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内幕全公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美国特种部队

“9·11”事件后的美国特种部队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之后,总统布什随即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宣布国家及军队进入高级戒备状态,确定这次恐怖事件是对美国宣战,是一种战争行为。对此,美国将以牙还牙,采取包括军事在内的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不但会追查、捉拿、严惩直接肇事者,而且对于资助其恐怖行动和为恐怖分子提供巢穴的国家或组织也一样会采取严厉措施。

美国很快认定移居在阿富汗的本·拉登是策划“9·11”事件的最大嫌疑犯,要求为其庇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尽快交出本·拉登。与此同时,美国防部紧急开动战争机器,作出出兵阿富汗的部署。美陆、海、空各特种部队陆续接到准备赴阿富汗前线作战的任务。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包括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特种作战部队,现有兵力2.9万人,其中现役部队1.47万人,后备役部队1.43万人。陆军现役特种作战部队由5个作战群(分别是第1、3、5、7、10特种作战群)、陆军第75突击团、第1“三角洲”突击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96民事营及一些通信和后勤支援与保障分队组成。特种作战群是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最高编成单位,所属部队称为“绿色贝雷帽”部队,编制人数为800~1500人,每群下辖3个特种作战营、1个直属特种作战连和1个支援连。营下辖3个特种作战连和1个支援连。第75突击团,又称别动团,也称“黑色贝雷帽”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实施纵深作战,袭击敌后重要目标,下辖3个营,编制约1900人。第1“三角洲”突击队编制约400人,主要用于反恐怖行动,第4心理战大队编制有4个心理战营和1个战略宣传连,战时制定心理战计划,平时参加心理战演习及提供心理战咨询。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国民警卫队特种作战部队组成,总兵力约8000人,其中现役部队约6300人,后备役部队1800人。现役部队由第1、39、353特种作战联队和第1720特种作战大队组成。后备役部队包括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第919特种作战大队。第1特种作战联队下辖6个中队,分别是第8、9、15、16、20、55中队;第39特种作战联队下辖3个中队,分别是第7、21、67中队;第353特种作战联队下辖3个中队,分别是第1、7、31中队。后备役的第919大队担负的任务与现役联队相似,第193特种作战大队除担负正常的支援外,还为心理战部队提供无线电通讯和电视转播任务。第1720特种作战大队负责空投区的空中行动及特种作战的空中支援。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由现役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组成,总兵力共5500人,其中现役部队约4000人,后备役部队1500人。现役特种作战部队编有第1、2特种作战大队,2个蛙人输送艇小队和3个特种作战分遣队。特种作战大队分别配7个特种作战小队,即“海豹”小队。大队是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最高编成单位。“海豹”小队是组织与实施作战的基本单位,每个小队兵力为210人,通常编有5~8个特种作战排,目前共有60个排。3个特种分遣队分别配属给有关舰队驻扎海外,每个分遣队编制约20人。

9月13日后,第一批特种部队赴阿富汗,参与行动的约250人。其行动代号为“岩石行动”,任务之一是在交通要冲安装监测仪,以保证只要阿富汗调动军队,美军即可在第一时间知道。这种监测仪,是一种具备“变色龙保护色功能”的装置,不但外表可与环境合而为一,连传送天线也和枯树枝一样,其作用方式主要是经地表震动频率来分析人、车的数量,另有红外线摄像机、声纳探测器等,一般人很难发现这种仪器。

美阿战争中美方的三个关键人物

美对阿富汗展开的军事行动,决策和指挥主要取决于三个关键人物,他们是: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线指挥官及中央总部的弗兰克斯。

布什:1946年7月6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在得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和休斯敦长大。在父母眼里,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是美国第41届总统乔治·布什的儿子。他的父亲、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一个朋友说:“不是小布什有反叛的精神,他只是比父母所预想的要野一些而已。”

小布什的性格决定了他拒绝为未来做任何打算,当然也包括竞选总统。他说:“我生活在现在。”翻译成中国的俗话,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小布什承认,他年轻的时候不招父亲喜欢,但他愿意这样。小时候他十分调皮捣蛋,12岁开始学抽烟,说话带脏字,欺负自己的弟弟。去教堂碰见修女时不是说:“小姐,您早!”而是说:“嗨,小妞儿,看起来够性感的哟。”气得老布什夫妇只能面面相觑。

小布什上中学时成绩奇差,好玩、喜恶作剧、见到书本就头痛。后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很一般,大多数课程仅得C,他还修过政治学和经济学,但成绩十分糟糕,唯有哲学和人类学成绩好一些,获B+。他在耶鲁选修《美国政治制度导论》,仅获73分,《国际关系导论》也只有71分。但布什在大学里的强项是广交朋友,四年玩乐嬉笑中结识了4000多耶鲁在校生中的四分之一,这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1968年,小布什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之后,小布什就开始接受飞行训练。据当时一同接受培训的伙伴回忆说,训练期间,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特地派来了一架飞机,接小布什去和自己的大女儿特尼西娅约会。尽管这次见面并没有成功,但这个故事却一直传了下来。

关于小布什加入国民警卫队的动机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通过这种手段逃避去越南打仗,因为国民警卫队的任务主要是防卫美国本土,一般都没有去海外参战的机会。但小布什是否利用家族的影响得以加入国民警卫队,至今还没有确凿的材料加以揭示。不过,有一点明确的是,许多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在越战期间都将自己的子女送进了国民警卫队。这既可以服兵役,不为其政治对手提供攻击的机会,同时又可以避免了被派往越南作战的风险。据报道,小布什在飞行能力测试中,只答对了25%的题目,这是能够接受的最低分数线。有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民警卫队指挥官是看在小布什父亲是国会议员的份上才接纳了小布什。还有人指控说,小布什之所以获得录取,是因为那时得克萨斯州立法机构的议长帮助了他。

老布什曾被派往中国,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1975年夏天,小布什等人一道前往中国。在芭芭拉的带领下,他们畅游故宫和颐和园,还骑自行车去游览长城和明十三陵。老布什还带他们游览了北戴河和山海关。7月5日,芭芭拉带领孩子们坐飞机去了南京,然后又游览了无锡和上海。尽管天气很热,但旅行还是让人很开心。毕竟,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对外开放,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有一种探险的刺激感。

在小布什的眼中,自由市场理论和中国风马牛不相及,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独处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每一辆自行车都是一模一样,人们穿着的衣服也单调地一律是灰色或者是蓝色。他认为,计划经济限制了人们的选择,而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带来个性和竞争。在他的回忆中,小布什流露出了身为美国公民的一种“优越感”。不过,这次访问也强化了小布什的一种看法,即通过把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引入中国,中国就会实现许多的梦想。不知道,这种见解是否也多少影响了他在大选中支持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立场。

从中国回来,小布什回到了米德兰。小布什首先发挥历史学的特长,为一些石油企业家查阅和核实矿藏开采所属权,小布什遂变成一个租地中介人。这一经历对于小布什是十分重要的,为他进军开采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975年小布什拿到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得州米德兰,创建了一家油气勘探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

1977年11月5日,小布什娶当地小户人家出生的淑女劳拉为妻。婚后第二年,他在竞选西得克萨斯州众议员间,被正式冠以“布什”的称号。但后来由于他的民主党对手过于强劲,小布什未能如愿。这次打击使首次涉入政坛的小布什多年异常地消沉,并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在小布什最关键的时刻,是他平民出身的妻子——劳拉——一个普普通通但十分热爱生活而远离政治的女人拯救了他。奇迹终于发生了!1986年,对于小布什来说,不惑之年、戒酒、双胞胎女儿出世……许许多多的事情使他重新审视人生,使他改变了对父亲、对家族的看法,扭转了人们对他的印象。一个政治家布什诞生了。

1988年,小布什迁往华盛顿,帮助其父竞选美国总统,并出任高级顾问。第二年与合伙人购买了得克萨斯流浪者棒球队,并担任球队总经理,其间还为球队在阿灵顿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棒球场。

由于小布什本人的经历以及他的家庭和他个人的魅力,使他以20世纪最单薄的简历角逐美国总统这一职位的事实成为现实。同时也使芸芸众生懂得:政治原来也可以这样玩。自己的反叛经验,让他明白1992年美国人“反叛”老布什的原因,他的为人处世与父亲的不同也成为他的重要招牌,这是那些处处向父亲学习的兄弟们所不能企及的。

1989年,小布什就在考虑1990年竞选得克萨斯州州长的事宜。到了1993年,流浪者队的经营和发展良好使小布什有了经济基础和政治资本。而他父亲在1992年竞选连任失败,使得小布什不再有所顾忌。小布什再次开始考虑同寻求连任的民主党人安·理查兹竞争州长的职位。

1993年,小布什开始为竞选工作做准备。他吸取了1992年父亲被克林顿在议题上牵着鼻子走的教训,提出自己的一套治理方案来。距离选举还有一年时间,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人喜欢理查兹本人,但是对于她的工作表现却不满意;而45%的选民对于小布什有良好的印象。理查兹阵营花费了20多万美元来调查和研究小布什的“丑闻”,力图让小布什失去耐心,以便拖垮他。一时间,小布什过去酗酒、吸毒等一系列传言都出来了。1994年,小布什针对有关他非法使用毒品的发问,回答道:“或许我做过,或许没有,这有什么相干?我年轻时如何不负责任同这次选举毫不相干。”此外,理查兹阵营还对于小布什的商业活动提出了质疑。但小布什都能沉住气,一一加以应对,从而使得这些传言没有对自己构成实际上的伤害。相反,他紧紧抓住女州长政策特别是教育上的问题,使得理查兹处在被动防御的境地。最终,小布什以53%对46%获得了选举的胜利,从而迈出了他步入政坛的重要一步。

由于小布什推行的政策取得了成效,因而获得了选民的支持。1998年,他以68.6%的高票压倒优势,连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成为有史以来该州第一位连续两次赢得4年任期的州长。作为第三大州的州长,又有深厚的家族背景,使得小布什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早在1997年夏天,就有民意调查显示,小布什已经被列入了共和党2000年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物,也有选民开始敦促小布什参加总统选举。1998年,他再次高票连任州长,增加了他的信心。1999年春,小布什正式宣布参加2000年大选,进军白宫。如今,他和老布什已是继亚当斯父子之后的又一对父子总统。

北京时间2000年12月14日上午10时,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退出总统竞选,并祝贺小布什当选美国第54届总统。戈尔的正式退出,标志着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围绕佛州选票统计持续了5个星期的争端彻底结束,也为100多年来美国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竞选画上了句号。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小布什正式将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头衔换成了“美国当选总统”、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一个小时后,小布什在得州也向全国发表了演讲。他表示,现在是全国放下分歧,共同为美国开创未来的时候。小布什强调:“不论你们是否投了我的票,我都将为你们尽力服务。我将努力工作以赢得你们的尊重。我与戈尔都同意在下周早些时候在华盛顿会见。经过一场艰苦的选举后,我们都同意尽力弥合选举之争给国家带来的伤痕。”

拉姆斯菲尔德:1932年生于芝加哥的一个房地产商家庭,1954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加入美国海军。服役期间他成为一名飞行员,曾获海军摔跤比赛冠军。

1962年,拉姆斯菲尔德当选为家乡所在地区的国会议员。

1969年,拉姆斯菲尔德令人吃惊地辞去了议员一职,接受了尼克松总统的邀请,接管经济机遇办公室——一个曾经遭到尼克松谴责的主管消除贫困的机构。

拉姆斯菲尔德拯救了这个机构,并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圈子。最重要的是,拉姆斯菲尔德成为理查德·切尼的庇护人。

1975年,福特总统免去了要求对苏联人持更强硬立场的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并任命拉姆斯菲尔德接任。1976年,在福特争取连任的竞选失败以后,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大型制药公司G·D·西尔公司的董事长。

拉姆斯菲尔德重返五角大楼被认为是惊人之举。入主五角大楼的两位热门人选都被否决了,因为当选副总统切尼意识到,需要有人来制衡鲍威尔的势力。

切尼成功地说服了布什总统起用他的恩师。于是,拉姆斯菲尔德成了唯一两度入主五角大楼的人。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名字在美国并非家喻户晓。不过,他将毫无疑问地成为自越战时期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以来美国最有名的国防部长。

弗兰克斯:陆军上将弗兰克斯指挥的这场战争涉及25个国家。军事专家们说,他将像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当年在海湾战争中那样指挥阿富汗的行动,但这次任务更加艰巨。

“沙漠风暴”是对一个明确的敌人发动的高技术战争。而这一次,敌人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狂热的政权和一群狡猾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恐怖分子。

华盛顿曾有人议论说,弗兰克斯当过炮兵的背景使他不适合这场需要依靠特种部队和空袭的非常规战争。

但支持他的人说,他有在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的实战经验,这使他善于运用各种战术,不管是指挥小型特种作战部队,还是领导大规模的地面部队。

越战中,他在第9步兵师任职,后到德州大学获得商学博士学位。1967年进国防部,担任军事检察长,后来成为陆军参谋长办公室负责国会活动的领导人。海湾战争期间,他担任机械化步兵第1师副师长,90年代中期担任第2步兵师师长,2000年7月任中央指挥部的总司令。

在担任中央司令部陆军指挥官时,弗兰克斯在这个地区呆了很长时间,对伊斯兰和中亚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退役的海军陆战队将军安东尼·津尼说,弗兰克斯性格开朗,能跟各种人交朋友,不管是军人还是伊斯兰教的教长,该地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官都认识他。

用弗兰克斯自己的话说,他是“来自得克萨斯的好老弟”,喜欢墨西哥食品、玛格丽塔鸡尾酒和雪茄烟。他目光犀利,说话直截了当,从来不留情面。

弗兰克斯出生于俄克拉何马州,在得克萨斯州的米德兰接受教育,从那时起他养成了慢吞吞说话的习惯。

弗兰克斯不是个引人注目的学生——在得克萨斯大学就读时他中途退学——但几乎一参军就崭露头角,因在越战中的表现获得了勋章。了解弗兰克斯的人说,他那乡下人的外表掩盖了他的军事才华。

瘦高个的弗兰克斯与虎背熊腰的施瓦茨科普夫在外形上截然不同。在海湾战争中,施瓦茨科普夫通过电视转播的战争画面让美国人大开眼界,领略到现代的战争艺术。而将从佛罗里达州坦帕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指挥这场战争的弗兰克斯看来不喜欢在电视上露面。

作为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弗兰克斯就是陆军所喜欢的所谓“士兵们的将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宁愿和军队一起开赴战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指挥战斗的指挥官。

布什总统为何直接指挥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作战

截止2001年10月30日前,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前线及其附近地区,集结了1万多名陆、海、空军特种部队,其指挥应由各战区司令部指挥官。然而,总统布什却直接担任了指挥,这是在美军特种作战史上堪称史无前例的。美国国防部日前紧急修改了指挥关系,从而使布什总统能直接指挥美国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

在正常情况下,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只是“部队提供者”。从行政意义上来说,特种作战司令部管制美军所有的特种作战部队,但在实战中,特种作战部队的实际指挥权却划归美国5大战区司令部(美军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中央总部、欧洲总部和南方总部)司令,直属美国政府最高层的情况极为罕见,也就在极其保密的行动中,比如说与中情局或者其他政府部门对付恐怖分子、大型缉毒行动等极度危险情况时才偶尔为之,像这次这样大规模行动中将特种部队直接置于总统亲自指挥下还从未有过。

