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女生99%需要妈妈关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青春期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

进入初高中,少女在心理上也随着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少女们的心理由依赖变为自立,从以前完全信任妈妈,到现在只信任自己,自尊心和脾气成直线上涨。口气很大,其实也很自卑,常常玩些小孤独小寂寞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一、困惑的母亲:我的女儿怎么了

1.上了锁的日记本

因为被女儿发现偷看她的个人日记,使得女儿与妈妈“反目成仇”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举不胜举。

一般妈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妈妈来说,女儿应该是毫无保留而透明的,女儿对妈妈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上初二的王薇最近跟妈妈闹上了别扭,周四因为大扫除,放学早,王薇打算回家早早吃完饭去找同学玩,难得有个轻松的下午。可一进家门,她发现妈妈正捧着自己的日记本看得“津津有味”,显然没想到女儿会回来这么早,慌乱的妈妈一时有些尴尬。

王薇一时怒火涌上脑门:“您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还给我!”说话间,泪水已经在眼里打转转。

回过神来的妈妈也不甘示弱,女儿质问的口气让她难以接受:“看看怎么了,搞什么小秘密。我是你妈,有什么不能让我看的?!”

“您这是不尊重人!”王薇一把夺过日记本,重重关上自己的房门。

一个原本愉快的下午在母女俩的争吵中不欢而散。第二天,打扫女儿房间的妈妈赫然发现女儿的日记本上多了个精巧的小锁,她的心被重重地击痛了,自己已经被女儿当“小偷”防着了。她始终想不明白:看女儿日记也是为了掌握她的想法,更好地教育她呀。

王薇妈妈错就错在了她的思想根源上。她忘记了女儿已经长大了,她忘记了女儿也是有隐私权的。

孩子在上小学以前凡事都愿向父母汇报,因为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太多,几乎没有任何判断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特别是女孩)似乎突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妈妈不知所措。这段时期也是家长们最不接纳孩子有秘密、特别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时期。

对女儿日渐减少的了解,让许多妈妈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很多妈妈想办法偷看女儿的日记。其实,秘密是女儿一个长大的标志,没有秘密的孩子是不会成熟的,对妈妈没有秘密的女儿永远也不会长大。

良好的母女关系对女儿的学习、生活非常有益。然而,母女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妈妈想的那样简单,如果妈妈对女儿做了超“规范”的行为,一旦被女儿发现,对妈妈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女孩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秘密包括与异性朋友交往、写日记等,一旦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稳定的心理就会变得紊乱,会对家长产生激烈的抵抗感,造成母女关系的疏远。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很大的生存压力。许多成年人就喜欢看动画片,收集小人书,甚至是在床上打滚,对亲人撒娇等,这些都是他们为了缓解紧张、达到平静而采取的注意迁移方法,当然,这些也都是他们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身为妈妈的您,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呢?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为可以让女儿寻求稳定心理,这可以看做女儿的防卫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宝物被夺走,当然会对抢宝物的人憎恨,以达到心理平衡。

妈妈对女儿的爱心是毫无疑问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留心女儿心理上的稳定。妈妈要用较适当的方法表达对女儿错误的纠正,对女儿的表现感到反感时,不要以揭穿孩子的秘密当做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这对女儿的稳定心理是无益的。

初、高中是一个问题多发时期,其根源在于青春期的特点是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的成熟。在生理变化的同时,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当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不同步时,青春期的女孩不仅承受着以往从未经历过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且,处理不好,还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障碍。

愉快地接受开始有秘密的女儿,尊重女儿的隐私,这是一个聪明妈妈的正确选择。

孩子长大了要尊重他们的隐私。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女儿最亲近的妈妈,在青春期这一特定时间,对女儿应多一分关注、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对于他们自身因为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难以驾驭而出现的困惑与烦恼,妈妈们应该正确地引导,在尊重她们隐私和情感的同时帮助他们,坚决避免偷窥、粗暴的干涉等行为。

2.冲动的情绪:东边日出西边雨

安楠自从上了高中之后,脾气就大得不得了。饭做得不好吃发脾气;作业写不完发脾气;敲门时门开慢了发脾气;妈妈说话声音大了发脾气,甚至因为自己衣服穿慢了,也会胡乱发脾气。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妈妈忍无可忍,直接上手狠狠打了安楠屁股两下。在安楠的哭声中,妈妈也开始冷静,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法子。

那么,面对爱发脾气的女儿,安楠妈妈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有几点可供这位烦恼的母亲参考。

不要被女儿的脾气所要挟

女儿发脾气往往是为了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妈妈让步的话,在女儿面前表现得低三下四、畏首畏尾,或者是出于怜悯、同情、娇惯而屈从,最后以无条件满足相妥协,这实际上是纵容,强化了女儿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女儿的脾气就有可能越来越坏,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粗暴、任性,成为一个要挟家长的行家,因此,妈妈千万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消除女儿的脾气。

转移女儿的注意力

眼看女儿要发脾气,妈妈迅速地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开去是很有好处的。但妈妈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地进行才会有效。比如说,母亲和女儿一起逛街,女儿因母亲没给买她想要的衣服而发脾气。“看那个骑车的男生,看见没有?真帅,你们这些小女孩真有福气,天天能在校园里见到帅哥。”“知道哪个牌子的面包比较好吃吗,买点回去给咱家做早餐,你们这些小人精,比我们会吃多了。”因为母亲的滔滔不绝,女儿不愉快的情绪也许就被转移了,即使还有点不高兴,但聪明的女儿懂得找个台阶赶紧下的道理。

给女儿点小小的警告

向女儿提出警告可使女儿知道她如此做的后果,有助于防止女儿发怒和耍脾气,还可以防止怒气和脾气一发而不可收。但要注意避免难以兑现的警告,这样警告才能得到女儿的重视。比如说,可警告:“想不想吃饭了,再发脾气,我不做了。”这种警告只会让女儿一根筋硬到底。也许换个方式更好些:“继续吼,大声点,明天嗓子哑了,就跟你们同学打手语沟通吧。”如此一来,女儿就会重视你的警告,因为她确实能感到嗓子不好受。而且妈妈的幽默表达方式,说不定还让她破涕为笑。

