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做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妈妈

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期望的那样,除了照顾他们,你也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感受。怀疑、忧虑、挫败感……这些情绪在高需求宝宝的父母身上很常见。通过理解自己为什么有这些感受,你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同时更好地管理你的孩子。对你来说,学会如何管理这些感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让你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受益。

怀疑

高需求宝宝会让你质疑自己的育儿能力。你一定观察对比过其他家的宝宝:他们的宝宝能睡个通宵,而你的宝宝经常醒来;他们的宝宝可以静静地躺在婴儿床上,而你们的只有躺在你怀里才会静下来。你开始怀疑,是否某些事情其他父母做对了,而你做错了。

接着,就会有好心人给你提出育儿意见,他们会不太含蓄地指出,你的宝宝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哪里做错了。在一个以结果论英雄的社会,如果宝宝表现得不符合邻居家的标准,即便是最独立的妈妈,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而当你的努力似乎收不到一点成效时,本身所剩无几的信心也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虽然我们在努力做有爱心和耐心的父母,但还是有好多次,我们的信念开始动摇,感到孤单沮丧。无论是专家、育儿书、儿科医生和其他父母,都会告诉我们怎样“调整”才能让宝宝睡个通宵,让他自己安慰自己。我们会羡慕其他新父母,感叹他们的宝宝是那么乖。虽然我们知道汤姆独特而自我,但我们还是非常困惑,总想将他与其他宝宝进行比较。我们收到了周围人各种各样“不要心软”的建议,本可以选择既简单又流行的方式——买张婴儿床,让他哭个够,但是我们知道,如果真这么做,我们不仅抛弃了最基本的信念,而且替汤姆做了他不需要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利益放在汤姆的需要之上,毕竟,这是他的生活,我们要尊重他的选择。

作为挣扎着前进的年轻父母,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凭着单纯的信念和简单的情感往前走,尝试觉得对的每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效。一开始,没有什么“效果”能帮助我们选择,而后来连一丁点指明方向的征兆都没有了。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的方法是否管用。我们从很多专家那里看到和听到的,都是能“保证”某种(短期)效果的方法,而我们自己的方法却需要对长远效益的信念和信任。有那么几次,纯粹是出于绝望,我们想试一种不同的方法,犹犹豫豫地试用后,还来不及看到结果,就被我们取消了,因为它与我们最基本的育儿信念背道而驰,没有针对汤姆独特的需要。对我们来说,给汤姆他所需要的,过去很重要,现在依然很重要,想采用某种技巧根本性地改变他是徒劳的,也是错误的。

相信亲密育儿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艰难的时候,我们又读了《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才加强了信心。然后,我们又不可避免地听到了电视里“专家”们鼓吹的某种神奇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解决”我们的问题,于是我们又困惑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这些来回反复、质疑和重新肯定,帮我们锻造了更坚固的自信心。

亲密育儿法在很多方面操作起来都很不容易,实施它需要信念、信任和不为流行观念所迷惑的坚定信心。但是在每一个方面,亲密育儿法都是最肯定生命、最贴近人心的方法,走少有人走过的路才意义重大。

孤独

即使你已经找到了适合你的育儿方法,但你在朋友圈中还是会感到孤独,因为你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你的育儿方式自然也和朋友们不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意去寻求别人的理解,相反,你会害怕听到别人的意见,怕他们给你提供你并不想要的建议。你的孩子在你和朋友的聚会中会显得要求很多,你发现你总是会为他的行为找借口,不久,会讨厌你那些缺乏同情的朋友的态度。当你坐在亲子课堂里,搜寻和你一样的伙伴时,你会感觉被逼到了墙角,因为你的宝宝似乎是唯一需要不断照顾的宝宝。最后,你会找无数借口避免再去这样的地方,心中认定你们并不属于完美的亲子组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隐士”,缩到自己的困境中,并心怀怨恨。

有几天我感到非常失落,可能是因为极度劳累,也可能是因为缺乏睡眠和个人空间。也许在这个时候,宝宝也需要身体和情感的抚慰,但我比她睡得少多了。在这方面,我感觉到非常孤独,周围的女性无法为我指导,我和所有父母脱了节,没有支持,也没有建议。我被孤零零地留下来和这个孩子一起,而她只知道不停地要求。有时我想尖叫,绝望得想跑掉,但我都竭力控制自己不做出格的举动。我幻想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对现状感到绝望和恐惧。我似乎对正确和错误没有判断标准,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我所知道的,只是现在我的生活变了,我没有地方去掩饰我的挫折、痛苦和愤怒,我只是希望我能确定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戒备