美国国会一名高级军事顾问透露说,五角大楼对指挥关系这样修改的目的是确保白宫能随时了解在阿美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计划和需求,不至于被层层官僚指挥机构卡掉,而贻误战机,这方面不是没有教训的,最近的一次血腥教训是1993年在索马里的秘密行动。那次行动中,特种部队获取了索马里大军阀艾迪德动向的情报,向中央总部提出行动要求,希望能获得AC-130攻击运输机的支援。然而,自以为高明的中央总部参谋官们拒绝了特种部队的要求,结果是美国特种兵们陷入了艾迪德部队的包围圈,造成18名特种兵丧命,教训之深让美国特种部队没齿难忘。

布什总统在2001年10月19日离开白宫前往上海参加APEC会议之前,确定了使用“海豹”等特种部队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地面进攻。之后,他来上海开会,“白宫也搬到了上海”,在参加20、21日的两天会议时间里,一直在遥控指挥五角大楼,与前线司令官弗兰克斯保持着热线联系。

阿富汗战场上首当其冲的“绿色贝雷帽”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当天就进入了最高级战备状态,第3天就陆续向阿富汗开进,截止10月25日止,200多人已在阿富汗战场上执行了多种作战任务:包括收集捕捉本·拉登的情报,安装侦测仪,为空袭提供目标,报告空袭效果,与北方联盟军队接触,与塔利班小股部队交火、占取有利地域,开始对本·拉登的搜索等。

“绿色贝雷帽”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绿色贝雷帽”部队即是指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或特种作战大队。特种作战大队由1个总部和总部连、1个支援连、3个特战营组成。总部和总部连包括28名军官、3名准尉、58名士兵。支援连包括13名军官、12名准尉和151名士兵。特战营包括39名军官、24名准尉、320名士兵。总部和总部连包括情报、作训、人事及后勤部门,负责组织、计划、作战与训练。支援连由1个连部、后勤支队、军事情报支队、医疗支队、信号支队、人事支队组成,旨在为特种作战大队提供情报、后勤及信号支援。

每个特战营由1个营部和营部连(即B组)、1个支援连、3个特战连。营部包括11名军官、2名准尉、25名士兵。支援连包括4名军官、1名准尉和94名士兵。特战连包括8名军官、7名准尉和67名士兵。

特战连由1个连部和6个特战小组(即A组)组成。A组包括1名上尉(指挥官)、1名准尉(技术员)、1名军士长、1名上士、2名武器军士、2名工程军士、2名医疗军士、2名通信军士。A组直接执行作战任务,是特种作战大队的基本作战单位。

按照平时的战略分工和训练要求,陆军各特种作战大队均有自己的主要作战方向。

“绿色贝雷帽”各大队驻地及负责区域一览表

注:第10特种作战大队的第1营驻扎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第1特种作战大队第1营C连驻扎在日本冲绳。陆军后备役国民警卫队中还有第19和第20两个特种作战大队。

“绿色贝雷帽”部队受过陆、海、空三军作战技能的全面训练,并精通多国语言,各有绝招。其作战任务主要是:

(1)非常规作战

大部分非常规作战任务都是在敌占区或政治敏感地带进行,包括游击战、渗透与撤出、颠覆、破坏及其他秘密行动。这类任务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所有长时间、间接的任务。

(2)直接行动

公开或秘密地对抗敌方军事单位,破坏、毁灭其设施,对要员、战略或战术物资进行营救和捕俘。这类任务往往为期较短,是小规模的攻击行动,作战形式主要包括正面攻击、突袭、布雷、视距外攻击导引、佯攻或直接在敌境进行破坏。

(3)特种侦察

特种部队渗透至敌后,经由观察等其他情报搜集方式,提供战场指挥官所需的情报,如地形、水文、人口、民情、敌军实力和企图以及战略或战术的后勤准备等。这类战略或战术性的侦察与探测行动任务大多以提供目标辨识、区域分析及攻击效果评估为主。

(4)协防

这类任务是帮助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以合作的方式提高驻在国军、警单位的作战技巧,灌输美国的“人权”观念,并支持当地的“人道救援”和民间事务,使该国的社会免于叛变和混乱。美国政府的这类行动范围相当广泛,从扶持该国经济、社会、政治,到军事方面代训、建议、协助友邦的正规与非正规(如警察)部队。

(5)反恐怖

以攻击恐怖分子的方式来避免、阻碍、反击其活动,或处理恐怖事件。这类行动要极高的专业技能。

(6)心理战

形成或加强他国对美国的友好态度,影响他国政府、人民团体乃至个人之情感、动机与行为。

(7)民间事务

建立、保持、影响或发展军民关系,以利小规模或大型军事任务之遂行。

(8)联合作战/支持

联合作战/支持任务是自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衍生而来,注重特战队员们人格的成熟、军事技巧、语言能力与文化差异感,以确保不同国籍的部队能在多国部队中合作无间。

(9)人道和内政行动

以“绿色贝雷帽”成员多元的军事技巧、语言能力和文化训练,使他们成为这类行动的唯一人选。

(10)其他

为增进队员作战、情搜、通信、医护、工兵、武器等方面的技巧,每名“绿色贝雷帽”队员必须能训练、建议并协助盟国军事及非正规部队。他们不仅是高效率的战士,也是训练者和导师。

“绿色贝雷帽”部队在作战上的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需要其他军种或非军事部门为其渗透、撤离和补给提供专门的支援;

第二,火力、机动性有限。编制上战斗支援单位和武器装备不足,导致其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有限;

第三,必须依靠战区内其他陆军单位提供后勤和作战支援;

第四,地形、运输方式、环境、敌方实力和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部队持久作战的能力和疲劳程度。

告诉你“绿色贝雷帽”

的来历和标志物的含义

1953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赫伯特·布鲁克少校最先设计出绿色贝雷帽。同年,罗杰·佩扎勒中尉将其作为他指挥的FA-32作战分队A组的非正式帽子配发。他们到任何地方演习时都佩戴这种帽子。很快,这种帽子就在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中流行起来。但陆军司令部对这种帽子却没什么好感,拒绝将其列装部队。

1961年,热衷于特种部队建设的肯尼迪总统提出要参观特种部队的摇篮——布雷格堡。参观之前,他告诉特种战争中心的指挥官威廉姆·亚伯勒,让所有特战队员在他检阅当天佩戴他们特有的贝雷帽。肯尼迪认为,特种部队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应该有一个标志物将其与常规部队区别开来。亚伯勒乘机建议陆军司令部批准将绿色贝雷帽作为特种部队的正式军帽配发,这样受阅当天特战队员就有自己的贝雷帽了。陆军司令部无奈同意了亚伯勒的请求,1961年10月12日,肯尼迪总统来到布雷格堡视察。亚伯勒戴着绿色贝雷帽在特战中心门口迎接。总统看到绿色贝雷帽后微微一笑,问道:“这看起来很精神。你觉得绿色贝雷帽怎么样?”亚伯勒回答:“我觉得它很好,我们盼望了好久,才终于戴上它。”

当天晚些时候,肯尼迪向亚伯勒发了一封贺信,其中写道:“我以个人名义祝贺你在今天仪式中的出色表现!特种战争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作战模式,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我知道你和你的部队为我们和整个自由世界不懈努力,迎接这个挑战。你们付出的辛劳终将会得到回报,你们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我相信,绿色贝雷帽将作为你们未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标志。”

1962年4月11日,白宫给陆军的一份备忘录中,肯尼迪再次表达了对特种部队的支持,他把绿色贝雷帽称作“卓越的象征,勇气的徽章,为自由而战的独特标志”。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其遗体在华盛顿的阿灵顿公墓安葬时,“绿色贝雷帽”部队的代表弗朗西斯·拉迪上士出于对肯尼迪总统的敬重,悲痛地摘下了自己的贝雷帽,放在肯尼迪的墓前。从此,每年11月22日,“绿色贝雷帽”部队为纪念肯尼迪总统,都会在他墓前放上一个花圈和一顶绿色贝雷帽。

“绿色贝雷帽”的顶饰:黑底银面的顶饰上绣着“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座右铭:De Dppresso Liber.这是一句西班牙文,意思是“解放被压迫的”。两支交叉的箭代表“绿色贝雷帽”部队在非常规战争中的作用,如离弦之箭直插敌人的心脏。箭的交叉处叠放着一把战刀,体现“绿色贝雷帽”部队刚正不阿、胸襟坦荡的品质。这种战刀是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悄无声息的致命武器。

“绿色贝雷帽”部队的臂章:箭头形状代表印第安人的神出鬼没和武艺精湛。一个朝上的匕首象征着“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非常规作战任务。三道闪电代表行动的神速、力度和三种渗透方式:陆地、海上和空中。金色代表永恒和灵感;底色茶绿色代表“绿色贝雷帽”部队的任务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队徽:两支交叉的箭的标志来自于美国军队中服役的印第安人。他们组成的侦察兵在美军的历次重大战役中战功卓著。1939年这支印第安侦察部队被撤编。十字架式的造型代表这支部队的长眠和安息。60年代,一些陆军特种作战大队的军官把它作为领花佩戴。1987年4月,它被正式确定为“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队徽。

与“贝雷”在阿并肩作战的“三角洲”部队

这支部队最为人们熟知的名称是“三角洲”,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第一行动支队——三角洲”。此外它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战斗发展分队和战斗应用大队。这支精锐部队的创建者是查尔斯·贝克威斯上校。贝克威斯曾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军官。1962年,他作为交换军官被派到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受训。他深信美国政府需要有一支部队专门从事打击恐怖分子,执行外科手术式的秘密任务,搜集情报和为政府提供对付低强度冲突的非常规手段。他的主张与卡特总统的想法不谋而合。恐怖分子当时在国际上的气焰十分嚣张,恐怖事件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一支接受特别训练专门对付恐怖分子的精锐部队正是美国政府梦寐以求的制敌法宝。

1977年,“三角洲”部队正式成立。第一次演习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27公顷的偏远地区进行。队员们需要同时执行三项任务:攻击一幢建筑,击落一架飞机和解救人质。行动在深夜进行。队员们只用了30秒就将飞机击落,建筑物则在队员们炸开大门后的7秒内完全肃清,人质也很快被救出。任务完成得异常顺利。“三角洲”部队从此威名远扬。

“三角洲”部队现在的编制大约是800人。除战斗人员外,还有一些支援单位,负责人员选拔与训练、后勤、财务、医疗和武器装备的研发等事宜。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女性在这支精锐部队中还占有一席之地。女队员的任务是渗透至敌后为攻击人员搜集目标情报。80年代早期,4名妇女过关斩将,通过了“三角洲”部队的选拔训练。但男战友却对她们非常不友好,没过多久就将其赶出了部队。1990年,5名妇女不让须眉,再一次挑战这个男性世界,训练合格后被编成“滑稽排”。这个专为女性保留的单位一直存在到现在。

“三角洲”部队定期与英国的特别空勤团、法国国家宪兵干涉组和德国的第9边防大队等反恐怖部队举行交互训练。此外,它与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救援队”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先是联邦调查局教给“三角洲”部队“特种武器和战术”的训练方法,1982年“人质救援队”成立后,“三角洲”也“礼尚往来”地与他们分享反恐怖技巧和情报。此后这两支部队的关系亲如骨肉。

“三角洲”特种部队是美空军特种部队的精锐,它担负着远距离侦察、战斗中的救援行动以及对陆军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等任务。“三角洲”特种部队平时突出跳伞训练,所有队员都具备特技跳伞技能,在空中可以进行漂亮的编队“游泳”,高空跳伞能降到地面一个硬币大小的目标上。在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总共有35架飞机被击落,有64名飞行员被俘,空军特种部队执行了7次战斗搜索和救援任务,次次顺利得手。

活跃在阿战场上的“海豹”突击队

凡举世界上著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完全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在美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坚决。10月19日晚到20日凌晨,这支部队的约100名美国特种兵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武装直升机,从停泊在印度洋上的“小鹰”号航母上起飞,悄然空降在阿富汗南部。在空中打击的配合下,这支队伍袭击了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的一个军事目标。20日凌晨,这支特种部队撤出阿富汗。

2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特种部队将在阿富汗展开更多的地面军事行动。他确认,100多名特种部队士兵针对塔利班政权展开了首次地面军事行动,在行动中,共有7名美军士兵伤亡。其中,2名士兵在阿富汗南部跳伞时受伤,2名在巴基斯坦境内因直升机坠毁而丧生,另外3名也在飞机失事中受伤。据迈尔斯透露,特种部队袭击的是塔利班的一个机场和一个指挥中心,后者也是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住处。这位四星上将说,在袭击中,美军特种部队遭到了塔利班方面的抵抗,但抵抗力很弱。他说,美军的袭击也给塔利班方面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但特种部队没有发现塔利班政权的任何领导人。迈尔斯说,造成2名士兵死亡的失事飞机,是从巴基斯坦某空军基地起飞后,因出现“意外”而坠毁的,并非被塔利班所击落。

塔利班的几位部长级官员也证实,他们的士兵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附近和美军特种部队遭遇,“士兵们英勇善战,打退了美国士兵的进攻,还击落了一架美军直升机!”塔利班坚持称,美军直升机是被塔利班击中,然后坠毁在巴境内的。不论塔利班说的是真是假,此间分析认为,美军的此次行动并不是高强度的地面进攻,而是体现了出击前就制定好的“打完就走,毫不恋战”的策略,是美军对塔利班武装进行的一次军事试探,也可能是美军对打击目标实施的一次演练。不论怎样,在对阿富汗进行了近两周的空袭之后,美军毕竟在进攻方式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很多媒体称,美军的行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海豹”突击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海豹”突击队的起源可追溯至二战时期的“侦察员和偷袭者”和海军战斗爆破队。海军战斗爆破队成立于1943年6月6日,它可以说是美国海军蛙人的始祖。当初成立目的是建立一支两栖登陆的先遣部队,扫除水雷和破坏敌岸滩头的防御工事,以便后续的主力部队能够顺利登陆。

二战时,海军战斗爆破队可以说是盟军的炮灰。他们以6人一队的方式担任两栖先锋,乘坐橡皮艇或游泳潜入敌方水域执行渗透、破坏与侦察任务。

1944年11月20日,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发动对塔拉瓦岛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1944年至1945年间,有将近1000名的海军蛙人投入太平洋战场,担任两栖登陆的先锋。蛙人们常在低温的海水中因抽筋或失温而丧失性命。

1947年,海军正式成立“水下爆破队”(UDT),并将原先每队1名军官与6名士兵的编制扩编为每队8名军官与120名士兵。不同于二战时期的战斗爆破队,水下爆破队不仅要执行侦察与清除滩头的任务,还负责破坏敌方海港、船只与桥梁。

朝鲜战争爆发后,“水下爆破队”又恢复了活力。他们为仁川登陆的顺利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率先游到岸边,在浅滩和有水下障碍的地区设置警告浮标,并帮助绘制港区地图。