要求女儿认错、道歉

每当女儿发过脾气之后,坚持要求她认错是个好办法。它标志着愤怒的终结,并有助于女儿恢复正常而不是老绷着脸。认错还有助于母女之间关系的恢复。女儿认错时态度是否诚恳,语调是否正确都不那么重要。要求女儿认错的主要原因是:它对女儿懂得发怒之后如何使情况恢复正常有好处。家里的成年人若能在发怒和冲动之后认错、道歉,对女儿也有帮助。这就是对孩子的身教。在争论和爆发脾气之后,进行调和对于有关各方都很重要。它使女儿懂得在不危及彼此关系的情况下,如何结束争论。

暂时不予理睬

女儿一般不会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耍脾气,脾气的发泄总是有对象的。在女儿号啕大哭,摔东西的时候,自己转身穿鞋出门,女儿的脾气就不会持续太久。如此几次之后,女儿自然就会领悟到,靠执拗、任性、发脾气是不能实现自己不合理的愿望的,因此便可以慢慢地晓之以理,改掉说一不二,为所欲为,执拗任性等不良习惯。

跟爸爸沟通,意见达成一致

在如何对待女儿耍脾气的问题上,如果父母意见不统一,任何措施都没有意义。双方会相互削弱对方措施的效果。比如,当爸爸在干预发脾气的女儿时,妈妈千万不能说:“不听你爸的话”、“不和你爸好”之类的话;或者当妈妈教育女儿时,爸爸打断妈妈的话而为女儿辩解,说情等。须知,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使女儿受益,而且很容易使女儿不尊重父母中的一方,甚至有损家长应有的威信。

消除引发女儿脾气的原因

女儿发脾气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不外乎遇到冷落,待遇不公平,为引起大人的注意或所求不遂等。无论出自哪方面的原因,妈妈均应认真对待,并采用适宜的办法,使女儿从这些因素中解脱出来。这就需要妈妈要先严于律己,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无不适当的地方,同时妈妈要多尊重体贴孩子的感受,努力防止激起孩子的愤怒。

引导女儿适当地发脾气

如果在女儿非常愤怒的时候对她加以压制,女儿的情感可能受到严重的伤害,会造成她肠胃不适等生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妈妈应当适当引导女儿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人人都有脾气,人人也都会发脾气。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初、高中的女生也不例外。处于发育阶段和身兼繁重学习任务的少女发脾气是很普遍的现象,即使是最温顺的女孩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是经常发脾气,并不利于女孩培养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女孩健康性格的形成。所以妈妈们要多留意这点。

3.心事只说给同龄人听

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所以教育女儿张培月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妈妈的肩上。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月月,生怕有半点疏忽。但是妈妈却发现,刚刚迈入15岁的女儿在家话越来越少了。妈妈还以为是学习压力大,女儿累得不想说话。但是学校老师却反映,月月在学校是活跃分子,而且人缘颇好。

疑惑的妈妈转脸就去问月月:“你怎么在学校话那么多,回来跟我一句都不多说?”

“有啥好说的,说了你也不懂!”月月不以为然。

一句话把妈妈给噎得够呛。

自己多年来对女儿辛辛苦苦付出、操劳,现在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冷漠、误解。女儿已经多久没和自己唠过嗑了,即使是在吃饭时间,女儿也是闷头儿吃喝,自己问什么答什么,从来不主动说话,饭后回自己的房间一关门,有时一两个小时也不出来。可是和同学打电话却唠起来没完,总是有说不尽的话,说着说着还会开心地笑起来,让她这个当妈的非常羡慕。

妈妈觉得很委屈,天天上班,还要做饭洗衣收拾家,周末加班多赚钱也是为了女儿过得好点,女儿不理解也就罢了,现在落得个连话都不跟自己说。

可女儿也有自己苦衷,她们的理由照样充足。

妈妈现在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

从张培月上初中开始,妈妈就显得比她还紧张,为她的衣食住行忙前忙后,更是天天为她的学习成绩操心。可这就是月月跟妈妈冷战的最大理由。

在月月看来,妈妈有时候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平时她跟妈妈说话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导致妈妈对自己的责骂和更加严厉的管教。有时候自己想表达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却招致了妈妈的不屑,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我最讨厌妈妈把我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好像我生来就是一个学习机器!”

月月平时性格就风风火火、敢想敢做,深受同学的欢迎。自己跟同学们谈学习、谈歌星、谈网络、谈影视剧……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可和妈妈说起这些内容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次,月月和妈妈刚刚说起一个新出道的歌星,便遭到妈妈的斥责,认为关心这些事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成绩。

月月觉得,自从自己升初中以来感觉妈妈突然像变了个人,不像从前那样耐心听自己说话了,也不带自己出去参加任何活动。她甚至感觉家里变得不再温馨,整天弥漫着“备战”的紧张气氛。“其实我知道快要中考了,可是妈妈越这样,我越感到心里紧张,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她说话了。”

我们相信,每个妈妈都对自己的女儿付出很多,现在的孩子比妈妈们小的时候幸福多了,为什么反过来孩子对家长好像没什么感情了。好多妈妈反映,有时和女儿唠起将来父母年龄大了有关养老的问题,女儿的回答让人很寒心。有的说现在都上敬老院,哪有用孩子养老的;有的说,虽然父母有些行为不称职,但也会帮助父母安度晚年的;还有的竟然认为父母生他养他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的……很少有从亲情出发,主动提出会好好赡养父母的。妈妈悲叹,这种“尽义务”的想法让自己对女儿未来的情感世界担忧。

