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朱德总司令赠诗云:“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67页。

朱德祝贺刘少奇五十寿辰的诗。

刘少奇原名绍选,字渭璜。1898年11月24日,诞生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的一个比较富有的农民家庭里。他在族辈兄弟九人中排行最小,所以乳名“九满”。参加革命后改名少奇。花明楼炭子冲在离省会长沙市五十余公里的宁乡县的西南隅,四面丘陵环绕,靳水自西而东流过,山清水秀。图为花明楼炭子冲。

捍卫炎黄立志早,少年更名刘卫黄

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自幼,最着迷的故事,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最喜爱的诗句,是“何须马革裹尸还”;最崇拜的偶像,是黄兴、蔡锷、孙中山。不满17周岁,他就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的抗议游行,并给自己改名“刘卫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意为“保卫黄种人”,捍卫炎黄子孙。他给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同样是保卫国家、保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华”意为“保中华”,是刘少奇自述原话。,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炭子冲刘少奇故居。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家中,相当多人都进过早期军校,如讲武学堂、黄埔军校。1916年秋,刘少奇不满18周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时值军阀混战时期,湖南省督军谭延闿建此校,开学不满一年(1917年秋),谭督军下台,引来各派军阀抢夺,讲武堂变全武行,成为枪炮交火之地,转眼只剩断壁残垣,师生们作鸟兽散跑光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军校都葬于混战兵灾,可想其教员学员之刻骨铭心。“刘九书柜”乡亲们给刘少奇起的雅号。父亲在叔伯中最小,称“满仔”;大排行第九,家里乡邻称“九满”。因喜好读书,得此雅号。卷走不少兵书课本,回家研读。

刘少奇少年时读书写字的柴房。

这是刘少奇读过的《了凡纲鉴》和《资治通鉴纲目》。

1919年夏初,父亲在长沙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跑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流行,令人目不暇接。他接受各种革命思想的冲击,同时也没耽误报考大学。不久,几所著名大学录取通知来了,另类尴尬缠身:他高中北京大学,却出不起学费;陆军兽医学校倒是全免费,但对三年前就考入讲武堂、又被打出来的“高才生”来说,恐怕吸引力不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刘少奇喜欢阅读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对于记述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的书尤感兴趣。他的哥哥云庭曾在湖南新军中任连副。这支新军响应了武昌起义。这本书就是云庭送给他的。

8月,大规模的青年运动又起。这批真闯荡、半流浪的青少年,真投身、半卷入革命的大洪流。父亲后来回忆:“当时是暑假,天津的学生也有不少到了北京(周恩来也在,但当时刘、周并不认识),曾在天安门举行了很大的示威,并在天安门露宿了几天……从此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五四运动最大的直接成果”刘少奇:《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1939年)。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6月3日以后,发展为全国范围的包括工学商各阶层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图为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的情景。

同时,父亲直接找当时的教育总长范静生,经介绍进入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半工半读,争赴法国勤工俭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0页。十个月里,他学习到大量影响一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业结束时,直皖军阀混战,铁路中断。两个月后的1920年8月,饿得半死的老“北漂”刘少奇,才从北京回到湖南。

1916年夏,刘少奇在长沙考入宁乡驻省中学,插入该校二年级一期。这是他亲手制作的一个竹笔筒,在上面精心雕刻了松鹤图、《松鹤赋》和“卫黄作”,反映出他开始把振兴中华民族作为自己人生努力的目标。在中学期间,刘少奇焕发出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曾参加在长沙隆重举行的黄兴和蔡锷的追悼大会,抄录了全国各界送来的许多挽联,表达了他对黄、蔡的崇敬之情。

1919年暑期,刘少奇来到北京,被介绍到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高等工艺预备班(即留法预备班)半工半读。学习的内容是机械学和法文。为了将来到法国易于找到工作,他在预备班的实习工厂里学习过打铁、翻砂和钳工、木工等活,为他以后从事工人运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个时期,他受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开始阅读有关社会主义的进步书刊,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图为育德中学校门。

这时,前两批留法学生被强制遣返回国。22岁的父亲白忙活一年,赴法“全泡汤”了,但闯荡一年的“心”却已难收。此时,《大公报》刊出的一则消息吸引了眼球:“俄罗斯研究会”组织赴俄留学,由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负责。父亲就直接上门。他后来叙述:“从前听说过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又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惊醒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往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在一九二〇的冬天,即由湖南一位相信社会主义的老先生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又由长沙到上海。进了当时青年团及陈独秀等创办的外国语学校”,上留俄预备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30页。

1920年,刘少奇从保定留法预备班毕业后未能赴法,回到长沙。同年冬,经船山学社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和马克思主义书籍。1921年夏,他被青年团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是年冬,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并与其他党团员一起组成旅莫支部,他是支部早期的负责人之一。1922年夏初,离苏回到上海。在上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图为上海外国语学社旧址。

