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历史的本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1928年是在误传杨开慧已牺牲的情况下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的

李慎明

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毛泽东年谱》记载:“一九二八年六月下旬,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塘边一起工作的日子里,结为革命伴侣。”[1]同书此后又作如下记载:“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2]

在阅读此史料和其他相关史料时,人们心头有时会泛起这样的疑团,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才牺牲,毛泽东为什么1928年在井冈山就与贺子珍结婚了呢?

在现在有的小报小刊上,特别是互联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尤其是有组织地借此诘难甚至攻击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先后请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些专家;又与《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的作者马社香作过交流,她直接采访过朱旦华和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继子肖常隆[3]等人;还尽可能查阅了所能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试对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联姻问题作如下七点粗略分析,以求教各位。

一 从促成毛贺联姻的袁文才妻子谢梅香及毛泽民夫人朱旦华的回忆分析

谢梅香生前曾对其嫡孙袁建芳和后夫儿子肖常隆等人说:“1927年,贺子珍和永新赤卫队先上的井冈山,贺子珍就住在我家里,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队伍是后上来的。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因当时党的地下交通已被敌人破坏,他就动员茅坪一个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打听消息。第一次,吴福寿到了湖南茶陵和酃县,没有打听到。毛主席又提供杨开慧具体住址请他到长沙一带打听。第二次,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也没有找到杨开慧,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了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袁文才和王佐。后来,毛主席生病了,袁文才、王佐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并力促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合。”[4]“袁文才、王佐张罗在象山庵请人聚了聚,吃了一顿饭,算是为毛主席和贺子珍办了婚礼。”[5]关于这一点,马社香对朱旦华的访谈录亦可作为佐证。朱旦华说:“我听毛泽民说过,1927年9月至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上听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袁文才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毛主席起居,后来在一座庙里为他们办了简单酒水。”[6]

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与我家相隔不远。当时长沙城里白色恐怖很厉害,毛主席十分牵挂杨开慧。图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住所——茅坪八角楼

二 从井冈山武装力量的特殊性分析

笔者请教过曾到井冈山实地采访过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陈晋说:“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当然,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建立了感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结的婚。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部队出击赣南、闽西后,1930年2月仍在井冈山留守的袁文才、王佐被其他领导同志所错杀,这也反证了当时袁文才、王佐坚持让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 从1928年五六月间杨开明上井冈山,不可能带去杨开慧生死确切的消息分析

杨开明是杨开慧的堂弟,也是网上所传为杨开慧带鞋子等物给毛泽东并告知杨开慧没有牺牲之人。据湖南、江西省委党史办相关资料证明,杨开明于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一直在安源工作,并为组建秋收起义中以安源工人为主的第二团作出较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的湖南省委是几经严酷破坏。1927年11月,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叛变;1927年12月,新任湖南省委书记王一飞、长沙市委书记涂正楚等20余位地方领导人被捕,先后就义。[7]1928年1月,湘鄂赣边特委成立,郭亮任书记,3月又被叛徒苏先骏告密在长沙被捕牺牲。同月,中共安源市委交通员邓贞谦牺牲,市委工作中断。[8]1928年5月,湖南省委从长沙迁往湘潭,6月,又迁往安源。在这段时间里,杨开明没有也不可能回过板仓。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著名学者陈钢[9]曾查看了当年几乎所有的相关资料,均没有查到杨开明是带着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上井冈山的依据。陈钢和马社香等人看法完全一致,即1928年6月底杨开明上井冈山时带去的只能是湖南省委机关和地下交通多次被严重破坏、交通员被杀、白色恐怖严重、杨开慧很有可能牺牲的信息。此时井冈山上上下下关于对杨开慧已经牺牲的传言,对杨开明也会有一定的误引。

四 从板仓杨开慧纪念馆掌握的相关材料分析

杨开慧从1927年9月返回板仓至1930年10月被捕,这三年除了几次短时出外,其他时间都是在长沙县板仓故居躲隐。板仓距长沙市约110华里,是平江、汨罗、长沙三县交合处,丘陵蜿蜒,较为封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此时均改姓杨。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1962-1972年搜集的座谈资料,敌人曾三次来板仓捉拿杨开慧,但两次都被当地群众掩护并蒙骗敌人化险为夷。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当地群众还刻意四下传播杨开慧已死用以迷惑敌人视听。[10]毛泽东动员的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探寻杨开慧消息时,或许听到的正是这种保护性的说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三年间杨开慧曾多次寻找湖南省委,因省委数度被破坏和搬迁,一直联系不上。[11]由此可见,我党在1928年井冈山和板仓之间的信息交通已完全断绝。井冈山上流传的杨开慧已牺牲的消息,在当时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五 从板仓杨开慧故居发现的杨开慧手稿分析

