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术语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对术语的要求

一、对术语内容的要求

对术语内容方面的要求包括单义性、科学性、具有定义、系统性等。

(一)单义性

术语的单义性指术语只称谓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个概念,反过来,该概念只有唯一的术语表达。简言之,术语和概念之间应建立单参照性。比如天文学术语“光年”只称谓概念“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行经的距离”,反过来,这一概念也只能用“光年”来称谓。数学术语“不等式”只称谓概念“表示两个量或表达式不等关系的式”,反之亦然。化学术语“化合物”与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构成单参照性的关系。那么,“光年”“不等式”“化合物”都是绝对单义的术语。

有的术语具有相对单义性,也就是说,它所称谓的概念是唯一的,但表达同一概念的术语却不止一个。数学术语“多项式”称谓概念“有限个单项式的和”,后者还可以用术语“有整理式”表达。物理术语“米制”称谓概念“以米和千克为基本单位并采取十进位的单位制”,称谓这一概念的另一个术语是“公制”。气象学术语“气旋”称谓概念“大气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反(顺)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涡旋”,同一概念还可借助术语“低气压”表达。“多项式”“有整理式”“米制”“公制”“气旋”“低气压”是相对单义的术语。称谓同一概念的上述诸对术语构成同义关系,

单义性是对术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术语的单义性保证它基本不受上下文的影响,语境对于理解一个单义术语的帮助不大。

(二)科学性

科学性指术语要与所称谓的概念一致,正确传递概念的内容。科学性要求术语能顾名思义,望文生义,具有理据性。例如,物理学术语“激光”准确地称谓“由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产生的辐射”这一概念,农学术语“残效”与概念“一种化学药剂施于农作物或土壤中后,在一定时期内仍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毒杀作用的现象”是一致的。“激光”“残效”是符合科学性要求的术语。

洛特(Lotte D.C.)认为,根据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一致程度,术语大致分成3类:正导性的术语、误导性的术语和中立术语。正导性的术语能顾名思义,术语的字面意思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上面提到的“激光”“残效”是正导性术语。误导性的术语指其字面意义能产生关于所称谓概念的错误联想。例如计算机科学中,“选单”比“菜单”更准确,因为前者更符合概念“在显示屏显示的程序中可供用户调用的多种选择方案的清单”这一概念。同样,称谓概念“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网盾”比“防火墙”更准确。中立术语指术语的字面意义与所称谓概念的特征之间找不到联系。通信科技领域称谓概念“一种工作于2.4GHz频段,传输距离在10m以内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术语“蓝牙”是中立术语。从外语音译而来的术语,如“克隆”“基因”“福尔马林”“布尔什维克”等是中立术语。此外,带有人名、地名、动植物名、物品名称等的术语,如“蝴蝶效应”“刺猬法则”“傅里叶定律”“伦敦方程”“高斯曲率”“阿基米德公理”等也是中立术语。

通常来说,正导性的术语便于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更容易被人接受;除非此前的术语已经流传很广。比如“铁道”,尽管列车行驶的轨道是用钢而不是铁制成的,但人们恐怕很难接受另一个新的哪怕更为准确的术语。

(三)具有定义

术语与其称谓的概念之间往往要通过定义联系起来,因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容的手段。当我们把“成见”定义为“观察者强加给某一特定群体全部成员的一组固定不变的属性”时,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而不是普通词。如果一个术语用在几个学科或领域之中,借助定义能确定它究竟术语哪个领域。例如“变态”,当它与定义“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一系列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联系在一起时,是生物学术语;当它指“非偶然地偏离某种文化规范和群体准则的越轨行为”,则是心理学术语。

有的客体十分复杂,包含各种不同的属性。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就可能给出不同的定义。例如,几何学对术语“圆”的不同定义:

定义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定义2:最对称的二维平面图形;

定义3: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面积最大的图形;

定义4:满足公式x2+y2=r2(r为大于0的已知实数)的所有点(x,y)的集合;

