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洋民众的活动区域
所谓“海洋民众”,是指以海为生的民众。浙江海洋民众的活动区域是由浙东沿海的海洋资源所决定的,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受到了政府政策的调配,因此,海洋民众的活动区域是由政策和自然环境双方面决定的。大致说来,浙江海洋民众的活动区域可以划分为沿海陆地和海岛。
(一)沿海陆地
沿海陆地是海洋民众的主要活动区域,无论是渔业还是制盐业,沿海陆地都是海洋民众进行生产的主要场所。不仅如此,沿海陆地还为渔业和盐业生产提供粮食、燃料、晾晒场地,同时还提供了海洋产品的运销市场。浙江沿海民众的陆地活动区域,由北向南主要可以分为杭嘉、宁绍和温台三个地区。
杭嘉地区。杭嘉湖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可达二百余天,十分适于农作物的生产,是历史上著名的水道产区。唐代李瀚说:“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104北宋时期,沈括称:“稻蟹之利,转徒数州。”105到南宋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富庶肥沃的土地养活了众多人口。唐宋以来,由于大量北方人口的流入,杭嘉地区人地关系渐趋紧张,至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已成为人口密集较高的区域。到嘉庆二十五年嘉兴府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720人。106
人口剧增,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明朝洪武时,杭嘉湖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3.01亩、3.50亩、6亩,但乾隆时期仅为人均1.01亩、3.50亩、1.20亩。107如此严重的人地矛盾,在加深精耕细作力度的同时,还从土地上稀释出很多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要么种植经济作物缓解人地矛盾,要么转变生产方式,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因此,杭嘉湖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如乍浦镇是杭州湾北岸重要的商铺和海防重镇。依山面海,位于中国浙江省平湖市东南,是浙东重要的滨海市镇。乍浦自南宋以来即为海港,元曾设市舶司,开港对外贸易。到明清时期作为浙北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门户,有“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称。清初的海禁政策曾使这里“地瘠民稀”,但自“禁令既驰”,这一濒临海角的乍浦又“南通闽粤,东达日本,商贾云集,人眼辐辏,遂为海滨重镇”108。
宁绍地区。宁、绍两府境内山海相连,人口密度仅次于杭嘉湖平原。根据统计,到嘉道年间,两府的人口密度均已超过每平方公里500人。109
宁绍地区境内山海相连,尤其是宁波府境内岛屿罗列,港湾纵横,素有鱼盐之利。沿海民众多为渔农兼营,平时耕种,渔汛时期入海捕鱼,一些居民还从事盐业活动。据雍正《宁波府志》卷一三记载,宁波有煎盐户9294丁,其中鸣鹤场灶丁2215,清泉场灶丁1711,穿山场灶丁402,长山场灶丁437,大嵩场灶丁648,玉泉场灶丁496。110光绪《定海厅志》卷十五《风俗》记载说:“定海自宋以来,居山者以耕凿为生,滨海者以鱼盐为业。……康熙间县邑初展,地浮于人,有土荒之忧;乾嘉以来,生齿日蕃,人浮于地,有人荒之忧;道光以后,四出营生,遂多商旅之民矣。”111光绪《鄞县志》卷二《风俗》载:“乡民力田者十之六七,渔于海者二三,江北岸、梅墟一带,或操海舟往来南北洋”,“野有荒土而人习风涛”。鄞县渔业可分东乡、南乡两处。东乡多捕黄鱼,南乡则多捕墨鱼,“乡民力田者什六七,渔于海者什二三”112。
温台地区。温、台两府地处浙江沿海南翼,地理位置优越,“鱼盐充牣,商贾辅辏”113。清代虽以海禁为主,但这一地区民间走私一直不绝。康熙二十四年(1685)有限开禁,设浙海关温州分口,二十七年即有商船通航日本长崎。水路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推动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沿海形成了许多沿海民众的聚集地。平阳县沿海一带在明代原为海防要地,设有卫所,市镇因军事因素而兴起,但明末清初因受倭寇和“迁海令”的影响曾一度衰败。清政府基本平定海上反清势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与发展,又逐渐形成了以茶叶、糖、烟草、柑橘、鱼盐等业为主的市镇。乐清县地处沿海山区,在清初还是物产不丰、商业不发达地区:“吾温限山阻海,而乐尤土瘠民贫,竭力稼穑,仅支一岁,或遇水旱,即多艰食。地鲜桑柘,女勤纺织,滨海之家,多借鱼盐。”114但至乾隆时期,以县城为中心,在四周较开阔的少量平原地区形成了9个市镇,到光绪年间又增至23个市镇,至道光年间人口达到228855人。115
(二)海岛的开发
随着沿海陆地人口的增加,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沿海人口开始向海岛迁徙。浙江沿海岛屿众多,其中面积在五百平方米以上的大小海岛就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量的41.52%,其中舟山群岛有七百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达1258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舟山岛有523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韭山列岛、南田岛、渔山列岛、东矶列岛、一江山岛、台州列岛、玉环岛、洞头岛、北南麂山列岛、官山岛、北关岛、七星岛等。这些岛屿星罗棋布地环列在浙江海域上,给近海居民提供了新的生活场所。
“海民生理,半年生计在田,半年生计在海,故稻不收者谓之田荒,鱼不收者谓之海荒。”116正是由于如此,到渔汛时期,渔民不得不远离陆地,为了捕捉到足够的鱼类产品,渔民一般要在海上停留数十天,因此,这些浅海的岛屿就成了渔民们临时搭建住所用以补给生活用品和休息中转的场所。由于“凡沿海一带穷民俱以海为田,藉渔为活,春夏天和日暖,鱼浮水面,近岸者多,民可近洋取鱼。一交冬季,凡鱼俱就水极深处潜伏,非深入大洋,在洲岛间搭厂,何从撒网施筌?”117渔民多在海岛上搭建临时住所,这些近海岛屿也就成了渔民们的活动场所之一。浙江沿海地区的岛屿开发比较早。早在远古时期舟山群岛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唐朝在舟山设立县治。明清以来,受禁海政策的影响,海岛开发虽时断时续,但人们向大海进军的步伐始终未停下来, 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浙江沿海有人居住的岛屿就有127个,渔汛时期使用的岛屿有27个。118
当然,并非所有的海岛都能用于开发和搭建临时住所,因为多数海岛面积狭小,岛上淡水资源稀少,资源匮乏,并不适宜居住。因此,早期得到开发的海岛大都类似于舟山岛那样面积大、资源丰富、位置优越的岛屿。例如玉环岛在清代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玉环岛居民多以渔农为业,也有以煮盐为业者,市镇经济较为落后。雍正六年(1728)始设厅,驻以同知治理。自此,厅治所在的玉环城内,开始有鱼类商品交易集市,到清末玉环厅已发展有黄旗大街等13个街市,居民“半耕半渔,每年禾麦及山芋仅足八月之食”119。
浙江海岸线曲折绵长,居住在那里的民众世代相承开发濒海地区。他们为了生计,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向海要地,向海要食,走向海洋。
1 参见陈桥驿、臧威霆、毛必林:《浙江省地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2 参见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页。
3 参见李家芳:《浙江省海岸带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综合分区》,《地理学报》1994年第6期。
4 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等编:《中国农业全书·浙江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1页。