妈妈要争取和女儿做朋友

相比女儿来说,妈妈算是过来人,很多女儿经历过的事妈妈都经历过,但妈妈经历过的事女儿却没有经历过,所以妈妈要想让女儿在情感上走近成年人,妈妈在情感上要率先走近女儿。

首先,妈妈要跟上“孩子社会”的发展时代。妈妈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教育女儿、走近女儿,要主动到女儿的世界中去学习、去接触。经常上上网,看看女儿都喜欢什么东西,带女儿经常看看电视,和女儿寻找共同语言。女儿只有感觉你是朋友了,才会和你谈感情、才会和你亲近。

其次,妈妈对女儿期望值太高,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家长逼出来、看出来的。爱因斯坦只有一个,牛顿也只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并非不优秀。妈妈要注意培养女儿某个方面的天分,并非只有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条路。

妈妈不要一味“无私奉献”

爱,不是要啥给啥。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妈妈对待这宝贝女儿可谓倾尽一切,不遗余力,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要什么给什么。在女儿的起居饮食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岂不知,这种教育抚养方式给女儿送出的是误导的信号,即让女儿感觉妈妈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很多妈妈对女儿付出后,就认为女儿一切事情都理所当然地要听从自己,这也是对父母付出的一种回报。岂不知,正是这种让女儿“唯命是从”的误区,导致妈妈和女儿之间产生的隔阂越来越大。

妈妈要为女儿指导人生,而不是设计人生,不要强迫女儿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妈妈往往难以接受女儿做的事,并非是女儿不应该做的事。妈妈不要总是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要鼓励女儿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会使得女儿在未来受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

对于女儿来说,妈妈的经验和阅历无疑是一种现成的财富,引导女儿主动和自己沟通,对她以后积累知识、积累经验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4.您烦不烦啊,我不是小孩子了

“我把墨水打翻了,妈妈骂了我好久,言语粗暴。”

“妈妈心血来潮的送我去学校,一路上除了强调提高学习成绩,还是提高学习成绩。”

“每次上学都叫我小心点,天天如此,每次说很多遍。”

“做错小事也绝不放过教育我的绝佳机会,一说N个小时。”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妈妈拉住我唠叨半天,结果我终于迟到了。”

“高三模拟考试没考好,妈妈从晚上7点一直讲到了次日凌晨2点,非常唠叨,我很疲惫,很想睡觉。”

左芮眼里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唠叨而又不从来不让自己有好日子过。

左芮说,那次一向成绩优秀的她考砸了,从前十名掉到二十多名。参加完家长会回来的妈妈脸好“黑”。晚饭吃了之后,“火山”毫无悬念地喷发了!她一个劲儿说我成绩差,家长会上老师宣布成绩时,她的脸都被我丢尽了。问我咋那么笨,骂我不认真,说我一天到黑到底在干啥……”左芮忍无可忍,开始反驳:“你们一天只晓得忙,从来不管我,平时我考差了你们都不说,现在开家长会丢面子了才说!”

妈妈对女儿的反驳颇感意外,但是她从来不动手打孩子,于是一连串的大道理脱口而出:“我跟你爸都是为你好,我们不工作谁赚钱,不赚钱你读得起书吗?”晚上11点过后,爸爸回来了。爸爸接了妈妈的班,开始在昏昏欲睡、明天还要上课的左芮耳边狂轰滥炸。爸爸的话毫无新意,妈妈在旁边不时插话补充。最后等双亲口干舌燥放过自己之时,已经凌晨2点多了。

左芮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平时没时间管她,所以放任了左芮的脾气,变得贪玩、好耍。而妈妈只要见他犯点小错,总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我都耳朵听得起茧子,她还不停说,一说几个小时,不嫌口渴。我上课时经常脑子里都是妈妈不断在耳边说话的场景、声音,烦躁得很,她越是说,我越不想听!”

但是左芮的妈妈却不这么认为。

“我很唠叨?我不觉得啊!我不可能打孩子,每次都是讲道理。”妈妈理直气壮地说,这孩子一直很听话,但是自从上了高三,就变得很让人头疼,学习下滑,干什么都马马虎虎、磨磨蹭蹭、学习起来不专心,完全没有高考前应有的紧张样子。为此一向宠爱左芮的老师都有了意见,频频给家长打电话反映。妈妈觉得:“只要她爱学习,懂道理,不让我操心,我是不会如此唠叨的。可她就是不让我省心,你看我平时生意这么忙,她也不体谅我。”妈妈觉得一切都是左芮不懂事造成的。

女儿对唠叨妈妈的反感,犹如《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对唐僧教诲的厌恶。女儿犯错时,急于解决问题的妈妈,总是采取这种看似行之有效而实际却毫无用处的办法:反复地唠叨。妈妈忽略了女儿对问题的陌生、无助、恐惧,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这样的说教,如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和女儿进行有效沟通,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女儿很快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左芮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一无是处吗?其实不然,左芮字写得好,还会画漫画,平日里女同学总缠着她画少女漫画,男同学也喜欢向她索要《七龙珠》里的人物肖像漫画。左芮学习中上等,但她从来没架子,逢有同学问她题,从来不藏着掖着。此外,她还是女生中难得的体育健将。打得一手好篮球,跟男生对抗时也毫不逊色。如果妈妈少些唠叨,多些肯定,左芮或许会变得更优秀。

妈妈的唠叨,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妈妈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女儿整天在逆耳旁唠叨:你赚的钱太少,你不会穿衣服,你没有谁谁妈妈漂亮,你做的饭太难吃……试想,妈妈会受得了吗?大概心中只剩下难过和委屈。所以,女儿也是同样的,少遭受些唠叨“攻击”的女儿也许更能爆发出巨大的前进动力。

