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经济变量,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见,货币政策是具有总量调控作用的政策工具。但是从现实经济运行来看,区域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并不一致,无论从反应时滞和反应大小来看,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对欧盟、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等经济体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大国经济中是广泛存在的。
中国人民银行每次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客观上都对区域经济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比如,2007年人民银行通过频频加息和多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方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中断出现了大面积的倒闭,对东部地区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影响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对我国区域的划分方式,我国内地区域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份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东北地区人均收入在四大板块中位列第二,但是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较不敏感;中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前两个地区;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最低,资金投入产出率低于其他地区。四大区域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区域经济差异下,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必然会存在显著的不同。如果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对区域经济的考虑,很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却还仅仅止步在对于现实经验的局部性总结,以定性分析居多,缺乏理论分析框架。少量的实证研究由于变量的选择、样本的区别、方法的应用等存在一定差别,得出了差异较大甚至彼此相反的结论。可见,有必要研究在中国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模式和导致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书选择了“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研究主题,试图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差异性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程度有多大?
第二,哪些因素会引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怎样的作用机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
第三,如何减少我国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的负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