在养育高需求宝宝的过程中中,非常折磨人的一项,就是你得挡住那些好管闲事的朋友们的无益建议。如果你的孩子是托儿所里唯一不服看管的孩子,你肯定会感到尴尬,而当别人说你总是向孩子“屈服”时,你又会感到愤怒。

亲密育儿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条孤独而崎岖的路。当我们与儿科医生或其他父母们聊天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育儿观点是否和我们一样。在希拉里头六个月,我们是死抱着一个信念挺过来的:跟着内心最深处的感觉走。现在希拉里已经十个月了,我们看到了亲密育儿法开出的花。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很“安详”,而且很有生气,她身上总有一股高兴劲儿,好像植根于一种很深的安全感中。亲密育儿法给我们塑造了理想父母必需的框架,对我们给予了肯定。这确实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它需要耗费非常多的精力,同时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亲密育儿的过程使我们放开了胸怀,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希拉里,面对她未知的未来。静候以待,使我们的心在不知不觉中更宽阔了,丈夫和我都注意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我们在养育高需求孩子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育儿的确是一趟心灵旅程。

有了亲身经历,我们发现今天流行的育儿观点确实让我们非常沮丧。我们的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独立给予了如此极端的“重视”?我们似乎只希望小宝宝能够随和快乐,自给自足就行了。难道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吗?还是我们已经忘了需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我们看到不论文章还是电视节目,都在鼓吹“训练”六周大的宝宝通宵睡觉,推荐新的增进孩子接触的小玩具,建议把很小的孩子放进日托、让孩子早早断奶等。难道不奇怪吗?如今的社会有越来越多愤怒、嗑药、孤独的人,对我们来说,解决很多复杂社会问题的关键,就是父母们全心全意地养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这样,人们就不必用不健康的行为来填满本来应该充满爱的空间。

更好还是更坏

养育高需求孩子的经历可以是一份财富,也可以是一项债务,这取决于你的态度。和高需求孩子一起生活,可以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锻炼技能、增加敏锐性,甚至磨平你个性中的某些棱角。从高需求宝宝的父母那里,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过程可以让我成为更好的母亲(父亲),更好的人。”当然,这也可能是一段消极的体验,充满了冲突,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有所改变。但事实上,你无法掌控孩子的个性,但你可以决定自己要吸取积极还是消极的经验。

怨恨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的宝宝?“其他宝宝能吃能睡,我的宝宝一直吃却不睡。”你可能会讨厌自己的处境,甚至讨厌这种似乎妈妈不应该有的感受。如果你缺少睡眠,的确很难容光焕发,每次你好不容易坐下来,打算与快要变成陌生人的丈夫一起共进浪漫的晚餐,你的宝宝就会号啕大哭——只因你点着了蜡烛,这样确实让人很难往好里想。

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宝宝并不是“坏”宝宝,我们也不是“不称职”的父母,这让我们轻松了好多。我们现在更有信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直觉,其他人只有见过凯伦,才能了解我们做的是对她有益,同时也对我们自己有益的事情。

◆我希望我有一个在头几周里只会吃和睡的可爱宝宝。可我多么傻呀,我的宝宝只会吃。

紧张和害怕

家有高需求宝宝,你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精彩时刻,宝宝的个性独放异彩,你会因为自己生养了一个如此独特的孩子而庆幸。但也有些时候,你会一头扎入绝望中,甚至会想把自己的宝宝和邻居家的随和宝宝交换。宝宝不稳定的个性让你一直在猜,你的身体和情绪总是在接受挑战。黑夜可能是很痛苦的,每天醒来,你也不知道今天是千金不换的美好一天,还是可怕的一天。许多父母形容和高需求宝宝一起生活,就像在坐过山车。

电影《父母》(Parenthood)的末尾,姥姥讲述了她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玩过山车:“上,下。上,下。哦,天哪!我总是想再玩,真有趣!坐过山车可以让我害怕、紧张、头晕,但也会让我如此激动和兴奋——什么感觉都有。有人不喜欢过山车,觉得只是在一圈圈地绕,什么都没有,可我最喜欢过山车了,真好玩。”