二、叛逆并自卑着

1.莫名其妙的不自信

瑶瑶十二岁了,刚升入初中。她性格开朗,小学时就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在家的时候,更是嘻嘻哈哈闹个不停,几乎一刻都不消停。在外工作一天的我们经常会被她逗个不停,疲惫一扫而光。瑶瑶手工做得非常好,经常把自己做的东西送给老师、同学。她还喜欢唱歌跳舞。在同学和老师眼中,她是一个能给人带来无限欢乐的活宝。

但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性格过于活泼,导致了瑶瑶做事的马虎。她的学习成绩也就在这基础上起起伏伏平稳不下来。妈妈每次看她的试卷,尤其是英语,发现经常将字母丢三落四,或者根本审不清题,判断题经常就做成了选择题,让妈妈干着急。妈妈想让她长点记性,于是就板着脸,对她训斥一番。

瑶瑶从来没见过妈妈如此“凶恶”,吓得战战兢兢,并哀求般地讨好妈妈:“妈妈,我再也不马虎了,一定细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过后就忘,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情况还是如此,丝毫也没有改变。而且现在她已经有了考前综合征,总是提前给妈妈打预防针:“妈妈,如果我考得不好怎么办,您不会打我吧?”妈妈这才意识到女儿对考试已经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自信心一点都没有了,而且说不定她心里已经对考试厌恶至极。

还好妈妈并不专制,她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和老师沟通。当老师了解到瑶瑶平时做完作业,都是妈妈检查,自己从来不管的情况时,老师似乎已经找到了瑶瑶成绩不稳定的症结所在。她说:“这样下去,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觉得做作业是一种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没有什么责任心。自然,到了考试的时候,做完了她就不检查,而且她也检查不出什么来。问题不解决,这成绩还怎么会提高呢?”妈妈恍然大悟。

晚上回到家,瑶瑶又像以前一样,做完作业,便让妈妈替她检查。妈妈拒绝了,让她自己先检查一遍。瑶瑶不愿意了,因为这会占用她的玩耍和看电视时间,她开始闹脾气,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是这样,而且做作业的时候,旁边还有父母陪着,碰到不会做的,父母就直接告诉答案。妈妈拿出耐心,详细地告诉她这么做的利与弊,并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讲道理给她听:从前有个懒人,什么事都不愿做,因为从小到大都是他妈妈帮他做好一切。有天,他妈妈要回姥姥家,她担心自己这一走,儿子会饿死。忽然,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做了一个大饼,够儿子吃好几天,她在饼的中间挖了个洞,将这个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放心回家了。几天之后,妈妈回来一看,自己的儿子竟然快死了,那个饼在,只有嘴巴旁边的那块吃掉了。妈妈把饿昏的儿子叫醒问:“脖子上有饼,你怎么不吃?”儿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吃不到。”瑶瑶似乎明白过来了,她轻轻地冲妈妈点了点头。从那天开始,瑶瑶做完作业,就独自检查。虽然错误还会挺多,但妈妈并不着急,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一切都得慢慢来。

一段时间后,一天放学回家,瑶瑶拿着英语试卷,上面打了个红红的92分,妈妈十分高兴,还利用这个好机会鼓励她:“真棒,没有妈妈帮你检查,你也照样得了好成绩,说明你很聪明,一定行。”渐渐地,在妈妈的帮助和教育下,瑶瑶的成绩慢慢地赶了上来,更不会在考试前,哭鼻子掉眼泪,紧张得睡不着觉了。瑶瑶现在不仅越来越独立,而且自信心也更强了。

哪个母亲不望女成凤,但是不恰当的方式往往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问题出在女儿身上,根子却很可能是做妈妈的太宠爱、太溺爱。要想孩子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和拥有独立的能力,妈妈就必须和教师相互配合,时常联系,共同教育孩子,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教育方法得当了,庸才也能变天才,大科学家也不例外。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子成长。为给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人们的肯定。做母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如果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要留有余地。例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摄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

2.开始变得虚荣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了一个明星妈妈访谈节目,那期的嘉宾是鞠萍和方青卓,话题是:面对孩子的虚荣心。

首先发言的是方青卓,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带孩子去商店,孩子非要一个玩具,她就是不给买。售货员也帮着搭腔:“挣那么多钱不花等于没挣。”她想了想,最后还是战胜了虚荣心,说:“谢谢您,这个我们不需要。”回到家后方青卓对孩子说:“售货员阿姨那样说,因为她不知道你有那么多玩具,你都有了,就没必要再买了。”

鞠萍说的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因为住的是公寓楼,所以没有上门收废品的。她把废品分类存放,收集多了就带孩子一起去卖,一个易拉罐5分钱,孩子懂得了节约,同时又懂得了环保。

我想,这两个明星家庭的经济条件是许多普通人不能比的吧,但是身为母亲的她们却成功地抵制了虚荣心的侵袭,也教育了孩子。相反,时下许多家长却是在纵容,为了满足自己和孩子的虚荣心,常常为孩子买些与收入不相等的物品,有的甚至借钱,卖血。孩子一旦不能满足,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吃不上穿不上,也得让孩子风风光光的;而外国的教育思路是什么都要靠自己,想得到什么都得通过自己的努力。

现在,富人穷人同样多,所以校园里学生们的话题也就多了。加上女孩正处于青春期的微妙心理,所以攀比成风。有个女生说她买了新手机,是什么什么牌的。另一个女生说她也有手机,是什么牌的,结果被第三个女生嘲笑:真土,我的手机是我妈妈从国外带回来的限量版。

如果说女儿的虚荣是有意的,那么很多时候妈妈的虚荣却是不自觉的。

就拿上哪所中学来说,理智的家长要看家里的经济条件,交通状况,自己女儿的本身学习情况。至于什么私立贵族学校,收费离谱的“重点学校”,条件允许就去,没有条件不去也什么不都耽误,毕竟女儿的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可是还是有许多家长选择去,自己也觉得承受起来有点贵,但为什么还要去,答案是:人家都去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类似的诸如各种才艺班、补习班,买什么样的参考资料等这些“非重点项目”的攀比赛,更是被众多妈妈们搅得狼烟四起,“报”“买”声一片,于是乎,一架价格不菲的钢琴弹了没多久就被搁置起来布满灰尘,众多的参考书,还没来得及看,就当破烂卖掉……

