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民道德素质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当前海南公民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淳朴善良、待人热情是海南民众具有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不足的方面,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民道德素质特别是社会公德意识仍有待提高。

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一半(5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状况一般,另有超过10.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较差”或“很差”,这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20.0%)降低了9.3%,可见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海南公民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在提升,但仍需加强。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前海南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较差”或“很差”的原因是经常看到各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每天可以看到清洁工人在清扫道路,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各种果皮纸屑;在一些地方槟榔汁仍很常见;在广场或主干道旁边,庆祝节日时摆放的鲜花被采摘、折毁;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

第二,社会诚信问题严重。

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承诺的兑现”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自然规律之一。这说明了社会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当前诚信的缺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此次关于海南公民社会诚信状况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将近一半(49.8%)的受访者认为海南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一般”,18.8%的受访者对海南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不满意。通过比较,海南公民社会诚信状况近五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诚信危机依然存在。通过访谈得知,海南公众对当前海南社会诚信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消费存在一些乱象,特别是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缺斤少两的现象较为突出。频繁收到诈骗电话和短信也成为公众对当前社会诚信感到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第三,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公众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职业本身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职业道德从一定方面影响着公民道德。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人们的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也滋长出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如部分海南的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来满足个人的私欲,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导致他们滥用职权、弄虚作假、贪污腐败、享乐至上。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风气。

第四,从众心理依然严重。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多数人群或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值得借鉴和认真考虑,但如果盲目从众,缺乏独立的分析思考,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当他人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道德的时候,公民自身应具有基本的判断力和道德批评能力,用法律和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此次问卷中,我们发现公民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比如当问及“遇到有人遭抢劫,您怎么办”时,有12.4%的受访者选择了“先看周围人怎么做再作决定”,这是从众心理的典型表现,这一比例比2011年(10.7%)的调查结果增长了1.7%,大家更愿意先看其他人怎么做,认为人多了即使是受到惩罚自身的伤害也能降低。非理性地盲从的具体例子就是“中国式过马路”。

第五,政府机关人员的办事态度和效率的评价普遍偏低,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感到,受访者对政府机关人员的办事态度,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仅占30.3%,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比例降低了18.4%。19.9%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评价一般的受访者占了近一半。即使是满意度最高的党政机关人员和中共党员,其满意度也只有47.3%和38.3%,与2011年调查结果基本持平。此次调查发现,“中间收入2000—3000元”的人群的满意度最低,而2011年是“500元以下”的受访者比例最低,是什么原因导致中间收入群体的评价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在历经“海南文明大行动”、海口“双创”、三亚“双城双修”等活动之后,为何还会如此评价?这些问题须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