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卷首语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是中国社科院老年专家协会组织全院专家、学者回顾各专业学科发展历程的文章合集,分八卷出版,《马克思主义卷》是其中的一卷。

《马克思主义卷》所收集的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和继而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所聘请的顾问、特聘研究员的回忆文章。根据学术界普遍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奠基起步阶段、僵化停滞阶段、复兴发展阶段和繁荣创新阶段。本书记录的虽然涉及前两个阶段的一些研究状况,但主要反映的是从1978年开始的后两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卷》最初是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离退休党支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那里接受的任务。当按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为中心策划课题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只靠离退休老干部是完不成任务的。马研院领导听了离退休党支部汇报之后,对编写《马克思主义卷》十分重视,重新组成了本卷的编委会,并指定学部委员、马研学部主任、马研院院长程恩富和时任离退党支部书记傅青元共同担任主编,主持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能够成书并顺利出版,正是马研院领导下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书收录的文章绝大部分是专家学者接到任务后新近撰写的。但也有少数文章是从近两年马研院为纪念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出版的文集《创建国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为纪念建党90周年出版的文集《36位著名学者纵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等书中选来的,这几篇文章符合我们编写回忆录的要求,同其他文章的风格是相一致的,这些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精雕细刻的作品,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本书把中国社会科学院两位院领导的文章作为代序言。一篇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在2011年3月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理论研究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经过修改后,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题发表在2011年马研院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第四期上。文章根据我国现实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即信仰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是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本书的指导思想。另一篇是时任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于2010年12月24日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后以《努力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为题收录在马研院成立五周年文集里。这篇文章总结了马研院成立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其经验,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特别提出了今后要着重研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把马研院办成国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意见,为马研院继续前进设计了路线图,同时也为即将出版的本书绘制了编写大纲。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们将所有文章编排为三个板块:一是对当代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构建和研究的回顾;三是从马列所到马研院重大活动和学术事件的回顾。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三个板块的编辑意图和编辑情况。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境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从国内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硕果累累、成绩辉煌。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思想理论与意识形态领域又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如何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新经验,深刻剖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使命。从国际看,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问题更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多极化的推进、新自由主义泛滥、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的改旗易帜、21世纪初叶资本主义国际性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大爆发,都是世界性的重大事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面对这情况,通过研究破解时代问题、把握时代变化、提示时代规律,指明时代方向,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视野,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前进,这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任务。应该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国内外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力、穿透力和生命力,为了展示理论界在研究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的风采,同时也为了给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树立榜样,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研究最高境界的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放在第一板块,辑录了在我国理论界享有盛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王伟光、冷溶、李慎明、程恩富、靳辉明、李崇富、何秉孟、侯惠勤等人的文章。这些同志的研究成果在现实中国已经或正在发挥着资政育人的巨大作用。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建立的功绩,是应该永远铭记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所谓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列宁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论述,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学科,后来又加上中共党史。高校开设的四门政治课就是依据四个学科设置的。尽管后来高校政治课内容多次变化,但在人们心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个学科并没有什么变化。在研究机构里,马克思主义各学科也分别放在各个研究所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哲学所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放在经济所进行研究,中共党史却放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而1979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学科设置尽管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弊病,最根本的缺点是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不能给人们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概念,容易造成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理论和实践的分裂。这种学科建设格局,基本上一直延续到中共中央启动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时。马工程实施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5年12月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加之2008年又增加一个二级学科,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才有新的规定,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09年8月,中国社科院又制定颁发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实施方案(2009—2014)》(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这个《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和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这是从总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学科。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法学、新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国际问题、文艺理论等学科建设。第三个层次是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关联的学科而提出的学科建设任务,如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我们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解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是包括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的学科群。我们这里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变动史,其目的在于说明两个意思: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学科,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学科明确提出来,长者也不过六七年的时间,短者才两三年的时间,通过理论研究构建出每个学科体系,尚不成熟,想从《马研卷》第二个板块中看到一个规范的学科体系建设过程是不实际的,看到的只能是为构建学科体系而做的一些研究工作。二是想说明《马研卷》所反映的是马研院所担负的学科建设任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建设任务。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的构建工作都只能请马研院在职的四个研究部的部主任或研究室主任专门写回忆文章。对于学科建设,我们编发了对江流同志的采访文章《江流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展示了江流同志在开拓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上做出的独特贡献。我们转载了程恩富的《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回忆论述性的文章。这是篇内容很厚重的文章,对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刊载了学术界公认的“西马”研究第一人徐崇温同志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情况和观点的文章,目的想使读者看到徐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开创了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先河的。为了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实施情况,我们还特请马研院科研处处长秦益成撰写了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的述评》的文章,全面介绍了我院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马工程”的情况、“马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马工程”在我院的实施的情况,这对于了解中央马工程指导下中国社科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三级学科的建设工作是有益处的。

第三个板块主要反映和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前后变化的情况,以及这些机构和研究人员在马列所和马研院前后两个时段中重大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但由于马列所时段里前后人员变动较大,健在的几位老人已入耄耋之秋,不能操笔写作,故这方面的内容略显单薄。但我们还是组织了几篇离退休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如韩荣璋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回顾,李成斌对编写《科学社会主义百科全书》的回忆和思考,等等。另外,对马列所成立、马研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成立的情况和意义的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创办和发展》是程恩富在马研院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还是丰富的,为大家了解和研究马列所和马研院的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这次组织编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我们深深感到,中共中央启动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个英明的决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逐步进入最佳境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会大大提速。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定能够建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对此,我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我们殷切地企盼,各位读者读过本书之后,也能有同样的感受。但也不能不指出,由于时间紧迫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应该组织的文章还没有全部到位,不能把马列所和马研院全部学术成果和成就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是最大的遗憾。另外,编辑工作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卷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