虚荣心是会传染的,有虚荣的妈妈就有虚荣的女儿。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女儿也就学会了虚荣,那么将来也得为女儿的虚荣心买单,如果有一天买不了的时候呢?如果妈妈压制住了自己的那一份虚荣心,我想女儿也就克服了“虚荣心”。

少女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①比美。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

②比富。炫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自己和妈妈“乘飞机、住宾馆”等。

③比“能”。以“神童”自诩,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常说:“这有啥稀奇,我会算几百加几百呢!”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发脾气,闹别扭,心理失去平衡。

造成女儿上述“毛病”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①女儿自我熟悉能力差,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许多女孩往往过高评价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这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②妈妈教育方法不当。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又有经济承受能力,所以舍得买高档玩具、流行服装。有些妈妈不注重孩子的修养和教育,喜欢在吃穿打扮、玩具图书等方面与他人攀比,甚至给女儿大把零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与众不同。妈妈对女儿一味“吹高”“捧高”,让女儿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从不受任何挫折。

女儿爱虚荣,有碍于其进步,甚至会形成嫉妒成性、冷酷无情的性格。因此,妈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及时给予纠正。

①榜样示范。妈妈应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套,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样子。

②文艺作品引导。通过《家有儿女》等家庭教育,使女儿明白劳动、助人、敬长辈、谦虚、低调等美德。

③适度表扬。当女儿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时,适度表扬,当别人夸大其词地对女儿进行夸奖时,应转移话题,加以制止。

④高要求。假如女儿做事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她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进行受挫折练习,教女儿学会调节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

另外,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妈妈都不能放纵女儿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女儿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谁能保证给孩子铺一条康庄大道,让他一辈子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从小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培养坚毅的品格,长大怎么独立面对社会?

3.阴暗的嫉妒心理

专家们研究发现,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长大到学龄前的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心头。至于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嫉妒感。

不过,绝大多数12至18岁的女生仍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情绪,尽管她们深知这并不光彩。

身为母亲的您如果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女儿有时会因为好友当上了班干部或受到老师表扬而闷闷不乐,有的会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穿上好看的新衣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怀,而更多的女生还是会对成绩在自己之前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嫉妒情绪……

处于初、高中年龄阶段的女生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关系较亲近的同桌、好友甚至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经常嫉妒他人的儿童,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也少朋友。一般来说,嫉妒心是阴暗、丑陋的,它可能摧毁理智,泯灭良知,扭曲人格,污染灵魂。因此,一旦发现女儿表现出嫉妒时,妈妈必须尽最大努力引导,帮助她学会面对和疏导自己的嫉妒情绪。

为“妒火降温”有以下五大妙招需要掌握:

不要批评、挖苦

当女儿显露出其“丑陋”的嫉妒心时,作为妈妈不要严加批评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因为这只能使女儿更多地丧失自尊,最后更严重地身陷嫉妒的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比较合理的应对方法是,佯装漫不经心地对引起她嫉妒的“背景”通过询问加以了解,语气平和,且面带微笑。

静静倾听

不妨把女儿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倾听她的感觉。她也许会描绘说,她正体验着强烈的不快甚至愤怒,而这种敌对情绪的起因仅是由于她的一位“死党”刚获得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此时妈妈不要劝慰说“那我也给你买一辆更好看的自行车”,因为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糟糕地诱发她的贪欲和攀比欲。

其实,此刻女儿最需要的是向亲人将自己的不安和烦躁和盘托出,希望有人能倾听她的诉说,并理解她、体谅她。待你听完她也许是语无伦次的诉说后,不必加以评论,相反可以轻松地说:“呀!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哩!”要知道,妈妈的轻松和微笑可以有效地使女儿控制住自己的嫉妒心,其强烈的情绪即会渐渐消退。

力求转化

或许,你对女儿时不时冒出的嫉妒心很难扑灭,但你完全可以聪明地将其转化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一个中学三年级的女生对同桌的名牌钢笔眼红得要死,出于嫉妒他“信口雌黄”地对妈妈说,那小子一定是偷他父母的,不然那么贵重的东西,家长怎么放心交给他。

明智的母亲这时应该说,把你的零花钱攒起来,省下来钱照样可以买一支的。这招也许真的就会让女儿下决心改变乱花钱的恶习,省下钱来买一支钢笔。她也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妈妈是表率

生活在充满嫉妒心的家庭里的孩子,也往往嫉妒心较强。

因而作为家长,妈妈须留意:切莫在邻居发了一笔横财或挚友升了官时,出于嫉妒对他们横加指责、冷嘲热讽甚至恶语中伤。要知道,坏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帮助女儿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这类孩子来说,家长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佳方良药。妈妈对女儿每一长处由衷的肯定和赞美无疑可大大增加她的自信和自尊,而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女孩往往会充满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她深知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她不大会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她会心胸开阔,笑对人生。而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

嫉妒是人们心理健康的“杀手”。它代表着人性中的自私、褊狭、平庸。睿智而高尚的行为是容纳别人,欢迎别人超越自己。如果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能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这就活出了人生的一种高境界。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最大地发展自我,为自己的成功打开通道。

4.考试前后的焦虑症

唐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她连续两年获得市三好学生的称号,同时还是校学生会干部。让人奇怪的是,刚放暑假唐敏就强烈要求妈妈给她请老师补课。妈妈看着女儿这学期的成绩单很诧异:“你成绩这么优秀没必要补习。”“我们班的很多男生这学期的理科成绩明显上去了,我绝不能输给那些男生,我要好好利用今年的暑假。”唐敏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临近开学,唐敏从以前的事事独立变得事事依赖妈妈,连去游泳都要让妈妈陪着。而且看到荤菜就想吐,饭量也有所减少,每晚躺到床上就觉得头脑“唰”地变得很清醒,辗转反侧到凌晨才能睡着。