失控

大部分初为父母的人都想掌控宝宝,至少要做宝宝的领导。你希望宝宝听你的,跟你走,你来喊口令,确定宝宝的日程,决定他何时睡,何时抱,何时上床。而现在你发现失去了控制—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宝宝。你认为父母能一直掌控局面简直就是神话,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好父母。

你不仅觉得你没有控制住孩子,更糟的是,你感到他在控制你,每次聚会,也总有一群好心人帮你加固这种恐惧。原本你计划好了随心一天,却没想到只能改变计划来配合宝宝的心情。对你来说,上午购物不方便,但你知道带着两岁的孩子下午四点去购物简直是自找麻烦。你和一帮朋友在一起聊天,时间到了,该散了,其他学步期的孩子都听话地跟着妈妈离开,只有你的孩子大声抗议,还大发脾气。这时,你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环顾四周,想象你所有的朋友都在摇头,奇怪你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这是对你母亲荣誉的又一次打击。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掌控局面,我喜欢每件事情都各就各位,进展良好。但如果突然有某件事让温迪发作了,我们的状况就会急剧下滑,这一天的什么计划都不得不取消,因为我知道我会过得乱七八糟。我是A型人格(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我想,像我这样的妈妈照顾一个高需求宝宝肯定十分困难,因为我们有很高的期待,很低的灵活性,通常需要掌控局面的感觉。因为不能像朋友一样带着宝宝外出,我觉得很孤立,每当我要解释为什么要取消外出时,又感到非常尴尬。温迪也是A型人格,我们经常起冲突,这意味着我必须努力经营我们的关系,而这种孤立的感觉让我本已筋疲力尽的身体和心理更加沉重,觉得自己被操纵了。我有一个高需求宝宝,她的需要超出了标准,但她只有得到满足才能感觉到安全。虽然这是一个与控制有关的话题,但重要的是,我敢说在十年以后,我会感到自己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被操纵,尽管这个过程曾给我带来极度的痛苦。

指责

当你挣扎在“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的宝宝?”的情绪中时,你可能已经无意中开始责备别人或指责某些境况了。寻找可指责的对象是寻找答案的一部分,只是这个过程通常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答案。下面我们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一不良心理的。

我责备我自己,也责备医院,责备我的宝宝早产,然后我就陷入了没完没了的“要是我能怎么样该多好”的悔恨当中——要是我能怀她到足月该多好,能够多抱她该多好,等等。我觉得我本该为她创造更好的条件,虽然这些想法还在,但我意识到想太多是徒劳的。最后,我明白了,梅格汉是一个容易烦恼的宝宝,我应该想办法面对,尽可能缓解她的情绪。那时我经常对自己生气,对梅格汉束手无策,我以前从未体验过这种愤怒。生命中的第一次,我理解了虐待儿童这件事,相信我,这让我感到害怕。我对她没完没了地哭感到非常生气,还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朝她怒吼。如果我丈夫回到家,天哪!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希望他能明白。我从来没有虐待过我的宝宝,但是朝三岁的宝宝和丈夫大声吼的确很不好。我咨询了专家,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时刻做到完美,于是不得不停止尝试,我又不是超人。咨询师建议我每周离开梅格汉几个小时,做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雇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每周和梅格汉玩两次,每次两小时,而我就在另一个房间里看书,或做我想做的事情。那样的话,如果梅格汉需要我,我就在她身边。

最终你会明白,你有一个高需求的宝宝,不是任何人的错,尤其不是你的错,你不应该责备任何人。接下来听这位妈妈的感悟。

我的孕期非常顺利、健康,那时我把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读了很多好书,尽可能自然地去做每件事。我生产时也非常顺利、令人满意,才三个小时我就回家了,我把心愿单上的每样东西也都准备好了。我的家非常平静,我和丈夫不抽烟、不看电视,都是性情随和的父母,连家里的狗都很温柔。我们经常听古典音乐,住在八英亩大的森林里,空气清新。但我们的宝宝还是个高需求的宝宝。

