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中国古代先期文字最早出现在东北

( 1)辽西小河沿古墓随葬陶器有绘制原始图画、记事符号,是原始汉字的雏形,说明汉字在东北早期出现,与半坡村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刻字是同步的,或者还早。几乎遍及东北大地的青铜器的历史遗迹可以佐证。商代和周代文字在东北的传播,从南到北都可以发现遗迹。贝加尔湖地区米奴辛斯克盆地2号墓里的残破陶罐上发现一组符号,与商代的文字很相似。宁城南山根102号石棺墓中刻文骨片上,车马图像几乎与商代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一模一样,与东夷的刻骨很相像了,可证商代文字确实通行于东北地区。中国的文字发明和应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半坡村彩陶刻字起,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说明辽河流域,也是生发汉字文化的源头之一。

( 2)比甲骨文还早上千年的夷人骨刻文,在山东昌乐、寿光、桓台、章丘、邹平、淄博、青州和诸城等地以及内蒙古赤峰、陕西关中等地多处发现骨刻文。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根据他发现雕刻图文符号的兽骨研究认为这是距今3300—4600年的中国早期文字,应是龙山文化时期产生和流行的文字,而其晚期与甲骨文形成的早期是交叉使用的。[13]丁再献先生经过研究认为:东夷骨刻文是汉字的源头。考古学家金景芳认为殷起源于赤峰一带,那么,可以推断赤峰的骨刻文应当是殷商早期文字。

img

寿光骨刻1号(骨臼)

( 3)历来认为凡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的文字物证。1975年,在原燕境内的现北京昌平县白浮村发现三座墓葬,其中二号墓和三号墓中均发现有破碎的卜甲残片,计有100多片,有腹甲也有背甲,其中刻有文字的卜甲共5片,一片刻有“貞”字,一片刻有“不止”二字,一片刻有“其祀”二字,一片刻有“上下韦驭”,还有一片刻有“史告”二字[14]。1996年在对北京琉璃河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数十片卜甲,在这些卜甲中发现三片卜甲刻有文字,其中一片刻有“其欷□□”四字,另一片刻有“用貞”二字,还有一片刻有“成周”二字[15]。傅斯年认为“郾”(燕)与殷同在“幽燕之地”。说明燕与殷同时在使用甲骨文。北燕甲骨文和青铜铭文,这是古文字在古东北地区通行的最早纪录。

img

蚩字,从骨刻文到隶书的变化过程

img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