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发展报告·2016—2017:统计预测未来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大约三年多前,我和几位朋友及同事一起策划了《中国统计发展报告》的研究项目,旨在对中国统计体系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希望以此来推动中国统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该项目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出版了两本报告,现在,《中国统计发展报告(2016—2017)——统计预测未来之路》正式出版,是该项目的第三本报告。

当初,我给《中国统计发展报告》的定位是“从历史视角审视统计发展,以战略眼光推动统计进步”。显然,这一定位对研究和写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不管怎样,我在组织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了这一理念,无论是研究专题的选择还是研究内容的取舍以及研究方法的运用,都对研究团队特别强调了以统计实践为导向,把握好学术性与政策性之间的度,对政策性问题开展学术视角分析,从理论性研究导出政策层面含义,服务于中国统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求解发展方略,提出政策建议。

古今中外,统计工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进步和治理能力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政府、企业、居民决策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统计工作做出重要讲话和指示,先后多次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研究统计改革重大事项,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和《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围绕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等长期困扰统计工作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兴未艾,新一轮数据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加快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开创中国统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正所谓恰逢其时。

制度经济学上常常讲路径依赖和自增强机制,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有点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好坏,往往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甚至出现所谓的“锁定”现象。因此,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一旦实施,以后要改革往往不易。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计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统计体系有关问题做出任何微小的改进或优化,其实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地,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大国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统计体系,无疑是极其困难的,非朝夕之功所能做到。然而,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统计事业一直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伴随新一轮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中国统计体系无论是统计制度与方法,还是指标生产和发布流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统计数据的质量不断提高。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统计发展本身涉及诸多分支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也很多。相比于美欧发达国家,中国统计发展水平较低,统计能力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俗话所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本报告的研究团队根据各自兴趣与学术积累,以及相关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选择了五个专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理论见解与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统计部门与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本报告的具体写作分工情况如下:导论作者为陈梦根;专题一作者为陈梦根、张帅;专题二作者为陈梦根、侯园园;专题三作者为陈梦根、李晓彤;专题四作者为石峻驿、曾淑娴、闫冷非、邵雨晨;专题五作者为陈梦根、章敏;英文目录由张帅翻译。最后由陈梦根负责总撰定稿。

本报告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课题的资助,研究写作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卢小生主任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本报告可能存在的任何不足与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陈梦根于北京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