杨开慧在1928-1930年间写的信件、文稿等一直藏匿在杨开慧故居的墙壁之中,直至1982年和1990年故居两次整修时才被发现。其分别是4000余字和1000余字共8篇文稿。对杨开慧这些文稿,湖南省博物馆专门成立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2010年在湖南省委主办的《新湘评论》对其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披露和解读。从中可以发现相关数点:(1)杨开慧在秋收起义数月后曾收到过毛泽东的一封信,在1929年“古历四月”收到杨开明一信前再无毛泽东任何音信。(2)杨开慧书写的对毛泽东思念的诗文及信件,一封都没有送递出去。这些均与湖南省委和交通站点多次被破坏相吻合。(3)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下井冈山进军赣南,1929年1月13日杨开明奉命从井冈山出发,代表前委前往上海汇报工作。1929年2月25日杨开明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对此有专门记载。1929年初由于“军阀重开战”,革命形势有所好转,地下交通不断恢复。杨开明到达上海后,在中央可能听到杨开慧还没有牺牲的消息,便向板仓试投一信与杨开慧联系。他还在信中向杨开慧透露了党中央有可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工作的消息。这封信从上海辗转到达板仓,杨开慧在1929年古历四月初八(即公历1929年5月16日——笔者注)给杨开明即“一弟”回信。回信说:“接到来信,万分喜慰”;“他(指毛泽东——笔者注)未必能来上海吧?我到(应为‘倒’——笔者注)愿意他莫来上海哩,我又要不放心了啊!”杨开慧在此信中还写道:“你(指杨开明——笔者注)能回家一转,极所盼望。”[12]从此信中也可以进一步证实杨开明自大革命失败后,再未回过板仓。这一点与板仓杨开慧故居的研究也是吻合的。另外,杨开慧手稿中也明确标明此回信“没有发去”。

毛泽东夫人杨开慧

这说明,即使在1929年,板仓对外的地下交通尚且没有完全恢复,更遑论1928年了。

六 从1929年11月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中分析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

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原。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13]

这封信反映了以下信息:

1.1927年9月至1929年11月,上海与根据地之间的详细信息主要靠来往人转达,当时两地间沟通往返转达高层生活信息的人,陈毅当为第一人。陈毅于1929年7月底离开闽西上杭,代表红四军前委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10月22日携中央“9月来信”回到闽西。故信中第一句话是:“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一个才字,凸显了陈毅此次往返第一次带来“情形”,其中可能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消息的重要性。

2.由于是红四军前委代书记陈毅前往中央,才能与李立三、周恩来等负责同志有比较深入广泛的交谈,毛泽东的故友李立三也才可能会问及毛泽东的生活实况,故毛泽东信中第一句“你的情形”应该同时包括着第二重含意“你(告知的)的情形”,言下之意可能会包括杨开慧尚未牺牲的信息,同时包含陈毅汇报的毛泽东与贺子珍是在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联姻的缘由。所以,毛泽东信中自此以下的内容均是围绕此展开的。

3.由于陈毅在上海中央和福建长汀红四军两地间,在李立三与毛泽东间,可能已汇报沟通了杨开慧尚未牺牲与井冈山在误传杨开慧已经牺牲的情况下毛贺在井冈山联姻的情况,故毛泽东才在给故友李立三的信中坦诚、坦然地真切表示:“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对于这一点,还可以反设理解。如果毛泽东在与贺子珍联姻时明确知道杨开慧还在人世,那么,在陈毅去上海全盘向李立三等人如实汇报后,人之常情,毛泽东会在此信中对先前的毛贺联姻解释一二。

4.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同时从侧面证明了陈毅是带给毛泽东杨开慧还活着消息的第一人。所以,毛泽东即使大病初愈,精神还未复原,即迫不及待地向李立三要杨开慧的通讯处。进一步写道:“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5.接上继续分析,毛泽民在上海既然知道杨开慧的通讯处,又知道毛泽东对杨开慧母子的牵挂,为什么不及时告知毛泽东呢?这只有一个可能解释,毛泽民深知哥哥对嫂嫂的感情,哥哥与新嫂嫂是在1928年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的情况下结婚的。如果哥哥后来知道杨开慧还活着,情感将何等痛苦。故毛泽民到上海知道了杨开慧还活着,便一方面未及时告知毛泽东,另一方面从上海寄钱接济杨开慧母子。据板仓杨开慧纪念馆解说,杨开慧在最后一年唯有毛泽民从上海接济她们。在1929年古历四月杨开慧给杨开明的一信中写道:“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14]此处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兄弟对杨开慧母子感情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牵挂,对革命女性杨开慧、贺子珍的信息传递均包含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尊重,这种知心知情,跃然于纸。

