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投入产出法在各地区的应用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法在我国各地区的应用
从1980年5月山西省全面布置编表调查开始,到1983年5月天津市开展编表工作为止,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全国就有七个省、市进行了该项工作,占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4%,这可以说是一个可喜的发展。各地区在编制了投入产出表之后,利用这一成果,开展了多方面的应用工作。这里,着重以山西、北京、广东等省市为例,说明投入产出法在我国地区的应用情况。
山西省应用投入产出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统计部门应用投入产出表进行若干重要的综合经济分析。如:(1)分析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2)分析工、农业之间,农、轻、重之间以及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3)分析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4)分析积累、消费与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5)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6)分析社会产品分配的比例关系;(7)分析物质生产部门间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8)分析省际间的经济联系;(9)分析省的宏观经济效果,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效果、活劳动消耗效果、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综合消耗效果,等等。第二个阶段是,计划部门利用投入产出法开展经济预测,论证该省“六五”计划,并为编制“七五”计划和到20世纪末的长远规划提供依据,为把山西建设成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服务。他们利用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综合经济模型、应用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对山西煤炭的开发规模、各部门相应的发展速度以及城乡人民生活测算了若干个规划方案,以利互相验证,互相补充,辅助决策。从而,把该省计划和规划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三个阶段是,带动该省各业务厅局和有关部委保证了各种专业模型,并通过举办包括投入产出法在内的数量经济学研究班,广泛培训人才,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经济学院应用北京市1980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以城乡人民生活为中心,对该市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主要有三个方面:(1)吃的方面。对北京市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就1980年情况看,北京农村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83.5%,菜田仅占7.8%,经济作物仅占5%。这种农业种植结构对于拥有几百万城市人口的首都而言是极不适应的。据此,他们提出政策建议:为把北京农村建设成首都的农副产品基地,发展多种经营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2)穿的方面。对纯棉布和纯化纤布的产销情况进行了分析。北京市每年要从外地调入大量棉花,同时又向外地调出化纤原料,这也加剧了运输紧张。据此,他们建议:应充分利用北京化纤原料多的优势,增产化纤布,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打开国内外销路上狠下工夫;同时,减少棉花调入,适当降低纯棉布产量。他们还结合线性规划方法,测算了北京1984年纯棉布、纯化纤布、呢绒三种产品的最优生产方案,得出结论:纯化纤布需增产两倍,纯棉布要减少27%,呢绒产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与前面的分析相吻合。(3)烧的方面。对原煤的生产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1985年人民生活消费用煤进行了预测。北京的煤种主要是无烟煤,基本上用于生活消费,工业用煤主要靠外地调入。为满足1985年预计的原煤生活消费量,仅靠增加本市的原煤产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建议:除适当增加调入外,最重要的措施是节约用煤,特别是节约煤炭的生产性消耗,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同时他们提出,北京市重工业的大量耗煤,不仅加剧了北京煤炭供应的紧张状况,同时也给首都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污染。这表明中央有关北京市重工业基本不再发展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
广东省将投入产出法与回归分析法、传统计划法等相结合,对今后20年该省的宏观经济发展及其对能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他们的做法分为以下六步:第一步,应用已编制好的该省198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各部门、各产品之间技术经济关系的现状,确定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第二步,采用回归分析法,考察1970—1980年该省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外推1981—2000年各个时期的最终需求向量Y1;第三步,采用传统计划法,根据初步拟定的2000年经济发展水平,回推各个时期的最终需求向量Y2;第四步,将第二步外推出的最终需求向量Y1与第三步回推出的最终需求向量Y2进行比较,相互校正,确定出最终需求向量Y;第五步,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预测总需求向量X[X=(I-A)-1Y],其中,包括对各种能源产品的总需求;第六步,将能源需求作为外生变量,输入马卡尔(MARKAL)能源供应模型,计算出能源供应的各种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以上情况表明,投入产出法正在成为提高我国地区经济管理、计划、规划、预测、决策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的有力工具。
(二)投入产出法在地区推广应用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对于尚未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地区来说,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展编表工作。地区投入产出表是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各省、市、自治区若都编出来自己的地区表,即可为全国表的编制和完善提供便利条件。如果说过去省、市在编表中还缺乏现成的经验,需在摸索中前进,那么现在这些省、市已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这就使其他各地区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可少走弯路,并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第二,对于已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地区来说,应充分利用该表,开展多方面的应用研究。从目前情况看,已编制的表式重点在研究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结构问题,这与投入产出表自身的特点分不开。但尚不能进一步研究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全过程、研究综合财政、研究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平衡和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之间的平衡等重要经济问题,这也是原投入产出表的缺陷所在。因此需要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多方面的扩展和改造,以扩大其用途。一些地区已提出了这种要求,有的地区还做了相应的准备。在投入产出法与其他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如经济计量分析、系统分析、优化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在编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实物表与价值表的结合方面,以及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各地区特点、使编表方法多样化方面,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四,编表中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采取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之后,各地区之间广泛开展了协作,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投资或派出人力,相应的产值产量应计入哪个地区?再如,铁路、公路、邮电等流通部门全国是统一的网,而地区编表则以行政区划为界,二者不一致,其中的劳务收入应怎样计算?在资料的收集、加工、换算等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需深入研究。
(原载《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应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分册(1857—1858年),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2页。
[2] 参见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5、141、152页。
[3] 参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4] 参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