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与行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视野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本书试图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现实出发,分析企业异质性条件下,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微观机理,并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按照这种分析思路,本书的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进行,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简要地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方法、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

第二章,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全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章围绕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这一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对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的一般性研究进行简要概括;接着介绍在企业异质性视野下研究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要素,即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以及出口进入之沉没成本,并归纳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国际贸易研究最近进展的主要论题;最后围绕企业异质性视野下贸易自由化与行业生产率增长论题,进行相关经验证据和理论模型的归纳和梳理。

第三章,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中国制造业现实。该章作为全书研究的理论前提部分,利用2001—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现实进行全面考察。企业生产率水平作为重要的企业特征,是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的关键要素。因此,第三章首先采用Olley&Pakes (1996)半参数方法估计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以克服企业生产率估计中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性偏差问题;接着,选择企业生产率、规模、人均资本、平均工资等企业特性指标,对中国制造业中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异质性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的同时,借鉴Bernard&Jensen (1999a)的做法,通过估计出口商溢值(exporter premia)进行更加规范的分析;最后,对中国制造业中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检验了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中的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特性差异;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双向因果关系,即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在中国制造业中都是显著存在的,中国制造业中高生产率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大,且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更快,说明出口经历确实提高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同时,出口企业具有更快的产出增长和就业规模扩张。

第四章,贸易自由化与行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视野的机理分析。该章主要通过数理模型的方法,对企业异质性视野下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微观机理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借鉴Melitz (2003)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假设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异质性假设,并假设企业生产率不变,揭示出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内资源重置机理。其次,放松企业生产率不变的假设,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以及企业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引入Yeaple (2005)的内生技术选择,即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选择决策改变自身生产率水平,来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出口和技术选择决策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企业异质性条件下,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最后,在前面数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异质性视野下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机理进行综合,以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其主要结论为:在企业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出口扩张和进口竞争通过促使行业内低效率企业退出和存活企业中市场份额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实现行业内资源重置,从而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在企业生产技术变化的情况下,贸易自由化还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选择行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行业生产率。

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视野的实证研究。该章利用2001—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第四章所揭示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亦即对第四章所提出的四个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对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行简要概述,并在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基础上,对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假说1) ;其次,借鉴Baily等(1992)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28个两位数行业的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以揭示资源重置效应和企业技术进步效应对行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假说2) ;最后,分别对贸易自由化与行业内资源重置以及贸易自由化与企业技术进步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微观机理(假说3、4)。其主要结论为:控制市场化改革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从贸易自由化各指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来看,出口扩张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行业生产率增长分解的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各行业总生产率的增长是由第一种资源重置效应(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第二种资源重置效应(市场份额从低生产率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转移)和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所共同驱动的,且企业技术进步是行业总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贸易自由化的第一种资源重置效应是显著的,且主要是由进口竞争所驱动的,因为行业层面的进口渗透显著提高了行业内低效率企业退出的概率,而行业层面的出口扩张对行业内低效率企业退出的概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贸易自由化的第二种资源重置效应具有不确定性,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非出口企业进入出口的可能性,但是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的出口量扩张影响有限,且行业层面的进口渗透对行业内存活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影响,且行业层面的出口扩张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出口企业,这与第三章关于中国制造业内存在出口学习效应的结论相一致。

第六章,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概括全书研究的主要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尽管“贸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一词频频出现于国内外的经济学研究文献,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贸易自由化尚未有权威的界定,学者们对贸易自由化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的概念阐述也不尽相同。Winters (2004)指出,区分贸易开放(openness to trade)和贸易自由化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指一种贸易开放的水平或状态,而后者则是指贸易开放度的变化,两者都需要从贸易政策的角度进行测度,但由于这种测度的复杂性,实证研究中大多从结果层面(即贸易依存度)进行测度。本书认为,贸易自由化是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过程,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进出口贸易规模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逐渐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意味着贸易成本的下降,本书在第四章的机理分析中,用贸易成本(包括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下降来刻画贸易自由化。但是,由于贸易成本的测度是一个未决之难题,本书在第五章的实证研究中,采用贸易依存度指标(包括出口依存度和进口渗透率)从结果上测度贸易自由化。

[2]Bernard et al.(1995) ; Bernard&Jensen (1999,2004a,b) ; Clerides et.Al (1998) ; Aw et.al (2000,2001)等。

[3]本书将英文文献中的“industry”解释为“行业”,是指生产差异化产品、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组成的整体,也有国内文献将其解释为“产业”,若没有特殊说明,本书中所提到的“行业”与“产业”具有相同的含义。

[4]事实上,出口进入成本包含了出口进入沉没成本和固定出口成本,而在考虑企业一期出口决策的模型中,并不进行详细区分(Falvey等,2004)。

[5]赵伟、李淑贞(2007) ;樊瑛(2008)等。

[6]从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达32%,且制造业产出的89%用于出口(Hanson&Robertso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