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互联网+下的健康医疗产业革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健康医疗迎来跨界融合新机遇

第1章 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风来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基因组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疾病成因的认识以及早期预防、干预的知识正在不断丰富,新的药品和生物制药技术的进步,加之现代科技推动医疗器械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采集数据和临床治疗信息的手段大大增强带来大量数据案例的积累,这一切使得健康医疗服务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与之相应地,人口统计分布的逐渐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使得全球健康医疗行业仍然面临着成本继续攀升、患病原因复杂多异、很多疾病的患病年龄提前、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及慢性疾病的多样化、普遍化和多重化的困扰,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人均花费快速增长(GDP占比逐年增长),医疗成本不断上升(新疗法、新设备、新药品价格昂贵),却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善;而发展中国家苦于资金投入不足,医疗设施及专业人员资源贫乏,更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其他优先问题(如道路、桥梁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教育等需要资金优先投入),无法有效地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的健康医疗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在健康医疗服务提供上却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上述双重问题的直接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很多就诊医疗指标甚至低于一些经济很不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及以现代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来推动健康医疗服务的创新势在必行。

纵观历史,技术的革新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甚至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高兴地看到,宽带通信技术,尤其是无所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从2G到3G到4G的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给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各个产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发展动力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解决人们基本沟通需求的移动通信(语音和短/彩信)开始,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交、娱乐、游戏、购物、金融等等需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这个进程还在继续。接下来便是如何满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健康医疗服务的核心需求,这将给医疗保健行业变革带来巨大的动力并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新颖服务方式和可能性,从而开启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的新时代。

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以下简称为“移动健康医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垂直行业定义的范畴,而变成跨多个行业融合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因此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诸如医疗服务机构(大型医院、社区医疗、体检公司等)、医药公司(制药公司、零售连锁药店)、基础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创新企业、传统医疗器械厂商、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商业保险公司等,他们纷纷从自己原本行业的发展思路出发外延现有服务,发挥自身优势,踊跃涉足移动健康医疗产业,与政府管理和监管部门一起,正在构建全新的行业生态系统。

1.1 国内外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人类自身的健康为前提,因此,健康医疗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不但能为民众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福祉,更能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快速、有序发展带来原动力。但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医疗体系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不能满足对健康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1)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面临深度老龄化的困扰

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我国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出生率发生反弹,出生人口大增,这些人群当前正步入老龄化人口的行列。相应地,二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及世界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婴儿潮”,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和人均寿命大幅提高,他们的人口已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龄化现象。

根据德勤英国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健康医疗和生命科学预测——一个险峻的未来》[1],截至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人均寿命为80岁,相比1990 年的75岁呈现大幅提高。其中,日本人均寿命最高,为84岁,英国、美国、中国分别为81岁、79岁、75岁,而印度为66岁。

日本人口老龄化形势尤为严峻,根据2014年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数字,超过1/4的日本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已经符合联合国超老龄化的社会标准。而日本总务省2015年9月的人口估算结果表明[2],截至2015年9月15日,日本年满80岁的人口达1002万,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占总人口比例的7.9%!老龄化最直接的后果是社会保障负担越发沉重,日本财政支出的三成以上用于社会保障。老年人口赡养比(20~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与应赡养老年人口之比)是衡量养老负担的重要指标。1965年日本的这个比值是9.1,2012年变成2.4,而到2050年将变成1.2。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CATR &BROOKINGS)联合发布的报告[3],2050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4],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4.54亿,占全国人口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直接带来的影响将是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和医护服务需求的增加,老龄化加速将对我国的健康医疗行业形成巨大压力,如图1-1所示。

图1-1 1950-2050年我国和世界人均寿命变化比较(来源:CATR & BROOKINGS)

(2)亚健康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剧增

人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拥挤,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引起环境恶化,现代人生活方式(作息、饮食、运动、睡眠等)的变化,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节奏的加快,导致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疾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达4.15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096亿。另有研究发现,我国近2/3接受治疗的患者未能适当控制血糖,因此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