1960年,肯尼迪入主白宫。他积极主张海军建立一支专业的部队以进行渗透、侦搜、破坏及反恐怖任务。1962年1月,美国海军成立特种作战部队,抽调“水下爆破队”的部分人员组建两支“海豹”突击队。第1“海豹”突击队驻扎在西海岸,第2“海豹”突击队驻扎在东海岸,分别配属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其主要任务是进行非常规战争和游击战,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及岸边进行秘密的军事行动。“海豹”除了进行基础水下爆破训练外,还增加了三栖作战、游击战与情报侦察,具有摧毁敌方船只及港口设施的能力,亦可渗透至敌境,或从事监视、侦察与情报搜集任务。

越南可以说是“海豹”突击队测试新战术及新武器的最佳场地。他们主要担负河防任务,以2人一组、14人一排的编制,利用“内河巡逻艇”(PBR),“海豹战术突击小艇”(STAB)或“武装登陆艇”(LCM)深入湄公河三角洲,对越共进行偷袭与暗杀。

海湾战争期间,为探查是否有从科威特海岸进行两栖登陆的可能,“海豹”突击队员悄悄潜入科威特海岸多次。解放科威特当天,“海豹”突击队员驾着配备机枪与反坦克武器的“快速攻击车”率先进入科威特市。

“海豹”突击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栖特种部队。它可以利用三栖方式渗透敌区,往往在敌人察觉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任务。除了拥有先进的装备外,其严格训练亦是其他特种部队无法比拟的。因此每位通过严格训练的“海豹”队员,都会将胸前的“海豹”队徽视为毕生最高的荣耀。

1983年,“水下爆破队”全面改编为“海豹”部队。目前编制约2000人的“海豹”部队,由海军特战司令部统一指挥,分为两个特战大队:第1特战大队驻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下辖第1、第3、第5三个“海豹”突击队;第2特战大队驻防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下辖第2、第4、第8三个“海豹”突击队。

“海豹”队徽由一只老鹰两脚各抓一支枪与鱼叉围绕着海锚所组成。由于队徽很像百威啤酒的商标,所以“海豹”队员都戏称它为“百威徽章”。海锚代表美国海军,老鹰代表美国自由的精神,枪象征着捍卫美国的坚定信念,鱼叉则代表“海豹”队员在海上战斗的本领。

“海豹”突击队有5个主要任务:直接行动、侦察任务、协防、非常规作战和反恐怖作战。对于一个总兵力只有约2000人的部队来说,在全世界范围担负这么多任务显然有些不切实际。无论如何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也会有些捉襟见肘,应接不暇。任何事情都要有侧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出奇制胜。

反恐怖行动实际上是“三角洲”部队的拿手好戏。“海豹”突击队虽然也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并被赋予这方面的任务,但这不是他们的特长。只有在“三角洲”部队任务繁重,分身乏术,或是恰巧恐怖事件发生在某个“海豹”分队的任务区范围内而且事件涉及海上目标时,才会让“海豹”部队一显身手。

同样,协防和非常规作战是“绿色贝雷帽”部队的看家本领。这两项任务都需要有语言大师的天赋、外交家的风度、传道士的神采、圣徒的耐心。尽管“海豹”突击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训练阿拉伯国家的海军人员表现出色,在拉丁美洲培训当地军警人员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多数“海豹”队员不太喜欢这些枯燥乏味、费时费力但效果不佳的任务。他们不愿抢“绿色贝雷帽”部队的饭碗,顶多也就是帮助敲敲边鼓,扮演个跑龙套的角色。

因此,“海豹”部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直接行动和侦察任务上。这才是他们发挥特长、大展宏图的好舞台。

“海豹”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执行的佯攻行动、在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中炸毁诺列加的座机、在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愤怒”行动中营救保尔·斯库恩总督,都是“海豹”突击队二战以来进行的数百次突袭行动中的经典战例。对重点目标实施快速有效的打击,是“海豹”突击队的特长。别动队的突袭行动往往动用人数较多,以迅猛的火力把目标炸个粉碎。而“海豹”突击队则注重“外科手术”式打击,手法更细腻,“杀人不留痕迹”。

一般“海豹”攻击分队只有2人,1名狙击手,另1名观察者。他们携带0.5英寸口径的狙击步枪出没于深山丛林之间,游走于江河湖海之中,来无影去无踪。他们可以潜伏在“飞毛腿”导弹基地外1英里远处,悄无声息地在导弹燃料箱上留下几个弹孔;可以刺杀坐在奔驰汽车里的敌军高级官员;可以让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无法升空。被攻击者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死都死得不明不白。

好莱坞的电影喜欢把“海豹”部队的行动描绘成一个英雄场面:一个面目表情冷酷坚毅的中尉用粗哑的嗓音大声嚷着:“嘿!不怕死的跟我上!”电影总是省掉所有的准备工作,没有请示汇报,也没有动员会议和精心准备。实际上这些都是“海豹”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可或缺的步骤。一个行动实施前几个星期,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

“海豹”突击队无论在哪里执行何种任务,都必须事先得到批准或授权,并经过周密的计划。很久以前,他们自己决定执行什么任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许可是不能轻举妄动的。命令下达后,被选中参加作战的人员集中到一个房间或一幢楼房里,所有门都关上。单位指挥官将下达警戒令。

早在蒙古游牧部落的铁骑踏至多瑙河流域时,警戒令就已经存在。当时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将于明早太阳升起之前出动,把叛徒统统杀掉,破坏他们的村庄,强奸他们的女人,烧掉他们的农舍,带上你们的长矛和弓箭,穿上铠甲。

现代的警戒令更加复杂,但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海豹”队员通过它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准备。正式的警戒令包括对局势和任务的简短描述,对参战人员组织结构、着装、武器装备、指挥层级、时间表等的总要求,以及对各级指挥员和个人任务的委任或指派和详细分工。

警戒令宣读完毕后,每个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分头准备武器弹药、爆炸物、即食餐(MRE)、夜视仪等。任何人不允许向家里打电话。警戒令的真正含义是下达后到行动实施前给定一段时间,一般是12个小时。班长或排长将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拟定班排作战计划,剩余时间给队员做准备工作和进行演练。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一般会进行几次模拟练习,以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警戒令由指挥官下达,而巡逻队长令则由参谋人员制订和下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的巡逻队长令一律采用五段式。每段说明一个要素,分别是态势分析、任务介绍、实施细节、支援兵力和后勤补给情况、指挥与通信情况。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巡逻队长令可能几分钟就宣读完毕,也可能要讲得长一些。

每个“海豹”排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标准行动程序。这主要是根据它的作战经验、传统和每名队员的特性,通过多次训练和实战慢慢磨合而成的。

陆军特种部队中神秘的“蝰蛇”

在美陆军特种部队中,有几支引人注目的更“特”的部队,其中之一是“蝰蛇”,即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这是陆军特种部队中惟一的一支航空部队,驻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现隶属于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下辖3个航空营。它专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指挥控制、战场情报和目标搜索。这支部队行动诡秘,其编制和作战行动鲜为人知。它有一个十分贴切的绰号——“蝰蛇”。

第160团的飞行员中有的夜飞已超过或接近2000小时。迄今,他们已在巴拿马、科威特和伊拉克进行过夜飞。他们还能在光线有限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飞行,以及执行作战小组的敌后渗透、提供再补给和紧急医疗救援等任务。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飞行员还参加了空军的特种作战和空袭行动。海湾战争期间进行的3次寻找和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任务,其中有一次就是由第160团第3营的一架“黑鹰”直升机完成的。

“蝰蛇”部队的主力机种是UH-60“黑鹰”直升机、AH-1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OH-58D空中侦察机。从1992年开始装备先进的MH-47E直升机,还将装备具备空中加油性能的“支奴干”和MH-60K“黑鹰”直升机。这无疑将增强“蝰蛇”部队的渗透能力,并将其顺利带入2000年。

“蝰蛇”部队除了执行以上任务外,还要执行夜间偷袭、侦察、渗透等任务,这更显示出它的24小时全天候作战能力。执行这种任务一般是让一架“黑鹰”直升机在夜色的掩护下,高速低空飞越前线战区,远程渗透到敌占区,或为那里的特种部队传递和交换情报,或进行夜间侦察,或空中监视后返回。尽管任务本身与执行白天的类似任务相同,但从飞行及导航的要求来看,则要求机载设备具有更好的性能,飞行员具有更高的飞行技艺。

执行夜间飞行任务的“黑鹰”的机载设备与执行昼间任务的机型相比,主要是增设了夜视目镜。当驾驶员在夜间于森林上空飞行时,该目镜还可为其提供清晰的树木与周围地形图像。若天气晴朗,借助于皎洁的月光,在背景灯的衬托下,驾驶员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坦克履带的痕迹。

在执行典型的夜间飞行任务时,“黑鹰”起飞后一般由多普勒雷达导航,但在关键地形或复杂障碍区则需驾驶员目视辅助导航。

夜间飞行时,飞行高度一般在60米以下,此时飞行速度约为185公里/小时;当高度降低到30米时,飞行速度限制为130公里/小时。若用地形跟踪系统飞行,则速度限制为75公里/小时。由于飞行高度低,领航员要不时地报告前面正在逼近的障碍物,并要求驾驶员作出“已看见”的应答。当“黑鹰”直升机飞越电话线和高压线前,夜视目镜的高可见度使得驾驶员能清晰地看到前方的电线,并确定直升机与电线之间的距离和相互的空间位置,保证直升机有足够的离线高度并安全通过。夜视目镜使飞行员在月光下飞行和在阳光下飞行的感觉差不多。

美国的“蝰蛇”特种部队专门配备有随军行动的战场维护公司和总部保障公司,专门执行野外维修和保障任务,以保障直升机机队随时处于应战状态。“蝰蛇”部队也参加了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陆军特种部队的

“精英”——“黑色贝雷帽”

该部队称别动队,又指美国陆军第75别动团,团部驻本宁堡,成立于1984年,原属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现属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第75别动团又称“黑色贝雷帽”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敌占区的纵深进行侦察,井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突袭和伏击。在低强度冲突中,则执行反游击战和反恐怖的作战任务。别动队装备以M16A1步枪和M203榴弹发射器为代表的各式先进轻武器,并且受过专门使用外国武器的训练。

别动队被指定在敌战役战术后方(400~500公里)进行独立侦察、破坏和突击行动。在战争和军事冲突时,主要方法是直接加入美国武装力量。第75别动团下辖3个别动营,每营600人。第1营驻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第2营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第3营随团部驻本宁堡。3个营轮流担任别动队战斗值班部队,能在18小时内出动。入侵格林纳达的首批突击队主要是由别动队组成。

美陆军特种部队的

“明星”——第4心理战大队

陆军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下辖第4心理战大队(辖4个营),驻布雷格堡,专门进行心理战。

心理战部队不仅对战区的敌军和居民施加心理影响,而且在和平年代对潜在的敌人和美国不喜欢的国家进行大规模心理战。他们冒充旅游者、商人、企业家及其他身分直接秘密潜入别国,甚至从接壤国家间接对别国进行心理战。他们主要通过散布谣言、制造假情报扰乱别国局势,破坏美国不喜欢的国务和政治活动家的威信,制造世界和地区性仇恨,唆使居民不服从本国政府和当地政府行政机关的领导,帮助当地居民中的某些团体进行暗中破坏和其他违犯法律的行动。为了进行心理战,各心理战部队不仅使用特制的超短波和短波无线电发射机,能迅速移动的、一昼夜能印刷100万份传单的手提式印刷机,而且还广泛利用国家电台、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机构,比如“美国之音”、“自由欧洲”、《自由报》,以及美国新闻署和中央情报局的宣传途径等进行心理战宣传活动。同时,心理战部队还担任审讯俘虏的任务。

在阿富汗战场上,他们仍然使用了上述方法,散发了数十万份传单,告诉塔利班部队:“放下武器,是你们活命的唯一出路。”“我们的导弹能够从你们的窗户里钻进去……”投放小型收音机,进行战场喊话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精英荟萃的游骑兵

在阿富汗战场上,有一支特种部队英勇顽强,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游骑兵营。

美国前陆军参谋总长爱布兰上将,曾这样形容游骑兵部队:“游骑兵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步兵营,其中精英群集,他们比其他任何部队更能敏捷有效地完成任务。不论游骑兵到哪儿,他们必定是最优秀的。”

美国陆军有两个资格较老的游骑兵营。就正式的编制而言,他们是隶属于第75别动团的第1及第2营。第1游骑兵营驻扎在美国乔治亚州的史都瓦特堡,而第2游骑兵营则是驻扎在华盛顿州的刘易斯堡,至于资历最浅的游骑兵部队,则是于1984年底才成立的第3游骑兵营,该营就驻扎在乔治亚州的贝宁堡。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作战的游骑兵部队包括6个营,其人员的选择与训练都在美国进行,该部队曾在意大利西西里作战,表现相当突出。游骑兵部队一直存在于美国陆军,直至侵朝战争结束为止。

由于越南战争的惨痛经验与教训,在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政府就大幅度削减特种部队的数量,顿时,剩余的特种部队也无用武之地。长期以来,游骑兵学校一直扮演着为美国陆军培养优秀领导人才的角色,而在1975年,美国陆军决定重新组织两个游骑兵营,以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游骑兵原先也被赋予参加伊朗人质救援行动的任务,当他们正准备要搭飞机飞往伊朗时,该救援任务却因沙漠一号行动的意外事件而取消,以致游骑兵作战人员未能一展雄风。他们首次的作战机会,一直延至1982年的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在该次行动中,他们扮演先锋部队的角色,率先登陆攻击机场。

在正规战事中,游骑兵营的任务包括深入敌境进行侦察,发动战略性攻击、突袭以及其他较重要的任务。在和平时期,他们则担负需经特殊训练方可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对付恐怖分子的行动方面。

自从美国从越南战场上不光彩地撤兵之后,美国部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便采取低姿态,不再以武力政策介入他国政治。为了解救玛雅兹船及驻伊朗大使馆的人质,美国武装部队曾进行过两次救援行动。此外,美国也曾派遣若干军队,加入驻守在西奈半岛及贝鲁特等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在1983年10月,里根政府却决定,美国应该联合6个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共同派兵入侵格林纳达。

在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中,美国海军的“海豹”部队负责攻占囚禁保尔·斯库恩总督的住所,而海军陆战队则负责攻取在岛上东海岸旁的珍珠机场。至于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则是攻占古巴所建造并由其部队守卫的机场,此项大任就落在游骑兵的身上。

海军陆战队队员攻击珍珠机场的时间,是在当地时间10月25日的凌晨5点钟,而游骑兵部队发动攻击的时刻,则自5时36分开始。游骑兵队员很早就从位于巴贝多岛的机场,搭乘MC-130E型运输机出发,前往作战地点所在的格林纳达岛。这些运输机隶属于美国空军第1特种作战联队的第8特种作战中队。

这600名全副武装、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游骑兵队员,一到达地面就开始攻击机场内的500名古巴人,以及150名军人组成的“小型”军事顾问团。在机场的这些古巴部队配备有迫击炮、机枪以及至少6辆装甲运兵车。双方交手不久之后,游骑兵即占了上风,到了7点,他们就完全控制了整个机场。美军立即清除跑道上的障碍物,大石头、车辆以及大水管等。7点15分,首架载运后援部队的第二批AC-130攻击运输机降落在该机场。

