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代序二 努力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2]
王伟光
5年前,中国社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5年来,在中国社科院党组的领导和陈奎元院长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得以顺利发展,现已成为中国社科院努力发挥“三个定位”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下面,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 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实现中央要求努力把中国社科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是中国社科院党组基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事业需要,基于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工作大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中央要求努力把中国社科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重要战略举措。院党组和陈奎元院长对马研院建设和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总体来看,马研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注意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明确的办院方针,理论方向正确。方针明确不明确,方向正确不正确,能不能始终坚持明确的办院方针和正确的理论导向,对马研院这样的研究单位尤为重要。马研院的办院方针,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努力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5年来,马研院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前沿,努力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沿,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交流的前沿,可以说,办院方针明确,理论导向正确,理论地位逐步显见,学术影响不断扩大,正在向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研究阵地迈进。
二是以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科研成果显著。5年来,马研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点,科研成果突出,共立项课题260项,其中社科院重大和重点课题47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课题25项,还承担了不少省部级单位和领导委托研究课题;共出版各类著作127部,发表论文1432篇、译文82篇、研究报告128篇,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学部委员选集陆续出版。先后创办了“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思想家论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高层论坛”、“中外马克思主义报告会”、“马克思主义系列研讨会”等论坛性平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研究》增期扩容,创办了《马克思主义文摘》,今年又创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明年初将推出《国际思想评论》英文国际期刊创刊号。组建了马克思主义期刊网络中心。这些研究成果和创新平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队伍初步形成。马研院现有人员已经达到14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达到60人,拥有一批知名学者,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成长起来。马研院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外语人才引进,现已拥有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越南语等10国语种的能够交传口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员。马研院的学科齐全,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全部二级学科,一些学科还超出了这个范围。可以预测,用不了几年,马研院人才队伍不仅会更加活跃于国内理论舞台上,而且会更加活跃于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交流舞台上,将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为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作出更多的成绩。
四是加强管理,注重制度创新,推动马研院全面建设。实践证明,院党组和陈奎元院长提出的管理强院战略是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的重要保证。马研院对落实管理强院工作很重视,注重从制度建设着手,不断深化改革。例如,主动进行岗位设置和聘任制改革试点,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研究—室主任竞争上岗,改革专业干部选聘制度;实行科研工作质和量的考核,重点在质量的提升;实行职称评审科研成果起点制度,努力做到职称评审公开公平;改进课题管理,提高课题论证和结项质量;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防止学术近亲繁殖,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形成决策协商机制,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具体工作按分工各司其职等。在敢于管理和善于管理方面,马研院取得一些经验,为实现马研院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制度动力。
二 进一步明确使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事业作出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马研院的同志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一,努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成绩。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很多新挑战,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突进理论创新,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如何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鲜经验,深刻剖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马研院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
第二,深刻洞察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解答,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现在全球性问题很多,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观察、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通过展示自己科学的解释力来彰显自身的旺盛生命。就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说,现在已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次危机实质上就是从金融领域开始引发的一场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发展过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应对措施及其挑起的国际事端,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判断没有过时,证明了马恩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没有过时,证明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没有过时。一句话,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它以其对世界大趋势的深刻把握、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显示了强大的解释力和旺盛的创新力。
当前,这场危机虽有所缓和,但是其影响却远未结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类全球性问题越愈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如何科学解释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也希望马研院在这方面做出更奋进的工作,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三,深刻把握思想理论领域的总体态势,在党和国家应对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局面中积极发挥作用。
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很尖锐。国际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活动愈演愈烈,渗透的手法和策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马克思主义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承载的国际期待、国际责任越发加重。同时,国际上存在着不利于我的因素,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言论不绝于耳。国际领域的问题必然要反映到国内来。国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错误思想理论观点时有出现,极少数人不时发出噪声、杂音,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引导社会思潮、社会舆论的难度不断加大。马研院应当自觉地站在思想理论斗争的前沿,既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僵化思想,也反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和理论观点,积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马研院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刻总结我国的成就和经验,正确阐释和宣传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牢牢掌握国内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同时,努力争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理论学术界的穿透力。
三 继续开拓进取,努力把马研院建设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阵地
马研院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开拓进取,努力把马研院建设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
(一)继续深入贯彻“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战略,以管理强院带动科研强院和人才强院
科研、人才和管理,是马研院发展战略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彼此促进,缺一不可。科研是中心,是马研院安身立命之本,必须牢牢抓住科研这个中心;人才是关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马研院建设的关键,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是保证,抓科研、抓人才必须重视和善于抓管理。科研强院、人才强院应当以管理强院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抓管理,就要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职能处室建设,抓好研究室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打牢管理强院的队伍基础和制度基础。对马研院来讲,通过管理抓科研强院,应当把学科建设与研究部、研究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管理抓人才强院,要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学科带头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
(二)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以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实施方案作为主要抓手,调整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布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一流的优势学科。马研院的同志要开动脑筋,踏实工作,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究、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重大课题研究。经过几年努力,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现有专家学者和马克思主义外语人才优势,不断扩大马研院的学科影响。
(三)实施名刊、名网建设工程,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和网站建设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国际思想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网》,这些都是马研院掌握的重要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具有良好基础;《马克思主义文摘》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已经具备基本的条件,要努力抓好马克思主义的名刊名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是国内独份,要反映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总体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局,努力办好,尽快打出影响。《国际思想评论》要视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出刊,努力实现走向世界的预定办刊目标,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国内交流和争取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当前,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正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正在增强。这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以“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论坛”、“中越马克思主义论坛”、“中俄马克思主义论坛”等各种学会、论坛为依托,积极主办、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动马研院的学者自觉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讨论和争鸣,积极走到国际知名大学、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去,在国外刊发更多的论著,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学术中的影响力。要积极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学术的方式宣传党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与理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在国家文化外交、理论外交中积极发挥作用。
(五)注重团结,加强党的建设和学风、作风建设,建设过硬的党的工作者和行政管理者队伍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大目标下增强马研院的内部团结。要紧密结合马研院的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培养良好的党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把党员队伍建设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切实做好群团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要着力培养、选拔精干的党的工作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发现和培养管理骨干,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使党的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做到卓有实效、富有活力,通过提高整体的执行力提升党的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同志们,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对马研院的工作和同志们寄予厚望。马研院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把马研院办好,把这块阵地建设牢靠,开创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努力将马研院建设成为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