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警惕“温水煮青蛙”
美国某大学科学家曾经做过两个著名的实验。当把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受不了瞬间高温刺激,奋力从开水中跳出而成功逃生。当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一开始显得悠然自得。随着水温慢慢升高,当青蛙无法忍受高温想逃离时,却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终被煮死在热水中。后一现象就是“温水煮青蛙”效应。它揭示了哲学上的质量互变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大量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大多有着共同的心路历程: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细节、小节”上出现问题,对别人的贿赂,从心怀忐忑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最终欲罢不能,直至滑入违法违纪的深渊。比如,某市一区委原书记杨某身陷囹圄后,这样忏悔道:“我过去是不收钱的,后来随着手中的权力大了,有的朋友为了办事或为了感谢我的帮忙就给我送礼。最初我都拒收了,后来在朋友的反复劝说下,开始收受个别朋友的小礼,当时即使收了心里也惴惴不安。再后来,我逐渐放松了警觉,认为都是朋友关系,收点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收受的次数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尽管心里也感到不安,但收了也没出什么事,最后就麻木了。”杨某被查处后才幡然醒悟,但悔之晚矣!领导干部都应当从杨某身上吸取教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廉洁自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腐蚀与反腐蚀、拉拢与反拉拢的斗争异常激烈,加强从政道德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加强廉洁自律,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才能把握住自己,不以物惑,不以情移,洁身自好,守住清廉。
“慎独”,就是要自我约束。《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即使是细小的事情,君子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汉代华阴人杨震曾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一次,杨震因公路过昌邑,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色道:“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从而传为千古美谈。可见,慎独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它要求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能自我克制,谨慎不苟,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其行为更应当谨慎,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不做任何违背党纪国法的事。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一个无私的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慎独”,而不去做任何坏事。能做到“慎独”的人,标志着他的思想道德修养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方志敏烈士,他个人所经手的革命经费数以万计,然而他却分毫不沾,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敌人逮捕他时,在他身上除了搜到一只旧怀表和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方志敏同志的这种高尚情操,树立起了共产党人慎独的崇高风范,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慎微”,就是要防微杜渐。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微小之处不警惕,必失大节。唐德宗时,陆贽为宰相,他为官清廉,对上不贿,对下不贪。皇帝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暗示陆贽不要过于清慎廉洁,否则工作不好开展,关系不好处理,可以不收受贵重物品,但接受点儿小礼物诸如马鞭、靴子之类的总还是可以的。可是,陆贽却说:“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意思就是说,敢收靴子,就敢收皮草、收钱币、收车辆,下一步就是黄金珠玉了,收小礼必然养成大腐。陆贽的话,阐明了一个道理:官员贪贿都是从小节开始的,防止贪贿,就要从戒小私开始,防微杜渐。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在大事上往往还能保持清醒头脑,但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却摔了跟头。他们从吃点、收点、拿点、要点开始,思想道德防线一点一点被攻破、被瓦解,胃口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壮,最后一步一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某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庄某,曾是一个业绩突出的干部,工作能力和精神被很多人称道。但他却与不法分子称兄道弟,把庸俗的“义气”带到党内。他曾这样忏悔道:“我觉得我抵抗得住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但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我抵抗不了。”庄某最终因犯有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死缓。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在把握大局的同时,注重生活小节,永葆清廉从政。
廉政文化优秀作品展
“慎初”,就是警诫、谨慎于事发之前。明代张瀚《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左都御史王廷相乘轿进城,途中遇雨,轿子走得很慢。原来轿夫穿了双新鞋,正小心地躲避着泥水。不料行至长安街后,路更加难走,轿夫一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坑。于是,他不再爱惜新鞋。后来不仅鞋子全被泥水所污,而且全身上下也没有一点干净之处。王廷相对此的感触是:“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一旦有了第一次,道德的堤坝就会全面崩溃。2000年7月,某市海关原关长耿某因受贿罪被判刑。他在解剖自己犯罪根源时,十分痛苦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沉痛地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一个人只要能接受一次,就能接受多次。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收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不可收。我就是因为在这一方面没有很好地把牢,才使自己跌进犯罪的泥坑。”在千般诱惑、万种笼络面前,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防止发生“第一次”,凡是党纪国法禁止的,就绝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不要给自己放纵的机会。
以上“三慎”,贯穿于一个“慎”字,包含了“做人”与“做事”两个方面的内容。古人说,为官者,以“三慎”为尺,可量其身;为民者,以“三慎”为尺,可量其心。慎言慎行,言行有矩,就可以立足、立身、立名、立功;不慎必输、必败、必毁。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只有作好表率,慎字当头,心怀敬畏,守住底线,才能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才不至于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自觉做到“三慎”,加强修养、严格自律是关键。通过自我教育,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通过自我反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反面的案例警示和告诫自己,时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将组织的教育、提醒和规劝,作为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深刻检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自我磨砺,从古圣先贤的格言、先进典型的事迹、革命先辈的教诲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通过率先垂范,带好干部队伍,凝聚各方智慧,真正以自身过硬的廉洁品行形成良好的风气。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倍加警觉隐藏的、渐进的、不易察觉的“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败,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廉洁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