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及其特点
现把1952—1984年我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民所有制范围)[1]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资料列于表1,并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坐标上画为一条曲线(见图1)。从表1“增长速度”一栏和图1增长速度曲线可以看到,32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三四年(正号),就下降一两年(负号),明显地呈现出周期性。
表1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1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曲线
这种周期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4—5年。
从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开始比上一年增加,即投资增长速度开始为正的年份算起,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减少,即投资增长速度为负的年份结束为止,作为一个周期。32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共经历了七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1953—1957年,持续5年;
第二个周期:1958—1962年,持续5年;
第三个周期:1963—1968年,持续6年;
第四个周期:1969—1972年,持续4年;
第五个周期:1973—1976年,持续4年;
第六个周期:1977—1981年,持续5年;
第七个周期:1982—1984年,已持续3年,尚未完成。
从已经完成的几个周期看,除第3个周期持续6年外,其余均为4—5年。
第二,每个周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升降振幅渐趋缓和。
我们把每个周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最高峰与最低谷的数据相加,其距离作为振幅。每个周期的振幅为:
第一个周期:116.23(110.26+5.97);
第二个周期:147.07(84.53+62.54);
第三个周期:68.53(42.20+26.33);
第四个周期:63.99(62.91+1.08);
第五个周期:21.50(17.65+3.85);
第六个周期:32.47(21.96+10.51)。
投资的大起大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升降振幅逐渐变小,表明我国已经从过去的大起大落中取得了一定的教训,情况正在逐渐好转。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负的低谷年份在每个五年计划中所处的位置逐步前移。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负的低谷年份在每个五年计划中所处的位置是:
“一五”时期,处于第五年(1957年);
“二五”时期,处于第四、五年(1961年、1962年);
“三五”时期,处于第二、三年(1967年、1968年);
“四五”时期,处于第二年(1972年);
“五五”时期,处于第一年(1976年);
“六五”时期,处于第一年(1981年)。
这表明,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头几年即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低谷年份处于期末;而到了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一开头就遇到了低谷年份,使五年计划的开端处于压缩和调整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