1922年1月17日,刘少奇填写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履历调查表。

1921年春,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同前往莫斯科,航海登陆、跨西伯利亚冰原,跋涉三个月才抵达。7月,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军事。中国学生最急切想要学的,正是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的理论和实践。

那时,苏联尚未建立。签署《布列斯特和约》割地退出世界大战后,十多国干涉,白匪、民族匪帮苏联时期称旧沙俄势力为白匪,称反沙皇的民族分裂势力为民族匪帮。肆虐,苏俄内战正酣,城乡破败、经济凋敝,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比士兵、市民还差。目睹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打胜残酷的战争,克服深重的苦难。父亲被“崭新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动了”,近四十年后,他自述:“我们开始懂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它的深刻意义,增强了我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坚定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51页。。1921年入冬,刘少奇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12、14、16、18、19页。

青年时代的刘少奇。

1922年春,父亲带领我党首批“留苏生”“海归”返国,自称“从西天取经回来,经不多就是了”。这本“经”,一言以蔽之:武装工农,夺取政权。

莫斯科东方大学旧址。

党中央派刘少奇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这里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书记张国焘,加刘少奇和另一位同志,三人开展工作。父亲的主要任务,是按共产国际的规矩,具体筹备并服务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陈独秀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对父亲的才干印象深刻。大会刚结束,7月即委派刘少奇回湖南,任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带“二大”文件传达会议精神。毛泽东正是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也就是说,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28周岁的毛是班长,23周岁的刘是成员。

8月中旬,父亲与李立三等发起成立工学商各公团联合会;9月5日出席泥木工会成立大会并讲话。这都是最早的工会公团组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9月,“中央来了紧急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39页。,毛伯伯通知父亲,“叫我到安源去,出了六元钱买汽车票才到株洲,爬上株萍铁路的火车,跑到安源,没几天就罢工”刘少奇:《在湖南省直及地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8月10日)。

急赴安源一身胆,工人代表挺上前

1922年9月18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罢工胜利庆祝大会,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图为庆祝大会会场。

刘少奇在安源搞工运的故事、“工人代表一身是胆”的事迹,大家或许耳熟。1923年“二七惨案”后,各地工会普遍被军阀政府和企业当局查封,全国工运失败、处于低潮。“如海中孤岛”“巍然独存”的安源却“得到完全胜利,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工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刘少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1923年8月10日)。父亲在那里主事两年多,一直是中共湘区执行委员兼安源党的领导、曾任工人俱乐部总主任等职。

1923年4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第一届职员的合影(第二排左六为刘少奇)。

从安源煤矿,一步步扩展到铁路、冶炼企业,成立联合工会。当时,汉阳铁路水运、大冶汉阳铁厂、萍乡安源煤矿是全国同行业最大的企业,更是最大的工业联合体。其中,煤矿工人总数最多。汉冶萍总工会成立后,刘少奇一直是副委员长。1923年机关迁驻安源,1924年9月,刘少奇兼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工作,可谓独树一帜,“硕果仅存”。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9页。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聚集此地,最多时占全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仅安源本地15个支部300名党员,上缴的党费是党中央最大的经费来源。按杨尚昆回忆:1925年初全国900名党员,安源占300多。而罗章龙叙述:加上全国前来学习和避难的,安源聚集全党近三分之二的党员,被称为“小莫斯科”!对共产党人来说,安源既是风云际会之地,又是培训创新之家,创造出“十个第一”,其中就有“第一支工人武装”。红色摇篮,名副其实,功莫大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9、53、59页。——“小莫斯科”“十个第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详记。

在安源时的刘少奇。

首建党校载历史,亲授《共产党宣言》

父亲非常注重武装工人。首先,是宣传教育。安源工人俱乐部设有保卫民族、国家所必需的军事课程,教授工友和各地来的党员,阐释劳动阶级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身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萧劲光在苏联上过红军大学,学习归来就到安源讲军事课。

在我党“第一所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等编:《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刘少奇亲任校长讲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922年12月,汉冶萍总工会在湖北汉阳成立时代表们的合影。

继而,就着手实践。组织起武装工人纠察团,1923年纠察队员就达200人,1925年已扩大到800多人,并改造了矿警队,“以维护矿上工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武装工农最早的实践,被公认发轫于安源。即安源的第一支工人武装,比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和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早若干年。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载王光美、刘源等:《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这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极为可贵的、能生长接续的积极探索——混沌之世、中共初萌,武装工农、可谓始祖。