同样,不同的学科对“水”的定义也不相同:在化学中,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在物理学中,水是“冰点为0℃、沸点为100℃、具有高比热和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在生物学中,水是“生命起源于水域,水是生命组织的必要成分,水参与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大生命过程,水是携带营养物质进出机体的主要介质,大部分生化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在环境科学中,“水是影响气象的重要因素,水既是人类不可成缺的重要资源,水的泛滥又会造成重大灾害”等。

不过,在学科领域还可以找到一些短语型的术语,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网络”等,它们能清晰地呈现所称谓概念的核心,它们无需定义也能准确地和相应的概念对应起来。实际上,这些术语和对其所下的定义是几近相当的,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它的定义“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四)系统性

系统性指学科领域的术语不是术语的简单集合,而是相对完整的系统。术语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知识传播的手段和媒介,而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科学认识的精确性使得术语的系统性比普通词汇要强得多。术语的系统性包括内容的系统性和形式的系统性两个方法。

术语学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表现术语内容方面的系统性。术语进入一定的术语场之中,通过属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各种联想关系等与其他术语联系起来。

术语形式方面的系统性体现为术语系统。这主要体现在:依据同一特征划分出来的术语应尽量具有同样的构成模式。在英语医学术语中,用后缀-sis构成表示疾病名称的术语具有系统性,“actinomycosis”(放射菌病),“cholesterosis”(胆固醇贮积病),“fusaridiosis”(镰刀菌病)等。为了满足系统性的要求,有时要创造新的术语,如汉语中表示化学元素名称的术语。

二、对术语形式的要求

对术语形式方面的要求包括简短性、修辞中立性、派生性(或能产性)、符合本民族习惯、稳定性等。

(一)简短性

简短性指术语要尽量简洁,不宜过长。简短的术语便于记忆,易于交流和传播。对英语和俄语术语长度的统计表明:术语词组的数量已经超过术语词,而术语词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两成分术语和三成分术语。对《航空技术名词》术语长度的粗略统计显示:2至6字组成的术语占据绝对多数(大概相当于2~3个词)。而且,各个语言中超过7个字(或词)的术语短语数量有限,这与心理学上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力在广度上平均为7±2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冗长术语在使用中往往会被简化,从而构成大量的简短形成和缩略形式。如,英语中的“(in)flu(enza)”(流行性感冒),“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激光),“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sitcom”(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等。汉语中类似的简化形式也有很多,如“安理会”(安全理事会)、“保额”(保险金额)、“本币”(本位货币)、“无人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笔记本”(笔记本式计算机)、“微机”(微型计算机)等。全称形式与简短形式(或缩略形式)共存会使得术语无法满足单义性的要求。

(二)修辞中立性

修辞中立性指术语不带有修辞色彩、主观情态性和其他表现力因素。在构成术语时,应尽量选用全民通用的字或词,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和俗语词汇,如语言学术语“语法”“语义”“词汇”“能指”“所指”“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等。

不可否认,有些术语在提出之初,包含着研究者的某些主观想法。如居里夫人在将其发现的元素命名为“Polonium”(钋),意在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前几年,瑞典手机制造商将其发明的通信技术术语命名为“bluetooth”(蓝牙),其来源是公元10世纪统一为瑞典、芬兰和丹麦而立下功勋的国王Harald Blaatand Bluetooth Ⅱ。心理学术语“hypnosis”(催眠)是由古希腊睡神Hypnos的名字派生而来的。但当它们成为各自学科的术语时,这些附加意义“隐匿”起来了,而概念意义被凸显出来。

术语一旦脱离所在的学科领域,进入其他语域之中,其潜在的附加意义可能被重新激活,占据主要地位。例如“报应”作为佛教术语时指因果循环,不带有感情色彩,后来用作通用词时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心理学术语“成见”在修辞色彩上是中立的,但转为通用词后,也带有贬义色彩。