一经后援部队接手后,游骑兵立即撤出,往医学院校园的方向前进。一路上,仍有古巴部队及狙击手向他们攻击,但很轻易地就被训练有素的游骑兵队员摆平。8点30分,游骑兵队员抵达校园,并受到了一些学生的欢迎。这所名为忠诚者的医学院,在8点50分被美军控制。

就整个格林纳达的作战行动而言,游骑兵部队可以说表现得相当成功。他们在短短的3个半小时之内,就攻占了机场,并控制了医学院,保护了美国学生的安全,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美军还有哪些特种部队

美军除上述“绿色贝雷帽”、“三角洲”、“海豹”等特种部队外,还有一些“极特殊”的特种部队。

(1)海军发展大队

海军发展大队的前身是第6“海豹”突击队,组建于1980年。1981年1月,第6“海豹”突击队首次亮相,进行一次“成军演习”,任务是从恐怖分子手中夺回被盗的核武器元器件。共有56名“海豹”队员参加。这次演习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6“海豹”突击队的基地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丹奈克舰队战斗训练中心,包括一个造价400万美元的室内游泳池、造价310万美元的打靶场和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部队行政上隶属于海军第2特种作战大队,业务上由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直接指挥。它自称能在4小时内做好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准备。成员主要来自于原有的几个“海豹”突击队。他们接受特殊的反恐怖训练,重点是应付海上轮船或石油钻井平台被恐怖分子占领等突发事件。他们在墨西哥湾的海上钻井平台上爬上爬下;在世界各地追赶和登上轮船;在密西西比中南学院进行战斗射击训练。他们还定期与英国陆军特别空勤团(SAS)、法国国家宪兵干涉组(GEGN)、德国第9边防警备队(GSG-9)等西方国家的反恐怖部队进行联合训练,并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人质救援队交流海上突击与水下侦察的技巧和经验。

发展大队成立以来参与了两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负责保障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比赛的安全和港口警卫。

发展大队现有兵力约300人。虽然美国政府声称其主要任务是创新、测试和评估海军特种作战的新战术、新装备和新技术,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部队编制与典型的“海豹”突击队一样。每个排由2名军官和14名士兵组成。一个排包括2个班。每班8人,4人构成1个“火力组”,每2人是1对游泳搭档。发展大队有两个自己的直升机支持单位,共有18架HH-60H型机负责运输。但日常演训的空中支援任务主要由陆军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的MH-6等直升机担任。

(2)“夜行者”部队

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代号“夜行者”,下辖3个航空营,总部设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总兵力约1500人,拥有特战直升机150架,由4个营和1个前沿部署连组成。

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的主要使命是为美军地面部队,尤其是“三角洲”和“绿色贝雷帽”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指挥控制、作战人员的投送和撤离、战场情报和目标搜索、营救遇难飞行员等支援。该部队最大特点是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特种作战能力,并有较强的远程机动渗透能力。

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夜战部队,是美国陆军惟一的特种作战飞行部队。成立近20年来,它创立和发展了夜战飞行战术和技巧,参与研制了新的设备,完成了无数次全球特种作战飞行任务。不管困难多大,任务多艰巨,它总是能不负众望,兑现它“夜行者不放弃!”的诺言。

(3)“情报支援活动”部队

美国陆军“情报支援活动”部队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里最鲜为人知、神秘莫测的单位。凡是关于它的任何资料美国政府和军队都讳莫如深,从来不肯向外界透露。这支部队的组织结构、选拔和训练等都被视作高度机密。

“情报支援活动”部队始建于80年代早期。当时,它被称作“国外行动大队”。最初的人员都是从陆军特种部队中秘密挑选来的。他们的任务是营救美驻伊朗使馆被扣人质,并为救援部队提供支援。在实施救援行动前,救援部队需要有关人质情况、被关押地点、门锁类型、建筑结构等情报。有些情报中央情报局可以并愿意提供,有些则需要陆军自己想办法获取。于是,“国外行动大队”秘密向德黑兰渗透几名间谍,为救援部队投石问路,寻找安全的栖身之地,提供合适的交通工具,检查逃逸路线以备不测和搜集其他指挥官认为有价值的情报。

当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达取消行动的命令后,“国外行动大队”的间谍千方百计尽快撤离伊朗。有的人用钱贿赂伊朗安全官员才得以脱身。他们想方设法回到美国,很快又开始筹划第二次营救行动。

这时,“国外行动大队”已更名为“情报支援活动”部队,开始新一轮更为标准、严格的选拔程序,招兵买马壮大队伍。新成员加入后,立即投入第二次救援行动的紧张训练之中。他们进行了很多次演习和模拟训练。但幸运的是,人质在救援计划实施前就被释放了。

现在,“情报支援活动”部队由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直接指挥。其编制约为250~270人。分为行政、训练、信号侦察、行动等几个分队。行动分队包括掩护间谍、计算机专家和外语人才,最近增加了直接行动分队。信号侦察部门的人员都是训练有素的信号侦搜行家,从各个情报单位直接招募。直接行动部门的人员定期与“三角洲”和第6“海豹”突击队一起训练。

(4)人质救援队

人质救援队组建于1982年,主要担负反恐怖任务,1983年投入实战运用。其训练重点放在专门技能上。他们从“海豹”突击队那里学会水下作业;从陆军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那里学会直升机渗透技巧;从海军陆战队那里学会小组战术和夜间机动战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会如何设置和清除路障。

一天天的艰苦训练,最终将人质救援队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精锐反恐怖部队。他们与特别空勤团、第9边防警备队等世界其他反恐怖部队进行交互式训练,并通过训练不断完善战术和战法。他们在达拉斯、亚特兰大和杜勒斯机场上的各型客机上训练;在美国各地的游船、火车、公共汽车和石油钻井平台上进行模拟演习。他们还被允许在华盛顿的地铁里训练。一句话,人质救援队的训练宗旨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任何任务。这就是队员常挂在嘴边的“3A”: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任务。

怎样才能成为“绿色

贝雷帽”的一员

“绿色贝雷帽”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支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的座右铭是:“不论到世界任何地方,不管是大海还是高山,不管是地面平坦还是凹凸坎坷,不管气候是酷暑还是严寒,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总之,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进行空降、潜水,从事山地战、丛林战、沙漠战、滑雪战、游击战、反恐怖战等各项特种作战。”

在美国,凡是志愿报名参加“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士兵,都需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准入队。据说,这种考试的合格率是10%。入选的士兵必须是高中毕业生,具有3年军龄,身体、智力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空降训练合格。这些士兵是从美国全军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年龄在20~23岁之间。

通过考试和身体检查的志愿者,将在“绿色贝雷帽”的训练基地接受16个星期艰苦而又严格的训练,主要分单兵训练和专业训练。

单兵训练为期31天,在训练中心的麦克尔营地实施。新兵每星期训练7天,每天训练时间长达17个小时。授课内容包括各种基本军事技能,目的是增强新兵的耐力和掌握基本的作战技巧。

在训练中,体能训练是第一科目,而且也是最苦的训练科目。新兵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先做体操,活动活动筋骨,接着进行数公里的长跑。下午5点还有一场负重20公斤的10公里越野跑。开始时大部分新兵都吃不消,一个个累得直喘粗气。

接下来是巡逻、伪装、陆上定向、地图判读、通信发报、白刃格斗、耐力毅力及心理素质等科目的训练。这些都属于基本的军事技能,是特种作战必不可少的,要求新兵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白刃格斗训练,要求士兵掌握柔道、空手道、摔跤、拳击等手段以及使用匕首、手枪等武器,在30秒钟内打倒敌人。

最值得一提的则要数心理素质训练,为了培养特战队员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战中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派单兵孤身前往深山老林执行任务。丛林中到处是毒蚂蚁、蝎子、蜈蚣以及剧毒的眼镜蛇,还有饿狼、狐狸、豹、老虎等野兽。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队员与野兽相遇的场面,其惊险程度令人提心吊胆。

此外,野外生存对抗训练是“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队员在单兵训练阶段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目的是通过在深山密林或沼泽地带等恶劣环境中,使特战队员与一队凶悍的“跟踪追击”而来的“敌人”进行激烈的特种作战,来培养特战队员“求生、逃避、抗拒、脱逃”的能力和坚强不屈的毅力。

特种部队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敌后作战,不能从外部得到持续的后勤支援,要准备在缺少物资保障的环境中完成任务。因此,在生存训练中,美军经常将受训队员连续4个昼夜置于深山老林、荒原大漠之中,并派出警犬巡逻队和“敌军”小分队进行追捕,以锻炼新队员在水断粮绝、孤立无援且后有追兵的环境中,利用当地资源生存的能力。

为了真正将生存训练贯彻始终,美军把华盛顿州卡尼克劳国家森林指定为特种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基地。这里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参天大树林立,藤蔓交错,枝叶蔽日,地上积满了两尺多厚的腐枝枯叶,被称为是“绿色的地狱”。那些即将进入“绿色贝雷帽”的新队员要在这里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在这里,他们每天吃的不是牛奶面包、罐头香肠,而是自己捕捉来的野羊、蚱蜢、蚯蚓等,甚至还要一把把地大口吞下活蚂蚁来充饥。寻找水源也是很困难的,别看森林里到处都是小溪、水洼,但水中多半含有有害细菌甚至有毒。队员只得跟随着动物和鸟类,在它们饮水的地方取水饮用。实在找不到水源,就只得在植物身上动脑筋了。他们使用多用途刺刀,砍下一节粗大的葛藤,6个人分头手持葛藤的两端,像拧衣服一样猛绞葛藤,一次能得到500毫升左右的水。但是,如果挤出来的汁液是乳白色或略带苦涩味的,那可万万饮不得,否则就会中毒死亡。采摘野生果实充饥也是士兵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为了辨别某类植物是否有毒,他们有一个极其简便的方法:用刀把枝蔓切开一个口子,撒上一撮食盐,如果不变色就可食用,如果变成黑色则千万不能食用。此外,在密林中还需穿上紧身防水服装,并将领口、袖口、裤脚口用绳子扎紧,以防止毒蛇和毒蝎的侵袭。在密林中行军,要踩着大型野兽的脚印走,这样可以避免误入有毒区或陷入沼泽地。夜间宿营时,要选择避风的制高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宿营地周围应点燃多处小篝火,以防猛兽的侵扰。就这样,当一个月的综合训练结束后,他们才能走出密林。

此外,除了卡尼克劳国家森林训练基地外,美军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巴拿马空军基地还设有热带丛林训练中心,在阿拉斯加设有极地气候训练中心,在沙漠地区设有沙漠训练基地等。

成功通过第一阶段31天的单兵训练后,“绿色贝雷帽”的新队员将转入第二阶段的专业训练。专业训练主要包括:武器知识、工程专业知识、通信专业知识和卫生专业知识。

除上述4类基本知识课程外,“绿色贝雷帽”新队员中的普通士兵,还要用2个月时间学习包括非常规战战术、审俘、照相和检查指纹在内的情报课程。而军官则要用2个月的时间来接受指挥A组的能力培训。A组是特种部队这把钢刀的刀尖,由12人组成,几乎无所不能。这种培训要求军官学习特种作战技术、游击战和敌后战术、心理战、反恐怖、危机管理等72个科目的课程。

完成第一阶段的单兵训练和第二阶段的专业训练之后,“绿色贝雷帽”的新队员要被集中到位于美国佐治亚州本宁堡的空降学校,去接受为期4周的特技跳伞训练。训练包括高空投放低空开伞和高空投放高空开伞两种。第一种特技跳伞要求队员在1万米的高度上从机舱中跳出,先不立即开伞,而是降到距地面500米的高度时才开伞,并朝着地面一个硬币大小的目标降落,目的是缩短降落时间并确保着陆的准确性。第二种特技跳伞要求士兵在高空开伞,并以每下降300米要滑翔800米的斜率降落,在空中滑过一段距离,进行编队“游泳”。完成了上述诸项训练的新队员,才有资格被编入“绿色贝雷帽”部队,成为特种部队的正式队员。

这些新队员被正式编入“绿色贝雷帽”部队之后,并不是说训练就到了尽头,因为他们还要从老队员那里充分接受应用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攀登与下降训练(要求队员攀缘挂在直升机或险峻悬崖上的绳索)、语言训练(要求队员掌握2~3种外语)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去实践“绿色贝雷帽”队员的座右铭。

要想成为“三角洲”突击队员难于上青天

加入“三角洲”突击队就像跻身于大牌职业运动俱乐部一样,有上青天之难。与之不同的是,王牌俱乐部会有很多新手,但“三角洲”突击队里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身怀绝技,十八般武艺还要样样精通,而且职业运动员的一个失误不至于让自己身家性命不保,甚至危及全队人员的安全,但是,“三角洲”突击队员则不然。

“三角洲”突击队是由上士和军官组成。长期在“三角洲”服役对自己升迁并无益处。为什么还有成千上万人吃尽千辛万苦,要跻身其中,有许多人甚至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为其拼命呢?他们对反恐怖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对恐怖活动深恶痛绝,欲将恐怖分子斩尽杀绝而后快。同时他们对“三角洲”突击队无比向往与自豪,为自己是“强者中的强者”而倍感优越。金钱或官衔对他们的诱惑与射击的准确性和团队的协调性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背景不同,经历各异,凭借着能力与才干,根据部队需要和缺编情况被择优录取。挑选的过程漫长而复杂,标准极其苛刻,最后大浪淘沙,精挑细选出来的才能成为“三角洲”突击队的一员。

“三角洲”部队挑选新人一般有几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现役队员或军官的推荐和担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二种是派专人赴各训练中心、军事基地、指挥与参谋学院等各个军事院校去招兵买马。军事人才交流中心也向部队推荐新人。第三种方式较为公开透明,直接在军事刊物上刊登广告,将招收人员的条件、办法和联系方式公之于众。“三角洲”突击队员的选拔和训练通常一年两次,分春秋两季进行。部队对士兵和军官苛刻的入选条件及将来面临的艰难困苦都会详细向报名者说明。招收人员会直截了当、毫不隐讳地告诉你,加入“三角洲”即意味着选择放弃舒适的生活,踏上一条荆棘密布的未知路,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很多抱着新鲜好奇,兴致勃勃前来报名的人被这一盆冷水一泼,马上就打起了退堂鼓。美军杂志上关于招收“三角洲”队员的广告都有这样一段话:“特种部队第1作战分队——‘三角洲’突击队现招收新人。‘三角洲’是陆军特种行动单位,运用很多独特技能与战术执行外科手术式任务,具备灵活高效、快速机动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直接介入冲突可能引起的麻烦。‘三角洲’为士官和军官挑战自我和发展事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第四种方式是招收人员通过查阅档案的方式发掘“千里马”。通常一些具备特别能力和经验的军事人才会引起招收人员的注意。语言技能、任职经历、军事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是关键的因素。招收人员根据这些条件列出名单,一个一个地征求意见,鼓动其报名参加“三角洲”突击队。

通过这四种方式选出的应招者成分复杂。无论来自现役陆军、陆军后备役、国民警卫队或其他单位,都必须先通过严格的政治安全审查,以防不法分子或外国间谍混迹其中。每个志愿者必须是22岁以上的男性美国公民。他们的档案和记录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心理异常者或军纪涣散者都要淘汰出局。他们还要接受与招收飞行员一样全面、细致、严格的体格检查。“三角洲”对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视力要求相当高。