刘少奇领导创办的安源党校旧址。

1923年,父亲与何葆贞(1902—1934)妈妈在安源结婚。何是湖南道县人,原名宝珍,自改名葆贞(永葆贞节、坚贞之意),父亲亦称保贞或保真(保真理之意),是杨开慧的闺蜜,师范学生,积极革命,临毕业时被学校开除。1922年夏,她住毛泽东和杨开慧家,初识刘少奇,加入青年团,经毛泽东派到安源,加入共产党。21岁的葆贞妈妈,在工人俱乐部任教员,深受工人尊重,被尊称“小老师”;在工会和党内,亲如同门师姐,昵称“小大姐”。1925年,我大哥出生,初名保华或葆华(保卫、永葆中华之意),“保”或“葆”来自母名,满周岁后送回宁乡老家抚养,按祖辈排“允”字,后名刘允斌。

何宝珍(又作葆珍、葆真、葆贞),刘少奇夫人。1927年10月,刘少奇离开庐山到上海党中央职工部工作,她随刘少奇到上海。后又随他辗转华北、东北等地。1932年,刘少奇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她继续留在上海工作,后被捕。1934年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刘少奇曾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1925年春,父亲携葆贞妈妈离开安源,到广东、上海领导全国规模空前的工人运动,参加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他依安源经验再次亲手组织了工人纠察队。1926年初,刘少奇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明确指出:必须“组织人民的军队——武装工农”,又要求省港罢工“扩充武装纠察”。这为一年多以后的“广州起义”培养了骨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刘少奇军事画传》,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8页。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颁令迁都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随迁之前两个月,父亲回老家“打前站”1926年9月17日,全国总工会设立武汉办事处,李立三任主任,刘少奇为秘书长。。那一时期,工人运动达到高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刘少奇依托他打下的汉冶萍(安源)总工会基础,亲手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拥有3000支枪,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国首次收回列强的租借地)等标志性大事件中作出历史贡献;在“四三惨案”后发起的反日斗争中日本军舰水兵屠杀武汉市民,刘少奇令工人纠察队武力对抗,并发起“收回日租界”运动。,在与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以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人民利益。

1925年春,刘少奇离开安源前往广州,参加筹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5月1—7日,大会在广州举行。刘少奇在大会上作关于“工人阶级与政治问题议案”的报告。大会选举刘少奇为首届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图为刘少奇在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全省农民大会上讲话。

“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总工会和各界群众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

工运大潮涛头立,武装工农红旗飘

由刘少奇介绍,安源工运领导人之一、“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生于1902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李立三、刘少奇共同领导安源大罢工,后入黄埔军校一期。1927年5月,北伐河南激战中,英勇牺牲。被追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任中共湖北省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黄埔三杰”之二的北伐军特务营营长陈赓(中共党员),后兼总队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等编:《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57、720页。我的六伯刘云庭1887—1949年,父亲的亲胞兄,湘军进步军官,曾参加孙中山护法和讨袁战争,参加国民大革命,无党派。1949年病逝。父亲手书挽词:“你是我幼年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辞去湘军军官,任纠察队卫队营营长;汉冶萍铁路工人马辉之(中共党员)任纠察队一队队长。他们受父亲领导,负责纠察队事务,维护秩序和保护民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等编:《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57、600页。

上海总工会旧址。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解散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还保持了三个月的“国共合作”,到“七一五”武汉政府也同共产党翻了脸。

1927年6月底,得知汪精卫要“宁汉合流”,进行所谓的“清党、分共”,“内线”透露国民党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准备政变,攻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武装。总书记陈独秀召开中共中央紧急政治局会议,决议立即解散工人纠察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编:《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十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把任务交给了父亲。一方面,作为中共中央委员,刘少奇在会议上坚决反对,但又必须执行中央的决定;另一方面,作为工人纠察队的组织领导者,刘少奇与29岁的同龄人周恩来、30岁的张国焘等谋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解散,缴出破枪、梭镖和棍棒,返回做工,六伯刘云庭带头解甲归田;实则秘密转移这部分宝贵的武装力量,将三千纠察队精锐连同较好的枪械装备,输送到叶挺与贺龙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1928年),见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其中明确记载:所部“工会纠察队一千余支枪”。——陈赓为二十军特务营营长,此时带半数工人纠察队人枪加入贺龙部队。的部队里,由陈赓等带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为20天后的南昌起义注入生力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72—73页。当今,称誉为刘少奇的“卷旗不缴枪”最早称“卷旗不缴枪”的是王小强和张木生。,专指此时此事。这就将工农武装的雏形,变为“八一起义”之前我党所掌握的正式武装力量,成为人民军队的前身之一。也有相当部分人认定,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等工农武装,已经是人民军队。

工人纠察队自动保卫总工会。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图为武汉军民举行联欢大会,庆祝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7年5月23日,在汉口举行的太平洋劳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表演讲,坚决表示中国无产阶级的唯一出路是继续打破国内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图为汉口《民国日报》登载的刘少奇演讲词。