被缠住

新妈妈,尤其是在生宝宝前外出工作的妈妈们经常告诉我们,她们感觉自己完全被孩子缠住了。是的,你肯定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这对你来说是一种新生活,这种反应是非常自然的。高需求宝宝不乐意接受别人的照顾,他源源不断的需求会让你忙得四脚朝天,你恨不得能走出四面墙,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然而这很难。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被困住了,只为满足宝宝的需要,因为这是母亲必须做的事。也许,你在孕期就已经下决心把事业暂且往后放放,做个全职妈妈,你想把自己的全部都给宝宝,满足他的需求,而现在你又担心自己在家会发疯,因为你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

我很羡慕其他妈妈,他们的宝宝可以留在家里,可以坐着玩耍或看书,并很享受这个过程。而我感觉自己整个被套牢了,因为我什么都做不了,没有别人能帮我照顾我的宝宝。我会因为烦躁而对她生气,又会因为对她生气而生自己的气,心里乱糟糟的,甚至对一直要把她这么养大而感到气愤。一天结束后,我已经被挫折、内疚弄得筋疲力尽了,丈夫一进门,我就把孩子扔给他。可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我还会感到沉重的担子压在身上——“今天又得折腾一天”。

我越累,就越感到受挫和伤心。有时我感到自己被束缚住了,心怀怨恨,尤其是当我把凯蒂和朋友们的宝宝比较时——他们的孩子要随和得多。我想我除了抱着她之外,什么也没法干了,很想就这么甩开她的手跑掉。是的,我是这么爱凯蒂,很难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想法让我内疚,让我怀疑自己是个坏妈妈。

◆慢慢地,我从感觉自己被困住,变成了感觉我俩谁也离不开谁。自从我认识到这种高需求阶段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段短暂时光,事情就好办多了。以后我也可以继续打网球了。

无法胜任

你期望的景象是:宝宝一哭,妈妈哄哄就安静了,宝宝既能感觉到爱意,妈妈也觉得自己能干,两全其美。然而,总有那么几天,你好像怎么也哄不了宝宝,可就在你的锦囊妙计快要用光时,宝宝又迎来了快乐的一天,只是你不知道为什么。是因为上午睡了个觉吗?因为快傍晚时出去兜了兜风吗?还是奶奶来看他了?两天后,平静又被打破了,宝宝回到了老样子,证实了你的怀疑—宝宝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的育儿方式出了问题。

和艾莲一起出门真是件苦差事,完全没有乐趣。她不喜欢离开家(虽然如果不遇上堵车,坐在汽车座椅里兜风还是愉快的),到达目的地后,陌生的环境似乎总让她无法忍受。她会受到各种刺激,变得歇斯底里。每当我们鼓起勇气带她外出就餐时,就会接上大嗓门的亲戚一起去,这样她哭闹起来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刺耳。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有成功,还看到了其他妈妈那不以为然的目光,很显然她们懂得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安静。带艾莲去教堂就是一个笑话,我们当然不可能让她“安静”地坐在后排。内疚感和不能胜任的感觉再次吞没了我们。

◆不管我怎么努力尝试,都感觉(也受到其他人影响)宝宝爱哭闹是我的错。在做母亲之前,我总是能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实现它,但我却没法让我的宝宝开心。

迷失

你一直付出,而宝宝一直索取,你感觉每天就像在消耗自己。除了疲劳,你还感到无法胜任和愤怒,意识到需要你付出母爱的,不只是你幻想中欢乐的白天,还有无数个痛苦的夜晚。你越累,就越难好好地哄宝宝,宝宝闹得就越厉害。你的疲劳感也影响到你的人生角色:你成了一个“碰不得”的妻子(当你的伴侣想和你有肌肤之亲时,你不会感到兴奋——你白天已经从孩子那里得到了所需的抚摸),不能集中精力工作,社交生活也仅限于和几个能容忍难缠宝宝的朋友们短暂聚会。有一段时间,你感觉自我完全迷失了。

自我意识

通过养育高需求的孩子,你就有机会了解自己是如何被养育的,同时,这个过程还会让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软弱,使你更客观地评价自己。

当宝宝今天晚上第三次哭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肯定会背叛你的真实感受。如果你第一个想法是:“又一个糟糕、麻烦、劳累的明天……”那说明你的真实自我在抗议,希望有人能照顾你。由于没有人曾获得过完全充满回应的抚育(这就是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会产生这种想法。但现在我们是父母,要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必须找到办法来填补自我内部的需求。

