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东京和中国香港面临的问题
一 东京面临的问题
东京具有非常多的荣誉和光环,它是日本首都及最大城市、亚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东京的经济高度发达,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并称为“世界四大国际大都市”。2014年,东京的GDP仅次于美国纽约,排名世界第二;世界500强的总部数量也排名世界第二。但光环的背后是居民生活的压力,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美世公司公布的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对全球主要城市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包括住房、交通、食品等超过200个项目的花费进行比较,东京生活成本全球排名第一。东京还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和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其中,东京的地铁系统每日平均客运量达1080万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铁第一位。
东京圈或称东京大都市区,包括东京都及其周边的神奈川、千叶和崎玉三县(相当于中国的县级行政区)组成,面积1.33万平方千米,人口3300万。和已经相当拥挤的北京(面积为1.68万平方千米,人口是2300万)相比,东京面积小、人口多,可想而知,东京的拥挤程度。如何解决人口居住的问题呢?东京周边的区县只是成了东京上班族睡觉的地方,周边三县出现了大量“睡城”——上班族白天去东京上班,晚上回到周边三县睡觉。东京中心城区白天人口是夜间人口的3倍,2/3的人口住在周边县城。
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东京的轨道交通非常先进,令中国人羡慕,但东京圈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平均需要3小时。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十分拥挤,被称为“通勤地狱”(Haruya Hiroka,2000)。“Tokyo Subway Dreams”是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拍摄于2009年的一个摄影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摄影师通过对每天上班高峰时间东京地铁里乘客表情的记录,来反映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这组作品也在2010 World Press Photo中获得Daily Life一等奖。这组照片人们也戏称为“Tokyo Compression”,即东京人挤人、东京压缩饼干。
像东京这样的巨型城市,生产和人口过度集中使人们的生活成本极度攀升,闲暇时间随着通勤时间增加而大幅减少。“特大城市+快速交通系统+远郊区睡城”的城市化模式并没有给城市居民带来高质量的生活,交通拥挤和住房问题反而使人们的生活面临更大的压力。同德国的城市相比,从以人为本和经济增长本质的角度来看,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
二 中国香港的问题
中国香港特区占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2015年年中人口总数为729.9万,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寸土寸金。从中环到湾仔、从旺角到油麻地,整个维多利亚湾南北岸每一平方米都被充分利用。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广州人、内地人逐渐汇集于此,让中国香港成为一个高度发达、高度国际化、高度立体化然而又高度拥挤的城市。
中国香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每年总人口也在不断增长。2000年,香港特区总人口为667万,而2015年已增长至729.9万,且仍有递增的趋势。2015年,香港特区的人口密度达到6612人/平方千米,相比而言,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尽管只有1323人/平方千米和3809人/平方千米,但是,仍显得拥挤不堪。据人民网2015年11月报道,香港特区普通居民住房狭小,人均仅16平方米左右,而内地则是36平方米。香港特区,除了贫民和普通民众居住环境恶劣,白领的住房大多也是蜗居。香港特区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所谓的“千尺豪宅”,有钱的高级白领才能租得起。许多白领只能在九龙新界或港岛较远的地区租住6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子。
香港特区房价非常贵,根据香港特区2011年的数据,港岛区房子均价在12万—50万港元/平方米,具体到商业旺地湾仔、铜锣湾区,为18万—22万/平方米,2平方米的阳台,意味着40万港元。香港人均收入比内地高,2011年第二季度人均工资约为18100港元,中位数工资约为12000港元。但如此收入水平与香港的房价相去甚远。据路透社中文网2012年5月16日报道,2011年,香港的“楼价痛苦指数”(二手楼价除以家庭年收入)为11.7,即一个家庭需要11.7年不吃不喝不消费,才能买得起房子。2012年1月24日,Demographia公司发布了“全球住房负担”报告,在调查的全球325个大城市中,香港不仅居于榜首,而且其房价负担水平已经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2.6倍,突破美国洛杉矶2007年时创下的最高纪录。因此,很多香港人只有购买面积小但能满足需要的住房以减轻负担,买不起房的低收入阶层只好把目光转向廉租房。
香港号称富裕程度全球第八,但是,多数香港人居住的条件,比发达国家的同阶层人士差很多,也比内地同阶层人士差不少(见表2-1)。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争拗不断所带来的物价上涨、楼价飙升、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青年向上流动空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香港经济健康发展。在“2015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香港首次跌出前十,位列第12名,比上年又下降了5位。在25个分类榜单中,除“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富竞争力排行榜”与“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以外,其他榜单中香港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2-1 一些主要国家人均住房面积调查(2010年)
资料来源:全球经济数据(http://www.qqjjsj.com)。
从住房角度而言,香港的工薪阶层已经不能承受其高房价。虽然香港工作机会多,名义工资水平高,但这些优势已经不能弥补日渐上涨的房价以及在狭小空间里生存所带来的痛苦和压抑,因此,香港人的真实生活质量并不高,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一个城市吸引人才、吸引劳动力,必然是其在基础设施、衣食住行以及工作机会等方面走在前列,经济文化、城市生活等各方面适合人类聚居,反观现在的香港,虽然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却越来越远离宜居这一城市标准了。研究表明,楼层空间小,人有压抑感,抑制创新及思维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