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姜辉

【作者简介】姜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有《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变革》《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研究》《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等,译著有《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关于阶级的冲突》等,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了更加密切、更为明确、更为深切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写入“世界社会主义”概念,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最主要的明确表述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115]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的“1·5讲话”中再次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表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随着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并逐渐成为领先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是局限于本国的事业,而是作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为重要、最有作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影响、作出原创性贡献的伟大事业,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全新选择、贡献中国方案的伟大事业。

由此想到毛泽东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谈“改造中国与世界”时,就以远大的眼光洞察中国革命事业的世界意义,他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由此想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满怀信心地预言:“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由此也想到,在2013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就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风雨沧桑的历史过程和宏大历史背景中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他在十九大召开前夕的第四十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21世纪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原创性贡献?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新的实践探索,而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具有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回顾历史,从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中叶,大体上经历两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也就是“三个七十年”: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七十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丰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第二个七十年”,主要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问题,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等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在俄国主要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在中国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与初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21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第三个七十年”,主要历史任务是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曾经预言:“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在中国共产党谋求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这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及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担当。今天,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个七十年”基本过半,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正是中国分两步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21世纪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贡献的内容和方式,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世界意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二 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世界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两种并行的趋势:一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深入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世界化的广泛发展。这两种趋势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多形态的理论形式,也形成了多样的发展路径和传播渠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各国各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都以不同方式和途径推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继续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立足中国实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化而不懈努力。立足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中国理论。另一方面,要树立时代眼光和世界眼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世界化而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等于囿于本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理论成果。我们以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参照,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维度”和“国际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大视野中,更加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每个新成果,都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发展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把握历史大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向人类社会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引领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最集中、最丰富、最现实的体现。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念等,都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意义。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贡献给世界,积极推动和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自觉运用与把握,是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以制度优势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是重新思考和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大问题的时刻,也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近30年来,经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发生转折等重要变化节点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竞争对比态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长周期中开始进入了一轮规模较大的衰退期,而世界社会主义总体上仍然处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的低潮,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依托和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进入逐渐走出低谷的谋求振兴期。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旗帜,引领示范作用在不断上升,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水平、新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照系。从当前“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鲜明特色和显著的制度优势。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制度优势。21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的一个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效和衰败。福山从“历史终结论”到资本主义“制度衰败论”,论证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机制的衰败失灵;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衰败失灵;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以各种方式述说着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这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永恒法则”的价值信条的破灭和衰败,论说着资本主义的价值危机、制度危机、生态危机、整个体系危机等。因而在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在制度方面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优势,是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其固有的矛盾弊端和制度局限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西方现代化的危机。现在的“西方乱象”,如贫富差距悬殊、难民潮危机、民粹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猖獗、逆经济全球化暗流涌动等,都标志着西方现代化弊端重重。一些对西方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的发展中国家,有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有的成为受西方国家统治和支配的“外围国家”,丧失了独立性;有的在“华盛顿共识”等方案的引诱下,或在“结构性调整计划”的猛药“医治”下陷入破产;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国家分裂。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借鉴但不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中国开辟的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把现代化的“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当今中国实际的鲜活的原版。中国开创的新的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榜样和经验。

今天,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党根据本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创造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对比于西方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也为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成功经验,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研究如何将“中国特殊”转化为“世界一般”,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的体现。所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制度特征、制度优势、制度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具有一般规律性、可为借鉴的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因素,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建设上提供全新选择,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邓小平以伟大政治家的从容和坚定讲道:“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始终站得住。”[11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的生活,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巨大历史贡献,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20世纪初,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和运动变为崭新的社会制度,从而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此后数十年世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和期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