看到女儿身体如此不适,妈妈急坏了,她连忙带着女儿到医院,医生的诊断却让母女俩都大吃一惊,按照医院专家的说法:唐敏提前患上了毕业班学生的考前焦虑症。而女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提前受考前焦虑症侵袭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

通常,女孩的心志智比男孩子早熟,一些女孩较早具备竞争意识,特别在意成绩的排名,所以不少女生从小学起成绩就一直领先于男孩子,可是进入了初中,尤其是数学等需要立体思维的科目上,男生有了明显的优势。到了初三,很多男孩子的成绩一下子冒了出来,这就使得一直有优越感且自我要求很高的优秀女孩子遭遇强烈的危机意识,并进而引发焦虑。

“考试不要紧张,考不好不要紧,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这句妈妈常对女儿说的安慰话,事实上容易对女儿产生负面影响。

从小成绩优异的准高三生苗燕发现整个暑假,只要自己在家,妈妈就不看电视,提到高考妈妈也小心翼翼地说“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可苗燕明显感觉到妈妈的紧张感,反而开始无端担心,感到很压抑。苗燕说:“暑期的每次考试,我都提醒自己不要紧张,可我一看到同学们正埋头答卷,心里就很紧张,有时还全身出冷汗,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答卷。”

很多毕业班的家长和老师在考前会善意地提醒孩子“不要紧张”,但根据心理规律,孩子不必通过话语就可以看透父母的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读懂“紧张”。另外,孩子虽然懂得不要紧张,但不知道如何做到不紧张。尤其一些优秀的女生嘴上说不紧张,但她们只是把情绪封闭起来,到了考试时,她们却表现得比一般人更焦虑,通常表现为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情绪焦躁不安,心情惶乱,并伴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现象。

造成女儿患上考试前后焦虑综合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需求过强而唯一:渴望迫切——失望不快——绝望沮丧;

期望过高而不实:个人荣辱——名利地位——唯此唯大;

压力过大难承受:家长的梦——孩子来圆——一损俱损;

动机过窄易脆弱:一厢情愿——命运决战——走独木桥;

不良刺激过多:责备——怪罪——冷漠——歧视——忽视;

自我评价过偏:自卑自轻——自高自大;

家长关心过切:过分溺爱——百般呵护;

疲劳过度:身体疲劳——心理疲劳——身心疲惫。

另外,有许多女生在考试之前挑灯夜战,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加之睡眠时间的移动,无论是前移还是后移,只要达到3小时,就会引起第二天脑力和心情明显改变,久之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受阻,反应迟缓,全身乏力,晚间入睡困难,躺在床上难以成眠,为此反复数数以求催眠,但反而引起大脑兴奋,而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有些学习好的女生,升学之后则暗暗下定决心,奋斗三年,考入重点高中或好大学,但临近考前的多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使其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不思复习,如家长上前询问时,则引起激动不宁,哭闹不休,摔砸东西等,明知不对,但无法克制。

如果女儿存在“考试焦虑综合征”,妈妈应用以下方法给予纠正:

①深呼吸方法:当进入考场时,发下考卷,先不要急于答题,可通过深呼吸,揉揉眼睛或紧闭双眼,使自己紧张的心理放松下来,使情绪稳定。

②注意力转移法: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情景中去,如文体活动等,以便解除焦虑情绪。

③简易脱敏法:利用早上或晚上躺在床上,进行想象:当进入考场时、坐在座位上、等发卷、浏览试卷、开始答卷、遇到难题等,我怎样怯场,怯场的表现等,进行反复想象,以便消除焦虑情绪。

妈妈应该正确引导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女生,使得她们正确地评价自己,增强信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信心百倍地迎接考试,切记:光想赢未必能赢,不怕输反而能赢。另外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妈妈应帮助女儿建立规律的作息表,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使女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中考。妈妈不必过分关注女儿,更不要絮叨女儿,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发挥最佳水平。

5.渴望沟通与恐惧社交并存

赵晶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姑娘,不善于在人前说话,尤其是在异性面前,她感到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里“怦怦”直跳,说话声音发抖,为此她十分苦恼。据她的妈妈回忆,晶晶过去可不是这样。她原来很活泼,爱说话,家属宿舍的大人都很喜欢她。不明白为何长大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其实,晶晶得的就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常见“社交恐惧症”。它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

这都是青春期的缘故。进入青春期,少女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对外界的反应敏感,很在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加上社交圈子扩大,认识的人增多,以前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家里说话撒娇,现在面对同龄伙伴,有几分羞涩,生怕说得不对,被人瞧不起。如果在异性面前,则更有几分担心,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免开尊口”,显得很沉默。

如果要追溯家庭成长环境,可以说,女孩来自家庭的管束比男孩更多。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要像个女孩的样子,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胆小、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这种心理女孩比男孩强烈得多。

初、高中时代,许多女生对自己往往有过高的要求和目标,偶尔没有达到目标,就容易自卑,同时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这很正常。但如反应过度,就会缩手缩脚,影响自己的交往,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这对性格的完善是有害的。

妈妈想要帮助女儿克服社交恐惧症,就首先要帮助她战胜自己。要知道,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扩大自己的缺点,不必仰望别人,只要努力,谁都可以优秀,克服了自卑心理,就会增加交往的欲望。

其次,引导女儿勇敢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很重要。任何事只要去做,就有做好的机会。就如学游泳,下过几次水,就不那么可怕了。妈妈可以和女儿共同制定一个计划,先和熟悉的人交谈,然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平时可以主动找同学说话,慢慢培养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如果实在难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在家里,设想是在一个公众场合,下面有无数听众,自己对着墙壁说话。经过长期艰苦的心理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完善,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①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

