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
一 心理发展的系统论
(一)系统论的本质
系统论试图去描述和解释系统特征和系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系统,不论是一个细胞,一个器官,一个个体,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团体,都由共同的目标、相互关联的功能、范围和身份等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孤立地认识每一组成分都不能完全理解系统。
冯·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把开放性系统(open systems)定义为即使它们的成分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仍能维持其组织的结构。[60]个体、家庭、团体、学校和社会都是开放性系统的例子。这就如同河里的水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河自身仍保持其边界和水道,同样人体内的细胞分子在不断变化,但各种生物系统依旧保持其协调的功能。
系统通过调节或将越来越多的环境并入自身来防止环境变化的破坏作用。拉扎罗(Laszlo)把开放性系统的这一特性描述为适应性的自我调节(adaptive self-regulation)[61]。系统运用反馈机制(feedback mechanisms)对环境变化进行识别和反应。系统检测到环境中的信息越多,其反馈机制也就越复杂。
当开放性系统面临新的或变化的环境条件时,它们具有适应性的自我组织(adaptive self-organization)能力。通过创造新的子结构,改变成分间的关系,或产生新的、更高水平的组织来协调已存在的子结构,使系统保持其基本的一致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部分与整体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个体所能理解和观察到的内容取决于其在这一复杂相互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所有的生命实体都既是部分又是整体。个人是一个家庭、一个班级或工作小组、一个友好团体和一个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人也是一个整体,是由生理的、认知的、情绪的、社会的和自我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协调的复杂系统。个体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分析各系统间的适应性调节和组织来认识。同时,个体心理发展也可以通过更大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和冲击来解释,这些影响和冲击可作为达到系统组织在更高水平上稳定性的手段来促使个体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和重组。
(二)心理发展系统观的原则
心理发展的系统观认为,所有的个体心理发展的结果均是通过系统较简单的成分之间循环地交互作用,而自发出现的较高等级的组织形式。
心理发展系统论的主要原则有四个,它们是:
1.整体原则
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简单综合各组成部分的特征不足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客体、认识整体。
2.层次结构原则
即系统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又自成系统,这些子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适应性自我稳定原则
即系统具有自动平衡特性,系统可以通过内部运行产生协调性的变化,以补偿环境条件所发生的变化。
4.适应性自我组织原则
即系统具有开放性,可以对现存系统内部的变化及其外来挑战做出适应。
系统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发展着的系统变化的结果,强调生活环境多水平系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三)心理发展生态论的要点
生态发展观主张:
(1)个体处于一个复杂关联的系统网络之中,既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孤立行动。
(2)所有个体均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动因的影响。
(3)个体主动塑造着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个体,个体力求达到并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适应环境。
因此,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二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生平
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U.,1917—2005),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17年生于苏联的莫斯科。6岁时全家移居美国纽约。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音乐和心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42年从密西根大学获得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其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天就参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朗芬布伦纳作为心理学家在军中服役。1948年成为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一名教师。1964年他在国会听证会上,劝约翰逊总统关注战争导致牺牲者的孩子。之后,总统夫人邀请他到白宫喝茶,总统夫人与其讨论的儿童领先计划。之后,他成为美国领先计划委员会的三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另两位分别是Mamie Clark和 Edward Zigler,其中后者是耶鲁大学的儿童发展专家,被人称为领先计划之“父”。一生共出版了14部著作,上百篇文章。1970年出版了《两个世界的儿童》,在这本书中比较了美国和苏联儿童养育方式。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的生态学》一书,在此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生态系统理论,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2005年9月25日病逝于纽约家中,享年88岁。
(二)生态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真实自然的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人的心理也是处于生态环境之中,而这种源泉经常被从事实验室研究的研究者所忽视[62]。
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就是对人与人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科学研究。其中,人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个体,而环境的特性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所处的大环境背景的制约。
这一观点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层次来理解[63]:
(1)发展着的个体不是被其所处的环境随意涂抹的白板,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并时时刻刻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动态生命。
(2)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互动的。
(3)与个体发展过程相联系的环境不仅是指单一的、即时的情境,还包括各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情境所植根的更大环境。
布朗芬布伦纳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研究环境中发展的个体或者说发展的生态学。其中生态在这里指个体正在经历着的,或者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的。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在日益复杂的水平上连续不断地认识和建构其生态环境的过程。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父母,然后是家庭其他成员、幼儿园或学校环境,最后是更广阔的社会。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生态环境的变化或者“生态过渡”,如上学、找工作、提升、结婚等,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这些时刻,个体由于面临挑战,必须学会适应,发展就会因此而发生。因而,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观察一个人如何应对变化是理解发展的最好的基础。
(三)生态系统论的要点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包括两个维度和一个过程。其中两个维度分别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1.空间维度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中的空间维度如图3—3所示。
(1)微观系统。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理和物质特征的发展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模式。从图3—3中可以看出,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个体生活时的四个微观系统分别是:家庭、祖父母家庭、教堂和白天照顾。微观系统对个体来说,传递社会文化最为直接。
(2)中间系统。中间系统(mesosystem)是指个人生活之中的个人关系网。例如,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是家庭、学校和附近同伴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是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图3—3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结构
(3)外系统。外系统(exosystem)是指作为积极参与者的发展中的人并没有与一个环境或更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会对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发展中的人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从图3—3中可以看出,外系统包括卫生保健系统、父亲工作场所、母亲工作场所和地方政府等。
(4)宏观系统。宏观系统(macrosystem)是指在作为整体的文化或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低级系统(微观的,中间的和外的)在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连同以这种一致性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中的各信念系统。它包括社会的宏观层面,如价值取向、生产实践、风俗习惯、发展状况等。宏观系统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及外系统。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受到发生于单一的微观系统(如家庭)内交互作用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发生于人起作用的各种系统(如中间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直接影响。
另外,在其他相邻系统中的事件,例如那些影响父母工作日程表的工作场所决策,或者是影响当地学校资源的市政府决策,即使孩子不会直接参与这些环境,但是它们也能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更进一步说,环境中的角色、规范、资源以及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都有一个独特的组织模式,它们反映了一组潜在的信念和价值,这种信念和价值观因文化或民族的不同而变化。这些文化的特征被传递给发展中的个体。
2.时间维度
在时间维度上,长时系统(chronosystem)是指时间。个体和个体所处的系统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同时,个体所处的周围的四个环境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3.过程
1988年,布朗芬布伦纳提出过程(process)这一关键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变化发展的机制。最近他更强调最近过程(proximal process),是指在最近环境中个体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最近过程被看作个体心理发展的发动机,也被称为从遗传型到表现型的有效实现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特别注重个体潜能的实现。如果个体的最近过程的层次水平提高了,那么个体的遗传能力的层次和心理发展的功能的层次都要提高,两者是并行的,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说明遗传的潜能实现了。
(四)布朗芬布伦纳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首先,将心理发展看作受内外多重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而促使许多发展心理学家从环境、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次,强调心理研究应在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着重揭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个体的主动性;最后,将实验室研究与现实情境研究相结合,克服发展心理学过去往往是“研究儿童在特异的情景下与特异的成人在一起所表现出的特异的行为科学”这个弊端。布朗芬布伦纳就曾经谈道:“由于太多 ‘没有现实情景联系’的发展学研究,现在拥有过量的有关 ‘没有发展的内容’的研究。”[64]
2.局限
首先,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其作用过程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次,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