国务院新闻办2014年《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5]指出,中国居民慢性疾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现有确诊慢性疾病患者2.6亿人,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据美国心脏学会(AHA)援引WHO和其他数据来源的心血管病(CVD)分析报告[6]预测:与2000年相比,到2030年中国由于CVD造成的生产力年限(Productive Life)损失将增加57%;高血压患者将从2005年的18.6%上升到2025年的2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肥胖人数已是原来的3倍等。虽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但是如何提高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费用支出,仍是健康医疗服务需要应对的巨大挑战。

(3)医疗开支持续增长却仍显不足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医疗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周期不同,因此国家可承受性有差异,相应的医疗体制及医疗保险体系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著名卫生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Uwe Reinhardt提出,各国医疗体系的本质在于国家价值观和国家性格决定其系统如何运作[7]

美国人均医疗开支在全世界最高,尽管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但其医疗质量和国民健康水平却不尽如人意。美国是市场主导式的医疗卫生体系[8],以商业保险为主,企业或雇主以团购的方式选定商业公司,为员工提供保险,美国也有由联邦政府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分别是针对65岁以上曾有工作并交过保险的老人以及年轻的残疾人、末期肾脏病人等的Medicare医疗照顾保险,以及为经过收入调查确定的低收入且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个人和家庭而设置的Mediaid医疗救助保险。

21世纪以来,美国“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商业保险公司参保费平均翻了一番,甚至连通用汽车公司破产重组的原因之一也是无法再承担员工昂贵的医疗保险金[9]。根据WHO的排行榜[10],美国在医疗支出上高居世界榜首,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9%。美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未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发达国家之一,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医疗改革计划,先后于2009年5月和2010年12月,分别签署了《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 [11]和《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PACA) [12]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资助医疗体系,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重任,NHS的资金只有11%来自国民保险税,81%来自国家财政预算,其他来自于医药处方费和慈善捐赠等。NHS提供的服务包括初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三级健康诊疗服务,初级服务的主体由社区诊所(Surgery)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提供,每个居民都有一个签约的诊所和家庭医生,负责居民的非急诊类医疗,NHS 75%的资金用于这类医护服务[8];大病及需要手术的病人将由社区诊所转至NHS信托(Trust)医院,急诊可直接去医院;进一步地,疑难杂症则需转至知名的专科医院。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健康医护手段和质量要求的提高,NHS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金不足和效率低下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13],NHS信托在2015/2016财年的头三个月,赤字就高达9.3亿英镑,比上一财年的超支总额8.22亿英镑还高,监管机构称这一代人所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是最严重的,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而作为NHS体系的“守门人”,遍布在各个基层社区的全科医生出现了短缺,NHS一项调查显示[14],生病却不能得到全科医生咨询的病人比例从2011年的8.85%上升到2014年的10.91%,每4位病人中就有一人预约后需要等待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医生。

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2014年8月26日发布数据显示[15],日本在2013年度医疗费用支出与2012年度相比增加了2.2%,连续11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已达到39.3万亿日元,这一额度创下新高。日本医疗支出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就诊频度高的高龄患者逐渐增加,同时先进医疗手段的引入也是医疗费用上涨的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也在不断扩大健康医疗资金投入,但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根据WHO 2012年发布的数据[10],中国健康医疗资金支出占GDP的5.1%,而美国则占比17.6%,英国占比9.6%。同时,人均拥有的医生资源也较少,每一万人口中,中国拥有的医生为14.15人,而美国则为24.22人,英国为27.43人。

CATR & BROOKINGS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3],2006—2011年,中国政府健康医疗费用的投入持续大幅增加,尽管个人费用支出的比例在下降,但个人实际费用支出年复一年仍在不断升高。我国年度健康医疗费用支出如图1-2所示。

图1-2 2006—2011年我国年度医疗费用支出(来源:CATR&BROOKINGS)