(三)派生性

派生性又叫能产性,指术语应具有构成其他术语的能力。“计算机”这一术语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在全国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的术语数据库中,在其基础上构成的术语有200多个,如“光计算机”“多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串行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时处理计算机”“计算机化”“计算机代”“计算机字”“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抗”“计算机仿真系统”等。该术语的派生能力甚至超过与此基本同义的另一个术语“电脑”,后者无法构成“电脑代”“光电脑”“神经电脑”等术语。

同义术语孰优孰劣,派生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比如俄语术语“языковедение”和“языкознание”,两者绝对同义,前者由于能派生“языковед”,“языковедный”,“языковедческий”等术语,使用频率上已经逐渐超过后者,尽管后者才是俄语固有的词汇。

(四)符合本民族习惯

术语的用字遣词要合乎本民族语言的习惯。同属于印欧语,德语中多用复合法,英语和俄语偏重组合法,这符合各自语言的构词规律。

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新术语大多是在此基础上构成的,如“逻辑/学”“数理/逻辑”“商品/经济”“生态/安全”“地球/物理/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另外,我国古代科学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很多科学沿用古人创造的科技词汇,如“菝葜”(一种植物名)、“鼧鼥”(一种动物名)等,这也是遵照本民族的习惯。

当然,科学技术具有国际性,不受民族、语言、国界的限制。在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常常需要借鉴别国的理论、概念,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术语。近代以来,我国科技领域的很多概念都来自外国,但这些概念的内容是国际的,表达形式、构成规则符合汉语的习惯,如“生态”“神经”“顿悟”“记忆”“偏见”等。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如带字母的术语,如“Java语言”“X射线”“WR星云”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对于“IQ”“IT”等术语,更要严格限制使用,因为已有符合汉语习惯的相应术语“智商”“信息技术”存在。

(五)稳定性

稳定性指术语的形式要相对稳定,没有重要原因,不宜轻易变更。英语中的“atom”,公元5世纪已经提出,历经1000多年,虽然内容推陈出新,几经变化,但形式如一。我国中医科学中很多术语,如“阴”“阳”“虚”“实”等,已沿用数千年。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一经变动,可能会对专业交际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地质学术语“喀斯特”,已被普遍接受,后来有学者建议使用“岩溶”,结果出现了一对同义术语。有人说,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并非要改变过去,主要是面向未来,即为以后的术语定名和使用确定规范,这是很有道理的。由此看来,新兴学科的概念系统和术语系统尚未确定,最适宜进行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规范单个术语的最佳时机是定名之初,尚未传播开来之时。几年前,对于一种新出现的流感病毒,社会各界进行广泛讨论,最后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就比较能说明问题。

在术语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碰到指称同一概念的几个同义术语,应选用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术语。

三、辨证看待对术语的要求

单义性、系统性等是术语具有的特性还是一种理想化的要求。不同时期的术语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以维斯特、洛特等为代表的规定性术语学坚持前者,他们把多义性等视为术语的缺点,主张消除多义现象。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术语学发生了从规定到描写的转变。术语学家发现,无论怎样进行标准化,也无法根除术语的多义现象、同义现象等,不光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如此,就连数学、逻辑学这些所谓的“纯科学”也存在多义术语、同义术语。那些看似有缺陷的术语,在学科领域中很好地履行术语的功能。这样的话,单义性、系统性等只能是理想术语的“标杆”,是术语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再有,对术语的上述要求之间,本来也有相抵触的情况。系统性要求术语更多反映概念的特征,这势必增加术语的长度,于是同简短性相矛盾。符合本民族习惯要求各个语言运用自己的手段构成术语,这又与科学概念的国际性特征相背离。术语经过简化和缩略后,满足了简短性的要求,却又看不出与所称谓概念、派生术语之间的联系,与理据性相抵触。

因此,对术语的上述要求,不应被奉为圭臬,生搬硬套,最好能辩证地、合理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