当你面对这份工作,开始意识且照顾自己的需要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更多地关注孩子而不是你自己了。“他(她)醒来时,我怎样让他(她)尽快安静下来?”在你抚育一个小婴儿时,这种关注是很适当的,但与大多数宝宝相比,高需求宝宝能让你的注意力更多更久地放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只有健康的回应才能让宝宝变得成熟,让你变得成熟。有妈妈们向我们透露说,她们发现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宝宝很有治愈效果:“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还有的妈妈发现,照顾一个要求很多的宝宝,让她们和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有了联系:“我学会了管理内在自我,能照顾到我自己对宁静和平衡的需要,这样我才能真的成为一个宝宝需要成熟母亲。”

对我来说,养育一个高需求宝宝是对耐力和精力的考验。我能照顾得过来吗?睡这么少的觉,我还能随叫随到、忙个不停吗?养一个高需求的孩子,在体力上、精神上和情感上都要付出很多。我已经有几次体力到了极限的教训了,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她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几乎是透明的,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我花了太多时间在宝宝和丈夫身上,以至于几乎没有得到对自己的关注。一天天过去,我耗空得越来越厉害,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失声痛哭,差点崩溃,这才明白我需要更关注自己,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如此关心怎么做母亲,很难转移焦点去关注自己。

又经历了几次更为痛苦的情绪崩溃之后,我才明白了问题所在,知道了该怎么做。考虑到我完美主义的倾向,我觉得很可能是由于我太努力为家人付出,当我关注他们时,就完全意识不到自己也是个有极限的人,所有的精力和关注点都是朝外的,只在意他们。当我看着阿米玩耍或喂她吃午饭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体会自己的呼吸节奏,感受脚踩在地板上的感觉;当我和他人在一起时,也开始有意识地感受自己的存在。我意识到,我这么做并不是减少了对阿米和丈夫的关注,而是在承认自己也存在于这种关系当中。

担心

如果你的宝宝表现得和别的宝宝不一样,那么有这些怀疑也很正常的:“这真的只是一个发展阶段吗?”“他(她)是有什么地方很疼吗?”尽管医生一再保证你的孩子是健康的,但你总是想为宝宝疝气痛或哭闹的行为寻求逻辑化的解释。(见第10章“哭闹背后的隐性原因”)

我开始强迫性地去担忧每件事,怀疑玛希莉娜做的每件事,都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的征兆或迹象。我被抑郁的感觉折磨着,甚至离谱到了为她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测试,因为她出生时曾接受过输血。对于她这些奇怪的行为,我绝望地想找出答案。

幻灭感

很多父母对孩子到来之后的生活没有准备,如果你恰好迎来一个高需求宝宝,就会对生活有双重的幻灭感。玛莎在教分娩课程时,会试着描绘孩子从零岁到一岁育儿的真实图景——起起落落,有无比快乐的日子,也有无眠的疲倦。然而她意识到,那些满怀憧憬的准父母们只会听其中积极的方面,他们会想象孩子出生那一刻的狂喜,但不会去认真地考虑分娩时怎么分配体力,以及孩子抱回家后会发生什么等现实问题。

老天保佑,我和宝宝的头三个月,基本上是在散步、哭闹、担心、摇晃、唱歌和尖叫中度过的,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累人的事。这不是我们想象中有孩子的生活,我不得不把轻轻摇晃宝宝入睡的妈妈形象抛之脑后。那些奶粉广告上的宝宝不是丽莎,那些妈妈也不是我。

◆阿曼达出生时,我从没想到她会睡在我的床上,我会给她喂两年多的奶,我和丈夫会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法去看场电影。我丈夫也从没想过会睡到另一个房间,每天给我和孩子做早饭,或偶尔一个人去看场电影。我们不得不扔掉那些不现实的想象,例如夫妻俩每天晚上能同睡一张床,而宝宝通宵睡在另一个房间,我们需要从头开始想办法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被操控

