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桑干河
桑干河位于东经112°21′~116°21′,北纬39°18′~40°33′之间,横跨4个经度和1个纬度。流经朔州市、大同市,张家口市、北京市和天津市。分上下游,上游从山西省的管涔山至河北省官厅水库,流长364千米,流域面积1.72万平方千米。下游从官厅水库至渤海,流长747千米,流域面积4.7万平方千米。总长度1111千米,全流域面积达6.42万平方千米,为海河水系五大河流之一。
桑干(乾)河,古名桑干水,又作溹涫水(盖“桑干”之转音也)。相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即行干涸,故名。桑干河的名称史籍中屡有变更。人类认识自然和融入自然之过程可见一斑。该河流在西汉以前称“治水”,《汉书·地理志》云“累头山,治水所出,东入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即此。桑钦《水经》谓之“湿水”。郦道元《水经注》曰“漯水”,称赞漯水“长津委浪”,“清深镜洁”。到了中唐以后,由于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使这一带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广阔原野成了战争的隔离地带。唐代诗人刘长卿记曰:“逢居穆棱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老几家残。处处蓬蒿偏,归人掩泪看。”随着无日无止的战争破坏,桑干河两岸森林被大量砍伐,灌木草甸被以“烧荒,防备异族兵马南下”为理由而大面积焚烧,水源得不到涵养,赤地千里,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再加上桑干河本身穿行于黄土高原,水中泥沙含量(每立方米41千克)超过黄河;所经地区又属于大陆性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旱时水不及膝,有时甚至干涸,但每至汛期,时有山洪暴发,水位骤升,水急如奔马,涛声数里可闻,浊浪滚滚,奔流湍急,令人望而生畏。《山西通志》云:“(桑干河)洪涛浚湍,非舟莫渡,世竟以小黄河目之。”宋辽金时被称“浑河”,金代诗人刘迎有曰:“浑河汹汹从西来,黄流正触山之崖。”
这条“小黄河”在大同盆地穿行时尚算安稳,当其挟带雁北诸水进入河北怀来时,因穿山入谷,也还能约束。及下行,尤其到京郊西部卢师山东,陡落平地,势如破竹,似脱缰野马,乱流横行,经常泛滥。唯因河水浑浊,呈深褐色而叫“卢沟河”。金大定二十五年,卢沟河大水漫泱,“决于显通寨” ,皇帝下诏征集中都附近三百里内的民夫进行堵塞,但收效甚微。明永乐后,卢沟河由于河水暴涨暴落,来去无常,屡次改道,遂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朝廷命令河道总督于成龙修筑“永定大堤”以固河槽,并改名为“永定河”。次年,又发大水,水漫京城。历代封建皇帝,直至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多次打着“治河”的幌子,搜刮民财,而河害如故,有增无减。从1912~1949年的30年间,桑干河大的决堤成灾就有7次,受灾面积最大的一次竟达两千多平方千米。而真正安澜百姓的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动员沿河群众在张家口市的涿鹿、怀来一带修筑了一座蓄水达22亿多立方米的人工湖——官厅水库,拦腰堵截,才将这条苍龙真正伏缚在手。为了下泄汛期洪水,1970年又在下游另辟永定新河,通过天津市北塘附近将永定河水安全送入渤海。如今的桑干河已经是一曲新流,正无声地唱着新编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