过了体格检查这一关后,志愿者还必须接受一系列的心理测试。个人英雄主义者和精神变态者都是“三角洲”不欢迎的。早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以色列运动员被伊斯兰极端分子绑架。德国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将瞄准镜对准这些极端分子时,由于心理紧张而错失良机,没有及时扣动扳机。这次事件给各国部队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启发很大,合格的队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角洲”队员的24小时选拔训练

美国“三角洲”突击队的选拔训练与英国的特别空勤团类似。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负责筹建“三角洲”的人员与特别空勤团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或曾被选派到特别空勤团接受过一段训练。

每期接受训练的志愿者大约有100人。他们的艰辛历程由6项测试开始。这些测试都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项成绩至少要在60分以上。6项测试包括:25秒完成40码(约36米)的匍匐前进;1分钟做37个仰卧起坐;1分钟做33个俯卧撑;24秒完成三级跳;16分30秒跑完2英里(约3.2公里);全副武装地游100米。

测试完毕,志愿者要进行18英里(约28.8公里)的远距离行军,速度越快越好。由于这同时也是一次心理测试,士兵不允许带表也不能询问时间。大多数通过测试的人都认为,10分钟走1英里(1.6公里)太慢了,肯定达不到要求。

能够成功完成测试的人在休息1天后,就要进入下一项训练。这项训练能真正展现强者的风范,主要是对受训者的快速行进、陆上定向和生存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原先训练地点在北卡罗来纳州特洛伊附近的欧瓦瑞国家森林。现在地点选在地形更为崎岖不平的弗吉尼亚州西部的道森营。有时也在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

如果你是进行40英里(约64公里)陆上定向训练的受训者之一,你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场景中:用卡车把你和你的同伴送到训练地点,然后在不同地点放下来。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大地时,你被告知目的地的方位,这时,你在地图上标明该地点。目的地在6英里(约9.6公里)之外。背起行囊,你开始上路,脑子里想的是如何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那里。

一上路,你心里就犯起了嘀咕:“我怎么跑到这鬼地方来了?我究竟在这干什么?”你开始编造理由说服自己。可走着走着又发现这些理由似乎根本站不住脚,于是就停住脚步在路旁重新分析了一下,找到几个还算勉强成立的理由,又继续快速向前走。地形高低起伏,你以比较省力的方式走路。

天开始下起雨来。对所有特种部队的人来说,下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训练经常在雨中进行。你不断地看指南针调整方向,匀速向前行进。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把艰苦的训练想成不过是一次锻炼,心境就会变得平和,做起来也会觉得轻松许多。

你就这么一路走下去。55磅(约24公斤)重的背囊开始让你肩膀有些疼痛。雨慢慢浸湿你的背包,汗水顺着额头、腋下流出,模糊你的双眼。雨水夹杂着汗水使衣服粘在身上很不舒服。该休息了。你停下脚步,喝点水,再看看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你环顾左右,繁密的树林在雨中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忽然,你感觉到左脚旁似乎有什么动静,慢慢后退几步。一条眼镜蛇吐着舌头在那静静地望着你。你倒吸一口冷气,背后渗出冷汗,庆幸自己没有坐下来脱掉军靴,检查脚上起的水泡。

你继续向前赶路。走了一会儿发现路旁有一处安全的地方可以换换袜子,并在脚上抹上一些凡士林。你重新休整了一下,就匆匆上路。无论你是在阿巴拉契亚山的森林中穿行,还是在内华达的荒原上行进,你被要求做的都一样:携带最多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

太阳早已落下山,你已经走了整整一天,身心都倍感疲惫。每到一个指定地点,你都希望能被通知卸下沉重的包袱,登上卡车好好地休息一下。但不知为什么,你听到的惟一指令是下一个地点的位置。这样反反复复过去了大约12个小时,很多人因为休息时间太长或走的速度太慢,无法赶在24小时内走完全程。即使优秀的士兵这时也有些撑不住了,开始找各种理由退出训练,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但这不是你的风格。尽管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腿部近乎麻木,你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上路,寻找着最终的目的地。

不知这样走了多远,当你就要再次迎来黎明时,你被告知训练结束。很少有成功者能清楚地记得自己走了哪些地方,走的速度有多快,距离有多远。到现在,志愿者经过不断的淘汰只剩下约12人左右。很多被淘汰的人是由于无法承受巨大的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有的因为膝盖、脚踝或背部受伤而与“三角洲”失之交臂。有的则是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他的训练中,教练都会不断地给予队员鼓励:“你能行!”而负责“三角洲”突击队选拔训练的教练则吝于说这句话。他们从来不给受训者任何形式的鼓励。“三角洲”对于没有选上的人从不会冷眼相待,相反,它会竭尽全力让这些被淘汰的人没有挫折感和失败感。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训练证书,对没有被选中的原因只字不提。训练的宗旨十分明了:每个人的体能被发挥到极限,对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他可以自由选择是坚持到底还是中途退出,随时都可停止训练。他不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心理和智力水平,还要能够自如地运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训练场上,个人的判断十分重要,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你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如果你身体和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在漆黑的雨夜翻山越岭数小时,这种野外陆上定向练习就不适合你。如果你没准备好直面恐惧并战胜恐惧,你就不适合加入“三角洲”突击队。

野外练习结束后,在返回布雷格堡的途中,疲惫不堪的受训者们还要接受一项测试——盘问。有些人认为这是整个“三角洲”训练中最难过的一关。一组“三角洲”突击队的老队员对这些志愿者百般刁难,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并据此作为训练成绩好坏的重要依据。

“假设你为袭击一个恐怖分子营地被秘密派进一个敌对国家。你在路上碰到2个小女孩,你不能丢下她们不管。你是带她们一道前进还是把她们绑在树上,或是干脆把她们杀死?”

“你对巴顿将军了解多少?”“我们在二战中攻占维尔京群岛,历史上褒贬不一,赞成的理由是什么,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

“杜鲁门总统撤麦克阿瑟将军的职,你认为这个决定正确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连续盘问4小时之久。老兵们很严肃地问这些问题,他们也期待着严肃认真的回答。受训者在经过24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早已是身心交瘁,此时对他们进行如此艰深的考问无疑是莫大的折磨。除了知识性问题外,老兵们还会直截了当地问一些关于如何认识“三角洲”突击队的问题:“那么目前为止,你的表现还算可以,你打算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呢?”“我们为什么要招收你,你自认为能为‘三角洲’做出什么贡献?”“你是个好士兵?这又算得了什么,无数人告诉我们他们是好士兵。说说你有哪些专长,除了军事技能外,你还有哪些过人的本领?”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问一答中无所谓正确与否。老兵们从整体上判断受训者的价值观和应付各种难题的能力。

选拔训练的目的是看受训者的团体配合能力以及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最终通过训练成为真正的“三角洲”队员,曾经有过所有人都没通过测试的情况。这虽然会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一时人手短缺,但由于这不是长期现象,因此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三角洲”部队的性质决定了训练必须从严从难,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保证部队人员的素质。宁缺勿滥是“三角洲”突击队选拔训练的信条。

参观“三角洲”训练基地

布雷格堡“三角洲”部队的训练基地里,有一幢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特种作战训练设施。这个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在里根总统的直接干预下,国会拨款数百万美元建成的。

特种作战训练设施的上空时常盘旋着一种绰号“小鸟”的直升机。这是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MH-6型直升机,属于陆军第160特种作战飞行团。这个飞行团行动诡秘,专门担负为“绿色贝雷帽”、“三角洲”等特种部队提供空中运输的支援任务,基地设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

大多数反恐怖行动需要以闪电般的速度进入任务区,把恐怖分子弄个措手不及、晕头转向。执行这种高度机动、灵活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训练,密切的团队配合和队员能力的充分发挥。这就是“三角洲”的新兵们在特种作战训练设施里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一般训练时间长达5个月。

很多人把铲除恐怖分子的技能称作为“防恐怖主义”,这其实并不正确。“防恐怖主义”指的是为了防止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而采取的预防方法与措施。但“三角洲”部队的训练则是针对如何处理,对付已经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三角洲”部队的作用不在于“防恐怖”而是“反恐怖”。

一个典型的反恐怖行动包括几个阶段:首先反恐怖部队要通过安全可靠的运输,机动至作战区域——可能数百或数千公里以外。同时,一些情报机构还要配合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三角洲”部队的训练和后勤保障。在危机爆发时,“三角洲”的部队则直接由参联会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三角洲”部队在境外执行反恐怖任务,美国国务院负责协调和参与指挥,司法部则负责应付国内的问题。简化指挥层次,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更快速高效地执行任务。

下一步是行动准备。部队部署完毕后,目标侦察立即展开;对外部和内部安全进行仔细地检查;指挥、控制与联络机制迅速建立;源源不断搜集来的情报很快加以分析整理。这些工作都做完后,“三角洲”突击队实施下阶段任务,展开行动,制服恐怖分子。最后一步就是迅速撤离。

对于新手来说,这四个步骤中他最适合扮演什么角色呢?根据他的特长和经历,会有很多角色可以扮演。如果他枪法很准或受过狙击步枪操作的专门训练,他可能会被指派为狙击手。如果他胆大心细,爆破本领高超,可能会负责爆破门锁或整个建筑物。如果要当“踹门者”或“枪手”,他身手要极其敏捷,反应迅速果断,目标定位能力强。

“三角洲”训练教授新兵破门而入、抓住凶犯、迅速撤离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他们学会如何攀爬楼房,如何迅速有效地踹门,如何使用特殊的“强光巨响”手榴弹打乱恐怖分子的阵脚,紧跟爆炸声冲进屋去制服恐怖分子。行动一般4人一组,每个人不仅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火力区,还要清楚队友的位置和任务。

在这个密切协同配合的行动中,每名队员都要学会迅速瞄准目标,在15米开外就要能够准确射中硬币大小的区域,而且每次射击都至少要打两枪以确保目标被击中。这种类似百步穿杨的功夫,“三角洲”队员们叫做“双击”。队员不但要会射击,还要会迅速地把可疑分子用塑料手铐逮住。这种塑料手铐轻便易用,弯曲性好,还非常结实,一名队员可以携带很多手铐。“三角洲”的任务完成后,队员们迅速撤离,打扫战场、医疗救护等后续工作由警察来完成。

在一个典型的反恐怖行动中,恐怖分子和人质都无法看清“三角洲”队员的面目。通常是在一声巨响后看到一阵浓烟升起,几名队员似乎从天而降,在烟雾散去前把恐怖分子制服,解救出人质。一般“三角洲”队员头上要戴一个黑色头盔,耳机和麦克风连为一体戴在头上,随时保持与其他队员的联络。视情况需要,队员们要戴防撞击眼罩或防毒面具。队员们上身穿防弹背心,外罩黑色作训服。有些还携带大量弹药和救生器材,如微型手电、无线电接收机、匕首和急救药品。

新队员的训练叫做“整新手”。每个人都要接受打破旧习惯的训练。在常规部队中养成的习惯到“三角洲”部队后都要一一被改变。例如在常规部队中养成的不在安全区域外射击的习惯要打破,只要有射击的机会就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训练不仅旨在打破旧习惯,还在于树立新习惯。队员们对付恐怖分子时不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而要用枪来说话。他们被要求养成两次射击的习惯,射中每个目标后都要补上一枪,以确保目标当场毙命。

个人练习完毕后,“整新手”训练进入第二阶段,小组训练。队员要学习在各种环境里近距离格斗的技巧。他们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如在飞机里制服劫机犯等。队员们还要学习高跳低开和高跳高开等跳伞方式,以及用呼吸器和小型潜水艇进行水下渗透的技巧。他们还要学习驾驶各种类型的越野车和溜门撬锁的方法。

“整新手”训练结束后,新队员们还要定期与“海豹”突击队或英国的特种部队进行联合训练。

目击“三角洲”突击队演习

一组“三角洲”突击队员围坐在一块黑板前。一名中士站在黑板旁,边画图边用清晰、简洁和直白的语言讲解着任务:

“昨晚7点半,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大使馆。16名国务院官员和雇员被扣押为人质。2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枪战中牺牲。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将担负解救人质、制服恐怖分子、重新夺回大使馆的任务。”中士环视队员一下后接着说,“当地警察已封锁了使馆周围区域,第10特种作战大队的快速反应组已经控制了内部的安全,侦察工作也已完成。”中士继续把行动的时间表和人员分工安排详细说了一遍。

中士简报完任务后,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几个问题。接着,他抽问了几名队员,以确信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任务十分明确。随后,大家开始分头进行准备工作。

当最后一缕阳光被夜色吞没,队员们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演习地点。

队员们分成狙击手和攻击手两组。两组人相互协调,时间上计算得相当精确,要在同一时间撤离。狙击手有4人,分成两个小组,每组1名观察者,1名射击者。他们与攻击手和战术指挥中心通过无线电联系。狙击手要沿着事先侦测好的路线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地点埋伏。攻击手则乘坐直升机潜入事发地点。由于行动在夜间进行,因此每名队员都带上红外成像装置。使用AN/PVS-7型夜视仪,队员们可以清楚地看清物体。

太阳早已落下山去,阵阵微风拂过松林响起沙沙声。队员们全副武装,脸上散发着英武的神采。巨大的轰鸣声划破夜空,MH-60“黑鹰”直升机徐徐降落。队员们不等直升机停稳,就打开舱门钻了进去。

“晚上好!”飞行员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向队员们打招呼。

队长也礼节性地问候了一下,紧接着就向飞行员简要讲述了飞机应如何接近目标,在哪停下,何时将队员们接走。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直升机选在屋顶上降落。队员们跳到一个很小的平台上,直升机平稳地飞走了。

队长检查了每个人的装备,低声说道:“各就各位。”

狙击手早已就位,听到队长的指令,他们报告:“1号狙击手就位,目标已发现。”“2号狙击手就位,没有目标。”

一切准备就绪,队长把手一挥,命令手下:“走!”