养育高需求的孩子最具挑战性的一面,就是决定何时该相信孩子,听从他们的信号,而何时又该插手管理,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中,你最清楚该做什么。而这无法预料,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来。你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是有关控制的问题。很多初为父母者相信,好的父母总是能控制形势,主要是能控制孩子,而不是让孩子主导。这种操纵观念和怕宠坏孩子的恐惧心理很有破坏性,你应该去想,在某段时间里谁的需求最重要,并予以积极“回应”,而不是担心谁领导谁。下面几个父母都曾经为此挣扎,但他们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决定什么时候配合大卫,跟着他走,什么时候插手干涉,曾经是我们共同成长的重要课程。父母的插手有时候很必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但有时候也会让我们的关系彼此对立。为此,我丈夫史蒂夫在大卫患疝气痛时感触颇深。好多次,史蒂夫想哄大卫睡觉,而大卫却使劲挣扎,史蒂夫也开始跟大卫对着干了,甚至想把他一扔了之。这种冲突的办法从来没有奏效过,史蒂夫也感觉很不好,因为他想在大卫面前证明自己的权力。幸运的是,大卫是个高需求的孩子,是个很难征服的“硬骨头”。过了一段时间,史蒂夫意识到,如果他放下自己的抗拒心理,敞开心扉,让大卫听从自己的需要和节奏,那么他也能听话地安然入睡了。

对我们来说,放下自己的抗拒心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和一个高需求宝宝对着干(例如让大卫睡觉而他却不愿意睡),挫折感、距离感和愤怒一定会来临。如果我们让事情顺其自然,接下来往往会容易得多,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一位睿智的东方哲学家曾警告说:“不要推动河流。”所以我们意识到,对待一个高需求宝宝,只要忽略我们自己的想当然,简单地“顺着河流走”,事情就容易多了。

我们从自己的育儿经历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同样体验了挣扎抵抗的过程,但倾听宝宝的需求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也成为更好的人。这种办法当然说不上简单易行,没有人能一直如此无私地付出,但尽可能做到人性化和个体化的话,这种付出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被认真倾听的宝宝会成长为认真倾听他人的学步期孩子(当然他们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因此,不把你的权力强加于孩子虽然不那么容易,但你们会相处得更顺畅。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表,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能干,并且愿意让你来领导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非常信任你了。父母得到的成长,是他们学会了深层次的付出;宝宝的成长,是他们知道了自己有权利被好好倾听和理解,这两点都有助于成就一个健康、成熟的成年人。

刚开始的时候,高需求宝宝父母们的感受大多是负面的,然而,几年咨询下来,我们注意到他们的态度大部分都变得很积极。

“抻”

我家高需求孩子出生后的那几年,我听玛莎说过不下一百次“真把我抻坏了”。“抻”正是高需求孩子对父母做的事,不过这个强大的词有正反两层意义。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孩子,将迫使你拓宽自己的内心,重新评估优先顺序(有时候甚至能改变人生轨迹),让你对宝宝的认识变得成熟,变得意想不到的灵活和创新。根据你对养育高需求孩子的态度,你能得到内在能量的支持,因此,持续的“抻”既能让你精疲力竭,如橡皮一样,也有可能让你变得更为强大,如一块肌肉。是的,通过不间断地做高要求的决定,你不得不变得灵活、富有弹性。然而,在什么节骨眼儿上,你可以拒绝被拉伸,免得自己像一根橡皮筋一样突然断了呢?

当妈妈可能是你做过的最有压力的事情,它会让你的精力不停流失。然而,对于做父母这件事来说,没有挑战就没人能够变得专业,关键是你要像肌肉一样,越磨炼越强大,而不是像一块橡皮那样被磨损殆尽。你的生活将永远不会一成不变。我记得疲劳的父母们这么说过:“如果这个高需求的阶段能过去,生活回归正常,我们会很开心的。”但我提醒他们,作为父母,现在就是他们的正常生活。成为父母就像是穿上一双新鞋,通过无数次地磨合,你才能慢慢感觉舒服,而适应了你双脚的这双鞋,也像生活一样,不再是原来那双了。

有时候,我会觉得高需求孩子很不可爱,然而事实是,凯瑟琳非常可爱。没错,当我被剥夺了睡眠,得不到很好休息时也会很恼火,但凯瑟琳是我见过的最有吸引力的孩子。她非常聪明,当她不停要求时,看起来是在吸引别人的注意,她的爷爷奶奶也完全被她吸引住了。和她在一起,生活从来都不无聊。凯瑟琳让我更有耐心,我也学会了很多事情,因为她总会让我挑战自己去寻找满足她需求的办法。我学会了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光,甚至离开她超过几个小时就觉得别扭。我的朋友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不想多休息一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得为那段分离付出代价——她会变得更黏人,要我喂更多的奶。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很享受我们的共同时光。

