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第2辑·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价格配置资源功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价格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机制,甚至是唯一的主导性机制,并且,“在价格足以有效配置资源的瓦尔拉模型中,制度是多余的”(巴泽尔,1997,第11页)。实际不然。首先,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在给定收入下,消费的最优组合;给定成本下,最优的投入组合。对于收入可变的情况,它最多不过是假设人们的收入按照边际生产力规律获得。这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本身已经包含了诸多的限定性。比如,如果工人在“边际生产力”规律支配之下只得到微薄的工资,则他们无论如何优化消费,都只能是仅仅维持自身生存,谈不上什么发展。再比如,如果工人根本没有什么剩余,从而也就根本不能如资产拥有者那样存在生产上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因此,相对新古典经济学所关心的这种资源配置,马克思所关心的“工资—利润”关系是更为根本的“资源配置”。前者或许依赖于价格的调节,后者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功能的发挥问题。由此,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价格本身作为资源配置的功能是有限度的”(巴泽尔,1997,第35页)的观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即使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所关心的资源配置,价格也并不是主导性机制,更不是唯一性机制,同时价格也并不总是积极性的资源配置机制。1)人们的许多私人消费的组合是受习俗决定的。比如,中国今天社会中的饮食需求以及住房需求就无法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来加以解释。实际上,如果理性在支配着社会,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不合理性。习俗导致了消费和生产的刚性,使消费和行为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新制度经济学指出,由于交易的复杂性,除了价格之外,还有数量、质量以及其他许多可供调整的维度(巴泽尔,1997,第35页)。特别是,企业作为对市场的替代,也就是一种层级组织对自由的价格机制的替代,使得价格本身根本无法独立发挥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3)投机行为的存在导致现代社会普遍出现了“吉芬商品”现象。所谓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即购买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投机行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当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当价格下降时购买反而减少。也就是说,价格本身作为一个信号,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

再次,不能孤立地看待价格,而必须把它与其他重要变量联系起来。价格本身没有任何的独立性,它依赖于制度、习俗等社会性、政治性因素,离开后者,就无法确定价格,也无法理解价格。关于这一点,详见下面的分析。

最后,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决定价格观念给予了供给和需求以确定性的数学形式,仿佛价格的确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引进主观效用的作法进行的批判今天看似是老生常谈。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估价一种要素对产出的贡献代价很高,因此不能指望这种估价是完全准确的”。实际上,准确估计一种产品的价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把主观效用引进到价格决定的理论之中,不过是增添了价格决定的不确定性。从这点上看,新制度经济学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用主观效用解释价格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