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分阶段、分类型比较
东亚民主的演变,是隐含在东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逻辑之中的,是在东亚从半殖民化、殖民化到现代化、民主化的大的历史进程中生发和生成的。要深刻理解东亚民主的演进及其逻辑,就必须深刻理解东亚从近代到现代的现代化演进及其逻辑。
本书的“七国一区”民主演进研究,时间跨度从16世纪初的殖民化时代,到21世纪初的民主化时代,横跨400多年的东亚变迁历史。其中涉及从政治传统、民族构成、宗教文化、国家规模到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各不相同的多样国家形态。“大历史、长跨度”对于比较研究造成了诸多知识理解上的客观限制,所以,“分阶段、分类型”比较便是接近研究对象实质和揭明问题的必要方法。只有在较短历史阶段中的相似国家形态时期,制度变迁和政党博弈的相似和差异状况分析,才能使民主演进中的问题及其原因的比较更加凸显。具体的分析架构如下:
分阶段的历史架构:把“七国一区”从近代到现代的大历史进程,依据殖民化、现代化到民主化的大历史脉络,从政党及其制度的竞争性体制、非竞争性体制、再到竞争性体制的制度变迁中轴视角,具体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被迫上路的现代化——多党冲突的民主初试时期——一党优位的威权发展时期——多党轮替的民主转型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境遇、制度结构和政党力量对比,因而形成不同时期的国家制度形态和民主演进状况。
分类型的比较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又根据制度变迁路径和政党结构状况,再把不同的国家分为不同的类型,同一类型之中的国家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更为鲜明地突出类型特征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如在“被迫上路的现代化”的时期,再分为两个子阶段:一是半边缘化和边缘化阶段,其中有国家形态完整下的半边缘化、国家衰败化和殖民化、国家形态不完整下的殖民化;二是殖民危机下的国家形态建构,其中有国家形态下的维新变法、殖民全权主义的掠夺体制、殖民统治下的民族抗争。在“多党冲突的民主初试时期”,再分为三种类型:君主立宪制下的多党冲突、民族国家分裂下的多党冲突、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多党冲突。在“一党优位的威权发展时期”,再分为三种类型:君主立宪制下的一党优位发展体制、军政主导下的威权发展体制、一党主导下的威权发展体制。在“多党轮替的民主转型时期”,则再分为君主立宪下的多党轮替、威权移转中的多党轮替、威权崩溃后的多党轮替。
同时,分类型的比较分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多党冲突的民主初试时期”是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同一个类型,属于“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多党冲突”,而在“多党轮替的民主转型时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属于“威权崩溃后的多党轮替”,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属于未发生明显民主转型的“半民主体制”。分析类型的细分和调整,是为了更为明显地突出该阶段、该类型的特征,并与其他类型明显区别开来,是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路径特征和演变规律。