自信和舒服

当你开始看到进步(肯定会),你的感受就会从完全的无助,变成意识到自己确实对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有了把握。成千上万次的需求和反馈,已经把你训练成了最懂孩子的人,你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即使你的朋友并不赞同。

当父母再次获得信心时,他们就会感到照顾起高需求宝宝非常舒服。他们的一切看起来都更放松:更放松地对待宝宝,更放松地回应自己的内心,更放松地使用经年累月积累行之有效的技能。一旦父母学会安抚孩子,他们做起来就会舒服很多。

我很享受宝宝的需要,喜欢整天坐着给他喂奶。我的主要压力,是婆家人说我“懒”,因为我的家务永远干不完,晚饭也从来不能准点吃。我意识到,如果家人和朋友能给我更多支持,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孩子就没那么难了。我一直都用事实和这套育儿方式的益处来武装自己,这样别人就没什么可说了,而且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自己在为家庭做最好的事。

◆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人们口中的高需求特征:每隔二十分钟或两小时就喂一次奶;需要经常抱着;持续几个月都要在晚上喂奶。然而,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在家里大床、婴儿背带和国际母乳协会的支持下,我们不觉得孩子们有任何“麻烦”。我真的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也许因为我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而且又是儿科护士,我的丈夫迪克也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是儿科医生,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能理解儿童的正常行为,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期待被怎样对待,就会怎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一旦我意识到我是个母亲,就会感觉好多了。我开始质疑那些好心人提出的备受认可的错误育儿建议,甚至是医学建议。我发现,一直抱着他对我来说毫无问题,离开他感到焦虑也是正常的。我信任自己的直觉,一旦我跟着直觉走,就能安抚好紧张的小宝宝。现在,我可以很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宝宝想要抱得更多,我觉得这很自然,其他办法都会让我们的母子关系变得麻木;我也知道和宝宝睡在一起很重要,这样妈妈也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我还知道感觉和宝宝心连心也是正常的,要信任自己的直觉。现在杰伊大了一些,我比以前更相信,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满足宝宝的需求,他会更有安全感,更开心,且以后的母婴关系也会更健康。我想,如果我没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他们现在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自豪

一旦意识到很多高需求宝宝的累人特点,今后都会蜕化成激动人心的性格特质,你就会对有“问题”的孩子少些抵触,多点歉疚。你不会再觉得不同没有任何益处,并意识到,在孩子身上,不同意味着更多。他们会更热情,更让人喜欢,更有活力,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你会发现,你现在会用更积极的词汇来谈论你的孩子,尤其是在那些爱提供建议的人面前,你可以自豪地否定他们之前只看到的消极方面。

我以为她永远不会离开我的胳膊,但在她两岁后,她很多事情都想“我自己来”。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多妈妈都害怕的阶段,因为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要比别人多花五倍的时间,但是对于一向被孩子黏着不放的我来说,这是一种乐趣。现在亚丽克西斯突然想要亲自尝试,她很快就把很多以前的需求扔到脑后了,如需要每时每刻抱着她,永远不离开我的大腿。我必须承认,有几次我很想念那种她把我视为唯一的生活,但每当这样的时刻来临,她停下手头的事情跑到我怀里,我能做的只是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过最主要的是,我看到亚丽克西斯成长为了一个快乐、有爱心和自信的小姑娘,尤其是我意识到她在独立做某些事情,我只是在边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时,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证明自己

在头几个月里你会怀疑,是不是婆家人“让孩子哭个够”的建议是对的,不过你心中总有个声音在告诉你,你做的才是对的。随后,当孩子的需求慢慢变得容易管理,你看到孩子个性的花园开始成长,花朵盛开,盖过了杂草。你的孩子成为说明你做对了的最好证据。

我婆婆曾经说了我两个小时,告诉我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她说我们不需要摇篮,她的宝宝们都是直接就进了婴儿房,上了自己的小床,而且我不应该在自己床上喂宝宝,应该起床到婴儿房里坐在摇椅上喂奶,免得打扰我的丈夫。她还说我奶喂得太勤了(她只是每四个小时用一侧乳房喂过她的一个孩子,其他孩子都喂的奶粉),说我抱得也太多了,把孩子给惯坏了,我们就应该让他哭去,她还想知道我打算多久给宝宝断奶。我非常怕她改变我的育儿方式,以至于有几次我的奶水都变少了,但我真的需要她来照顾我和我的家,以便我更好地照顾宝宝。