②不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③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④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

⑤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思考,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⑥到人多的地方去,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妈妈就要提醒女儿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悦纳自己 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紧张。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除此之外,妈妈可以再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女儿付诸行动。

①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明了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②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女孩需要一步一步地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女儿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女儿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她自身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③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④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象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女生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⑤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⑥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查看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口才技巧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多学习别人的人际交往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女生树立起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本领,是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都要从家里走向社会,过分羞涩内向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让人烦恼的青春期

1.身体的变化让我措手不及

白清站在穿衣镜前,有些不知所措,她反复打量着自己:修长的大腿、浑圆而微翘的臀部、纤细的腰、隆起的胸部……看着长大的女儿,妈妈惊喜不已,惊喜中又分明掺有一丝丝恐慌——她不明白,那个在世上晃荡了整整15个年头的丑小鸭,怎么一夜之间就被美天鹅取代了,而且取代得如此不动声色,如此天衣无缝,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其实,外观的改变还是小的,深层次的变化更令人叫绝,如每月的例假来潮、隐秘部位的体毛萌发等都会让少女惊喜而又迷惑……

白清的困惑并非偶然,也非个别,花季少女大多有这样一段“心理曲径”。究其实质,是性系统的启动导演了从女孩到姑娘的嬗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嬗变过程。

女孩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又称为性发育的六个“里程碑”。

9岁~10岁:性发育启动,首当其冲的是骨盆,开始悄悄地逐渐增宽。接着是胸部,一侧或双侧的乳头像芽孢一样慢慢崛起。

10岁~11岁:乳房逐渐膨隆如小丘,仔细触摸可感到有个质地稍硬的块状物,同时乳晕面积扩大,表明乳腺发育正式起步。

11岁~12岁:阴部开始萌出少量短而细的茸毛,但还不是真正的阴毛。

12岁~13岁:乳房在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刺激下明显加快了增长的步伐,常有轻度的疼痛感袭来,不必紧张,属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待乳腺发育成熟,疼痛感会自然消失。

13岁~14岁:大多数女孩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有的可能提前到11岁~12岁,也有的要晚到18岁~19岁。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之一,但初潮时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故月经周期不规律,以后会感到逐渐由不规律变为有规律性。排卵多在初潮后第二年周期正常后开始,每一个周期都可能排卵。同时,双侧腋下长出腋毛。

14岁~15岁:骨盆进一步明显增宽。月经周期初步建立。假如月经周期延长到6个月以上或一次经期超过11天,均属不正常,应向医生求助。真正的阴毛开始取代茸毛,阴毛生长要经历稀疏、浅色阴毛,到逐渐变深、变粗呈卷曲状,并由少量分布变为比较密集分布等四个阶段,才能达到成年女性的阴毛分布状态。典型的成年女性阴毛呈倒三角形状分布,但个体差异很大。乳腺继续发育,脂肪和血管增多,使整个乳房隆起,乳头四周棕色的乳晕逐渐扩大。大约80%的女孩子直到16岁~19岁时乳房发育才接近成人。乳房发育除受激素影响外,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

从上面的性发育进程来看,有的女孩早些,有的迟一点,有的快些,有的又较慢,医学上称为个体差异。原因在于发育类型不同,一般来说发育类型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早熟型。青春期启动最早,8~9岁就开始了。突增高峰也出现得早,停止生长时间亦随之提前。一般突增时间仅可维持1年左右,致使整个生长期缩短,故此型女孩日后多为矮胖型。

第二种是晚熟型。青春期启动得最晚,要晚至14岁~15岁才开始。突增高峰的出现也最晚,停止生长的时间也随之向后推延,故突增时间维持最长,可达3年左右,整个生长期明显延长。此型女孩日后多为瘦高型。

第三种是均衡型。介于早熟型与晚熟型之间,青春期启动在12岁~16岁的几年间,突增时间可维持2年左右。

由此不难明白,发育类型不同,青春期启动早晚也不一样,身材也就千差万别,故不可强求一致,盲目攀比,这一点妈妈务必心中有数,以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妈妈首先要树立女儿性发育属于生理范畴这个意识,同时也要明白,女儿的生理发育并不能完全与舒服画等号,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令人烦恼的小插曲,但最终会消失。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与应对这些小插曲,将会给青春期发育这部主旋律带来阴影与干扰。

2.对细小的事情也变得异常敏感

夏素过生日的时候,请了好多同学来家里做客,包括一名和她关系要好的寄宿在学校的农村女生谢云。因为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放松了,所以大家都放得特别开,玩得十分尽兴。终于盼到了吃蛋糕的时候,在一大块蛋糕下肚后,谢云忽然说她要先走,而且满脸不高兴。原来一位男同学跟谢云开玩笑,把奶油涂到了谢云的脸上,制造了一个“奶油小花脸”,大家都没注意,只顾说说笑笑,可谢云却觉得大家因此而嘲笑他,自尊心严重受挫了。

见此,夏素赶紧救场,她也端过了蛋糕,喜笑颜开地把蛋糕糊在了那个男生脸上,那个男生也不示弱,迅速回敬了夏素,夏素不但不生气,还高高兴兴地向谢云展示自己的小花脸,问:“好看吗?哈哈,好玩吧。我比你可惨多了。”大家都笑了,谢云也笑了,一场小风波顺利度过。聪明的夏素及时补救的措施避免了给敏感的谢云心理上留下阴影。

一个小玩笑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肯定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女生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试着回忆一下,可以发现很多人的记忆里还深刻地保留着一些童年不愉快的事件,例如爸爸把自己捉到的一只知了劈手夺过,扔到了房顶,妈妈骂过自己一句带“死”字的话,自己被男孩子欺负而老师坐视不管……这么多年居然还清晰记得这些小事,足以说明自己是因此受到了伤害,而这种伤害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引发女儿心理敏感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①生理原因。女儿本身的相貌、身材、身体素质、体力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这种限制将导致女儿对某些工作不能胜任,导致行为失败,目标无法实现),无形中在适应社会上会增加许多困难,她会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嘲笑或议论,因而产生心理敏感。