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还不仅仅在于总量的不足,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医疗资源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占据总人口不足20%的大城市拥有顶尖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80%的广大城镇、农村和边远地区资源不足甚至缺医少药。一旦有较大的疾病,这里的居民会蜂拥至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和医护人员的压力,也带来了个人就医成本的大幅上升,这往往使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根据2015年我国卫生统计年鉴[16],在2014年我国每一千名城市(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师(士)、影像师(士)、卫生监督员和上述各类见习人员)为9.7人,而农村(县及县级市)仅为3.77人,病床数量差异也很显著,城市为7.84张,而农村仅为3.54张。2014年我国每千人专业医护人员和病床数据如图1-3所示。

图1-3 2014年我国专业医护人员和病床数据分布(每千人)

目前在我国,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疾病人群激增,对健康医疗服务的需求扩大;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支出、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医疗服务资源(医护人员等)匮乏,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样不断增长的矛盾,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赋予的能力、手段和工具,通过技术创新、临床实践、服务模式创新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政府鼓励和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实施,是后续要讨论的内容。

1.2 技术发展推动健康医疗事业革命的到来

每一次新的技术浪潮都会带来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影响力同样对传统医疗行业起作用。现阶段相应的技术推动力量可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宽带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日益融合,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传统行业的变革,开启移动健康医疗的新时代。

(1)智能移动终端在全球广泛普及

根据互联网知名人士Mary Meeker的研究报告[17],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21亿)约占互联网用户总数(28亿)的76%,占手机用户总数(70亿)的30%,如图1-4所示。

图1-4 2010—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

根据e Marketer的分析数据[18],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已有近5.20亿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到2018年,中国将新增1.84亿智能手机用户,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将升至51.1%(如图1-5所示),这意味着每两个中国人将有一位使用智能手机。这些设备处理能力强大,已与PC的处理能力相当,可存储大量的个人应用和隐私数据,能够承载复杂的应用,包括各类移动健康医疗应用。

图1-5 2014—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趋势(来源:eMarketer)

根据2014年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IMSS[19])旗下的服务和咨询机构(HIMSS Analytics[20])的研究报告[21],1/3的临床医生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能够消除工作流程中的冗余,提高医护服务的整体效率。移动技术对医护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协同工作有积极作用,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

(2)4G无线高速网络、家庭光纤接入快速发展

以4G LTE 为代表的移动宽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据相关研究[3],移动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0%,就对应着4%的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提高。而对于移动健康医疗行业而言,高速宽带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其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2],截至2015年7月底,中国4G用户累计已超过2.5亿(全球LTE用户超过7.9亿,全球TD-LTE用户超过2.78亿),光纤接入(FTTH/O)用户总数达9400.6万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45.2%。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 2013年7月的研究预测[23],全球移动网络快速发展,LTE的增长尤为显著,到2018年LTE的连接数将达到13亿。LTE网络将覆盖全球人口的57%,全球将进入无线互联时代。无处不在的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以及日益增多的家庭宽带光纤接入打破了医疗资源在物理空间分布不均的限制,使得海量健康医疗数据的实时安全传输、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医疗资源的高度共享成为可能,激发新的医疗服务形态,为健康医疗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3)低功耗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兴起

传感器芯片、MEMS和纳米技术研究的深入和产品化进程加快以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持续创新,带来了可连接、小型化、低功耗的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的新潮流,使得随时随地采集多种多样的健康医疗数据成为可能。这些大量的、连续的、包含上下文情境的健康医疗数据,为各项健康和医疗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疾病监护、诊治状况的改善。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24]预测,2020年全球健康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量化自我的产品系列已经扩展至全身,从头到脚,涵盖眼镜、手表、服装、首饰、电子皮肤、纳米可植入传感器、微型超声和生化监测设备等,能够实时采集用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变化,从运动、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监测到睡眠、用药依从性监测,从健康促进到专业诊断、干预和医疗。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产品如雨后春笋,可谓形态各异,功用丰富,而且这类产品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追求微型化、超低功耗、精准化,外观设计更注重人性化、佩戴无感知。