2名队员从屋檐下放下绳索,滑至预定的入口,小心翼翼地爬了进去。其他6名队员从房顶的门下去。但门是锁着的。6名队员顺着墙边依次站着。1号用带消音器的手枪朝门锁开了两枪,门被打开。2号冲进门去,身子紧贴着墙边。一边慢慢迈下楼梯,一边用夜视仪将前面的情况仔细地观察一番。每向前迈进几步,他就低声向同伴们报告看到的情况。3号箭步走下楼梯,确信楼道内没人后,用清晰而快速的语调说:“3号,楼道无人。”4号立即冲到3号的身边,当3号向右边走廊走去的同时,4号向左边走廊走去。他们的目光从天花板移到地面,从左至右,扫视前方每一寸区域。MP5型步枪黑洞洞的枪口也随着眼睛的转动而移动,随时准备射出致命的子弹。

负责右边走廊的队员沿着墙壁慢慢前行。走在最前面的3号感觉到一扇门内有些动静。他从裤兜内摸出一个罐头大小的“强光巨响”手榴弹,右手拉开拉环,轻轻沿着地面从门下将手榴弹滚了进去。他身子平贴着墙面,低声对同伴说:“手榴弹!”话音未落,房间内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

爆炸响了数声,强光也闪了几下,再凶悍的匪徒也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吓得屁滚尿流。5号一脚踹开门,顺着左路冲进屋内。6号紧跟其后,沿着右路冲进屋内。7号、8号由窗户进入屋内,每人也是各负责一个方向。5号已经从夜视仪中看到目标。1名蒙面恐怖分子歇斯底里地用波兰制AK-47型步枪抵着人质。人质是一名年轻的妇女,被绑在椅子上。5号毫不犹豫地向恐怖分子的心脏开了两枪。恐怖分子应声倒下。

在7号搜查恐怖分子身体时,5号的枪始终瞄准着这具已毫无生气的尸体。6号和8号迅速对房间进行检查后,又对人质进行了检查。曾经有过恐怖分子在人质身上设下圈套,放置诡雷的情况,让“三角洲”队员吃了不少苦头。血的教训让队员们变得更加谨慎。

检查完毕后,2号用麦克风向指挥部和其他队员报告:“2号,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名人质获救,地点在顶楼主房间。”说完,他和同伴们就迅速撤离现场,余下的工作由随后赶到的警察来完成。

队员们还要对建筑物的其他房间进行检查,直到所有恐怖分子被制服,所有人质获救后才能离开。任务完成后,他们还要集中一下,对行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这就是“三角洲”部队的一次典型演习。

通过演习,队员们懂得要注重团体协作(个人英雄主义是反恐怖行动的大忌),射击要稳、准、狠,食指要在适当时候扣动扳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不能浪费子弹或枪支走火。移动与前行的步法、行进中射击的方法、破门而入的方法等技能都在演习中得到了很好的操练。

与“海豹”队员聊天

杰克是一名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生,他参加了“海豹”突击队员的选拔训练。当被问道“为什么一名海军军校毕业生想当‘海豹’队员?”时,他这样回答:“当我刚进校时,我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当什么。隐约觉得好像当飞行员挺好。第一年,我加入了划船队。很多划船队的队员最后都加入了特种部队。划船队一般是8人一组,每个人不仅要奋力划桨,还要与其他人协调一致。这种相互帮助和依赖的团队精神在特种部队里十分重要。我想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战队员,因此我就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这个选择。”当被问道“军校教员和同学对你的选择做何反应?”时,他淡然一笑,答道:“当然有些不理解。我学的专业是机械工程,我是班里的优等生。大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我应该到潜艇里工作。但我对‘海豹’有浓厚的兴趣,十分想成为其中一员。尽管很多教员不理解,劝我到核潜艇上工作,我还是不改初衷,报名参加‘海豹’。从我接受训练的第一天起,我就意识到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美国特种部队的所有队员都是志愿报名参加,“海豹”突击队员的选拔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在没有完成基本“基础水下爆破/海豹”训练和在突击队中实习6~18个月前,不能被称作“海豹”突击队员或另一个通俗的名字“蛙人”,而是被冠以一个昵称“蝌蚪”。对大多数志愿参加“海豹”突击队的人来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想升官晋爵,也不追名逐利,只想当一名光荣的“海豹”突击队员。“海豹”突击队员晋升机会相当有限,比一般部队升迁的机会要少。同时,他们的收入除正常薪水和津贴外,每月只比一般部队多285美元补贴(包括175美元潜水费和110美元特种任务费),这与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因此,要想升官发财最好别来“海豹”。这并不是说这些志愿加入“海豹”的人都淡泊名利,看破红尘,视金钱为粪土,视权力为身外之物。大多数人作出这一选择原因很简单,只想证明自己体能和毅力的卓越,只想成为这个神秘大家庭的一员。

所有报名的志愿者都被送往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的海军特种作战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经过7周的“训前适应性锻炼”后,这些被昵称为“蝌蚪”的志愿者们便开始进入长达26周的“水下爆破/海豹”训练。训练分三个阶段。与其他军事训练不同,这种训练中军官与士兵都在一起接受训练。军官仍然担负领导者的角色,但与士兵接受同样标准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现在,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的训练借鉴了“海豹”的训练方法,某些科目也采用“官兵同训”的方法。

亲历“海豹”“地狱周”

“海豹”突击队员的训练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重点是“体能适应”,旨在检验和提高受训者的身体素质。这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受训者能否用“海豹”的方式思维和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训练时间为9周,每天受训者除了跑3~5公里和游1.6~3公里外,还要进行各种体能锻炼。学习的技能包括救生、系绳、水下打结、基本急救常识和划“可充气小船”。受训者6人一组,他们要学会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训练的强度逐渐加大,教练借此判断谁会半途而废,谁会锲而不舍,谁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训练强度有时大到让你无法承受,目的是考验你的意志和耐力。这已不再是体能的较量,而是心理的比拼。

一位经过训练的毕业生回忆道:我们划了整整6公里,教练说不够快,重头再来。我们拿起桨,拼命地又划了6公里,速度比上次快一些。可教练还不满意。命令再划一趟。这时我们已划了12公里,大家都累得精疲力尽,连抬胳膊的力气也没有。这次我们只划了约160米,教练就让停下来。可就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地有人叫喊:“我不行了,我不划了,我放弃。”其实教练只是想看看,谁会认为自己不行了而轻言放弃,谁会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而不懈努力。

第一阶段的高潮是在第6个星期。这个星期又被称作“地狱周”,是“海豹”突击队训练关键的一周。这周里,受训者被迫将体能和意志发挥到极限。教练强迫他们完成一些他们难以置信的事情。从星期日到星期五,他们夜以继日,24小时不停地接受训练。他们不停地奔跑、游泳、攀登和锻炼。整夜都在水中游泳,全身冰冷,浑身湿透,骨头架子都要散了。

这周的训练目的主要是检验受训者在一片未知和混乱的情况下如何应对。

他们不知道训练计划,对下个科目和训练多长时间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目前表现如何,训练要求和教练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始终是个谜。教练的指令时常自相矛盾,并不断更改。教练从不告诉他们一项练习什么时候结束,下个练习什么时间开始。剥夺睡眠被认为是判断受训者能否承受压力的关键。整个星期,每人至多只允许睡6个小时,实际上往往只能睡4个小时。队员们必须随时随地扛着一个大橡皮艇。一旦橡皮艇丢失,整个船队都将被淘汰出局。

“地狱周”里最危险的一个训练项目叫“岩石搬运”。受训者在风急浪高的科罗纳多海岸,顶着风浪从岸边向大海深处划橡皮艇。划到离岸600米后,调转船头向岸边的防波堤划去。之后,队员们赤着脚,齐心协力地把橡皮艇扛到岸上。从防波堤到岸边的距离虽然不长,但到处是光溜溜的岩石,一不小心就会摔个人仰艇翻。很多人因此摔断骨头无法继续训练,也有人摔断脊柱,造成终身残疾。每名受训者要搬运4个来回才算完成任务。

任何没有亲身体验过“地狱周”的人,都无法想像它对精神与身体的折磨究竟有多大。受训者一周下来关节扭伤,骨头摔断甚至患上肺炎的情况司空见惯。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一名受训者在冰冷的水中整整游了一宿,拖着疲惫的身躯爬上岸,全身冻得发抖,一点力气都没有的时候,一名教练走上前来,小声告诉他,只要承认无法继续训练和自己不适合当“海豹”队员,马上就会有热咖啡、冰啤酒送到他面前,门口还会有辆汽车等着把他送到舒适温暖的饭店,他洗个热水澡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在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情况下,拒绝这个诱惑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那些经不住诱惑,意志不坚定的受训者被淘汰出局。剩下的则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在最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海豹”队员前,他们还要历经千辛万苦,继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海豹”训练的目的就是看谁能够扛得住肉体与精神的重负,即使面对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决不轻言放弃。

“海豹”队员选拔的要求极其严格,淘汰率自然很高。尤其在“地狱周”里,淘汰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海军特战训练中心里有一口钟,受训者称之为“钟先生”,经受不了严格训练的人只要敲一下这口钟,就可以退出训练。凡是在“地狱周”里主动退出的受训者,都要把他戴的绿色钢盔摆放在海军特战中心训练场的边沿。这一排排绿色钢盔既说明训练者们可以自由退出,又在无声地告诉人们,那些坚持下来的都是精英,有着超人的意志和非凡的体力。

由于“地狱周”的训练严格得近乎残酷,因此也招来一些人的非议。但所有的“过来人”都毫无例外地认为这是“海豹”突击队训练的灵魂。海军特战中心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减轻“地狱周”对受训者身心所受的折磨和伤害,避免严重受伤或死亡事件的发生。每天医护人员都要对受训者作全面的检查。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能量,特战中心每天供应4顿饭。受训者如果对任务要求不清楚可以随时喊“训练暂停”,向教练提出问题。如果感到有受伤的危险,他们可以请求“安全暂停”。

海军特战中心的负责人史密斯将军说:“这周里淘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遗憾,因为他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海豹’突击队员。我要求教练尽一切努力使受训者在‘地狱周’开始前充分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减少这周里的淘汰率,并保证那些被淘汰的人的确不适合当‘海豹’突击队员。”

文森·奥利弗是一位“海豹”资深教练,他在“地狱周”的第一天告诉受训者:“如果你觉得无法支撑下去,请记住三点:第一,在你之前有很多过来人。第二,你旁边的人与你经受着同样的痛苦。第三,一步步地向前。也许距离你毕业还有一千步要走,但只要你在不停地走,每过一天你就离目的地近了十步。”一名“海豹”突击队员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他们告诉你一点一点地经受磨难。当一个小时太长,就一分钟一分钟地计算时间。有些人中途退出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想自己无法跑完35公里,或自己根本不可能从科罗纳多划船到拉霍亚,与其累死还不如早点打退堂鼓。他们看起来似乎很有自知之明,但却因此抱憾终身。他们不是输在体力上,而是输在心理上。其实教练并没有真的要我们必须跑完35公里,我们也没有真的从科罗纳多划到拉霍亚,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当我后来被派到索马里执行任务时,整夜整夜无法睡觉,要不是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早就熬不住了。我抱着这种一点一点承受折磨,挺住每分钟的思想,才得以最终迎来曙光。‘地狱周’为我成功执行今后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豹”是怎样进行水下求生训练的

“海豹”队员的第二阶段训练主要为水下求生训练。这个阶段持续7个星期,重点是利用水下呼吸器进行潜水训练。在这一阶段,受训者学习水下求生、水下游泳、水下呼吸器的使用、被损坏设备的处理等。受训者不仅学习开路式水下呼吸器的使用,还要学习使用闭路式水下呼吸器。闭路式呼吸器是一个闭塞的呼吸系统,在你吐气时不会产生气泡,因此隐蔽性更好。

这个阶段里还有个非常可怕的练习。教练把你推到一个深不可测的池子里、而你自以为带着水下呼吸器可以从容应对。可没等你在水里畅游一下,突然几名教练从水底钻出来,将你牢牢地摁在下面,把你身上所有设备都给弄掉,还把呼吸管给打上几个结。这可不是平时我们系鞋带打的结,而是水手挂缆绳的那种结,非常结实牢靠。这个练习是考验你能否在水下冷静地把呼吸管的结解开,重新套上装备,游回到水面上。通常这需要1~4分钟才能完成。

在游泳池里学习和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他们被送到太平洋海岸接受训练。

重点测试夜间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游泳耐力。第二阶段最后一次测试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游约9公里。这个阶段的淘汰率很高,特别是进入海洋训练后,面对冰冷刺骨的海水、惊涛骇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即使是游泳健将也会望而却步。

怎样才能戴上“海豹”三叉戟徽章

“海豹”队员的第三阶段训练重点是陆上武器练习。学习陆上战斗、爆破和武器操作。受训者现在必须像陆军特种部队一样,学习射击和进行小规模的陆上行动。这阶段除体能训练外,最难的是学会严格控制火力。与常规部队不同,“海豹”队员要求尽量避免与敌人发生直接冲突,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开枪。一个8人的“海豹”班面对大规模的常规部队,武艺再高强也寡不敌众,因此必须避免射击以免暴露自己。当迫不得已要开枪射击时,要尽量少地消耗子弹,以防在突围时再遭不测。这个阶段持续7周,其间受训者至少要跑23公里,游9公里。

训练最重要的是使受训者用“海豹”的思维去处理问题:在极少外援的情况下实施小组作战;从容不迫地应付不测事件、混乱和压力;锲而不舍,决不气馁。“海豹”需要的是那些在混乱情况下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人。受训者不仅要学会海军特种作战的基本技能,还要建立起对自己体力和心理上的信心。完成了“水下爆破/海豹”训练的毕业生还不能算作“海豹”突击队员。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训练,表明他们有资格、有能力成为“海豹”大家庭的一员。完成训练后,他们还要到位于乔治亚州本宁堡的美国陆军空降学校接受为期三周的空降训练。随后被分配到各个“海豹”突击队。经过6~18个月的见习期,他的同伴和长官还要对他是否合群、是否能融入这个群体作出评判。只有顺利通过这最后一关,他才能佩带上“海豹”突击队员的金色三叉戟徽章。

走进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以及所属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战区特种作战司令部。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指挥各军种的特种作战部队,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下辖驻本土的陆、海、空三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级联合司令部有太平洋、大西洋、欧洲和中央四个特种作战司令部。

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赫尔伯特空军基地,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海军基地。

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暂编)、肯尼迪特种作战中心(即原布雷格堡特种作战中心)。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下辖第1、3、5、7、10特种作战大队(空降)和第1特种作战分遣队;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下辖第4心理战大队(空降);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下辖第75别动团和第160飞行团。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太平洋舰队第1特种作战大队、大西洋舰队第2特种作战大队和海军特种作战中心。第1特种作战大队下辖第1、3、5“海豹”小队,第1蛙人输送艇小队和驻关岛分遣队;第2特种作战大队下辖第2、4、6、8“海豹”小队,第2蛙人输送艇小队,驻英国分遣队和驻波多黎各分遣队。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第1、39、353特种作战联队,特种作战任务试验和鉴定中心,第1720特种作战大队和空军特种作战学校。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任务是由国家的安全环境、军事战略及特种作战部队的能力所决定的,其可能担负的主要任务为:非常规作战、特种侦察、保障援外活动、反恐怖主义行动、心理战及营救等。非常规作战主要包括游击战、颠覆、破坏和情报搜集等活动。援外活动主要是帮助美国的友好国家制止反政府活动和暴乱,有时也可直接参加镇压行动。特种侦察主要是通过预先潜入、空降或从地面和海上渗透的方式获取情报。直接参战,是特种作战部队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小规模进攻性行动,主要样式包括袭击和偷袭。心理战主要是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传单等方法巩固士气、瓦解敌军。同时,美军特种作战部队还担负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禁毒、战场搜索等任务。

美用于阿富汗特种战有哪些主要武器

美在阿富汗战场上的特种战与空袭是同时进行的,特种战将贯穿始终。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美进行特种战的兵器也是美用于整个对阿军事行动的兵器。美用于阿战场上的主要兵器是:

(1)航空母舰和核潜艇

一旦海外出现危机,美国政府和民众就会本能地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这次,美国出动了“卡尔·文森”、”罗斯福”、“企业”和“小鹰”四大航母战斗群。据巴基斯坦海军情报部门称,它们呈“四联心”形式部署在伊朗和巴基斯坦附近200海里水域内,对阿富汗形成的绝对饱和攻击范围重叠,如果阿富汗周边国家中,只要有一个开放“空中走廊”,那么航母上的飞机就能将阿富汗炸个遍。

