比在她身上多补几块补丁都要说明问题……。她,一切都先紧着丈夫和孩子们。
图五
演员叶子同志对人物体会得更深刻、更细致,更有办法渲染她的特色。她为了表现人物是如何生活在忙乱之中,有意把那件旧中式男人的对襟小褂的扣子错扣着穿。这就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一细节是真正的艺术之美。
丁四的短衣裤和“号坎”(见图六):丁四的衣服不需要更多的说明,一个“破”字就够了。但不能衣不遮体。他家有一个吃苦耐劳的丁四嫂,他不是衣服破了没人补的人。他的衣服原来是灰?还是蓝?已洗得看不清,但补丁摞着补丁是很明显的。这也是人物的特征,再加上他那件由于职业所必须穿的“号坎”,就足以说明他的生活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了。
图六
小妞子的小红袄儿(见图七):它是全剧中色彩最鲜艳的,她在场上穿来穿去,像一朵小红花,叫人们喜爱。当她死在暴风雨中之后,叫人难以忘怀,那红红的颜色,欢快的影子,催人泪下。
图七
赵大爷穿深灰布裤褂(见图八):老头为人正派、耿直。龙须沟的老住户,没有人不敬服他的,他的正气能把地痞冯狗子吓跑了。他衣着整齐,规矩。他的黑色布腿带,不论春夏秋冬都扎得整整齐齐的。
图八
王大妈穿的深土蓝布半长衫(见图九):半长衫穿在王大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剧本开始是建国前夕,这样的衣着,时代感就出来了,这也合乎她有点儿守旧的思想性格。再扎上一小布围裙,职业特点也显示出来了。
图九
二春的一件花小褂(见图十):二春正当青春少女爱美的时期,但在王大妈守旧的眼睛里,女儿不能穿得太花了。因此,二春穿的是一件白底小绿花上衣,较深色的裤子。开始曾让她穿过白底红花上衣,后来改变了,但也没有压住二春青春少女独有的活力。绿色是青春向上的特点。
图十
群众角色的服装:《龙须沟》剧的群众角色,导演焦菊隐要求演员下大功夫,每个都要创造出有个性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要让观众看出每个人物都是干什么的。要达到此目的,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往往并不比主要角色容易。
难点在哪里呢?群众角色,一没正式台词,二没有个人的主戏,还得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或她们都是干什么的。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群众演员都要和主要角色一样,给他自己扮演的角色写自传,明确自个儿的职业以及同各种人物的关系。服装设计在广泛熟悉生活的同时,还要具体了解每个演员的设想,并注意观察生活。
龙须沟两岸所居住的劳苦大众,五行八作都有,素材是丰富的。但不做较深入的观察,想要达到导演的要求“分出个来”却也不太容易。因为生活在龙须沟的人民,你乍一看,他们穿着都破破烂烂,似乎差不多,因此就得抓住每个群众角色的职业特点。一定要在特点上做文章,同时还需要用说明性强的手执道具来做补充,这就能基本上达到让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干什么的。
下面再以实例来说明:
打铁的(见图十一):一身土蓝布裤褂,胸前扎着一条帆布大围裙,面上有铁屑烧的洞,这样特点就出来了。
图十一
送煤球的小伙计(见图十二):用一条粘满煤屑的短围裙,就能和打铁的区分开。
图十二
扛大个儿的:在肩膀头上搭着一块大白包袱皮。它的作用是,扛东西时能连头带肩都蒙上,因此人称他们是吃窝饭的。
拉排子车的(见图十三):他与扛大个儿的有很多共同点,身板好,衣服穿得麻利合身,肩上虽补着大块的补丁,但不显得破。补丁补得整齐,裤肥,扎裤角,穿着跟脚的布鞋,走起路来利索。他们大都会练两下子,腰扎板带,挺胸叠肚地一站真有个劲儿。
图十三
跑小市的年轻妇女(见图十四):给她背一个非常大的大格包袱,这就够了。她所背的包袱要比一般的大两三倍。买破烂时,可多放衣服鞋袜;卖破烂时,铺在地上就变成了一大地摊儿。
图十四
换洋取灯(火柴)的:比背大包袱跑小市的又低了一等。他身背柳条筐,走街串巷用洋取灯换取碎铜铁、破鞋烂袜子来赚取点儿零钱度日。
修理自行车的(见图十五):头上戴一个自制钢卡子,当时干这行的兴这个。穿一双自己贴补过的旧回力鞋,抱着修车的工具就更清楚了。
图十五
剃头的:身穿布长衫,在袖头卷起雪白袖口,腋下夹着装剃头工具的蓝布包裹。
此外,群众角色随身的手执道具对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是很重要的。它能有说明职业特点的作用。例如,卖小金鱼的鱼盆(见图十六);卖半空儿的小布口袋、小铁碗(见图十七);还有买破烂的背筐(见图十八)等等。可举的例子很多,就不更多唠叨了。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八
服装对人物造型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起根本作用的是演员。只有演员获得了人物的自我感觉,再穿上合乎人物的服装,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角色来。
舞美设计者在帮助演员造型时一定要细心地听取每个演员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想法与要求,他们比设计者对人物的想法要细得多、丰富得多、具体得多。在《龙须沟》剧服装上,一些能突出人物特色的地方,很多设想是来自演员的。前面的赘述亦能说明这一点。
服装设计在导演总的艺术构思要求下,和演员是互相启发帮助的关系,设计者从演员那儿得到的只能更多。《龙须沟》中每个角色服装、造型,大家都感到出了力,是共同创造的艺术形象。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龙》剧在这点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布景、服装、化装、效果、灯光、道具等部门在导演统一的构思下工作。总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和谐的,这才能更突出戏的中心思想。为了艺术的整体性,舞台各部门必须互相丰富补充,同心协力,服装设计更必须如此,这也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吧!
1984年(插图:牛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