(4)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创新

以往的医疗器械行业按照传统的生产、销售、客户服务模式运作,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和经验,随着行业内外部的竞争压力加剧以及内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医疗器械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勇敢面对市场和用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从昂贵而复杂的大型高端设备到采用新的替代技术的小型化和便携式医疗级设备,从独立式单机操作模式到移动互联可远程操作的模式,采用先进的医学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及3D可视化技术。这些在功能上、设计上或技术上全新的小型化医疗器械正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识。以下将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通用电气公司(GE)发明的Vscan[25]超声诊断仪,如图1-6所示,将庞大仪器浓缩于方寸之间,是一种袖珍式可视化工具,拥有智能超声技术,采用高品质黑白图像技术和彩色编码血流成像技术,辅助医生突破传统临床检查的局限,随时随地亲临病患身边,快速掌握患者体内可视信息,加深对病情的了解。

图1-6 通用电气公司的超声诊断仪Vscan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拜尔斯眼科研究所研发了一款智能手机配件[26],能够实现快捷、低成本、高质量的眼科诊断,在紧急场景下,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即可使用智能手机和该配件拍摄眼前节图像(包括眼睑和睫毛的外观、角膜的透明度、结膜和虹膜状况、瞳孔形状、是否存在前房积血和积脓等信息),并将高质量图像传输给医院的眼科医生进行诊断。拍摄眼前节图像的手机配件如图1-7所示。

图1-7 拍摄眼前节图像的手机配件

美国Eko Devices公司推出了如图1-8所示的Eko Core数字听诊器[27],可将采集的各种声音信号分7级最多放大40倍并通过蓝牙传输至智能手机APP。在Eko Core的帮助下,内科医生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时审听、回放、辨识患者的心音、肺音、身体产生的声音等。医生和医院之间可以方便地记录和共享这些可视化的声音数据。另外,这使得医生在检测心跳杂音、心脏瓣膜问题和动脉硬化的过程中省去了不少臆测的工作,一切以确切的数据作为参考。

图1-8 Eko Core智能数字听诊器

(5)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深入垂直行业

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往往伴随着新的服务模式,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是初看上去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二者有机结合衍生出的更强大的技术产业。移动互联网具有用户身份可识别、用户位置可识别、随时随地可交互、多元数据可采集、用户可高度参与等一系列技术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移动互联网在与特定行业融合时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和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生态体系——全球应用程序商店保持高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张,并已从消费领域逐渐深入到各个垂直行业,根据咨询机构IMS健康医疗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28],截至2015年6月,美国两大移动APP市场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已有超过16.5万个开放下载的移动健康医疗APP。依据患者健康医疗的不同需求,这些APP可划分为健康促进、慢性疾病管理、院内就医服务、在线问诊、疾病治疗、院外康复等应用;按复杂程度又可划分为单一用途、社交化、集成化和复合型的移动健康医疗应用[29];此外,还有帮助专业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的各种工具和知识库查询应用等,后续第5章将有详细讨论。

(6)区域及医院信息化程度提高

在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实施医疗行业信息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要求尽快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4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相应地,区域及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布局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无疑对医疗质量的提升、医疗安全的保障、医院业务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医院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分级诊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大政策法规推出的力度,促进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2009年2月立法的HITECH法案,即《医疗信息技术促进经济与临床健康法案》[30],就包含了一系列对采纳医疗信息技术的奖励和协调措施。该法案将在美国医疗系统中普遍采用经过认证、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档案(EHR)并开展“有意义的使用(Meaningful Use)”作为重要的国家目标,同时拨款近270亿美元对使用EHR的医疗服务提供方给予财政补贴。所谓“Meaningful Use”包含许多可量化的具体要求[31],其目的是对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明确的评价,希望因此各方面的医护服务质量比以前有显著的改善。“Meaningful Use”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引美国的医院和医生加快电子病历档案的采用。

作为国际非盈利性公益组织,HIMSS致力于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最佳使用,规范和促进医疗信息化和医院内系统的互联互通。其旗下的服务和咨询机构HIMSS Analytics专门设计并构建了国际上公认的医院信息化水准的评级模型,HIMSS EMRAM Stage(0~7),Stage-7代表国际上医院信息化的最高水准。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有3家医院达到了Stage-7水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2014年更是作为国内首家通过HIMSS Stage-7评审的医院被哈佛大学纳入MBA教学案例。HIMSS Analytics统计显示[20],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仅有3.7%的美国医院获得Stage-7级的认证。

