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木家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木材的弹性

“小扁担,三尺三,中间宽,两头尖;上百斤,肩上担,担起担,两头颤;气不喘,腰不弯。”这是冀北地区人民对用扁担挑运物品情形的描述。这些地区用的扁担大多是木制的,由于木头的韧性和弹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在挑担时的承重被消化和吸收了一部分,从而减轻了挑担人的承重。木材的弹性在生活与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如木制的小桥。山西的悬空寺距地面60米高,建在悬崖上,悬在半空。1400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地震和雨水的侵蚀。近四十年来也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的地震,它都安然无恙。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山体滑坡,几百吨的泥石都没能让悬空寺受到损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说:“横梁立柱,它们结合成了榫卯结构。这个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防震,它能吸收震能,我说它叫弹性结构。”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弹性结构除去其结构的科学性以外,与材质本身的弹性和性能也是分不开的。2006年12月16日,我在北京的一次红木爱好者交流会上,将白松按照榫的结构方向用小细绳捆了一个小桌的模型,但没有榫卯。我两次将这个模型摔在砖地上,模型两次被弹起,但没有变形或破碎。实验结果证明了“捆绑结构”与“弹性结构”的有效性。后来我和弟子又用白松木做了一个小罗汉床的模型,这个模型使用了榫卯结构,经过多次破坏性实验,也都安然无恙;最后是因为白松木材质软才使这一模型被损坏。这充分说明了木材的弹性与结构合理性的关系。

山西悬空寺(1)

我到悬空寺进行了实地考察。悬空寺木结构房柁的横梁在纹理、弯曲走向和朝向的使用上都遵循了这一原理,合理地利用了木材纹理的走向;通过力学、几何学的原理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反弹力使栈道存世已有约一千五百年。榫卯结构和木材纹理走向的互补,是古建筑长寿的秘诀,也是我所说的“捆绑结构”与“弹性结构”的依据。弹性的力度大小与木材的纹理有很大的关联。古代用的木制弓箭就是利用弹性的反作用力将箭射出的。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因其在结构的选材上违背了这一原理,加之建筑环境所造成的问题,使得千年的塔身向东北倾斜了15度左右。

山西悬空寺(2)

我认为在任何树种自然生长的过程中,水分和养分永远都是它的命脉,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疏密、走向不同的纹理。这些供养水分和养分的骨骼脉络,就如同人要经历少年、中年、老年的发展规律一样。人老了,由于供养机能的老化而导致腿脚不利索,腰弯背驼。老人的腰弯背驼和人的骨骼结构分不开,木材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人需要补钙,家具则需要经常补充水分。我们看到许多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家具存在抽涨缝和缝口严重加大的情况,保养不好的家具早已“散架”。尤其是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正在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清末民初的家具更有甚者(当然不是全部)。清末的许多家具损伤严重,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失传的工艺。因此在家具制作中,能否从力学和对抗力的角度配合合理的榫卯结构,是关系到家具能否“逸我百年”的关键。

综上所述,木材的含水率在家具的制作和使用中随干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将直接影响家具的寿命。无论是木材还是家具,既不能没有“水分”,又不能让“水分”超越其使用环境;木材没有了水分就是炭材,其生命也就终止了。所谓保养家具,就是要让家具所用板材的含水率适应其使用环境;同时这也证明了水的张力在家具制作、保养和修复中所起到的巨大而又神奇的作用。由此可以说木性和人性大有相同之处,木性的弹性与回性是所有木材的共性。

“龙有九子,九子九性”,这是对人性的比喻。木性同样有个性,且与人性相近。人体的强壮与否可反映在脸色、毛发等多个方面;一棵树的强壮与否同样可以反映在它的粗细、枝叶等方面。一棵树其树身部位的材质总要优于树梢,其色素含量也有差异;一棵树的向阳面与背阴面,其树皮外观的纹理密度不同,材质与色素也有差异。难道这与人的养生不是一样吗?人有老幼,树有粗细;同科同属不同龄,树木粗细不同,也会出现与人一样的“代沟”。长者与幼者的思维差异会导致他们对同一件事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同种木材的粗细不同,在木性方面的反应就会不同。因此,深入了解木性的共性和个性对于木作工艺十分重要。对于充分利用木材的出材率而言,合理地发挥、利用木性十分重要。这就是形、艺、韵、材中的材文化。

弓箭(1)

弓箭(2)

树木向阳生长

树木和人的生长过程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树木无论是长在山上还是海边,或是道路旁,首先要扎根,而在扎根的过程中树根总是追随着太阳的方向。向阳面的树根扎得最深最远,在吸收水分与营养的过程中,地表上二三十厘米处则又自然向背阳的方向弯曲,然后再向向阳面弯曲。一棵树的树冠同样也是向阳的方向大一些,这是追求阳光的光合作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树木的弯曲走向来辨别方向。

这又像我们在做健身运动时的一个动作形态,人和植物都是向阳的。然而朋友们可仔细观察道路两旁的树,其倾斜的方向是顺着车行驶的方向(当然不含新栽的树),这是受环境的影响。我们在路边行走或站立时,当汽车急驰而过,身体是否也会顺着汽车驶去的方向倾斜一下身体呢?这都说明生长中的树木和人是一样的道理:生长和生活的环境影响着我们。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我们的人文素质。树长歪了可量材而用,再不行还能造纸;可人要是歪了就废了!所不同的是人有思想、有思维,可以改造、改变以后的人性和素质,唯有这一点是木头与人的区别。但是木头的自然欠缺还可以通过人的加工使其呈现出极具艺术性的自然美。在向阳面有岩石或是被人为铺上了厚水泥的地方,树也同样会改变身姿。这就如同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身体状况一样。

如右图所示,人在左腿侧伸时腰部会反向弯曲;这和树木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情况一样,树根朝向太阳的一面扎得深,而树身的根部又朝相反的方向(背着太阳面)弯曲。这都充分说明了木性与人性相同,包括生长过程与生长环境对树木的成材,以及对人的成才的影响都是一个道理,生长情况会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海南黄花梨—油梨生长在海拔200米以上的沼泽地带,生长在风口浪尖处,受尽了环境的摧残,但其纹理及鬼脸像行云流水般漂亮,这也证明了一点:树木纹理好看的,其生长环境一定是相对恶劣的。这是树木的残缺美,人们非常喜欢。但如果人在不良的环境下学坏,甚至变得道德沦丧,非但没有任何价值,还会被其他人所不齿,这是人与木的区别。

树木生长与人在锻炼时姿态弯曲的情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