“洛杉矶”级核潜艇是美国水下力量的中坚,环游地球十几圈而不用加燃料。“洛杉矶”级核潜艇的攻击武器以导弹为主,仅“战斧”巡航导弹就配备两种。9月15日,就在纽约“9·11”恐怖事件余波未息之际,美国海军部就将多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快速部署到印度洋一带,谁也不知道它们的行踪,只了解这些核潜艇携带的武器足以在一周内毁灭一个国家。

(2)“滚雷”侦察车

美军已向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派遣了“三角洲”、“游骑兵”等特种部队,准备在不得已的时候直接突入阿富汗本土,摧毁恐怖分子的基地,而机动灵活的全地形侦察车是少不了的。美军特种部队装备的“滚雷”式侦察车,结构简单到“钢管+轮子+发动机=汽车”的地步。车辆以最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在15米的距离上还不到83分贝,隐身能力非常强。战车可搭载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和毒刺防空导弹等重武器。如果每辆“滚雷”各装备这些重型武器中的一种,那么只需三四辆便可组成一个作战小组,进行突袭。

(3)全球定位系统导弹:JDAM

在对阿富汗的空袭中,美军首次动用了名为JDAM(联合制导攻击弹)的导弹,这种炸弹能如同幽灵般从天而降,误差仅几英尺,防不胜防。JDAM在外形上同用于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的普通激光制导炸弹没什么两样,但却有质的突破。它依靠太空中卫星群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制导,能准确地获知攻击目标的经度、纬度和海拔,并在尾部有鳍状调节装置,在下落过程中还可临时调整攻击点。

每枚耗资达1.8万美元的JDAM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需飞行员看到轰炸目标。而激光制导炸弹要求飞行员飞得低到能够看到轰炸目标,如果碰上烟雾就会失去目标。JDAM则只要飞行员接收到卫星发来的信号,按动发射按钮即可,这不仅摆脱了对天气的依赖,而且意味着轰炸机可以在安全的高度自由飞行,是美军实现本方零伤亡空袭的突破。

但JDAM的技术仍只是试用阶段,既然它靠接收卫星信号制导,如果卫星和轰炸机间的信号被屏蔽,JDAM也就成了瞎子。

(4)美“菲律宾海”(CG58)号导弹巡洋舰

“菲律宾海”(CG58)巡洋舰是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在对阿富汗的打击中,该舰发射了“战斧”舰射巡航导弹。

(5)“毒刺”防空导弹

这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波莫纳分公司研制的单兵肩射防空导弹系统,用于战区前沿及要地防空。该导弹是在“红眼睛”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成。该系统于1972年7月开始研制,1981年2月进入部队服役。与“红眼睛”相比,该弹改进了制导系统、发射系统和发动机,增加了敌我识别器。

“毒刺”导弹的弹径与“红眼睛”一样,为70毫米,但弹长增至1.52米,弹重增至10.13千克。其最大作战半径提高到5.6公里,最大作战高度提高到4.8公里。

具有全向攻击能力,且抗红外干扰能力强的“毒刺”导弹被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万一这种导弹落在恐怖分子手里,后患无穷。因此,美国人又不得不出高价去收购散失在各地的“毒刺”。

“毒刺”的性能好、重量轻,可赋予其多种任务,美国人已将这种导弹挂载在直升机和轻型飞机上,以提高它们的空对空自卫能力和空对地攻击能力。

它的缺点是战斗部威力较小。它是轻便、耐用、易操作,成本低的导弹系统。

(6)“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多用途巡航导弹,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部队。“战斧”巡航导弹主要有3个型号:陆上发射巡航导弹(GLCM);空中发射巡航导弹(ALCM);海上发射巡航导弹BGM-109。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战斧”巡航导弹,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战斧”巡航导弹弹长6.17米,直径52.7厘米,水平翼长2.62米,发射时重量(包括250千克的助推器)为1452千克。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舰艇上用的是箱式发射器,或垂直发射器。在潜艇上既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用垂直发射器发射。导弹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射程在450至2500公里,飞行时速约800公里。据称,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在2000公里以内误差不超过10米的程度。

“战斧”巡航导弹的巡航高度,海上为7至15米,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150米,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此后又在多次战争中使用。

(7)B-52战略轰炸机

B-52战略轰炸机由美国波音军用飞机公司设计,1952年首次试飞,是当今世界上正在服役的、体积最大的轰炸机之一。

B-52轰炸机机长49米、翼展56米、重量达219吨。在海拔1万米高空,它的续航能力在1.2万公里至1.4万公里之间。它可以在空中补给,只要机组人员耐力允许,它能够长时间飞行。因此,一些B-52轰炸机在远程飞行时,由两组机组人员(6人)轮流驾驶。

B-52轰炸机的飞行速度每小时为1000公里,它的货舱里和机翼下可载共约27吨的炸弹、空对地导弹或巡航导弹。B-52轰炸机机群可以同时把数百吨炸弹投向一定范围内的地区,实施“地毯”式轰炸。

B-52轰炸机从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整个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期间,曾多次执行轰炸任务。美国已生产744架,现在,它的两种最新型号的100多架飞机仍在美国空军服役。

(8)B-2隐身战略轰炸机

B-2战略轰炸机是一种隐身飞机,由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试飞。后又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B-2隐身轰炸机的单价高达22.2亿美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飞机。其机身采用翼身融合、无尾翼的飞翼构形,机翼前缘交接于机头处,机翼后缘呈锯齿形。机身机翼大量采用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状结构,表面有吸波涂层,发电机的喷口置于机翼上方。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和材料,能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达到良好的隐身效果。

B-2轰炸机最大速度为0.85马赫,升限19240米,最大航程11675公里。该机经一次空中加油,其转场航程为18532公里。美国空军扬言,在接到命令后,B-2轰炸机仅在几小时内,就能从美国本土起飞,攻击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目标。

B-2轰炸机有三种型号:“布洛克1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83型核炸弹和16枚MK84型常规炸弹;“布洛克2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61核炸弹,有携带防空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还可携带36枚集束炸弹及16枚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制导的炸弹;“布洛克30”型,最多能携带80枚MK80炸弹、36枚M117炸弹、80枚MK62炸弹、16枚联合制导攻击炸弹,还可携带8枚防空区外攻击导弹。

B-2战略轰炸机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科索沃时第一次用于实战。

(9)B-1B战略轰炸机

B-1B战略轰炸机是一种可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1969年由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开始研制,1985年开始装备部队。B-1轰炸机共发展了两种型号:B-1A和B-1B,目前装备部队的均为B-1B。B-1B轰炸机由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推进,每台发动机最大推力可超过1.35万公斤;机长44.5米,翼展41.8米,高10.4米;空载重量87吨,最大起飞重量214.65吨,升限1.49万米以上,乘员4人;机翼后掠角可在15°至67.5°之间变化,最大飞行时速约1400公里,航程1.2万公里。主要机载设备有:多普勒速度传感器、多模态攻击雷达系统、高精度惯导系统等;可装备84枚500磅常规炸弹和30枚CBU-87/89/97炸弹,亦可装备远程核武器。

B-1B战略轰炸机采用隐身技术,能进行严密的自我防卫,它配有电子干扰设备、红外干扰设备、雷达定位和预警系统等。使用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全球航行,可在飞行中对任务和目标数据进行修正,无需地面导航的协助而直接精确打击目标。

B-1B战略轰炸机是一种多用途远程重型轰炸机,能穿过复杂的防御系统进行攻击,执行洲际任务亦无需中途加油。1998年12月18日在美英对伊拉克实施第二轮军事打击中首次用于实战。

(10)F-117A隐身轰炸机

F-117A是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代隐身轰炸机,也是世界第一种实用型隐身轰炸机。它主要实施夜间作战,攻击有较强防空火力掩护的重要目标。1978年12月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开始研制,1981年6月首次试飞,1982年8月开始装备部队。每架造价约4500万美元。F-117A乘员1人,机长20.09米,翼展13.2米,高3.78米,机翼前线后掠67度,机翼后缘呈锯齿状。

该机装有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飞行时速约1000公里,作战半径约1100公里;主要机载设备有双视场前视红外传感器、下视红外和激光指示仪、惯导系统和多功能显示系统、数字式活动地图等。F-117A最大起飞重量为23.8吨,载弹量2.27吨,弹舱可容纳2枚GBU15型2000磅级的炸弹,或AGM88型高速反辐射导弹,必要时它亦可携带B61型核弹,对敌方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

该机采用了大量隐身技术,机身采用多面、多锥体和飞翼式布局,雷达反射截面积小;尾喷口为扁平状,红外辐射特征小;机载武器全部装在弹舱内;机体大量使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外表涂有黑色吸收雷达波材料。

在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作战中,F-117A首次参战。1991年海湾战争中,F-117A专门用于攻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由于追求隐身效果,F-117A存在着飞行速度低、载弹量小的弱点。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作战中,1架F-117A被南联盟防空部队一举击落。此为该型机被击落的首次记录。

(11)EA-6B电子对抗机

这种飞机的主要功能是干扰敌方雷达,破坏敌方的通讯,使敌方的早期预警系统瘫痪,因此是美军每次空袭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飞机。

该机1971年投入使用,曾参加过越南战争。飞机上装有2台发动机、大量电子战和反侦察设备,能够全天候参加军事行动。此外,飞机上还装备了反雷达导弹,能摧毁敌方的雷达阵地和通讯中心。该机的作战半径为1840公里,飞行速度为每小时920公里。

(12)特种作战飞机

美国特种部队装备的飞机主要是各种直升机和运输机。近几年来,他们凭借这些“魔鬼之舟”屡屡出击并取得战绩。目前,美国特种部队共有各种作战飞机、直升机200余架,其中陆军特种部队拥有直升机50余架,空军特种部队装备的各种特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近150架。与同类飞机相比,特种部队所装备的飞机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这些飞机附属设备先进,作战功能齐全,一般都有雷达规避、通信和压制敌方兵器的能力。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这些特种作战飞机生存能力强,利用率高,在作战中可用于执行各种任务。

A.“空中炮舰”A-130H

1989年12月20日,美军特种部队在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充当急先锋。在攻击发起时,AC-130E奉命执行压制机场中的巴拿马国防军的任务。起初,巴拿马国防军的官兵们看见飞来的只是一架运输机,毫不在意,胡乱地向空中开枪。哪知,AC-130E上的机关炮和机枪却突然开火,巴拿马的部队没有想到美军运输机会有这样强的火力,一时间,他们被打懵了。守卫机场的高炮部队连忙向AC-130E开火,可由于飞机的高度太低,无法命中目标。相反,AC-130E却抓住时机向阵地投掷了激光制导炸弹,给巴军高炮阵地以沉重打击。在这次行动后,AC-130E又经过改进,新型号为AC-130H。

AC-130H是美国空军的攻击运输机,绰号“空中炮舰”,也叫“幽灵”,还有人把它称作“武器飞船”。主要用于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和空中支援作战任务。AC-130H在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中获得了很大成功,1991年又参加了海湾战争。

AC-130H的武器配置很强,是一个武器发射平台。它有2门20毫米“火神”6管炮(每门炮备弹3000发,正常射速2500发/分,最大射速6000发/分);1门40毫米火炮,备弹256发;1门105毫米人工装填榴弹炮,备弹100发;AC-130H上还安装了2挺7.62毫米机枪和激光制导炸弹。

AC-130H的电子设备也很先进,机上有完善的导航、驾驶和瞄准设备,这些设备能够保证AC-130H以超低空的高度进入预定地域。为了更好地观察地面,机上还配有探照灯。

AC-130H的自身防护系统也很出色,装有自动告警装置、电子干扰设备、红外诱饵吊舱和无线电电子对抗设备。该机机身下部还加装了防护装甲,一般的轻武器很难击穿它。

AC-130H机组乘员通常为14人,但参战时往往增至18~20人,以便飞行期间能轮换休息。参加入侵格林纳达的AC-130H型机,隶属美国空军第1特种作战联队第16特种作战中队。入侵的前一天,首批3架H型机从美国赫尔伯特机场起飞,直接飞到格林纳达上空执行作战任务,飞行时间达15小时,其中在目标上空参加战斗约8个半小时,随后经过空中加油,又投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达5个小时之久。由于它可以进行空中加油,机组成员又能轮换休息,所以其续航时间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延长下去。

B.“战斗爪”MC-130E

MC-130E“战斗爪”飞机也是在C-130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其主要用途是隐蔽护送、机降(伞降)侦察/破坏人员并保障其供应和后撤。此外,这种飞机还能用于空降地域的侦察以及为MH-53H等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

从外观上看,MC-130E与C-130的区别是加大了下垂的机头整流罩,在整流罩上部有“触须”,即专用起重臂,用于在飞机不降落的情况下抓住人员和物资回收系统绳索。飞机的尾部(包括货桥和货舱门)都经过加固。货舱门有两种既定的开启位置。这就有可能使用伞投系统实施空降。这种伞投系统可以使飞机在75米的低空以400多公里时速飞行时进行空投,而通常从C-130型飞机上进行空投要求的最低高度为250米,速度不应超过220~240公里/小时。

飞机不降落时从地面回收人员和物资的回收系统,是由带悬吊装置的专用飞行服、小型系留气球、尼龙绳、压缩氢气瓶等组成。所有这些都装在带有降落伞的一个口袋中。在回收区域,机组人员把这个口袋扔下去,回收人员找到口袋后,穿上有悬吊装置的服装,用氢气给气球充气,并使气球上升到150米高度。然后背风坐在地上。飞机从下风方向进入,时速280公里,高度120米,飞机抓住绳索,割去气球并爬高脱离,同时用绞车把人吊起。在飞机抓住绳索时人被用力往上一拉,大约可升高到100米,以避开周围的障碍物。机组人员9~11人(依执行任务的性质而定),其中有飞行员2人、领航员2人、随机工程师1人、无线电报员1人、电子对抗设备操作员1人、前视红外系统操作员1人,其余是空投和起吊人员或物资的专业人员。

C.“铺路先锋”MH-53J

MH-53J是目前美军中体积最大、速度最快、设备最先进的直升机,它是在双发重型运输直升机CH-53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1990年,美军成立特种作战司令部时,就把MH-53J选为空军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的直升机。MH-53J的绰号叫“低空铺路”。这个绰号倒也名副其实,MH-53J的主要机动范围是在低空,它的任务就是为特种部队“铺路”。

一般直升机的起落架都是固定不动的,而“低空铺路”直升机的起落架却像战斗机那样可以收放,它安装了3台发动机,成为西方军队中发动机功率最大的直升机。MH-53J有3名空勤人员,机舱可以容纳3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安放24副担架和若干医务人员。

在海湾战争中,MH-53J配合武装直升机,摧毁了伊拉克边境的雷达阵地。同时,MH-53J还发射红外诱饵导弹,引开了不少伊军地面部队的肩射地对空导弹,使武装直升机安全返航。在战争中,一架F-14“雄猫”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被伊军的两辆卡车发现,卡车朝飞行员逃跑的方向追去。

就在这时,美军的MH-53J特种作战直升机赶到了,先是发射了两枚导弹击毁了伊军的卡车,然后救走了战斗机飞行员。此外,MH-53J在战争中还担任搜寻“飞毛腿”导弹的任务。

