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而国内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刻发生变化的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腐朽没落价值的侵蚀。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包容度进一步增强,工业社会中风险系数急剧增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放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断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渗透。“在不同思想文化猛烈激荡、价值之战从未停息并且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必须警惕各种居心叵测的价值渗透,坚定对社会主义价值本性的持信,有效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1]”“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2]目前国内外的这种局势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发展态势和当代中国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如何才能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从而有效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要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实施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骨气、中国气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筑牢人们抵制西方某些别有用心国家不断进行“自我标榜性独占—赋义—美化”[3]这种链条的价值渗透和扩张的防线。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看,学界一般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七个大的研究领域。[4]这七大研究领域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最薄弱环节之外,相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研究是七大研究领域中最需要加强的领域和方向。[5]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为研究主题,系统梳理其历史发展轨迹,既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理论自觉。
陈云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先后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和相关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陈云自1931年进入临时中央政治局,1932年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1934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直到1992年离职休养,其间除1966—1977年这12年之外,担任中央委员长达57年,一直处于中央最高领导层位置。这种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极为少见的。陈云生平的这个特点反映了他在我们党内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所受到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反映出他的一生与党的历史,共和国的历史,与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所具有的极为紧密的关联。在遵义会议这个事关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他积极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途中,他不顾生命危险,奉命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共产党长征和召开遵义会议的情况。1937年4月,奉命接应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进入新疆,保存了西路军浴血奋战培养的革命精锐力量。八年抗战时期,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近7年之久,对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建树和贡献。之后,他调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主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为边区财政经济好转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参与领导东北解放战争,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并提出了若干关系全局的正确意见,为东北根据地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为东北经济的复苏和大兵团协同作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主持恢复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作。当时经济萧条,物价飞涨,财经混乱。陈云受命于危难之际,深入调查研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实现了全国财经统一、物价稳定的局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在实行主要粮食产品统购统销中,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发动,这10年当中,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是包括陈云在内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陈云相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建设思想和独到见解,其中有的主张,比如加强商业工作的政治观点、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以及全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不但在当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以后,乃至今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积极支持邓小平复出,同其他中央领导一道,带领全党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他坦诚直言,无私无畏,率先提出平反党的历史上一批冤假错案,积极支持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决抵制怀疑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为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前,陈云同志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近九年。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名论断。党的十三大以后,陈云同志退出党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顾委主任。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中,陈云继续发挥了关键作用。
陈云同志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严守纪律,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高尚人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业绩和著作,他的思想、品德和风格,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6]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胆识,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观点。他的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成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云既尊重现实又突破常规,既沉着冷静又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使他在工作的每个领域都有重大的理论贡献。众所周知,陈云在党建、组织、经济建设等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学界对他在这些领域的业绩和思想做了大量研究,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术作品,可以说,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当可观,成果已相当成熟。但是,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有关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文只有寥寥几篇,并且这几篇论文中也不全部是论述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至于专门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至今无人问津,这与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是极不相称的。事实上,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蕴含在他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经济建设等领域的实际工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论述之中,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令人赞叹。因此,笔者选取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从历史、理论、现实角度试图对之作一系统梳理和思考。
综上所述,对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充分发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思想宝藏,充分发挥这个宝藏的资政育人作用,对当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