(7)大数据存储、处理和挖掘技术广泛应用

从前沿科学研究到通信网络、互联网,再到金融、交通、文娱、医疗、保险,全球各个行业和不同的领域都在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那就是指数式增长的数据量。预计全球数据量到2020年将达到35ZB(1ZB=1012GB),而健康医疗相关数据也将爆炸式增长,2020年将增至25000PB (1PB=10242GB) [32]。大数据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同时对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和计算能力提出了如何存储、处理和挖掘这些海量数据的艰巨任务。幸运的是,在过去几年,基于开源分布式处理的Hadoop云计算系统架构和存储能力、各种流式和基于内存的计算架构,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方面的长足进展已经在逐步化解这些难题[33][34]

贯穿健康医护全路径服务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模式各异、数据格式呈现多样化,并且采集方式和手段还在不断增加,例如,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1]涌现的海量人类基因组数据(如图1-9所示)。大数据赋予健康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护质量,支持临床决策,缩短生物制药研发周期,预测疾病风险,更是开启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医疗健康管理时代,本书第7章对此有详细讨论。下面先用一个案例说明[35]

图1-9 2001-2014基因组测序成本快速下降(来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研究所)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儿童医院,针对早产婴儿的重症监护,生命监护仪每秒钟会产生超过1260个体征数据,包括心电、血压、温度、脉率和血氧等。通过对多年累积的进行早产儿监护的大量多模态体征数据,建立系统性分析和预测模型,该医院在早产儿出现明显感染症状的24小时之前就能够监测到其身体变化发出的感染信号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避免早产婴儿夭折。大量数据分析表明,早产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不但不是病情好转的标志,反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这个问题上,借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医生的经验和传统训练正好相反!

1.3 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及各种鼓励性政策的推出,民众对健康和疾病预防观念的了解和深化,互联网+融合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快速渗透,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1)国家深化医疗改革,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近几年来,为解决民众一直以来存在的获取合理健康医疗服务的诸多痛点,并规范健康医疗事业更有序地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并通过发布一系列纲领性和鼓励性的政策和措施加以支持。

中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36]的措施,并在“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37],进一步设定了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包括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生在15万名以上;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等。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38],在规划中战略性地提出“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要求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以及信息动态更新。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39],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在线预约诊疗、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发展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并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此外,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远程医疗、医师多点执业、推进医药分离等方面密集推出相关指导意见。一是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包括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包括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40]。二是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建立健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41]。三是在药品流通方面,提出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42]

这些重要的政策举措代表了国家深化医疗改革的决心和紧迫感,也为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新型服务模式的有序引入和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补充和外延以医院诊疗为主的传统医护模式。事实上,美国近年来在保障移动健康医疗发展方面也有一系列规范化动作,例如,2015年1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两份指导草案规定,对医疗设备配件的监管应该依据其与母设备一起使用时所存在的风险,并且明确不再监管仅用于一般健康用途的产品[43]。2015年2月9日,FDA的医疗器械数据系统(Medical Device Data System,MDDS)最终指导意见[44]提出,FDA将不再监管用于存储、显示或收集医疗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为这些系统给患者带来的风险较低。MDDS被定义为传输、存储、显示医疗设备数据或转换医疗设备数据格式的软件或硬件产品。这一举措将减轻MDDS开发工作必须遵从监管要求的负担,从而促进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2)国民健康观念转变,需求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消费者已学会主动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希望积极参与并有条件地掌控对自己疾病的治疗方式和医护过程管理,成为更“聪明”的病人。毕竟一个病人对自身身体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且是毕生的,比任何他人包括专业医护人员都更加充分和持续。类似美国“Patients Like Me” [45]的网站(如图1-10所示)为患者提供了在线分享病例的社交平台,通过分享、研究和病例数据分析,该网站可以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相似病例搜索和相应治疗方案的服务。这种开放、透明、集聚医疗护理知识资源的社交平台能以最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方便获取疾病的知识、主动实施健康管理。而我国患者对待疾病和健康的观念也在发生巨大改变,由过去被动、单一的保守治疗型,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积极康复的主动参与型方向转变,在管理自己健康的过程中,也主动借助像“百度知道”之类的互联网工具,了解自己身体出现的某些症状与特定疾病的关联性,以及可能的干预和治疗方案。随着大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主动医疗、保健医疗需求很可能变成经济学上的有效需求。

