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学习科学
学习科学以学生为中心探讨人的学习机能,它以主动探究的模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科学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地位,把学科知识作为学生增长学习能力的工具和手段。学习科学提倡团队学习,转变了传统的终结式教学评价模式。
学习科学的诞生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转机。学习科学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出生时就有了某种学习本能”,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空着的篮子,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而要了解学生的前拥概念;知道学生主动了解世界的“特惠领域”,把握他们在学习中的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上的偏爱;相信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同时又是不断寻求挑战、产生疑惑的探究者;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的计划、监控和调整的能力,保证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天生的学习能力是需要加以引导的,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锻炼他们的专注力,要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搭建向上攀爬的脚手架!
学习科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点。它把教师中心变成了学生中心,因为学习科学在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心理学,特别是认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生理机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在实验基础上“普遍认为,在大脑发展和学习机制的理解方面的突破对教育和学习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大脑和心理的功能性组织取决于并得益于经验”,“发展不仅仅是生理驱动的拓展过程,也是从经验中获得基本信息的主动过程”。“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它们,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走入课堂的时候,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理解抱着传授的思想“教”给学生知识,而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已经具有的“前概念”,把他们的初期理解带入课堂,让他们主动获得新的概念,生成新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些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也得到了迁移和升华。因此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当他们走进课堂时,老师所教的任何新知,对孩子来说也许未必是新知,他们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大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的经验。把孩子的大脑当作空篮子倾倒知识的做法,必然会受到孩子的反感和抵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唾弃!因此,学习科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发展学生所有制。所有制是经济学名词,任何财富归谁所有谁就具有处置权。课堂既然是学生所有,就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方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老师要以学生的前拥概念为基础,搭建学生学习新知的阶梯,设计诱发学生思考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学科教学上,教师要清晰地知道:“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为灵活地适应新问题和新情境做好准备”,因此“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是判断学习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迁移被定义为,把在一个情景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景的能力”。由此,学科教学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教育学强调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学习科学则认为知识是学生掌握学习能力的工具,“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a)具有事实性知识的深入基础,(b)在概念框架的情景中理解事实和观念,和(c)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显然在学习科学的认识中,知识是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知识和观念不是死的,而是在概念的框架下被理解和活化的,同时能够被提取、应用和重组的。因为“对于孤立部分的强调,能够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常规知识,但并没有教育学生理解知识的全貌,而掌握知识的全貌才能保证整合知识结构和了解知识应用的情境。”所以在友善用脑的课堂上,知识从来不是“授人以鱼”的“鱼”,而是帮助学生掌握捕鱼技巧的“渔”。
与教育学相比,学习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学习科学强调学习的整体环境。“学习科学最新发展表明环境以共同体为中心的程度对学习也很重要。尤其重要的是人们相互间学习的标准以及持续不断地试图改进提高。我们用共同体中心这个词语表示共同体的几个方面,包括把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学校作为共同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认为与之联系的更大的共同体还包括家庭、行业、州、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共同体是学习科学在学生学习中强调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导致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巨大变革。它把教育学中的“各自为战”变成了友善用脑课堂上的“团队学习”。这一变革造成了“在班级和学校的层面上,学习似乎由于社会规范而得到强化,这种社会规范重视对理解的探求,给学生(还有教师)为了学会而犯错误的自由”。学习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和探究,是个体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人是社会动物,在团队探究中人们的思维得到碰撞,互相受到启发,这对于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人们在探究和讨论中难免对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各种歧义和错误,正是在对这些歧义和错误的辨识中,人们才掌握了理解的钥匙,增长了学习的能力;也正是在人们不断切磋讨论、辩论提高的过程中,学习的标准在不断攀升,学习的绩效在不断提高。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个体的优秀变成群体的优秀,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学习科学的基点发生了变化,学习科学对学科知识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学习的方式也自然产生了变革,随之而来的评价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根本的变更。与教育学的终极性评价不同,学习科学更加强调“评价的关键原理是必须提供反馈和回溯的机会,而被评价的内容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这就是说评价的目的不是比出高低,评出优劣,排出一二,而是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给被评价者更多的提高和进步的机会。过去的评价往往在学期中或者学期末,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评价,而学习科学认为“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反馈应持续地做出而不是突然地进行”,评价是伴随学习始终的,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要想改变过去“终结式”的评价,“学习科学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应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评价实践连接起来”,学习科学提供的这个理论框架是“以能力的组成部分和要求为特征的评价使一般目标具体化”,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具体细致,不仅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而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思维探究密切相融。评价是教师课堂上熔炼团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价要规则明确清晰,评判严肃公正,导向切实突出,分类清楚确切,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的目的。在评价中还应注意,“以认知活动为特征的学生行为表现强调在学习和评价情境中观察到的学科成绩与能力间的区别”。这就是说在评价学生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学科成绩与学生的探究能力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学科成绩代替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人热衷于推举“状元”,而“状元”更多的是以高考(即学科)成绩认定的,所以几十年我们宣传了成百上千的状元,却很难听到这些状元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报道。我们反而在探讨“十几名”现象,即在学校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反而对社会的贡献超过了学习好的尖子,这再一次从反面告诉我们终结性评价的缺憾,告诉我们以学科成绩代替能力评价的悲哀!转变“终极”评价的观念,让评价回归学习过程是学习科学与教育学的又一个根本不同。
总之,学习科学研究学生“学”的机能,教育学探讨教师“教”的技巧;学习科学与教育学基点不同,自然产生了课堂上的中心不同。学习科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学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科学重视知识的迁移,教育学关注知识的把握;学习科学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团队作用,强调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和促进,教育学则注重个人的思维发展和学业提升;学习科学把评价当作学习的过程,而教育学更加注重评价的结果。学习科学与教育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不同,是人类对“学习”深入研究的结果,也是人类对教育产生深刻反思的结果。
教育是永恒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方式和手段,教育就自然出现了。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古代巴比伦就创造了苏美尔文明。“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宫殿中,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在我国,早在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就有了学校,《汉书·儒林传》记载:“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痒,周日序。”但是,教育学却是历史的。一方面绝不是有了教育必然就产生教育学,教育学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另一方面,教育是行动、是实践,教育学只是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某一教育时期的教育行为的一种反思,并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关于理想教育的理论。教育实践产生了教育学,教育学指导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不可能完全依附于教育学。教育完全可能脱离教育学的影响而存在,教育学同样可能会远离当时的教育实践而存在和发展。
谈到教育离不开学科教学,学科与教育是什么关系呢?美国学者霍斯金认为:“所有学科都是以教育为缘起”,在所有学科中“教育远非从属者,反而是统领者”,霍斯金所说的“教育”正是强调的“教育实践”,而这一“永恒的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的必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所关注的是社会的进步,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它是鲜活的,具有长青的生命力。而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学,可能代表了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先进与辉煌,却很难永远独领风骚。教育实践产生了教育学,教育实践同样可以孕育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为基础,提出了符合人的学习实际、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发展的新的学习范式。这种范式不仅转变了教育的基点,改变了课堂中心,变更了教学方式,也根本改造了教学评价。因此,建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友善用脑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环境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履行这一职责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社会更快的进步。而履行这一职责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对学习科学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