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意象概念的重整
中国是最早创立意象说并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象理论和非常发达的意象型艺术的国家。有人曾把我国古代的意象理论概括为这么几个要点:①意象的性质是“表意之象”;②意象创造的目的是表达“至理”;③意象的生成方式是“表意于象”;④意象有惊人的表现力和巨大的感召力,等等。20世纪以来,“表意之象”在世界范围内的文艺领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潮流,成为现代作家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正如叶廷芳先生在《现代艺术探险者》一书中所指出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哲学广泛渗入文学艺术……作品的哲理意味越来越重。主题思想不是明白说出或让人看出,而是通过某种‘图象’来象征,或通过一种比喻来暗示,或者通过一则寓言来表达,等等。”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从众多的艺术作品中都能体现出“表意之象”的象征性特征。例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揭示了一些人的愚昧,和对革命者的同情。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并不是指凤凰本身,而是象征中国。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所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非人化的主题。毕加索的装饰绘画《格尔尼卡》中的牛、马都各有深刻含义。
中国古代把意象理解为“表意之象”,通过“象征”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在艺术创作中,意象又可以分为“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其实,黑格尔早已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把艺术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象征型艺术阶段、古典型艺术阶段、浪漫型艺术阶段。对此,朱光潜先生解释说:“象征型艺术所表现的是理念的抽象定性,古典型艺术所表现的是理念的具体的整性,浪漫型艺术片面地强调人的内心生活,又有些抽象性。”[6]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第一类属于象征意象的类型,第二类属于典型的类型,第三类属于浪漫意象的类型。黑格尔认为,几乎世界上一切民族最古老的艺术都是象征。并断言:“‘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7]杰姆逊宣称,现代主义的必然趋势是象征性。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一书中也认为,艺术,就其本质而论便是一种象征。所以,西方有些学者指出,过去有的,将来一定还会有!这种现象似乎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种必然规律。为什么那些发誓与传统决裂的现代派艺术家,他们偏偏朝着象征的路上走。不愿走“老路”的人,偏偏又走上了“老路”,太值得深思了。这也说明,艺术的发展也往往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自20世纪以来,被人们几乎淡忘的象征型艺术又以新的面貌勃勃兴起,同时,意象在艺术中的地位也被重新确立,并被重视起来。
象征意象与浪漫意象在本质上都是“表意之象”,只是两者在取材上有所不同。象征意象的基本手法是象征,其取材偏重于客观(除抽象型符号式象征外),浪漫意象则偏重于主观。象征意象的基本手法是通过意念与物象的对应关系来暗示出某种思想,而浪漫意象的基本手法则是通过想象和幻想,求得现实与理想相统一。例如,狮身人面像,以人首象征人的精神,以兽身象征力量。带翼女神象征着人类理想中的自由和正义;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并不是指他是一个神猴,而是作者和人民某种理想的体现。虽然这些艺术形象都具有浪漫性特点,但两者有着明显不同之处。前者是以象征的手法暗示出来的,后者则是以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一般来说,西方的艺术创作多采用象征和暗示,中国的艺术创作则多偏于浪漫。总之,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的反映。
意象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意象论源于中国,但是在近代西方,这一审美范畴已经广泛引起关注,西方的艺术创造中更是早已体现出这一审美观念。在以往意象理论的探讨中,有的研究者认为“意象”为中国所独有的观念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在西方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在象征型艺术还是浪漫型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因为艺术创作永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必然体现着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追求,“立象以尽意”这是意象产生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