图1-10 美国互联网医疗门户网站Patients LikeMe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在2014年对全球144位从事与移动健康医疗相关工作的行业领袖,包括公立和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进行了调研,之后撰写了分析报告《权力给病人:移动技术正在改变健康医疗服务》[46]。主要结果包括:64%的受访者认为,移动健康医疗通过使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接触到医疗相关信息,可能会极大地改善医护效果;79%的受访者同意,移动技术能有效地提供健康医疗的教育和信息;50%的人预测,5年之后,移动健康医疗将会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的医护工作;不过,近乎一半(49%)的人认为,消费者对于侵犯隐私的谨慎可能是这一服务方式被采用的障碍,而刚刚超过一半的人(51%)说,数据泄露的风险是他们最大的关注。此外,报告指出,移动健康医疗将从本质上改变患者与医生,即患者与提供服务的医院及化验、医学影像中心之间的关系,当患者能获得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时,他们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寻找其他帮助,获取其他专家的第二意见,而不必去见自己原来的医生。

(3)市场投资热度高涨

近年来,我国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生物技术和健康医疗行业成为VC、PE(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以及互联网巨头追逐的重要热点板块。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47],有接近八成的VC机构和超过八成的PE机构关注生物医疗行业的投资。而国内外投融资金额在2012—2014年增长非常快,2014年移动健康医疗领域投融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8]。2014年美国移动健康医疗领域投融资达到4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25%,投融资金额是过去三年的总和。2014年我国移动健康医疗领域投融资已达到6.9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26%,投融资总额超过过去3年之和的2.5倍[49],如图1-11所示。

图1-11 2011—2014年我国移动健康医疗领域投融资规模(来源:易观智库)

另据资料显示[50],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移动健康医疗领域共发生投融资221起,比2014年增长45.4个百分点。2015上半年的风险投资总额已达到7.8亿美元,超过了2014年的全年。特别地,2015年11月底微医集团完成高达3亿美元的E轮融资,使得移动健康医疗领域所获资源和关注又上了一个台阶。此外,大型房地产投资商争相加入,打造“养老地产”新概念,在新建小区内设立健康小屋或打造“智慧”家居配套各种必要的健康和行为监护设备,聚集资源,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4)用户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就目前来说,虽然大多数公用事业和服务行业已逐步接受了用户至上、客户为先的意识,但健康医疗行业还远远落在后面。然而,跨界融合的互联网+下健康医疗的新型服务和商业模式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与医院、患者与医生、医生与医院等多方面的关系,重构健康医疗生态系统,用户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HIMSS在2014年2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51],50%~60%的内科医生和医疗保险机构高管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健康医疗技术的普及是必然趋势。而病人也认为,移动健康医疗将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节省成本,同时还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德勤英国预测[1],到2020年,健康医护服务将不再只发生在诊所或者医院等专业机构,家庭将会成为大部分健康医护服务的主要场所。

全球通信运营商联盟GSMA委托普华永道所做的研究报告预测[52],2014—2017年全球移动健康医疗市场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0%,至2017年全球营收将达230亿美元,如图1-12所示,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图1-12 2013—2017年全球移动健康医疗市场营收预测(来源:Pw C)

咨询机构易观智库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48],2014年中国移动健康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2%,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如图1-13所示。有理由相信这种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移动健康医疗模式将成为我国民众获取有效的健康医疗服务、化解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工具之一。

图1-13 2015—2017年我国移动健康医疗市场规模预测(来源:易观智库)

