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融危机导致欧洲经济深陷衰退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短时间内对欧洲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致使其遭遇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到21世纪初期时的水平。除波兰外,所有欧盟成员国经济均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了负增长。同时,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比,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一 金融危机加剧欧洲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改变了欧洲经济温和下行的态势。早在2008年第一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就已达到了上一轮周期的最高点。之后,受投资回调和私人消费减缓等周期性因素影响,欧盟第二、第三季度环比连续出现了0.2%和0.4%的负增长(欧元区为0.3%和0.4%的负增长),欧洲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期。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周期性下行态势明显恶化。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加速收缩,经济衰退明显加剧。其中,欧盟经济收缩幅度为1.9%和2.5%,欧元区经济收缩幅度为1.8%和2.7%。2009年第二季度,在反危机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经济收缩幅度才有所减缓(欧盟和欧元区均为0.2%)。2009年全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均收缩了4.3%(参见图3-1)。本轮衰退也因此成为欧洲自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
受经济深度衰退的影响,在这场危机中,欧洲多项经济指标至少倒退至21世纪初期时的水平。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多项指标回落到10年前的水平(参见表3-1)。这其中,除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和批发零售贸易指数外,工业新订单指数回落到1999年年中时的水平,工业产出和建筑业产出回落到1997年时的水平。
资料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European Economy,1/2012,Spring 2012,p.19.
图3-1 2007—2011年欧盟实际GDP变化
表3-1 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水平的历史比较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
二 金融市场濒临崩溃
2008年9月,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狂飙。批发信贷市场紊乱(dysfunction),金融市场信心极度低迷,全球金融体系面临崩盘的危险。欧洲金融市场亦受到沉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
1.股市遭遇重度下挫。受企业盈利前景黯淡及投资者信心恶化等因素影响,从2008年9月开始,欧洲股市一改年初以来缓慢下跌的走势,迅速开始重度下挫。到2009年3月股市探底为止,EuroSTOXX50指数自2007年以来下跌60%,EuroSTOXX金融股下跌幅度更高达80%(参见图3-2)。
2.债券收益率明显分化。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风险因素显著上升。受此影响,企业债券收益率迅速攀升,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券收益率显著分化。这其中,信用等级越差的债券,如BBB级及以下的债券,由于违约风险急剧升高,导致其收益率快速上升。相比之下,信用等级较高的AAA级企业债券,收益率上升幅度则较小。在主权债券市场,银行业出于规避风险考虑,大量购买主权债券,导致其收益率自危机以来不断走低。然而,从2009年3月开始,受对银行业救助等因素影响,德国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券收益率趋势也开始分化(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3.房地产泡沫破灭。在2002—2006年,欧洲房地产市场高涨,对推动上一轮经济繁荣功不可没,但也导致了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这期间,欧元区房价年均涨幅在5.5%—7.5%。然而,到2008年上半年,房价涨幅回落至2.7%。[2]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近40年来首次负增长。此后,受美国房价下跌的示范效应,特别是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欧洲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急剧回落,销售量也明显下跌,房地产泡沫被刺破。爱尔兰、西班牙和英国等昔日在房地产繁荣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房地产市场遭遇到了“寒冬”。
资料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Spring 2012,p.19,European Economy,1/2012.
图3-2 2007年以来欧元区股票市场指数
4.银行信贷大幅收缩。银行体系始终处于金融风暴的中心,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不得不大幅度修补资产负债表。[3]受资产质量下降和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银行业从2008年开始大幅提高信贷标准,致使其对住户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明显收紧,信贷供给受到抑制。如图3-3所示,欧元区银行业对住户的消费信贷增幅自2007年以来缓慢下降,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处于停滞状态。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下降趋势虽有所滞后,但降度更大。从2008年年底开始,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降幅进一步收缩,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曾出现3%左右的负增长。
资料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Spring 2012,p.20,European Economy,1/2012.
图3-3 2000年以来欧元区银行对住户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增幅
三 实体经济出现“自由落体式”下降
1.制造业和建筑业急剧收缩。受全球经济同时减速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欧盟制造业产出环比收缩5%,同比收缩近7%。从2008年8月起,工业产出开始收缩,从12月起,开始以两位数的幅度收缩。2009年年中,欧盟和欧元区制造业能力利用率降至70%以下,是该项指标建立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上半年,欧元区和欧盟的建筑业增加值仍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但从下半年开始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活力开始下降。此后,开始不断萎缩。
2.投资大幅收缩。从2008年开始,建筑业投资因房地产泡沫破灭影响而不断收缩(参见图3-4),制造业投资受较低的产能利用率、信贷紧缩,以及企业盈利前景黯淡等因素影响,连续三年大幅收缩(参见图3-5)。在投资收缩幅度最大的2009年,欧元区和欧盟投资(包括建筑业、制造业和公共投资在内的全部投资)分别收缩12.1%和12.5%。
3.私人消费持续低迷。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受高物价影响,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私人消费开始收缩。虽然此后物价回落缓解了可支配收入下降对居民消费的挤压,但居民消费受到随后的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挫、劳动力市场恶化、股市和资产价格缩水等因素影响,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参见图3-6)。
资料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Spring 2012,p.30,European Economy,1/2012.
图3-4 2000年以来欧元区住宅投资和建筑开工许可增幅
资料来源: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Autumn 2011,p.39,European Economy 6,2011(provisional version).
