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导师高清海先生已去世十周年了。最近我匆忙地校改了一遍学生们据录音整理的《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讲稿,想以此书表达我对老师的怀念和纪念。

高老师去世不久,赶上学校教务部门调整本科教学计划,我提议开设《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课,得到哲学系同事们的支持,尔后我大概为五届哲学系三年级学生讲授这门课,直到2011年。从2012年起,也是高老师的博士生的王福生教授接替我讲这门课,希望这种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能传承得久远些。

高清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有创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学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风气和研究范式的改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如苏联《共产党人》杂志评价的那样,他“充当了中国哲学改革的先锋”。当然,受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他培养的四十余名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许多人已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知名学者。当我们这些80年代高老师的学生已年过花甲或已年近花甲的时候,我们的一个重要学术责任就是向后辈学人传授高老师的哲学思想,这是我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动因。2007年高老师去世三周年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曾经有过高清海哲学学派吗?》,希望在高老师的研究风格和研究范式中能有几代人的连续工作,形成有一定世界影响的哲学学派。高老师的博士生元永浩教授已翻译出版了一本韩文版的高老师著作,他正在翻译第二部。高老师去世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了《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高清海哲学文存》不久也要再版。高老师的这样一些代表性著作的再版,将会对新一代学术群体产生影响。

当我校改手中这部讲稿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和缺憾。首先感觉我讲的内容有些空泛和玄奥,不太适宜做本科生教材。孙正聿教授建议本书可作为本科生高年级的选修课教材和马哲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这大致也是本书的读者定位。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不多,我在讲课中选取了高老师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代表性论文,如《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人是哲学的奥秘》、《突破真理论的传统狭隘视界》、《人的“类本性”与“类哲学”》、《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等,有的论文印发给学生,希望学生能认真读些高老师的原文。围绕这些论文,我在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阐述高老师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由于不是系统地按照某部高老师的著作讲授他的学术思想,这使一些细节的论证被忽略,所以感到内容有些空泛。又因为我力求在当代国内外哲学背景下论述高老师哲学思想的意义,讲稿涉及许多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复杂问题,难免使论述显得过于宏大和空虚。

这部讲稿中到处都有我个人学术观点的阐发,这种借题发挥可能是“过度诠释”,是对原作的背离或背叛。我之所以如此随意和自由地论说,是高老师生前积极倡导和鼓励的结果。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高老师家里和师兄弟们自由地论说《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高老师非但不以为忤,还鼓励说有些想法他自己写书时并未想到。1996年在北京“马克思‘类理论’研讨会”上我和正聿老师的发言,也受到类似鼓励。如今,每当我听到很少的来自学生的批评和反驳时,第一感觉是不快甚至有些恼怒,我意识到与高老师相比自己修养和境界上的遥远的距离。我在书中阐发高老师哲学思想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其他理论作比较和评价,由于自己学术修养的局限,有些评论会失之公允,有些理解也可能有很大偏差,只好请大家谅解。因为课堂讲授的随机性,书中也有一些离开主题的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这大都是一些劝勉励志的话,其中有些是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期的生活理想。时移事易,可能有些想法已落后于时代,仅供青年朋友们参考。根本的差别可能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是否还应葆有古典的英雄主义理想。最后由于校对得匆忙,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

本书主体是据2011年讲课录音整理的文字稿,当时在校的我的研究生大都参与了录音整理,一些同学搜集整理了我介绍和评述高老师的20多篇文章,我从中选取了一部分作为本书的附录。所以,这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张岩磊博士贡献最大,他帮我做了本书的全部注释,我在讲课中凭记忆引证的一些不准确的原文,他大都查到出处,有的做了说明和改正。我的这些学生应算是高老师的第三代传人,他们对高老师的敬重和为本书所做的工作,老师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孙利天

201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