(5)服务形态多元创新

互联网+下的移动健康医疗新时代在经过几年的躁动后开始正式起步,围绕为用户和患者提供个性化随时随地健康医疗服务为中心,一个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也在逐步建立。事实上为了实现所设计的目标,如健康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远程医疗、虚拟照护、智能诊断和决策等,还有许多问题(包括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需要除医护服务提供方之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和合作,包括解决方案、技术提供、保险付费、服务监管等,需要建立医疗数据共享交换的标准体系,需要保证患者的数据和隐私安全,需要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和精准性,需要培养用户的行为习惯,更为需要的是扫清障碍,让医疗服务的核心主体医院和医生拥抱移动医疗。一般来说,移动健康医疗将促进三个方面根本性的转变和利益变现。

一是对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等),加强其信息化水平和覆盖,建立院内统一、院间互通的医疗信息共享机制,以提高医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倡最佳临床实践,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从医护效果而不是数量上进行考核,方便患者就医,减少运行成本。

二是从传统的以医院内诊断和治疗为主的就医模式转化为同时关注院前的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干预(降低住院的可能性)和院后/手术后的恢复及康复监护(避免或减缓再住院),满足民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个性化健康医护服务的需求。三是使从孕育生命开始的胎儿监护到居家独立养老的悉心呵护这一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护过程成为可能。

本章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这一新兴健康医护服务形态的背景、驱动和带来的机遇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健康医疗服务行业所面临诸多困境,如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慢性疾病人数激增,患病年龄下降,医护费用增加,资源供不应求、供不对求等,指出传统的健康医护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多样化的国民健康医护需求;接着,从七个维度分析了驱动端到端的健康医护服务实现的相关最新技术成就和创新服务模式,指出这些方法和手段可能是解决或减轻上述困境的良药之一,而临床医学的成果与多个现代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必将触发传统健康医疗行业的变革;最后,从政策、需求、资本投入、市场发展和服务方法等驱动角度,讨论了移动健康医疗正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Deloitte UK. Healthcare and Life Sciences Predictions 2020: A Bold Future? [R], 2014

[2]新华网.日本八旬人口破千万 65岁人口发达国家中居首[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2/c_128252436.htm, 2015-09

[3]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of MIIT &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t BROOKINGS. m Health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How Mobile Technology is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i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R], 2014

[4]DESA of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2 Revision —Highlights and Advance Tables[R], 2013

[5]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 cn/n/2014/0107/c373407-24049788.html, 2014-01-07

[6]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tatistics [EB/OL]. http://www.sld.cu/galerias/pdf/servicios/hta/international_cardiovascular_dis ease_statistics.pdf, 2014

[7]REINHARDT U [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we_Reinhardt

[8]全球五大主流医保模式[J].世界博览, 2012(8)

[9]PERRY S. GM bankruptcy won’t solve US carmakers biggest disadvantage health care costs [N]. Minnpost, 2009-06-01

[10]ROGERS S. Healthcare spending around the world, country by country. The Guardian Online (Source: WHO) [EB/OL]. http://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jun/30/healthcare-spending-world-country, 2012-06-30

[11]ARRA [EB/OL]. http://www.nsf.gov/pubs/policydocs/arra/arratc_509.pdf, 2009-05

[12]PPACA [EB/OL]. https://www.cms.gov/Regulations-and-Guidance/Legislation/Legislative Update/Downloads/PPACA.pdf, 2010-12-10

[13]TRIGGLE N. NHS deficits hit 'massive' £930m [EB/OL]. http://www.bbc. com/news/health-34353408, 2015-10-09

[14]新华网. 67岁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面临重重困难路在何方?[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16/c_1115939848.htm, 2015-07-16

[15]人民网.人口老龄化使得日本医疗费再创新高[EB/OL]. http://japan. people.com.cn/n/2014/0826/c35467-25543547.html, 2014-08-26

[16]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5

[17]MEEKER M. The 2015 Internet trends [EB/OL]. http://techcrunch. com/2015/05/27/the-mary-meeker-internet-trends-2015-report/, 2015-05-27

[18]e Marketer. Majority of China's Mobile Phone Users Will Use Smartphones Next Year[EB/OL]. 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Majority-of-Chinas-Mobile-Phone-Users-Will-Use-Smartphones-Next-Year/1011749?ecid=1001, 2014-12-12