D.“飞行车厢”CH-47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选用直升机时,看上了波音公司生产的CH-47直升机。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直升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那种单旋翼直升机,它有两副旋翼,分别安装在机头上方和机尾上方,所以这种直升机又叫“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它的机身就像一节火车的车厢,这也是它得名“飞行车厢”的缘由。

MH-47E可以利用副油箱和空中加油设备进行远距离飞行或快速越海飞行。改进后的MH-47E除装有两挺12.7毫米机枪外,还可以携挂空对空导弹。它的旋翼可以折叠,并安装有旋翼刹车装置。机舱外安装了悬吊回收装置。它的最大载重为651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97公里/小时,实用升限2900米。目前,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装备了50架MH-47E。

E.长“脑袋”的直升机OH-58D

在众多的直升机中,OH-58D可以说是长相最特别:一个“小脑袋”,两只圆圆的“眼睛”。你可别小看这个“小脑袋”,它可是OH-58D的旋翼瞄准具,虽然它体积不大,但里面的设备却十分先进,有可以放大12倍的电视摄像机,有自动聚焦的热成像传感器,还有激光测距仪。这个“小脑袋”具有主动跟踪目标和自动校靶功能。由于它“高高在上”,从而保证了OH-58D直升机能躲在小山丘和树丛的后面对目标进行观测和瞄准,减少了直升机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的机会。

别看OH-58D的身材小,它的武器系统却不弱,机身两侧有多用途轻型导弹悬挂架,可以挂4枚“毒刺”空对空导弹,或者挂“海尔法”空对地导弹,这使它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它可以在海拔1200米的高原地区飞行,也可以在高气温条件下使用。此外,它还有贴地飞行能力和全天候空中侦察能力。

海湾战争后,美军又对OH-58D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直升机称为“隐身基奥瓦勇士”,它的机身大量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材料,机头也改变了形状,并编号为OH-58X。

OH-58X直升机的机身长10.31米,机高2.59米,机宽1.97米,空重1281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3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3660米,航程556千米,续航时间2.5小时。

F.“空中杀手”AH-64

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国最先进的具有全天候、昼夜作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海湾战争中,在美军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前22分钟,8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从750千米外的基地起飞,发射了3枚“海尔法”导弹,导弹沿着波束飞向伊拉克西部两个地面雷达站,不到2分钟,就彻底摧毁了它,从而为空袭部队提供了安全走廊,保证了空袭成功。

与其他直升机相比,“阿帕奇”的突出特点是:火力强,它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另外还有机炮和火箭等;装甲防护和弹伤容限及适坠性能好;飞行速度快;作战半径大,可达200千米左右;机载电子及火控设备齐全,具有较高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较完善的火控、通信、导航及夜视系统;具有“一机多用”的能力。

(13)特种炸弹

美军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中,使用了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和CBU-89集束炸弹,摧毁了许多塔利班地面目标。

A.GBU-28炸弹:“地下掩体粉碎机”

GBU是“制导炸弹”(Guided Bomb Unit)的缩写,它的重量高达5000磅(约2270公斤),装备有重达4637磅的激光制导穿甲战斗部,具备穿甲、爆破和粉碎三种功能。试验证明,GBU-28炸弹可以穿透20英尺(6米)的钢筋水泥工事和100英尺(30米)的普通地面,威力巨大,因此获得了“地下掩体粉碎机”这样一个凶猛的绰号。

开始研制GBU-28炸弹是在海湾战争时期。当时伊拉克为了防止空袭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地下掩体,主要作为伊军的指挥中心和通讯中心。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曾经多次利用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命中一些类似的掩体,但是却很难摧毁它们。为此美国空军迅速向美国军工界提出研制超级炸弹的要求。1991年2月,军火公司接到研制要求后,将美国陆军的8英寸炮管装入常规炸药,再加上激光制导部件组装成GBU-28。之后,新研制的炸弹进行了空中投掷试验。2月27日,2枚GBU-28被运往海湾战区。在海湾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空军使用F-111战斗轰炸机挂载这2枚GBU-28炸弹对伊拉克的地下指挥中心进行了空袭。从当时的录像资料来看,炸弹成功地摧毁了目标。直到海湾战争后的1997年,GBU-28炸弹才正式投入生产。GBU-28可以挂载在美国空军的F-15E、F-111战斗轰炸机和B-2隐身轰炸机上。不过由于GBU-28的弹体长达3.88米,因此像F-15E这样的重型战斗机也只能在机腹中线挂载一枚此型炸弹。目前GBU-28已经有了被称为GBU-37的改进型,据称它已具备了摧毁发射井下洲际导弹的能力。

B.CBU-89集束炸弹:自动编程进行引爆

CBU-89(Gator)集束炸弹(通常也称为子母弹)在美军的武器库中并非是一种新型武器。最早的Gator全称是“Gator反装甲武器系统”,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航空喷气军火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在称为Gator的撒布器系列中约有近10个品种,现在主要使用CBU-78和CBU-89两种,其中前者由美国海军使用,后者由美国空军使用。

CBU-89还可称为地雷撒布器。CBU-89是由SUU-64/B战术弹药集束炸弹箱改制而成,外形与普通炸弹相似。CBU-89内装72枚BLU-91/B反坦克地雷和22枚BLU-92/B防步兵地雷。前者采用磁感应引信,通常在弹体到达最佳引爆点时才引爆,主要用来反装甲车辆;后者投放后采用触发式引信引爆,弹体采用钢质杀伤破片,主要对大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杀伤,两者均可对引爆装置进行自动编程。在飞机出航前,地勤人员还可以通过对集束炸弹箱上的开关选择预先设定地雷引爆的时间。CBU-89/B型集束炸弹广泛装备于美国空军的F-15E、F-16、B-1B等作战飞机上。时至今日,CBU-89和CBU-78集束炸弹还在不断的改进之中。1995年,在炸弹尾部安装风向修正器(WCMD),WCMD可将普通炸弹转变为适用于全天候攻击的精确制导炸弹。2000年11月,美国空军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集束炸弹风向修正器的飞行测试。这种风向修正器价格低廉,每套装置仅1万美元,但却使CBU-78和CBU-89具备了自主攻击能力。美国空军计划到2005年共订购4万套WCMD,届时美国空军的CBU-89集束炸弹将全部具备精确自主打击能力。

(14)高频、超高频通话器

最受特种部队重视的新型无线电通话器主要有两种,都具有语音和数字两项功能,并且能保密,不怕截听。一种是AN/PRC-150高频无线电通话器,重10磅,另一种是超高频无线电通话器,重量也是10磅,可同时通过几个频道传递信息。

2001年8月份,佛罗里达州的哈里斯公司已将若干高频率、多频道保密无线电通话器销售给美国特种部队。这样,特种部队拥有的这种通话器已超过2000套,可保障即时传递情报,并且一呼百应。

(15)特种导弹

特种部队还装备有装载特殊弹头的导弹。第一种是双弹头导弹,第二种是先进的高爆弹弹头。双弹头导弹的作用在于:第一个弹头穿透掩体或障碍物,第二个弹头攻击敌人内部。高爆弹弹头则是在地下或障碍物内部产生高压,即使在外边爆炸,依然能够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和压力,造成杀伤,或大量浓烟,逼使恐怖分子必须从洞里出来。

美特种部队在阿是如何展开首次地面作战行动的

10月20日,美特种部队首次展开地面突击行动。这次特种战行动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塔利班最高领袖奥马尔在坎大哈城里的指挥部兼住处;二是坎大哈偏远郊区的一处机场。而这次特种战行动的具体目的有三个:一是逮住塔利班最高领袖奥马尔或者塔利班的其他领导人;二是如果第一个目的没能实现的话,那么就搜集有关奥马尔和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领导人的最新活动情况以及他们现在可能的藏身之地;三是实现宣传效果,成功的地面特种战行动不但可以鼓舞美国的军心民心,还可以向塔利班和“基地”恐怖组织示威,显示美军可以在任何时候对阿富汗进行特种战突袭。

阿富汗当地时间10月20日凌晨,参战的突击群兵分两路——第一路参战部队是乘坐从巴基斯坦海岸外“小鹰”号航母上起飞的特种战直升机的“三角洲”突击队。直升机攻击群在特种战部队AC-130攻击运输机的掩护下,直扑坎大哈西北郊巴巴萨伊博村的一群建筑。这群建筑是奥马尔的指挥中心和加固地下掩体,美国空军在前几轮的轰炸行动中故意漏过了这个地方。特种部队进攻巴巴萨伊博区指挥中心所要猎获的目标非常明确:电脑硬盘软盘、人员花名册、军政文件和通讯器材。一名负责这次特种战行动的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说:“我们就是要搜集一切能让我们发现塔利班或者‘基地’组织大人物下落的东西。”

第二路参战部队,是乘专供特种部队行动的MC-130E运输机从安曼某基地起飞的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他们的目标是距离坎大哈西南120公里处的一个机场。参战人员用红外夜视摄像仪拍下了整个作战过程:从天而降的“游骑兵”部队在短短几分钟内便控制了机场,炸毁了几箱手榴弹、数挺机枪和一批弹药。未几,美国大兵登上降落在机场上的MC-130E运输机撤回到出发的基地。

行动结束之后,美国军方立即声称,美国特种部队实施的首次地面攻击行动顺利完成,参战的特种部队安全撤离阿富汗,行动取得了赫赫战果。

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官员高度评价了首次地面突击行动的战果。布什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首次地面突击行动最大的战果,在于让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脱离塔利班阵营的普什图族领袖知道,美国人能在军事上帮助他们,从而坚定他们背叛塔利班的决心。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将军表示,这次地面突击行动向塔利班和全世界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们有能力在我们选定的时间,以我们想用的方式施行军事行动。”

不过,五角大楼仍然沮丧地承认,在首次地面突击行动中,1架“黑鹰”特种战直升机在巴阿边境坠毁,2名美军士兵死亡,5人受伤。这一消息害得正在上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的布什总统眼泪汪汪地说,美国士兵的血不会白流!

10月22日,美国军方终于公布了2名死亡士兵和“黑鹰”坠毁的详情:“黑鹰”不是被敌方击落的,而是由于旋转翼绞入异物,或者是不明原因突然着火坠毁的。直升机坠落时,正副驾驶员成功跳出直升机,1名乘员受伤,但28岁的列兵克里斯托弗·斯通尼斯菲尔和20岁的中士约翰·埃德蒙当即死亡。

为了一扫特种部队首次地面攻击“损兵折机”的沮丧气氛,美国军方22日进一步公布了首次地面攻击的战果。五角大楼声称,在首次行动中缴获了不少有很高价值的第一手情报,现在正在对这些情报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从中获得奥马尔和拉登下落的重要线索;在奥马尔的指挥与控制中心内,特种部队曾与塔利班武装人员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激烈交火,打死了至少20名塔利班武装士兵。所以,首次地面突击行动应该说是达到了目的。

不过,塔利班却有另一套说法:美军在首次突袭行动中大败而归。

按塔利班教育部长穆塔奇20日上午最早的说法,美军特种部队是10月19日晚23时左右由直升机运送到坎大哈西部的一块平地的。他说,美军的直升机刚一降落,就被塔利班的情报机构发现,于是立即出动部队,并且随后与美军特种部队展开激战,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持续了近3个小时。在这场战斗中,塔利班大获全胜,自己没有重大伤亡,但却逼得美军特种部队仓皇撤退,并且还有可能击落了美军的一架直升机。塔利班驻巴基斯坦大使扎伊夫还说,美国直升机是在被击中后在巴基斯坦境内坠毁的,塔利班正在寻找被击毁的直升机的残骸。

一天后,塔利班教育部长穆塔奇扩大了战果:“我们非常肯定,当美军的一架直升机在阿富汗准备起飞逃走时,我们的战士用肩扛火箭将其击落,相信大约有20至25名美国特种兵在战斗中死亡。”另外,塔利班方面称,20日晚上,美军直升机一度出现在喀布尔机场附近,但由于塔利班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直升机无法着陆。为显示塔利班抗美的战果,塔利班情报官阿卡杜勒·阿南·哈迈特表示,他们一天前还处决了5名替美国人当间谍的反塔联盟的将领和士兵。

当然,光说没有证据是不算数的。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战果准确无误,塔利班让风头正足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于10月22日播放了据说是被击落的美军直升机的残骸的画面。这些画面是半岛电视台驻阿记者在坎大哈以北十几公里的山区拍摄的。塔利班的教育部长穆塔奇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透露,这架直升机被塔利班武装击中后坠毁不久,美军的另外一组直升机赶来营救,结果又遭塔利班武装伏击,并且又打中了其中一架,还迫使其他美军直升机逃离现场;塔利班放风说,他们后来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省的沙漠地区,发现了第二架美军直升机残骸,而且残骸上血迹斑斑,显然是伤亡美军留下的。

美对阿战争初期开展特种心理战实况

美第193特种战联队和第4心理战大队在“9·11”事件后不久,就来到了阿富汗邻国,并展开了心理战。战争初期开展心理战的基本情况是:打这场秘密战的是一支装备了机动广播站、传单、扩音器等特殊“武器”的部队,他们的目标是瓦解塔利班的军心,增加阿富汗民众对塔利班的恐惧和怨恨,让阿富汗民众相信他们的真正敌人不是美国人,而是塔利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的第193特种战联队已经悄悄部署到阿富汗的邻国,6架相当于空中广播电视台的EC-130E特种战飞机开始对阿富汗广播。

美国退役的两星将军威廉·姆纳什谈到此事时直言不讳地说:“信息战和心理战不管是对阿富汗民众,还是从战略角度考虑都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能够直接对阿富汗民众进行广播。”

美国陆军前心理战军官爱德华·罗斯表示:“如今心理战愈发显得重要,因为它是信息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全球反恐怖战争中,打赢一场思想阵地的战争,比打赢一场消灭敌方肉体的战争更为重要。”

美军通过广播和传单让阿富汗平民百姓相信,美国的军事行动不是针对阿富汗人民的。这些传单和广播节目在正式播放之前,都先让美籍阿富汗人润色和修改,以求能真正打动阿富汗民众的心。另外,针对阿富汗人民的宗教信仰,他们会印制大量“9·11”事件中遇难美国妇女和儿童尸体照片,然后引述阿富汗人民信仰的教义中的“不能伤害邻居”的话反问:“这难道是信仰的意思吗?”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防止美军大规模攻势发动之前会有大量难民出逃,为此,美军在传单中宣称,国际救援机构将向难民发放食品,而这些食品是美国人掏的钱。

对于塔利班的指挥官,美军的心理战方式是通过金钱贿赂,或者在未来新政府中许以高官厚禄来分化他们,让他们相信和美国军队作对必败无疑。

不过,对阿富汗进行心理战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最困难的是怎么才能把心理战节目送到阿富汗人的耳朵中,因为塔利班已经砸烂了所有的电视机,所以,电视节目对于广大的阿富汗民众来说不起作用。

阿富汗全国仅有三个广播电台,几乎没有什么电力,因此,美国特种战部队得先把电池收音机大面积空投到阿境内,然后干扰塔利班的节目,插播美军的心理战节目。

尽管困难重重,但美军和美国政府最高层仍认为,如果能通过话语,而不是武器来打赢这场战争,那么,有再大的困难也值得克服,毕竟心理战能减少双方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