全国总工会、湖北省总工会旧址。

工农反抗暴动起,人民军队始无前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刘少奇在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图为中共五大旧址。

1927年6月,刘少奇和苏兆征、李立三等在汉口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他代表全总作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务报告》,在会上当选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图为刘少奇在会上作报告的消息报道。

同时,共产党人也都快速疏散。父亲搭贺龙的官船到九江,上庐山养病。何葆贞妈妈将不满周岁的我大姐刘爱琴寄养在武汉劳工家,与父亲秘密同行上庐山。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当时,工人运动是我党最重要的工作,有工运才有党,“工会工作在先,党的工作在后”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在党的武装部队中地位当然也高。

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决定南昌起义,派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上庐山面见刘少奇,秘密通告起义计划。聂帅晚年时对母亲和我说:“在那个时候,我们党认为工人是最可靠的,武汉纠察队在军队中最受信赖,而这些工人最听少奇的。少奇了解他们,在他们中间有威信。”父亲表示一定参加,但因起义仓促提前,没能赶上。在革命战争中“那部分工人的确是最勇敢顽强的”,越是可靠、英勇、顽强,牺牲就越多,“最坚定的战士早早拼光了”。王光美、刘源等:《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4页。新中国成立后健在的更是凤毛麟角,“南昌起义”两万多人,到1928年“湘南起义”前剩八百余人。新中国成立后健在的更少得多。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中共八届中央委员);马辉之1901—1994年,原汉冶萍铁路工人,1926年入党,“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年平反。,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正可谓:工农武装开古今,老帅情深念旧心。百战拼杀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50年,陈赓在越南取得“边界战役”大胜而归,到中南海向刘少奇汇报情况。

1927年7月,刘少奇离武汉到庐山养病。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党中央及时向他传达了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在庐山他先后住过晓梅别墅、白鹿洞书院和海会寺等处。图为庐山白鹿洞书院。

这里重复一句并非多余的话:刘少奇,和南昌起义的直接领导者周恩来、李立三、聂荣臻、贺龙、叶挺、陈赓,都是这支工人武装的领导。20天后的八一起义,老武汉工人纠察队参加,创建人民军队!

接下来,是9月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区多地,工农揭竿而起。如果要确定标志性的地点,应该是在毛泽东开会发动起义的安源,起义组成的三个团中,有一个整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等编:《刘少奇大辞典》,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二团和三团一部)是安源工人,主要由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持枪械投身。南昌起义是以国民党名义,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旗号;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共产党的红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那么,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的“工”,当时的体现者是谁?主力就是安源工人。开国上将杨得志,中将韩伟,以及高自立等多名将军就在其中。显然,这同刘少奇多年的工作基础和教育成果,有重要而又直接的关联。

后来,井冈山时期也好,中央苏区时也好,毛泽东和朱德多次到安源“扩红”。当然,99%都打没了。新中国成立后仍健在的,如孔原,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署长,后任过中央调查部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孔丹、孔栋讲述。他曾带几十名安源工人参加南昌起义;开国中将丁秋生和少将吴烈都是安源的童工,还有幸元林、王耀南、熊飞少将等,恰逢1930年毛泽东来“扩红”,加入队伍。海军原副司令丁一平中将讲述;我在北京公安总队当兵时的战友吴丹讲述。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安源仍有大量工人走上战场,最著名的是吴运铎。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有详记。一座煤矿,前后竟有上万工人踊跃参军,尤显可贵。一家企业,提供如此大量的兵员反抗血腥恐怖的旧势力,力绝空前!

萧劲光

有必要多强调一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萧劲光等都是从安源走出来的。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也依然风靡。当初可是“红旗卷起”工农戟,如今已见“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工农武装的历史贡献,我们的人民军队不可不知,决不能忘!

接着是“广州起义”,同样以工人纠察队为骨干,因失败没有接续,不赘述——谨向当年所有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念发迹之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传承之世,国家前进民安定,常祭先烈花满径。

当年,最著名、最初的三大起义,都有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分。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同为汉冶萍的武汉和安源工人纠察队呢?因为他们构成南昌起义(党员骨干)和秋收起义(工人主力)的重要力量,血脉延续至今,称其为人民军队最早的雏形前身,当之无愧!这跟刘少奇多年领导的工人运动密不可分,早已功载千秋。

我说的这些,均有确凿的史料,在诸多文章和文献里都有铭记。但是,很少有人将建立工农武装、人民军队与工人运动联系起来。聂荣臻的回忆,意味深长地道明了两者之间的因缘:为什么要将南昌起义提前通知少奇呢?就因为他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发动工作。

聂荣臻

之后几十年间,父亲与国防、军事、军队的关系日益密切、终其一生,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舍生忘死!刘少奇,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壮大,为根据地的创立和扩大,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极其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文韬武略,功勋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