5 (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67页。
6 (明)梦觉道人、 (明)西湖浪子辑:《三刻拍案惊奇》第25回《缘投波浪里 恩向小窗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7 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卷316《舆地考》十二《浙江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 王刚编著:《渔业经济与合作》,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4页。
9 参见傅璇琮主编:《宁波通史·六朝卷》,宁波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35 页。
10 (明)梦觉道人、(明)西湖浪子辑:《三刻拍案惊奇》第25回《缘投波浪里 恩向小窗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1 参见(明)王瓒、(明)蔡芳编:弘治《温州府志》卷7《土产·海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版,第120—124 页。
12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103《物产》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13 (清)王梦弼修:乾隆《镇海县志》卷3《风俗》。
14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84—785页。
15 (清)李邺嗣:《鄮东竹枝词》,《杲堂诗文集》(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16 (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阅世编》卷1,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5页。
17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6页。
18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19 参见蒋兆成:《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303页。
20 参见钱塘江志编纂委员会编:《钱塘江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466、470页。
21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28《河渠》三,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815页。
22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江南诸省》,中华书局1981年版。
23 (明)张瀚:《松窗梦语》卷4《商贾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
24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页。
25 参见(汉)袁康:《越绝书》卷8《越绝外传记地传》。
26 (明)张瀚:《松窗梦语》卷4《士人纪》,中华书局1985 年版。
27 参见章巽:《古航海图考释》,海洋出版社1980年版。
28 (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卷29,宁波出版社2003年版,第964页。
29 (宋)罗濬:宝庆《四明志》卷1《郡志·风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 参见〔日〕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85页。
31 〔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
32 参见(清)徐鼒:《小腆纪年》卷10,中华书局2010年版。
33 参见《清高宗实录》卷1335,中华书局1986年版。
34 参见《清高宗实录》卷5,中华书局1986年版。
35 参见(清)张鉴等:《阮元年谱》,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3页。
36 (清)魏源:《圣武记》卷8《嘉庆东南靖记》。
37 (清)崑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刑部历年事例》。
38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59《邦交》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
39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6《海防》二,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40 参见浙江通志局修:民国《浙江续通志稿·大事记》第3册,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稿本。
41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16,中华书局1986年版。
42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25,中华书局1996年版。
43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页。
44 (清)崐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刑部历年事例》。
45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2,望山堂藏版。
46 参见〔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
47 《清世宗实录》卷58,雍正五年六月丁未条,中华书局1986年版。
48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3 页。
49 《清高宗实录》卷553,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甲申条,中华书局1986年版。
50 《清高宗实录》卷1363,乾隆五十五年九月甲辰条,中华书局1986年版。
51 (清)曾镛:《答秦观察问防海事宜》,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85《兵政》十六《海防》下,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52 (宋)罗濬:宝庆《四明志》卷1《郡志·叙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3 (明)张瀚:《松窗梦语》卷4《士人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
54 (明)陆容撰,李健莉校点:《菽园杂记》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55 《两广总督孔毓珣等奏覆会议广东渔船事宜折》(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56 《闽浙总督满条奏遵旨逐条查覆金铎所陈海疆事宜折》(雍正二年闰四月十三日),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35页。
57 参见唐仁粤主编:《中国盐业史(地方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58 参见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59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江南诸省》,中华书局1981年版。
