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本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创新思路
1.科学发展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思想
西部地区经过前十年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总体上看,西部变化最大的是生态与基础设施。西部大开发前十年的经济成绩怎么看?基本结论是:纵向即以自己为参照系成绩大,但与东部横向比较效率与状况仍然不那么理想。
如果站在西部地区自身的角度从经济数据作纵向比较,可以看到十年发展成绩相当大:
(1)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十年。
(2)2008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5096.09亿元,比1998年的946.24亿元净增加了3.33倍。其中内蒙古与重庆增长最快,分别净增加了7.38倍和7.12倍。
(3)1999—2008年十年间,西部地区投资总和达到158663.1亿元,年平均增长22%,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
(4)西部地区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比1998年的132.6亿美元增加935.4亿美元,年均增长23.2%。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加,由1998年的30.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2亿美元。
(5)1998—2008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迅速,各省、市、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在6%以上,有8个省、市、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增速的平均值(9.7%);1998—2008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收入增速(8.21%)的有5个省、市、区,分别是西藏(9.94%)、重庆 (9.14%)、内蒙古 (8.92%)、四川(8.7%)、云南(8.38%)。
(6)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消除西部地区贫困的政策与措施,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98年底的2029万人减少到2006年底的1175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9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7.3%下降为2004年的5.7%。
(7)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已经确立;1999—2008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14倍,2008年超过4000万人;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发展。[14]
虽然西部大开发的前十年使西部地区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如果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经济差距问题的形势仍然严峻。据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孙久文、夏文清在题为《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文章中提供的数据:[15](1)西部大开发十年后,东西部人均GDP差距仍在扩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到20000元。从省际差距来看,最高的上海市该指标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相差67789元。(2)西部大开发中同样的投入在东部与西部的效率差距是较大的。从财政支出效率来看,东部地区每1单位财政支出能够获得7.16单位的产值增长,而中部地区为5.33单位,西部地区仅为3.46单位的增长。这个数据说明,西部地区“造血”的功能不足。因此,西部大开发深入的关键是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在产业结构和转型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
上述两个重要的经济数据说明,尽管西部大开发前十年对西部进行了大量投入,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成绩,但是,西部地区经济效率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仍然是客观事实。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率看问题,未必支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与政策。
显然,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的发展指导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支持和指导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与政策。
科学发展观以其内涵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历史上“科学”与“人文”关系这一难题、发展“速度”与“效益”关系这一悖论。因此,是超越传统发展观的一种新型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内部,存在一个以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指向、以追求和保证科学发展为目标的理论逻辑结构。如果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结构的观点对西部问题进行认识,就会发现不同于单纯用经济学效率观点看问题的新视域。
这个新视阈就是,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高度看待发展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开拓了把人、发展方法和体制相结合的实践架构认识发展的新路径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从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的实践张力看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二元结构、发展差距问题,它的实践外化之重要表现就是“西部大开发问题”。正是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从单纯效率或GDP视阈提升到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把经济实践的立足点从“物本”大挪移到“人本”,并创造出统筹兼顾的崭新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体制,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支撑,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践也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化与进一步创新的条件与动力。这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架构是以人为本展开的,在运用这个理论解决西部大开发问题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统筹兼顾方法论则成为理论向实践穿透的主线;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中国的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距,实践问题就聚焦为“西部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科学发展观指导“西部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解决则系列化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特殊政策支持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等等。所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立论基础、理论支撑和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2.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创新需要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们认为,这需要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需要建立政策范式对政策创新的分析理论框架。
2000年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诱因虽然是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特别是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但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现实依据,都应该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国家战略内容固然包括经济,但还有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巩固边疆等诸多社会与政治的综合考虑。因此,根据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新一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经济问题就更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看问题,而要看到形成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诸多超越了经济视野的原因与政策需求;就既需要立足于继续解决西部地区因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而投入效率不如东部的经济问题,更需要十分注意统筹兼顾的解决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政策体系政策创新的问题。由此,也就是我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这种课题的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可以图示如下(见图3):
图3 课题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图
图3说明,本课题研究始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围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政策创新探讨的。
本课题主要聚焦于“自我发展能力”视角进行政策创新研究,提出了四个层面的关系:一是为了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必须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二是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对政策支持存在较大依赖性;三是能够支持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政策系统,是政策范式创新基础上的产物;四是能够支持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政策范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
什么是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就是西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以企业法人、企业集群、园区等形态或力量的聚集与发挥。这种能力从结果来看是经济效率;从过程来说,按照阿马亚蒂·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和“在自由前提下主体就必然获得的东西”的观点看,是个体或群体自由向能力的转化与证明。本课题围绕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这一主题加以展开,从学术层面将科学发展观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张力逻辑化,从实践层面总结概括西部各地围绕培养建设自我发展能力探索过程中若干政策创新的经验,从理论上给予深入地研究提升;针对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揭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政策创新的必要性、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及政策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以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1]《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中发[2000]2号,2000年1月13日。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金融危机下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中国经济报告》2010年第4期。
[4]白晔、吴三忙:《论金融危机对国内不同地区经济的差别性影响》,《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
[5]顾华祥:《西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研究》,青海经济信息网2004年3月22日。
[6]陈钧:《专家齐聚重庆,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出谋划策》,《重庆日报》2007年5月23日。
[7][美]阿瑟·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8]杨成章、王国清:《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6日。
[9]陈雅棠:《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特殊性政策支持的建议》,《前进论坛》2011年第4期。
[10]韦伯:《经济史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1—289页。
[11]王加丰、张卫良:《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夏长勇、李鹏:《张德江:扎实推进重庆城镇化进程》,《重庆日报》2012 年8月23日。
[13]姚慧琴、任宗哲主编:《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4]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编:《西部蓝皮书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孙久文、夏文清:《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