图3-5 2000年以来欧元区设备投资和生产能力利用率
4.对外贸易急剧冷却。受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的影响,欧洲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需求近乎同时大幅度收缩。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在2008年明显疲弱,来自新兴经济的需求在当年秋季也急剧放缓,导致对欧洲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从2007年的5%的增长率回落到2008年的1.6%。其中,与上季度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出口降幅超过6%,进口降幅约为5%。在进出口形势急剧恶化的2009年,欧盟和欧元区出口分别收缩了12%和 12.7%,进口分别收缩了12.2%和11.7%。[4]
资料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Spring 2012,p.31,European Economy,1/2012.
图3-6 2000年以来欧元区私人消费增幅和消费者信心变化
四 失业率明显上升、物价大幅回落[5]
1.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明显上升。受金融危机影响,各行业就业岗位大幅减少,失业率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对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行业上:一是建筑业,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建筑业就业人员大幅度减少;二是制造业,该行业就业人数也因产出急剧收缩而明显减少,部分企业开始用临时工取代正式员工;三是金融业,随着金融业陷入困境和大规模裁员,该行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也在减少。
然而,相对于经济衰退来说,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金融危机对失业率的影响,在2010年以后才完全显现,而且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洲失业状况越来越严重。从2008年3月至2010年年底,欧盟失业人口净增长了730万。2010年,欧元区失业率重返10%以上,这是欧元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2010年年底,欧元区和欧盟失业人口分别超过1600万和2300万。
2.金融危机终止了物价上涨势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08年7月,当时欧盟和欧元区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上涨了4.4%和4%。到2009年3月,欧盟和欧元区的消费物价指数就已分别回落到1.3%和0.6%,从此前的高通胀转变为通货非膨胀(disinflation)状态。决定消费物价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需求锐减和储备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从2008年夏季时的高峰回落了约60%;二是受全球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已加工食品价格也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6.75%回落到2009年3月时的1.5%;三是受投入成本降低、欧元有效汇率升值、对耐用品需求下降,以及危机时产品定价策略等因素影响,非能源类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五 各成员国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一
各成员国衰退程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在欧盟主要大国中,德国和意大利在“大衰退”中产出下降6%以上,法国和西班牙的降幅不到5%。金融危机结束了英国自1991—2007年以来在低通胀基础上的经济增长,2008年后三个季度和2009年前三个季度,连续六个季度的负增长,累计收缩6个百分点左右。
经济结构差异导致各国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一:(1)房地产泡沫化程度较严重的国家,如爱尔兰、英国和西班牙等,受泡沫破灭的影响较大;房地产泡沫化程度不明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受泡沫破灭的影响较小。(2)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如德国等,受外部需求萎缩的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消费基础上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6](3)金融业占GDP比重较大的国家,英国、爱尔兰等,受危机影响较大;反之,影响较小。(4)公共部门占GDP比重较大、转移支付占比较高的国家,如法国等,其财政自动稳定器对消费收缩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因此受危机的影响较小;反之,影响较大(如德国等)。[7]
六 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更严重
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冲击,比对危机肇始之地美国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衰退幅度上,欧洲比美国陷入更深度的衰退、更弱势的反弹。如表3-2所示,截至2010年,危机对欧美日三个发达经济体GDP的影响,最严重的是日本,其次是欧盟和欧元区,对美国的影响相对较低。在之后的2010年,美国和日本经济均出现了较强有力的反弹,欧洲经济仅是弱势复苏。
其二,在对失业率的影响上,欧洲所受到的滞后影响比美国更为显著。2009年欧美日失业率均从历史低点开始大幅上升,其中欧美攀升幅度更大(参见图3-2)。2009年,欧美失业率均升至9%以上。2010年,欧元区和欧盟失业率快速超过美国。
其三,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上,欧洲股市仍未恢复到前期高位。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于2010年12月恢复到2008年9月12日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前的水平。相比之下,欧洲股市不仅未恢复到前期高位,反而不断下探,在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再次接近2009年3月时的低点(参见表3-2)。
表3-2 欧洲主要指标与美日比较
数据来源:DG ECFIN,EC(2012),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Spring 2012,p.152,p.163,European Economy,1/2012.
专栏3-1 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与“大萧条”的比较
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也被称为“大衰退”)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如专图3-1所示,如果把比较的起始点定在“大衰退”初期的2008年4月与“大萧条”初期的1929年6月,可以看出:截至2009年2月,全球股市下跌幅度几乎是垂直向下的,比“大萧条”时严重得多;截至2009年1月,世界工业产出下降幅度几乎与“大萧条”最初九个月同样严重;截至2009年2月,世界贸易量下降幅度也是垂直向下的,比“大萧条”时也要严重得多。
专图3-1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期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然而,面对严峻形势,本轮金融危机时各国的指导思想和反应程度与“大萧条”时完全不同。在危机发生初期,各国政府就奉行了积极干预的政策思路,特别是各国联合干预,防止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像“大萧条”时那样无所作为和“以邻为壑”(参见专图3-2)。事后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尽管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从政策层面看,两次危机的主要差别是:
专图3-2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期间政策效应比较
一是从货币政策看:“大萧条”时,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成为旁观者,任凭银行接连倒闭和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而在“大衰退”发生之初,全球主要央行纷纷下调政策性利率水平,美英日央行甚至史无前例地同时采取零利率政策。这有助于防止更多金融机构倒闭,提升市场信心;同时,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流动性,减弱了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程度。
二是从财政政策看:“大萧条”时财政政策仍旧奉行平衡预算的理念;在“大衰退”之初,各国纷纷采取扩张型经济刺激计划,使经济明显受惠,有效阻止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间的恶性循环。
三是从贸易政策看:美国1930年出台了《Smoot-Hawley关税法案》,美欧贸易战爆发,导致此后的世界贸易额大幅下降;本次“大衰退”,主要经济体均主张自由贸易,摒弃贸易保护主义。为协调彼此的经济政策,建立了G20峰会机制,共同遏制世界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