这还没完。在孩子两岁半时,我的婆家人公开批评我的育儿方式。有一次,我和他们在一起,我丈夫当时在开会,我屈从了,放任孩子哭。我公公说他是个被宠坏的孩子,我没能控制住他,是他在控制我,他的前程会断送在校长办公室和少管所里,还说我会把他给毁了。最终,我给婆婆写了封信,告诉她她已经养大了自己的孩子,现在轮到我来养我的孩子了。虽然我们做事的方式与她完全不同,可我们还算是好父母,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只是一个好动的高需求宝宝。婆婆看过这封信后,家人对我的公开批评停止了,当孩子长大一点后,我婆家人态度就缓和了一点,因为他们看到这孩子很聪明,富有好奇心。他们甚至夸奖道:“他甚至没有很多孩子都有的小气习性”。

贴标签

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可能有好处,也有可能有坏处。我们发现,“高需求孩子”基本上是一个褒义词,既说明了孩子的行为特点,又指明了他们所需要的照料水准。积极的标签既能解释孩子的行为,又提醒父母他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消极词汇,诸如“难于管教”“顽固”“易操纵人”等,似乎在暗示宝宝有意为难父母,只会让你和孩子更疏远。贴标签会把宝宝们分成“好的”和“坏的”两类,这对宝宝没有益处。

千万不要让标签沦为孩子不良行为的借口,让你对孩子的行为疏于管教。别让标签轻易地成为教育的替代品,假如你两岁的孩子很讨人嫌,在家庭团结方面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不要用“哦,他只是高需求”来解释他的行为。你要负起责任,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他的行为。记住,即便是高需求孩子,也必须知道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下面的故事中的父母也曾被标签所束缚,但他们最终深深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我们发现,当我们很疲惫或很无奈时,就很容易给毕利的行为贴上诸如“不听话”“固执”“任性”等标签。我们也注意到,一旦用了某个标签,我们就会开始疏远他,忽视他的信号。这样做虽然能保护我们免受无助和绝望的心理折磨,但也等于把他的行为分门别类,妨碍我们去真正地了解孩子,而他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他的需求。

当我们发现自己爱给毕利贴标签后,我们就开始提醒自己,他的行为源于一种有权利存在的需要或感受。贴标签否认了他行为的价值,简化为一个通常带有批评性的词汇。“哦,他只是很难管”不仅把一种非常成人化的特质强加给了孩子,而且还抹杀了孩子试图与我们交流的努力。我承认,当他在凌晨三点还在我怀里挣扎、扭来扭去时,我的确很难客观地去看待这个孩子,但当我允许自己超越标签时,就能深吸一口气,又一次看到真正的他以及他此刻的需求。

心连心

你可能会发现,和宝宝心心相印、相互理解,是育儿过程中最令人满意的体会。精心养育高需求宝宝的父母们经常会说:“我们心连心!”因为当你不停地寻找答案,不断地试验,最终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也适合家庭的做法。了解你的孩子,知道如何满足他的需要,会让你有一种非常舒心的感觉。

看到辛苦的工作换来了成果,你会觉得做这些事情都非常值得,但只有体会到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才是对你所做一切的最好报答。艾米莉和我一起经历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爱和理解,编织了一条不可分离的纽带,这使得一切的一切都无比值得。

◆我很欣赏你能把高需求的概念,当作一种富有挑战的人格特性,而不是视之为一个问题。看到你描述的高需求宝宝的特征,我还以为你藏在我们家秘密摄影了呢!

我感觉山姆是完全正常的,我也没有希望他表现得“更好”,但别人总会对他评头论足,还用“那种眼神”看,问我他是否是疝气痛。“他是要求比较高。”我回答道。和某些更为传统的朋友在一起时,我感觉他们有时有点提防山姆的个性,并为我的照顾方式感到不解。幸运的是,我最终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深深地感激所有人,尤其是医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仅接受而且还欣赏这些难缠宝宝的“怪癖”和魅力。我没有尝试去改变山姆的“坏习惯”,而是自由自在地培养他,享受我们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和亲密拥抱,这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