②以往过失。以往的过失行为、问题行为会造成女儿的心理敏感,这些过失行为曾使她受到过屈辱、歧视,精神上受到严重挫伤,时过境迁以后,她想重塑自身形象,赢得他人尊重,但又害怕以往的过失对形象造成影响。

③家庭原因。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增多,处于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孩子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贫困双重压力,也有的母亲或家人曾有劣迹或地位“低下”,面对其他幸福家庭的孩子,她对自己家庭不幸“不堪回首”,产生强烈不满甚至憎恨,不愿也害怕别人提起或蔑视自己的家庭,也会产生心理敏感。

那么,在不了解女儿性格特征的时候,哪些玩笑尽量少开呢?比如,不要随便拿女儿的东西;不要向女儿索要东西来试探女儿是否大方,尤其是她喜欢的东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体特征,例如头比较大,发型比较特殊;不要用威胁来要求女儿亲近;不要故意戏弄,让女儿“出洋相”,再“看笑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

妈妈要会保护女儿。中国人讲究面子,即使心里觉得朋友“逗”女儿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如此牺牲的就是孩子的心灵。提醒妈妈,还是应当温和制止“逗”女儿的亲友,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找个理由将女儿支开。例如说:“别在这边待着了,出去买点菜带回来吧。”当女儿显现出不良情绪,必须及时补救,不知情的妈妈就要温和地询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倾听女儿发脾气,然后设法解决。有时候一个场景的设置应该胜过语言的解释。有时候女儿不愿意说出来,妈妈也不必勉强,只是说:“好吧,这是你的秘密,你可以不说,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在女儿“心理敏感区”形成的同时,无论是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总是伴随着心理闭锁性。如何打破女儿的心理闭锁,是消除“心理敏感区”的关键。妈妈要热忱关怀和充分信任女儿,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去激起女儿同样积极的情感,使女儿确信妈妈关怀、帮助的诚意,消除她的疑惧与对立情绪,从而冲破心理的枷锁。

3.性知识:渴望 抗拒

少女刘颖的烦恼——

我对性有无限渴望而又羞于启齿,甚至连同伴们谈论类似话题时也都避开,但是内心却非常矛盾。我该怎么办?

相信许多妈妈也有类似的烦恼,想告诉女儿相关的知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羞于说出口。

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话题,甚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称为“道德的沉沦”,当众谈论“性”则是一种“下流无耻”的行为。至今,在中国说“性”还是遭忌讳。性,对中国青少年来说就更是神秘,因传统思想上的顾忌及一些来自外界观念上的影响,通常老师、家长等都会给性知识一律套上“肮脏”的罪名,以至于大多数青少年对“性”及健康性知识缺少全面的认识,始终笼统地隔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而这,对于身心都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则并非是什么好事。

根据资料,女生普遍比男生早熟。在女生第一次来月经来是以“害怕”(44%)的比率最高,其次是没有感觉(33.4%),仍有少部分人为是羞人的事(6.9%)、可怕的事(6%)或肮脏的事(1.9%)。

正上高中的堂妹曾这样对我说:“老师讲生理卫生课,连她自己脸都红,就让我们自己看。”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是讳莫如深。有关资料显示,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表明,他们性知识的来源和途径:来自“书报杂志、影视作品、电脑网络”的占80%以上,来自“别人的谈论”占11%,从老师处获取的占3%,听父母讲的却寥寥无几。据全国妇联研究所1995年和2000年青春期教育需求评估调查显示:70%的青春期少女“非常希望了解生理发育知识”;在小学五年级女生中,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已达25%,到初二则上升到68%;即使在闭塞的山村中学,也有51%的学生认为从学校得到的性教育知识“太少”或“太晚”。

从人格成长的角度看,初、高中时期是女孩自我觉醒、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不仅一个人的知识、才干的增长要在青春期打好基础,而且其行为、习惯、性格、兴趣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青春期教育有利于女孩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消除性愚昧,促进正常的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为其恋爱、择偶、建立幸福的婚姻家庭关系做好准备。”

从生理原因看,现中国的少女较多数为性早熟。而生理早熟与物质有关。物质是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的丰厚,超过了生命存在之所需,则使生命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某种异变,促进生理机能,身体器官提前成熟,在生命上一阶段里过早出现下一阶段才有的生理特征,这就是生理上的“早熟”。

从心理上看,少女心理过于早熟是因为来自于外界的影响。成长中的少女心理处于一种逆反状态,家长、学校越是竭力隐秘的事情,她们就越是要弄清楚。再加上来自于外界的一些色情、暴力等不良现象及青少年对健康性知识没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才促使了心理上的“性早熟”。

如果女儿出现了上述问题,妈妈可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①妈妈要培养女儿的个人修养,学会自理、自评及自控,不能让不健康的因素侵入女儿的头脑。

②其次妈妈应改变保守狭窄的传统性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变迁中的思想,给予女儿帮助、教育。

③家庭应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和知识,不能以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性教育。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女儿学习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妈妈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把培养女儿的性价值观作为她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④要通过正常的渠道来了解科学、正确的性知识,去除对性的神秘幻觉,摆脱传统性观念的束缚,建立性事乃人生一大事、正常而健康的坦荡心态。

妈妈应该认识到,女儿对性的需求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是不可压制的,违反自然规律去办事自然会造成内心的冲突和不安。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性的冲动使她们萌发了性意识、出现性幻想、性梦和性行为等,对性的兴趣骤然增强,渴望了解性的知识,对性信息较为敏感,但有的少女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又羞于正视自己的这些欲望,这就需要妈妈伸出一把手来帮助女儿走出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