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代的桑干河流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前面已经说过,山顶洞人是因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北京人遗址上边的洞穴而得名的。其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据放射性碳素断代,距今18865±420年。

山顶洞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森林,山下是草原,虎、洞熊、狼、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野兔和数百个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以采集、狩猎和捕捞水生动物为生。其觅食范围已经由树上到了平地并深入到水域。

山顶洞人的石器数量很少,总共只有25件,都不具有代表性。山顶洞人的打石片技术沿用了北京人同样的方法,但是磨制技术精良。一是发现骨针。二是穿孔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装饰品光滑讨人喜欢。在该遗址发现一枚骨针,骨针的针身保存完好(缺针孔),残长82毫米,微弯,刮磨得很光滑。它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骨针的出现表明已经能够缝缀兽皮,既可搭盖住所抵御风寒,又能遮护身体,保暖驱寒。人生之“衣食住行”,随着缝纫工具的出现,人类“衣”的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衣服不仅能够保暖,还有展示和“取悦于人”的功能。什么气候穿什么衣服?男性穿什么?女性又穿什么?上了年纪的穿什么?小孩子穿什么?这些使人们逐渐地在衣服上大动脑筋,产生了“以衣着取美(悦)”的追求。人类在懂得美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地修饰打扮自己,于是乎就有了装饰品的出现。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有刻沟的骨管等。兽牙因长期佩戴,孔眼已磨光变形。海蚶壳来自相距100多千米外的渤海湾,如此远的距离,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了交换。为了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小石珠大小相近,直径大致为6.5毫米,珠表面还被染成红色。据考证,红色颜料来自八达岭以西,现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庞家堡铁矿,距离也不算近,估计也是通过某种物品的交换得到的。海蚶壳和红色颜料在当地的出现,说明距今两万年前后,现在的北京地区已经有了物品交换活动,甚至已经有早期“商人”来往于海边沼泽和山区小道之间。小石坠是用天然的椭圆形黄绿色岩浆岩小砾石制成,两面扁平,其中一面经过人工打磨。鲩鱼眼上骨的边缘钻一小孔,局部也染成红色。山顶洞人的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都是以前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既展现出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此外,在山顶洞人的洞室下方还有死者墓葬,这个埋葬死人的地方的发现,在人文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对死去的人的遗体是保存而不是丢弃,本身就寄托着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尊敬、哀痛,是有思想温度的。尤其在尸体及周围撒赤铁矿粉,象征着血液,人死血枯,加上同样颜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能够复活。说明当时的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