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怎样争取自己的利益

甲地和外商谈判合资建厂。起先,听说年利润可以达到20万元,大家都很高兴,很热心。后来,情况了解更深入了,知道外商在这个项目上每年能赚40万元,大家就觉得吃亏了,不但不热心,泼冷水的人愈来愈多。最后,这个合资项目没搞成,外商当然赚不成那40万元,甲地自己可以赚到的20万元也同时泡了汤。

乙地有个罐头厂长期亏损,公开招标,丙地另一个罐头厂中了标,派代表来接手经营,改进技术,打开销路,很快扭亏为盈,乙地得到了税收和承包上缴的利润。可是,他们一打听,发现丙地因而得的利更多。于是,反对者十分活跃。有人说上了丙地的当。有人说丙地的技术没什么了不起,就那么两下子。有人就出来卡罐头厂的原料,让丙地的人干不下去。最后,终于把丙地来的承包人挤走了。当然罐头厂又逐渐回到了亏损状态。

还有一个“失信的村庄”。他们种西瓜,不得法,赚不了钱。从外地请来一位瓜师傅。他说,按我的法子种,每亩保证若干元的收入。达不到,我一分钱不要;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每斤瓜给我一分钱。大家一听,有这么好的事,都很赞成。这一年西瓜果然丰收,每户都赚了三五千元。这时他们一算账,如果按照协议办,瓜把式一个人可以得到将近3万元。他们不甘心,只给了瓜把式5000元,就把人家打发走了。这样的村庄,明年还能请到瓜把式吗?还能赚那么多钱吗?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几乎到处都发生过。

无论甲地、乙地或者那个“失信的村庄”的人们,本意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结果却是失去了自己的利益。

这当然是很可悲的。

这些事例说明,真要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找到正确的争取自己利益的方法,更不是容易的事。

从这几件事例看,所以会把对自己有利的事看成不利,都是从“吃亏”感开始的。这种“吃亏”感来自横向比较。也就是说比较利益不如别人的大,于是不甘心,不服气,最后是宁可我没有,也不让你有的更多。类似的心理状态在我们这里实在已经根深蒂固。某单位汽油消耗太多,有人建议实行节油奖——这是国家早有规定的,不算突破,然而终于行不通。原因呢?司机节油可以得奖,别人没有,摆不平。于是,宁可浪费更多的汽油,也不能让司机得一点奖。

有人说,中国人只会竖比,不会横比。看来,这个估计并不符合实际。像上面举的三个例子,需要的正是不但要横比,更要看重竖比,看自己能比过去增加多少收入。

那么横比就不要了吗?不是的。横比也还有一个比得得法的问题。看见外商买材料、卖商品赚的钱多是可以的,也要看见我们这里也并不只是分得的那一点利润,还有工人就业得到的工资,国家得的税收,地方得的土地占用费,学到的新技术等等,并不见得真吃亏。同样是一年的劳动,人家有本事,拿的钱比我们多一些,我们眼红也是可以的。但同时要想到人家的本事也是付出了代价换来的,多少年的学习、劳动,难道就算不得投资?就不能分一点利?

争取和人家一样多甚至超过人家得到的利益的愿望是好的,但要真正下功夫去争取。能比过去进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因为不能一步登天就连可以到手的利益也不要,那很可能永远前进不了。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把别人的利益拉下来,至少从长远来说,是做不到的。人家有本事,有资历,有技术,和你合作不了,难道不能去找别人合作?难道世界上人人都那样狭隘?

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有人以为既然这样就不必向群众进行教育,就应当迁就群众各种自私自利的主张。其实“自己的利益”并不是那么容易认识的。如果大家都能一眼就看清楚自己的利益,那么科学就没有用了,就不必花那么多功夫去研究了,更不需要有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了。我看,大道理还是要讲。讲了,人家不信的情况也是有的。可能是我们讲得不够好,这就需要继续改进我们的讲法。也可能是人家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不必过分着急。但是总要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这也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内容。


(《共产党员》198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