60 (明)宋应星著,钟广言注释:《天工开物》卷5《作咸》,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61 (明)宋应星著,钟广言注释:《天工开物》卷5《作咸》,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62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9《风俗》,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63 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卷316《舆地考》十二《浙江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4 《闽浙总督满条奏遵旨逐条查覆金铎所陈海疆事宜折》(雍正二年闰四月十三日),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35页。
65 《广东巡抚杨文乾奏陈粤省海洋渔船应禁革事宜管见折》(雍正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页。
66 《广东巡抚陈世倌等奏遵旨议覆兵船扼要巡防等疆事宜四条折》(雍正四年八月初四日),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25页。
67 (清)薛传源:《防海备览》卷3,望山堂藏版。
68 (明)胡宗宪、(明)郑若曾辑:《筹海图编》卷11《经略》一。
69 (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卷29,宁波出版社2003年版,第964页。
70 《清高宗实录》卷553,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甲申条,中华书局1986年版。
71 参见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0页。
72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6《海防》二,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73 范金民:《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 1 期。
74 参见杨国桢:《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5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页。
76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1—32 页。
77 参见曹纯贫:《浙江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 年版。
78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浙江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79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页。
80 (清)王寿颐等修,(清)王棻等纂:光绪《仙居集》卷14。
81 (清)王寿颐等修,(清)王棻等纂:光绪《仙居集》卷15。
82 (清)李前泮修,(清)张美翊纂:光绪《奉化县志》卷11《大事记·附录》。
83 (清)魏荔彤修,(清)蔡世远等纂:康熙《漳州府志》卷33《灾祥》。
84 《总督福建少保兵部尚书姚公奏疏》卷6,见《台湾文献汇刊》(第二辑)《闽颂汇编》,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85 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第4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86 道光《香山县志》卷8《事略》记:“官折界期三日,贫无依者不能逮如令。五月,夷其地。”
87 (清)洪若皋:《南沙文集》卷8《奏疏》。
88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6《海防》二,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89 傅璇琮主编:《宁波通史·清代卷》,宁波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90 (清)黄宗羲:《行朝录》卷7《舟山兴废》,《黄宗羲全集》第2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91 参见傅璇琮主编:《宁波通史·清代卷》,宁波出版社2009年版,第463—464页。
92 (清)鲍复泰等修:康熙《台州府志》卷4《屯赋》。
93 参见(清) 汪莅任、(清)李璋等撰修:康熙《温州府志》卷13《盐法》。
94 参见(清)鲍复泰等修:康熙《台州府志》卷4《盐课》。
95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96 (清)崑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647《兵部》九。
97 岙: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山地称为岙。
98 参见(清)贺长龄等编:《皇朝经世文编》卷34《户政·屯垦》,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99 (宋)罗濬:宝庆《四明志》卷14《奉化县志》卷1《风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0 《清实录·康熙实录》卷238,康熙四十八年吴越戊寅条。
101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9《风俗》,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102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9《风俗》,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103 (清)和珅等撰:《钦定大清一统志》卷235《温州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4 (明)李贤、(清)彭时等纂修:《大明一统志》卷39引《嘉兴屯田政绩记》。
105 (清)李卫、(清)嵇曾筠等修:雍正《浙江通志》卷99《风俗》,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本。
106 参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73页。
107 参见范金民:《明清杭嘉湖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农史》1988年第2期。
108 (清)彭润章等修、(清)叶廉锷等纂:光绪《平湖县志》卷4《建置》下,上海书店1993年版。
109 参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73页。根据其统计,当时绍兴府人口密度为579.55,宁波府为523.26。
110 参见傅璇琮主编:《宁波通史·清代卷》,宁波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111 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页。
112 (清)戴枚修纂:光绪《鄞县志》卷2《风俗》,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113 (清) 汪莅任、(清)李璋等撰修:康熙《温州府志》卷2《疆域》。
114 (清)徐化民修:康熙《乐清县志》卷2《风俗志》。
115 参见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页。
116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浙江下》,《绍兴府志·军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1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第338—339页。
118 参见(清)崑冈、(清)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158《户部·户口·流寓异地》。
119 (清)朱正元辑:《浙江省沿海图说》,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