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缘起和研究视角
民主理念包含哪些原则要素和制度构件?各种类型的民主是通过怎样的制度机制实现的?这些问题一直是笔者长期关注和思考的研究主题,但限于主客观研究条件的约束,只能侧重于学理性思辨和架构性制度安排,而少有对各国或地区各种类型民主发展历程的实证性考察和思考。
一个偶然的学术机遇,使自己陷入了一个长久的学术迷思之中。2008年底,笔者有幸参加了房宁先生主持的“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由此进入了深入认识和研究东亚民主实际演进历程的学术氛围之中,原先有关民主和民主化的抽象性理论原则和认识,也在有关东亚民主研究的资料研读和实地调研中逐渐形象和具体起来。
“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这“五国一区”包括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和民主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和基本样态。经过现有文献研究和国别专题报告、实地调查研究和历史当事人访谈、各国(地区)分报告撰写和总报告研讨三个阶段,历时两年多,课题组在实证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五国一区”的政治发展进程和规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认识。
如“五国一区”政治发展的阶段性: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民主体制下的追求自由年代,到威权体制下的实现工业化年代,再到多元体制下的竞争性民主年代。又如对自由民主体制向威权体制转变的原因,威权体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威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的动力和条件,东亚政治发展紧紧围绕东亚各国民族发展和现代化的主题等,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解读,丰富了人们对东亚各国(地区)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解读和理论剖析。
课题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东亚政治发展和民主进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论性阐释,在政治体系结构问题上,课题组认为,宪政体制、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的互动调适,决定着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实质性质和过程特征,也决定着各国(区)民主进程的过程、结构和特征。在政治发展规律问题上,课题组认为,权力结构变化体现为权力分散与权力集中的机制性循环规律,这是适应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和历史条件的应对性要求。而各国(地区)政治发展和民主进程的路径和特征,则是各国(地区)历史起点、外部影响、经济社会条件、政体规模和国民性文化等综合性作用的结果。[1]
经过两年多的案头研究、实地调研和研讨撰写的艰苦过程,笔者逐渐熟悉了东亚各国(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发展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现状,特别是对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等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使自己的一些理论性想法和研究思路更加明晰。
东亚各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现代化启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启的?各国(地区)对直接面临的西方列强半殖民化和殖民化威胁,做出了怎样的应对和变革?在与殖民当局的抗争中民族国家的政治建构是如何产生的?推动各国不同历史阶段变迁和政治发展的主体及动力是什么?各国(地区)的政治发展和民主演进是否能够适用统一的路径分析架构来解读?本书的研究是在“东亚政治发展研究”大课题已经取得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政治发展和民主化的动力机制分析,特别突出和解剖了各国(地区)政党互动的中介性动力机制,并以此作为解析和研究东亚民主进程的机制核心。在深入分析和解读了东亚各国(地区)近代以来以现代化为核心的政治发展历程后,对东亚民主生成的历史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理论阐释,以期对东亚民主的生成和演进有一个体系性的架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