[19]HIMSS [EB/OL]. http://himss.org/, 2016

[20]HIMSS Analytics [EB/OL]. http://himssanalytics.org/, 2016

[21]HIMSS Analytics. 2014 Mobile Devices Study [EB/OL]. http://www. himssanalytics.org/research/essentials-brief-mobile-devices-study, 2014-12

[22]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7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R], 2015

[23]ABI Research. 2018年底LTE-TDD将达到49%人口覆盖率[EB/OL]. http://www.c114.net/news/116/a779375.html, 2013-07-11

[24]ABI Research. The Remote Patient Management Revolution: Wearable Devices and Open Management Platform [R], 2014

[25]GE Vscan [EB/OL]. http://vscanultrasound.gehealthcare.com/, 2011

[26]MYUNG D, JAIS A, HE L M, et al. Simple, Low-Cost Smartphone Adapter for Rapid, High Quality Ocular Anterior Segment Imaging: A Photo Diary [J]. Journal of Mobile Technology in Medicine, 2014, 3(1)

[27]Eko Core [EB/OL]. https://ekodevices.com/, 2015

[28]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Patient Adoption of m Health [R], 2015-09

[29]Deloitte Center for Health Solution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effective m Health: People, places, payment, and purpose [R], 2014

[30]The HITECH Act [EB/OL].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ealth_Informa tion_Technology_for_Economic_and_Clinical_Health_Act, 2009-02

[31]CDC. Meaningful Use—An introduction[EB/OL]. http://www.cdc.gov/ehrmeaningfuluse/introduction.html, 2012

[32]FELDMAN B, et al. Big data in Healthcare—hype and hope [EB/OL]. http://www.west-info.eu/files/big-data-in-healthcare.pdf, 2012-10

[33]WHITE T. Hadoop: The Definitive Guide—Storage and Analysis, 4th Edition [M]. O’Reilly Media, 2015-02

[34]BUDUMA N. Fundamentals of Deep learning—Designing Next-Generatio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M]. O’Reilly Media, 2015

[35]MAYER-SCHONBERG V, CUKIER K.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M]. Hodder Export, 2012

[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test/2009-04/08/content_1280069.html, 2009-04

[37]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7473003.html, 2012-03

[38]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EB/OL]. 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30/content_9560.htm, 2015-03

[39]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http://news. xinhuanet.com/info/2015-07/04/c_134381656_2.htm, 2015-07

[40]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EB/OL]. http://www.moh.gov.cn/yzygj/s3593g/201408/f7cbfe331e78410fb43d9b4c61c4e4bd. shtml, 2014-08

[41]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监会.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nhfpc.gov.cn/yzygj/s7655/201501/8663861edc7d40db91810ebf0ab996df.shtml, 2015-01

[42]商务部等6部门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EB/OL]. http://file.mofcom.gov.cn/article/gkml/201409/20140 900723700.shtml, 2014-09

[43]FDA. Medical Device Accessories: Defining Accessories and Classification Pathway for New Accessory Types [EB/OL]. http://www.fda.gov/downloads/Medical Devices/Device Regulationand Guidance/Guidance Documents/UCM429672. pdf, 2015-01-20

[44]FDA’s 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Smart Ways to Manage Health Need Smart Regulation [EB/OL]. http://blogs.fda.gov/fdavoice/index.php/tag/guidance-on-medical-device-data-systems-mdds/, 2015

[45]Patients Like Me [EB/OL]. https://www.patientslikeme.com/, 2016

[46]John Carey. Power to the patient: How mobile technology is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R], 2015

[47]清科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VC/PE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 2015

[48]易观智库. 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专题研究报告[EB/OL].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66332.html, 2015-03

[49]互联网医疗中国会. 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R], 2015

[50]艾媒咨询. 2015-2016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iimedia.cn/40530.html, 2016-01

[51]HIMSS Analytics. 3rd Annual HIMSS Analytics Mobile Survey Full Results [EB/OL]. http://www.himss.org/mobile-health-survey, 2014-02

[52]普华永道. Touching Lives through Mobile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Global Market Opportunity [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