1937年春,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故从以上五点分析毛泽东给李立三的信,清晰可见毛泽东是陈毅归来交谈后,才可能确切知道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一消息的。从这一点反过来更加可以看出,在1928年毛贺联姻之日,正是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之时。

1928年井冈山内外斗争极为严峻,毛泽东被中共中央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此决定于1928年3月传达到井冈山时,却被误传成开除党籍。6月,杜修经、杨开明代表湖南省委对前委做法仍提出严厉批评。面对湘赣之敌连续四次对井冈山进剿,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井冈山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九死一生之中。回归历史,我们不应把1928年初夏井冈山误传杨开慧牺牲后,毛贺这才在井冈山联姻,与1929年10月毛泽东才得知杨开慧依然活着这两个基本事实的先后顺序相混淆和相颠倒。正因残酷复杂的战争岁月,造成了如此令人遗憾的史实。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长沙识字岭。当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之时,毛泽东写下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如此悲痛欲绝、字字千钧的绝响,其情之深,其悲之切,其中还可能包括自我责备之烈,更可能是对敌人凶残暴行痛恨之烈,日月可鉴。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又一次掀起毛泽东内心世界那难以平息的波澜,他又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向苍天倾泼其对杨开慧的眷恋、思念之情,调遣月宫嫦娥舒展广袖,在万里长空为杨开慧、柳直荀等千万忠烈翩翩起舞。这是何等的大爱、深爱!这一切均与1929年11月与李立三之信反映的感情一脉相承。如此深情真情才能化作倾盆泪雨穿越历史,穿越心海,穿越苍穹,写出“我失骄杨”之绝唱。

七 从戚本禹就此事请教周恩来的回忆分析

1994年,海外出版了国外相关情报机构刻意编造的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此所谓回忆录,竭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刻意从个人私生活角度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笔者认为,戚本禹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罪人,但是在此事上却为毛泽东讲了公道话。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6月号上发表《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一万多字的问答录把李志绥厚厚的一本书,批得淋漓尽致。戚本禹在其中说:“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可以指责毛泽东的不是李志绥所编造的那一大堆谎言,而是他在井冈山上同贺子珍的婚姻,因为毛贺联姻时,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婚约仍然存在。说实话,一九六六年夏天我曾向周恩来询问过这一段历史,周恩来的答复是,当时井冈山的人听说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朱德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指伍若兰仍在狱中,误以为牺牲,朱德与康克清结婚——笔者注),当时中央对这些问题已有过解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联姻,是鉴于当时处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特别是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中,由于人们的误传和误判所造成的。处于和平时期特别是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的我们,则不应对此进行过多甚至不当的责难。

现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在资本的操纵下,集中力量非议特别是诬蔑攻击毛泽东。对毛泽东能否正确评价,绝不仅仅是关涉甚至并不是关涉他老人家个人的是非、功过和荣辱,而且是关涉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今年是毛泽东120周年诞辰,利此契机,专门组织力量,有选择地、有理有据清理回答人们心头的疑问,特别是回应别有用心人的肆意造谣和攻击,十分有必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247页。

[2] 同上书,第325页。

[3] 袁文才被错杀后,袁家建议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不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谢梅香1932年招郎不离家,与袁文才的部下肖福开结婚。谢、肖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肖常隆,一半继承袁家祭祀,一半继承肖家血统。

[4] 袁文才嫡孙袁建芳在《我的爷爷袁文才》一书中写毛贺结婚的时间是1928年5月,《毛泽东年谱》写毛贺结婚时间是1928年6月下旬,马社香的《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认为是1928年初夏。

[5] 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以及肖常隆一些回忆记录等。

[6] 马社香:《对毛泽东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朱旦华访谈录》,《党的文献》2012年第5期。

[7]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湖南党史大事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63页。

[8] 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大事记》,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9] 井冈山大学教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著作者之一。

[10] 长沙板仓杨开慧纪念馆群工部提供的相关资料。

[11] 杨开慧编写组:《杨开慧》,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53-155页。

[12] 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6-17页。

[13] 引自《毛泽东年谱》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寻踪毛泽民》,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14] 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手稿整理研究小组(欧金林执笔):《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手稿试读》,《新湘评论》2010年第20期,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